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1590阅读:669来源:国知局
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需矿脂密封的、硅胶再生方便的干燥器。



背景技术:

在实验室或其他场合,经常需要一个干燥的封闭环境来临时或长期地保存样品,以免样品受潮。一般常用的设备就是一种封闭的玻璃干燥器,其结构由干燥器罐主体和与罐主体配合的罐盖组成,罐盖与罐主体之间一般通过涂抹凡士林密封,为了相对容易地开盖,一般采用平移开盖的方式。罐主体通过隔板分为两层,隔板上盛放样品,隔板下盛放变色硅胶作为干燥剂。变色硅胶是通过吸附能力较好的细孔硅胶与少量氯化钴通过一定工艺制成,一般为粒状蓝色玻璃珠形式,直径为1~8mm不等,其吸水后变红色(氯化钴吸水变色的指示作用)。变色硅胶由蓝色变红色后,需要取出来在烘箱中高温处理,除去水分,以再生变色硅胶。变色硅胶重新变为蓝色后再放入干燥器中,继续起吸水干燥作用。

但传统的玻璃干燥器会有以下缺陷,首先,罐盖打开较困难,尤其是冬天且长时间未开盖的干燥器,开盖更是困难。其原因是在罐主体和罐盖之间涂抹的凡士林,会在低温下有一定凝固,流动性润滑性变差;另外,干燥器内的干燥剂吸收水蒸气,导致干燥器内压力变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大气压与干燥器内压的差对罐盖的压力作用,使罐盖移动时罐盖与罐主体之间摩擦力增加。这两个原因都使罐盖与罐主体的相对移动(即开盖)变得困难。第二个缺陷就是变色硅胶的再生需要经常将变色硅胶取出再放回,而这个动作对于玻璃珠形式的变色硅胶并不方便,要完全取出变色硅胶需要一定时间,而倾倒变色硅胶时会有玻璃珠溅跳或黏在罐口凡士林处的麻烦。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该装置在罐盖和罐主体之间垫有密封圈,能实现使用干净、方便的扣合方式密封,且无需使用凡士林等矿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包括罐盖与罐主体,还包括扣片及密封圈;所述罐主体顶部设置有用于放置密封圈的罐主体密封圈槽;所述罐盖下边沿设置有用于压紧密封圈的罐盖密封凸起;所述罐盖侧壁设置有至少三个罐盖扣块,所述罐主体顶部侧壁对应设置有与罐盖扣块配合的罐主体扣块,在其中任意一个罐主体扣块的底部设置有与罐主体内外部相连通的通气孔;所述扣片与罐盖扣块及罐主体扣块扣合;所述 罐主体内设置有隔板。

备注说明:在本实用新型中,密封圈的固定是靠槽,凸起的压紧作用使密封良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的改进:所述扣片设置有扣片上凸弧和扣片下凸弧;所述罐盖扣块顶部设置有与扣片上凸弧配合使用的罐盖扣块凹槽;所述罐主体扣块底部设置有与扣片下凸弧配合使用的罐主体扣块凹槽,其中一个罐主体扣块的罐主体扣块凹槽设置有与罐主体内外部相连通的通气孔。

备注说明:只需要在其中一个罐主体扣块上设置通气孔即可,因为只要有一个通气孔使内外通气,就能内外压力平衡了;因此无需每个罐主体扣块都设置通气孔。且,不开罐盖时由扣片下凸弧密封该通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盖侧壁均匀设置有四个罐盖扣块;罐主体顶部边沿对应设置有与罐盖扣块配合的四个罐主体扣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主体扣块的下表面外侧设置有凸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主体内底部设置有盛放盘。该盛放盘可用于盛放干燥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板为大孔隔板,扣片为塑料扣片,密封圈为橡胶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罐盖上设置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不使用凡士林等矿脂密封,干净,不会凝固,不受环境温度影响,开盖也不再像凡士林密封一样需要慢慢平移开盖。

2、本实用新型使用扣片扣合方式方便可靠,结合使用密封圈,密封性良好;合理的通气孔位置设计,可方便省力地打开通气孔,平衡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内外大气压,轻松开盖。

