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粉尘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180850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粉尘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产品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尘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在辣木制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粉尘,如果将其直接排入大气,将对环境和人身造成危害。为此,生产设施中需要配备粉尘处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粉尘处理系统,能有效除去生产场所的粉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粉尘处理系统,包括集尘器、除尘装置和引风机,所述集尘器通过出尘管与所述除尘装置相连,所述除尘装置通过出气管与所述引风机相连,所述引风机连接有排气管。集尘器捕捉空气中的粉尘,除尘装置消除尘气中的粉尘,实现无污染排放。较优地,所述集尘器包括收集器、叶轮及风筒,所述风筒内设有导叶和叶轮筒,所述叶轮筒通过导叶与所述风筒固定连接,所述叶轮与所述叶轮筒转动连接,所述风筒一端与所述收集器相接,另一端连接有出尘管,所述收集器大致为喇叭形,所述叶轮由电机驱动,所述电机与所述叶轮筒固定连接。叶轮的高速旋转形成负压,粉尘通过收集器被吸入,经出尘管进入除尘装置。较优地,所述收集器的中央设有封头,所述封头通过连接杆与所述收集器固定连接,所述封头的外径与所述叶轮筒的外径相等。封头起导流作用,加大集尘器的吸力。较优地,所述除尘装置包括:密闭的箱体,该箱体内装有水;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竖向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将该箱体分隔为三个腔室Ⅰ、Ⅱ和Ⅲ,该第一隔板的下端和第二隔板的下端均伸入水下,该第一隔板的上端设有贯通所述腔室Ⅰ与所述腔室Ⅱ的通道,该第二隔板的上端设有贯通所述腔室Ⅱ与所述腔室Ⅲ的通道;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分别竖向设置于所述腔室Ⅱ和所述腔室Ⅲ内,该第三隔板的下端和第四隔板的下端均与所述箱体内水的水平面相距一定距离;所述出尘管与所述腔室Ⅰ连通,该出尘管的出尘口与所述箱体内水的水平面相距一定距离;所述出气管设于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箱体的边板之间。该除尘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带粉尘的尘气通过出尘管流入腔室Ⅰ,尘气直接冲击水面,这时尘气中的尘粒与水接触,产生一定重度,从而沉入水中。而未与水面接触的另一部分尘粒,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射向四周壁面,在惯性作用下沉入水中。经净化的尘气通过第一隔板上的通道流向腔室Ⅱ,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阻挡其直接流向出气管,由于此时尘气流速逐渐降低,尘气中的尘粒失去拉力作用,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在水中。经处理完毕的尘气通过出气管流向引风机,由引风机接口进入排气管后排入大气。较优地,所述箱体上设有进水管,箱体的底部设有排污管,该排污管上设有闸阀。该除尘装置在使用一定时间后需要清理,通过打开排污管上的闸阀排出箱体内的水和沉淀的固体物,通过进水管进水对箱体内进行清理及加水。本实用新型造价低廉,安装简单,占地面积小,使用维修方便,除尘效果好,满足排放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集尘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除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如图1所示的粉尘处理系统,包括集尘器1、除尘装置3和引风机5,集尘器1通过出尘管2与除尘装置3相连,除尘装置3通过出气管4与引风机5相连,引风机5连接有排气管6。如图2所示的集尘器1,包括收集器12、叶轮14及风筒15,风筒15内设有导叶16和叶轮筒17,叶轮筒17通过导叶16与风筒15焊接为一体,叶轮14与叶轮筒17转动连接,风筒15一端与收集器12相接,另一端与所述出尘管2,收集器12为喇叭形或锥形,收集器12的中央设有封头11,封头11通过连接杆13与收集器12固定为一体,封头11大致为一圆柱形,外面一端大致为半球形,封头11的外径与叶轮筒17的外径相等,叶轮筒1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电机18,电机18驱动叶轮14转动。如图3所示的除尘装置3,包括:密闭的箱体32,该箱体内装有水;第一隔板33和第二隔板35,竖向设置于所述箱体32内,将该箱体32分隔为三个腔室Ⅰ、Ⅱ和Ⅲ,第一隔板33的下端和第二隔板35的下端均伸入水下,第一隔板35的上端设有贯通腔室Ⅰ与腔室Ⅱ的第一通道331,该第二隔板35的上端设有贯通腔室Ⅱ与腔室Ⅲ的第二通道351;第三隔板34和第四隔板36,分别竖向设置于腔室Ⅱ和腔室Ⅲ内,第三隔板34的下端和第四隔板36的下端均与箱体32内水的水平面相距一定距离;出尘管2与腔室Ⅰ连通,出尘管2的出尘口与箱体32内水的水平面相距一定距离;出气管4设于第四隔板35与箱体32的边板之间;箱体32上设有进水管31,箱体32的底部设有排污管38,该排污管38上设有闸阀37。引风机5采用真空泵,为现有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