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1548阅读:4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节能环保领域,涉及一种除雾器系统,具体涉及一种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



背景技术:

在燃煤电站烟气脱硫领域,石灰石—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是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烟气脱硫技术,但在应用过程中,经过喷淋层的烟气会携带出大量以硫酸盐、亚硫酸盐、碳酸盐及灰分为主的酸性液滴。不但会造成下游烟道及设备的堵塞、腐蚀以及烟囱雨等问题,同时也会造成烟气粉尘排放的增加形成粉尘污染,除雾器是吸收塔内去除液滴的设备,吸收塔上部或者出口烟道都安装有除雾器,用于去除吸收塔的出口气体中残留的液滴、颗粒物。

随着近年来火力发电厂超低排放的要求,减少净烟气浆液液滴携带对降低粉尘排放有重要意义,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是一种效率较高的除雾设备,对于大多数改造项目,由于场地限制,吸收塔高度受限,需要结合流场优化及合理分配,开发一种既能满足吸收塔高度要求又能有效去除雾滴的水平烟道除雾器,并保证各除雾单元的长期稳定的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能够提高水平烟道式除雾器的流场适应性、烟气中不同液滴含量适应性,满足超低排放要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包括由三级或三级以上除雾单元组成,第一级为粗除雾单元,其后若干级为精除雾单元;在每一级除雾单元前后分别设置冲洗单元,在每级除雾单元前部设置疏水单元。

每一级除雾单元由不同间距的若干叶片组成。

所述精除雾单元的截面流速为5.5-6.5m/s。

所述粗除雾单元和精除雾单元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均为0-30°。

所述粗除雾单元与精除雾单元之间距离为2.0-4.0m。

所述精除雾单元之间距离为2.0-4.0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在使用过程中,含有吸收塔浆液液滴的气流首先经过第一级粗除雾单元,将大部分较大粒径的液滴去除,并改善流场的均匀性,为后若干级的精除雾单元提供良好的气流条件。粗除雾单元设置后,可取消塔内除雾器,以降低吸收塔总高度,更有效利用塔内空间。通过将各除雾单元前倾设置,可降低除雾器二次夹带的风险,并进一步提高除雾单元的流场适应性,提高除雾器的效率。前倾布置有利于除雾单元冲洗,气流均匀性提高有利于减少除雾器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烟道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烟道中的布置示意图。

其中,1为粗除雾单元、2为精除雾单元、3为冲洗单元、4为疏水单元,5为吸收塔,6为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新型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由三级或三级以上除雾单元组成,第一级为粗除雾单元1,其后若干级为精除雾单元2;粗除雾单元1既能去除烟气中较大粒径的浆液液滴,又能均匀烟气流场,可以有效提高后续精除雾单元2去除液滴的效率,并降低除雾器运行阻力。在每一级除雾单元前后分别设置冲洗单元3,在每级除雾单元前部设置疏水单元4。每一级除雾单元由若干不同型式、不同间距、不同前倾角度的若干叶片组成,在每一级除雾单元前后分别设置冲洗单元3,冲洗单元的作用是确保除雾单元叶片保持清洁;每一级除雾器单元前部分别设置疏水单元4,疏水单元的作用是将除雾单元叶片分离的液滴和冲洗水收集后,返回吸收塔。

粗除雾单元与精除雾单元之间距离为2.0-4.0m,精除雾单元之间距离为2.0-4.0m。每一级除雾单元倾斜方向与竖直方向的夹角0-30°。

由于烟气中较大粒径液滴已被粗除雾单元1去除,所以精除雾单元2可选取较高的截面流速,以提高最终的液滴去除效率,精除雾单元2的截面流速为5.5-6.5m/s。

由于设置了粗除雾单元后,可不设置吸收塔内除雾器,以降低吸收塔总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设置一级粗除雾单元,去除烟气中较大粒径的浆液液滴,同时改善流场均匀性,为后若干级精除雾单元提供较好的入口条件。同时各除雾单元均与竖直方向有一个夹角β,且不同除雾单元根据布置位置的不同与竖直方向有一个夹角不同,角度范围为0-30°。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为:

燃煤锅炉烟气通过吸收塔进行净化处理后,净烟气中携带大量浆液液滴,需要通过除雾器净化后才能排放。本实用新型主要作用就是去除吸收塔5后净烟气中所含的浆液液滴,使得净烟气更清洁的排放。其具体工作过程为:经吸收塔5净化后携带大量液滴的烟气首先经过水平流式烟道除雾器6的第一级粗除雾单元,其中较大粒径液滴被分离去除,经过粗除雾单元后烟气流场得到均布,为接下来的精除雾单元创造良好的流场条件。烟气进入精除雾单元后,小粒径液滴也尽可能得到分离去除,使得最终排放烟气中液滴含量小于15mg/m3。粗除雾单元与精除雾单元均采用倾斜布置,与竖直方向夹角为0-30°,夹角各级有所不同,这样有利于除雾单元叶片捕捉液滴后能够更好的聚集收集,减少液滴被气流二次携带的风险,有利于提高除雾单元的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