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燃煤锅炉的滤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8607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燃煤锅炉的滤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滤料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燃煤锅炉的滤布。



背景技术:

在中国,燃煤锅炉使用袋式除尘已有超过15年的历史,一般使用聚苯硫醚纤维制成的针刺毡滤袋。这种滤袋可以有效地满足低到30毫克/立方米的粉尘排放标准,但随着10毫克/立方米超低排放标准的推出,原有的产品技术已无法满足新的环保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用于燃煤锅炉超低排放的滤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用于燃煤锅炉的滤布,包括迎尘层、支撑层和设置在迎尘层和支撑层之间的基布层,所述迎尘层为细聚苯硫醚纤维缠结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支撑层为粗聚苯硫醚纤维和防静电纤维缠结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基布层为经线单体和纬线单体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迎尘层、基布层及支撑层通过针刺相互勾连加固为一体。

优选地,所述经线单体弯曲形成若干个第一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间隔分布;纬线单体弯曲形成若干个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弧形凸起与第二弧形凸起相互交织形成锁扣。

优选地,所述迎尘层经过烧毛处理形成平整的外表面。

优选地,所述相邻两条经线单体之间的距离为1-3mm,所述相邻两条纬线单体之间的距离为0.5-1mm。

优选地,所述细聚苯硫醚纤维的线密度为0.8-1.0dtex。

优选地,所述粗聚苯硫醚纤维的线密度为2.0-2.4dtex。

优选地,所述防静电纤维为碳化后的聚丙烯腈纤维纱。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迎尘层、基布层及支撑层通过针刺相互勾连加固为一体,连接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滤布的过滤。

2、本实用新型的迎尘层为细聚苯硫醚纤维,细密的迎尘层过滤面能有效的过滤粉尘,减少粉尘的排放,使燃煤锅炉能满足10毫克/立方米的粉尘排放要求。

3、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层为粗聚苯硫醚纤维和防静电纤维组成,支撑层相对疏松的结构具有较大的透气能力,使用时能降低压差,减少能源损耗,同时可以防静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基布层的结构简图。

图中:1-迎尘层;2-基布层;3-支撑层;4-经线单体;5-纬线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2:

一种用于燃煤锅炉的滤布包括迎尘层1、支撑层3和设置在迎尘层1和支撑层3之间的支撑层2,所述迎尘层1为细聚苯硫醚纤维缠结而成的网状结构,细密的迎尘层过滤面能有效的过滤粉尘,减少粉尘的排放,使燃煤锅炉能满足10毫克/立方米的粉尘排放要求。所述支撑层3为粗聚苯硫醚纤维和防静电纤维缠结而成的网状结构,支撑层3相对疏松的结构具有较大的透气能力,使用时能降低压差,减少能源损耗,同时可以防静电。在工艺过程中,调整了针刺过程的工艺参数,以同时兼顾迎尘面1和支撑面3两层纤维不同的针刺要求。所述支撑层2为经线单体4和纬线单体5交织而成的网状结构;所述迎尘层1、支撑层2及支撑层3通过针刺相互勾连加固为一体,连接结构更加稳定,有利于滤布的过滤。

优选地,所述经线单体4弯曲形成若干个第一弧形凸起,所述第一弧形凸起间隔分布;纬线单体5弯曲形成若干个第二弧形凸起,所述第二弧形凸起间隔分布,且所述第一弧形凸起与第二弧形凸起相互交织形成锁扣。

优选地,所述迎尘层1经过烧毛处理形成平整的外表面。烧毛处理主要应用于粉尘或干料过滤的非织造材料,将其表面突起的毛羽烧掉,使之表面更加光洁,过滤效果更好。

优选地,所述相邻两条经线单体4之间的距离为1-3mm,所述相邻两条纬线单体5之间的距离为0.5-1mm,所述经线单体4和纬线单体5的位置分布能使滤布的结构更加稳定,不容易变形,同时有利于针刺工艺的加工。

优选地,所述细聚苯硫醚纤维的线密度为0.8-1.0dtex,细聚苯硫醚纤维过滤效果好,减少粉尘的排放,使燃煤锅炉能满足10毫克/立方米的粉尘排放要求。

优选地,所述粗聚苯硫醚纤维的线密度为2.0-2.4dtex,所述支撑层3相对疏松的结构具有较大的透气能力,使用时能降低压差,减少能源损耗。

优选地,所述防静电纤维为碳化后的聚丙烯腈纤维纱,聚丙烯腈纤维纱具有很好的防静电功能,同时可以增强所述支撑层2的强度。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