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酸化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2218阅读:6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化工制造领域,主要涉及一种新型酸化罐。



背景技术:

在中和油和成品油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利用酸化罐对毛油进行充分的酸化,使油中更多的非水化磷脂转化为水化磷脂。但是现有的酸化罐结构比较简单,毛油在酸化罐内酸化效率低下,效果较差。为了提高毛油的酸化效果,生产过程中常常需要将两个酸化罐串联起来,以延长毛油的酸化反应的时间,但是这种做法费时费力,严重影响了中和油和成品油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够有效提高酸化效率的新型酸化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型酸化罐,包括罐体、电机、与该电机相连接的搅拌轴、固定安装于该搅拌轴上的叶片、以及竖直设置在罐体内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筒状,所述导流筒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导流孔,所述导流筒的外壁上水平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淋浴板,所述叶片直接位于所述导流筒内,且位于最底层导流孔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内壁上水平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淋浴板,所述第二淋浴板与所述第一淋浴板交叉错位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体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冲浪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孔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所述导流孔的上部均设置有内凹的引流帽。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叶片位于最底层导流孔的下方,叶片旋转时形成的不规则涡流和负压将位于罐体底部的混合液提升到叶片附近,而在叶片附近的混合液又被叶片旋转时形成的离心力作用下从导流筒上的导流孔处甩出,从而混合液在罐体和导流筒之间形成循环流动,有效促进了混合液的混合,提高了混合液之间的反应效率;同时从导流孔甩出的混合液会喷到第一淋浴板上,然后经过多个第一淋浴板上慢慢流向罐体底部,此种结构又进一步促进了混合液之间的化学反应,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酸化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酸化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电机,3、搅拌轴,4、叶片,5、导流筒,6、导流孔,7、引流帽,8、第一淋浴板,9、第二淋浴板,10、冲浪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酸化罐,其结构包括,圆柱形的罐体1、固定在壳体1上的电机2、与电机2相连接的搅拌轴3以及固定安装在该搅拌轴3上的叶片4。壳体1上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如图1所示,其结构还包括竖直固定在罐体1内的导流筒5,导流筒5为下端开口的中空筒状。如图1所示,导流筒5的侧壁上开有若干个导流孔6,导流孔6的上部均设置有内凹的引流帽7。设置引流帽7的作用是:当混合液从导流孔甩出时,会在引流帽7的作用下溅起浪花,这样可以有效促进混合液之间的融合,提高了混合液之间的反应效率。导流筒5的外壁上水平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淋浴板8,所述叶片4直接位于导流筒5内,且位于最底层导流孔6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由于叶片位于最底层导流孔的下方,叶片旋转时形成的不规则涡流和负压将位于罐体底部的混合液提升到叶片附近,而在叶片附近的混合液又被叶片旋转时形成的离心力作用下从导流筒上的导流孔处甩出,从而混合液在罐体和导流筒之间形成循环流动,有效促进了混合液的混合,提高了混合液之间的反应效率;同时从导流孔甩出的混合液会喷到第一淋浴板上,然后经过多个第一淋浴板上慢慢流向罐体底部,此种结构又进一步促进了混合液之间的化学反应,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酸化效率。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罐体1内壁上水平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淋浴板9,所述第二淋浴板9与所述第一淋浴板8交叉错位分布。设置第二喷淋板延长了混合液的回流路径,有效促进了混合液的混合,进而有效提高了混合液之间的反应效率,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酸化效率。

如图1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罐体1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冲浪球10。冲浪球的作用是:可以在液体流动过程中,有效冲击液体,进而使液体产生一定的波浪,可以有效促进混合液的混合,有效提高了混合液之间的反应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导流孔6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矩形。

需要说明是本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优选的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属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都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方式。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方式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皆应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