防液泛塔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1155阅读:627来源:国知局
防液泛塔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塔板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防液泛塔板。



背景技术:

直径一定的塔,可供气、液两相自由流动的截面是有限的。二者之一的流量若增大到某个限度,降液管内的液体便不能顺畅地流下;当管内的液体满到上层板的溢流堰顶时,便要漫到上层板,产生不正常积液,最后可导致两层板之间被泡沫液充满。这种现象,称为液泛。若液泛过于严重,塔盘、塔内充满液体,此时即为淹塔。在塔内形成液泛或淹塔时,气液两相将无法正常进行质交换。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在塔盘上液体满到一定高度时多余的液体将通过导流管直接流出塔盘,直接降到塔底流出,避免塔盘上液面过高形成液泛,提高气液质交换效率的防液泛塔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液泛塔板,包括塔盘、溢流堰和降液管,所述塔盘上设置有上下通透的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上方高于溢流堰,所述导流管内设置有单向导通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的下方延伸出塔盘,导流管下方开口向内收拢,导流管下方的开口小于导流管上方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导通机构包括位于导流管内部的常闭式转动板,所述转动板与导流管铰接,所述转动板与导流管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导流管上设置有防止转动板向上转动的定位块。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顶部开口成锯齿状。

进一步的所述塔盘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塔盘上下依次排布,所述上层塔盘的导流管与下层塔盘的导流管在同一垂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位于塔盘的中心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塔盘上增设导流管,在塔盘上液体液面过高时,多余的液体将流入导流管,液体由于自身重力将压转动板,使其沿导流管转动,将导流管导通,导流管将多余的液体直接降至塔的底部流出塔,避免形成液泛现象,保证气液正常质交换;在液体液面未高过导流管上端时,转动板由于复位弹簧的作用将导流管截面封闭,避免气体由此处通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防液泛塔板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防液泛塔板的另一角度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防液泛塔板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剖面视图。

附图标记:1、塔盘;2、降液管;5、溢流堰;6、导流管;7、转动板;8、定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防液泛塔板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防液泛塔板,包括塔盘1、溢流堰5和降液管2,所述塔盘1上设置有上下通透的导流管6,所述导流管6的上方高于溢流堰5,所述导流管6内设置有单向导通机构。

在塔盘1上液体过多,且超过导流管6上端的高度时,多余的液体将进入导流管6并通过导流管6流至塔底,避免形成液泛影响质交换,单向导通机构使得在导流管6内只能向下导通,避免在塔盘1上液体在正常高度时气体由导流管6向上流动。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导流管6的下方延伸出塔盘1,导流管6下方开口向内收拢,导流管6下方的开口小于导流管6上方开口,在使用时通常由多个塔盘1进行再竖直方向上依次排布,排布时使上层塔盘1上的导流管6下方开口对准下层塔盘1的导流管6上方开口,那么上层塔盘1上的液体可经过上层的导流管6直接流入下层的导流管6进而流至塔底排出,且液体由导流管6小口径流入大口径,避免液体由此处溢出导流管6。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导通机构包括位于导流管6内部的常闭式转动板7,所述转动板7与导流管6铰接,所述转动板7与导流管6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导流管6上设置有防止转动板7向上转动的定位块8。

液体进入导流管6后,转动板7将因液体的重力挤压而克服复位弹簧的弹力向下转动,如图4中b方向所示,使导流管6导通,在无液体进入导流管6时,复位弹簧将带动转动板7反向旋转,使转动板7将导流管6截面封闭,避免气体由此向上流动,其中定位块8可防止转动板7转动过度。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导流管6顶部开口成锯齿状,锯齿状形成多个进入导流管6的通道,避免因塔盘1安装时不水平造成液体难以进入导流管6。

本实施例优选的所述导流管6位于塔盘1的中心处,每个塔盘1无论安放角度如何,均可使上层导流管6与下层导流管6对其,便于安装和塔盘1的生产加工。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