3、变色硅胶一直放于盛放盘中,取出再生时可整体一次性拿出放入烘箱,再整体放回罐主体内,方便快捷,变色硅胶无需与手接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扣片4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罐盖1和罐主体6扣合及通气孔9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如图1-3所示;包括罐盖1、罐主体6、扣片4及密封圈5。罐主体6顶部设置有放置密封圈5的罐主体密封圈槽口61,罐盖1下边沿设置有罐盖密封凸起11,罐盖密封凸起11压着罐主体密封圈槽口61内的密封圈5,这样可降低原本罐盖1与罐主体6的接触表面的平整度加工要求,且密封效果更加理想。罐盖1侧壁设置有至少三个罐盖扣块2,罐主体6顶部侧壁对应设置有与罐盖扣块2配合的罐主体扣块3。扣片4设置有扣片上凸弧41和扣片下凸弧42,罐盖扣块2顶部设置有与扣片上凸弧41配合使用的罐盖扣块凹槽,罐主体扣块3底部设置有与扣片下凸弧42配合使用的罐主体扣块凹槽,在罐主体扣块3底面凹槽的前面还设置一段凸起弧面,引导扣片4扣入并锁住扣片4。扣合过程为先将扣片4的扣片上凸弧41扣入罐盖扣块2的凹槽,按压扣片下端使扣片下凸弧42划过罐主体扣块3的底部前段凸弧,最终扣入罐主体扣块3的凹槽,这样,扣片4与罐盖扣块2及罐主体扣块3扣合完成,将罐盖1与罐主体6紧固。罐盖扣块凹槽和罐主体扣块凹槽为半圆柱形。扣片4、罐盖扣块2及罐主体扣块3共同组成扣合件,如图1所示,设置四组扣合件最为合适,紧固效果理想又能节省材料,罐盖1侧壁均匀设置有四个罐盖扣块2,罐主体6顶部侧壁对应设置有与罐盖扣块2配合的四个罐主体扣块3。其中一个罐主体扣块3的罐主体扣块凹槽设置有与罐主体6内外部相连通的通气孔9,当扣片4扣紧时,扣片下凸弧42与罐主体扣块凹槽配位而封住通气孔9,确保闭合时本实用新型的气密性。当打开相应扣片4时,通气孔9同时打开,平衡了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的内外气压,扣片4的开启方向与大气压对扣片4的压力方向正好垂直,即大气压不会成为开启扣片4的阻力,开启方便省力。罐主体6内设置有隔板7,隔板7将罐主体6内部分成上下两部分,隔板7上方用来放置实验样品,其下为干燥剂空间。罐主体6内底部放置有盛放盘8,盛放盘8用来盛放干燥剂,干燥剂一般选用变色硅胶,整个盛放盘8可从罐主体6中取出放入烘箱,高温再生变色硅胶后,再将盛放盘8放回罐主体6内,大大方便干燥剂的取放过程。罐盖1上设置有手柄,方便使用者开启罐盖1。扣片4为塑料扣片,隔板7为大孔隔板,密封圈5为橡胶圈。罐主体6与罐盖1都为玻璃制作,方便观察。

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在盛放盘8中装入蓝色的变色硅胶后,将盛放盘8放置在罐主体6内底部,再把在隔板7和样品放入罐主体6,把罐盖1盖在罐主体6上,罐盖1的罐盖密封凸起11与罐主体密封圈槽口61上的密封圈5抵接,罐盖扣块2与罐主体扣块3对齐,使用 扣片4紧固罐盖1与罐主体6,实现密封。变色硅胶吸收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内的水分,吸收后变色硅胶由蓝变红。打开罐盖1时,先打开所有扣片4,同时通气孔9平衡内外气压,然后开启罐盖1。如需再生变色硅胶,取出罐主体6内的样品和隔板7,将盛有变色硅胶的盛放盘8整盘取出,变色硅胶可以和盛放盘一起放于烘箱加热再生,变回蓝色后放回干燥器重复使用。

实验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的罐主体6的隔板7上,放入稍潮湿粉状样品(含水量20%),盖上罐盖1,扣合扣片4,密封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静置,直至部分变色硅胶变红。开盖:打开所有扣片4,直接提起罐盖1,并记录从准备开盖到罐盖1被全部提起的时间T1,描述开盖过程。先取出样品和隔板7,再取出盛放盘8,将变色硅胶和盛放盘8放于烘箱加热,再生完后再整体放回罐主体6中,记录从开始取变色硅胶到其被完全取出罐主体6的时间T2。结果见表1。

表1、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开盖和干燥剂取放容易程度检测

对比例1:

取消实施例1中的通气孔9,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进行实验,结果见表2。

表2、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开盖和干燥剂取放容易程度检测

对比例2:

取消实施例1中的扣片4、罐盖扣块2、罐主体扣块3和通气孔9,将罐盖1直接盖在罐主体6上,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进行实验,结果见表3。

表3、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开盖和干燥剂取放容易程度检测

虽然开盖容易,但因密封不严,实用效果不如实施例1。

对比例3:

取消实施例1中的密封圈5、罐盖密封凸起11、罐主体密封圈槽口61和通气孔9,仅使用扣合的方式合盖,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进行实验,结果见表4。

表4、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开盖和干燥剂取放容易程度检测

虽然开盖容易,但因密封不严,实用效果不如实施例1。

对比例4:

取消实施例1的通气孔9和盛放盘8,改在罐盖1顶部空位另设贯穿盖壁的通气孔9,使用孔塞或螺口盖封孔;干燥剂散放,其余等同于实施例1,进行实验,结果见表5。

表5、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开盖和干燥剂取放容易程度检测

对比例5:

使用传统的玻璃干燥器,即使用凡士林密封罐盖1和罐主体6接合处,变色硅胶直接散放于隔板7下方,进行实验,结果见表6。

表6、无脂密封易再生干燥器开盖和干燥剂取放容易程度检测

根据上述实验1和对比例1-5的实验数据可得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效果最为理想,开盖简单轻松,干燥剂取放快捷。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签署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处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