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气的纯化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16335阅读:425来源:国知局
一种氨气的纯化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气纯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氨气的纯化系统。



背景技术:

氨气,NH3,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密度0.7710。相对密度0.5971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沸点-33.5℃。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熔点-77.75℃。溶于水、乙醇和乙醚。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

现有的氨气纯化系统的纯化效果差,且吸附器容易堵塞,不利于对氨气的纯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氨气纯化系统,其吸附纯化效果好,能够防止在对氨气的吸附除杂过程中管路的堵塞,大大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能够利用分子筛对含杂质的氨气进行吸附纯化。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氨气的纯化系统,包括原料罐、吸附器、成品罐、精馏塔和冷凝器;

所述原料罐、吸附器、精馏塔、冷凝器和成品罐依次连接;

所述冷却装置安装于所述筒体内;

所述筒体的顶部设置有加料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筒体的底部设置有卸料排气管和进气管;

所述过滤网的数量至少为二,其分别斜向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和底部的内壁,并能够全方位围住所述排气管和进气管的气口;

所述筒体内填充有分子筛;

所述筒体的外侧至少设有两个温度传感器,并设于不同水平位置。

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包括螺旋形的盘管;

所述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连通至所述筒体的外部;

所述筒体内还包括支撑板和多个U型扣;

所述支撑板竖向设置并固定于筒体,所述U型扣等间距地排列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面,并通过螺母将所述盘管锁紧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侧面。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和进气管均设有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所述原料罐包括第一罐体、第一加热装置、液位检测装置、气相管路和液相管路;

所述第一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一罐体内;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罐体;

所述气相管路设于所述和液相管路均连通于所述第一罐体的侧壁;

所述气相管路设有压缩机,所述液相管路设有过滤器。

进一步,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翻板液位计和浮子液位计;

还包括有第一翻板液位计安装口和第一浮子液位计安装口;

所述第一翻板液位计安装口的数量为二,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罐体侧壁的上下两端,所述翻板液位计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翻板液位计安装口;

所述第一浮子液位计安装口设于所述第一罐体的顶部,所述浮子液位计安装于第一浮子液位计安装口。

进一步,所述第一加热装置包括螺旋形的盘管;

所述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均连通至所述第一罐体的外部;

所述气相管路上设有旁通气相管路,所述液相管路上设有旁通液相管路;

所述第一罐体的顶部设有第一气体出口,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

所述第一罐体的顶部设有第一维修入口管,所述第一维修入口管的外周设有环形的补强圈;

还包括第一管盖、第一连接条和第一弧形臂;

所述第一管盖设于所述第一维修入口管的顶部;

所述第一连接条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管盖的顶部;

所述第一弧形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维修入口管的侧壁,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条。

进一步,包括第二罐体、第二加热装置、液位检测装置、充装管和输送管;

所述第二加热装置设于所述第二罐体内;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罐体;

所述充装管包括钩状管、内凸管和外凸管;

所述内凸管凸出于所述第二罐体内壁的底部,所述钩状管设于所述内凸管的一端,且其钩状开口朝向所述罐体内壁的底部,所述外凸管设于所述罐体外壁的底部,且与所述内凸管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输送管与所述外凸管连接。

进一步,所述输送管设有依次连接的缓冲柱和低温液体泵;

还包括有旁通输送管,其设于所述低温液体泵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旁通输送管设有气动阀;

进一步,所述纯化系统还包括中转罐,其连接于所述冷凝器和成品罐之间。

进一步,所述纯化系统还包括回收罐;

所述原料罐、吸附器、成品罐、精馏塔、冷凝器和中转罐均设有连通至所述回收罐的管路。

本实用新型根据上述内容提出一种氨气纯化系统,其吸附纯化效果好,能够防止在对氨气的吸附除杂过程中管路的堵塞,大大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能够利用分子筛对含杂质的氨气进行吸附纯化。

原料液氨在所述原料罐内加热变成氨气后,输送至所述吸附器进行吸附除杂;氨气从所述进气管通入至所述筒体内,填充在所述筒体内的分子筛能够将氨气中的杂质吸附,纯化后的氨气从排气管排出至下一工艺步骤。

每次通入氨气至所述筒体内进行纯化前,都会从所述加料进气管通入高温氮气激活所述分子筛,使所述分子筛释放其中的杂质,既能提高所述分子筛吸附质量,又能提高所述分子筛的使用次数。然后,所述冷却装置会把所述筒体降温,使其温度降至正常的工作温度。

当所述分子筛失效时,其能够从所述卸料排气管排出;同时,能够从所述加料进气管添加新的所述分子筛。斜向设置的所述过滤网能够全方位围住所述排气管和进气管的气口,所以能够阻止所述分子筛进入到所述排气管和进气管,避免所述排气管和进气管出现堵塞的可能性;同时,也能保证所述分子筛能够正常地从所述加料进气管添加和从卸料排气管排出。

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够实时获得所述筒体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并将此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中心,便于监测。

从所述吸附器出来的氨气经过所述精馏塔进行精馏处理,够把其中的金属离子、部分重组分、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和高分子碳氢化合物除去;然后氨气从所述精馏塔输送至所述冷凝器,作冷凝处理,把氨气变成液氨,便于后续的储存;

冷凝后的液氨输送至所述中转罐,其中夹带部分不能液化的空气组分,将这些空气组分排往所述回收罐,能够提高液氨的纯度,所述中转罐设有排污管路,能够将沉淀在所述中转罐的底部重组份排走,能够大大提高液氨的纯度,最后将提纯后的液氨输送至所述成品罐储存。在原料罐、吸附器、成品罐、精馏塔和冷凝器中,不及格的氨气或者液氨会输送至所述回收罐中,便会后续的回收利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原料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吸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成品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5的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5的D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原理框图。

其中:原料罐1、第一罐体11、第一气体出口111、第一排污口112、第一维修入口管113、第一管盖1131、第一连接条1132、第一弧形臂1133、第一吊耳114、第一支座115、第一加热装置12、第一进水口121、第一出水口122、第一翻板液位计安装口131、第一浮子液位计安装口132、气相管路14、压缩机141、旁通气相管路142、液相管路15、过滤器151、旁通液相管路152、温度计16、压力表17、安全阀18、压力传感器19、吸附器2、筒体21、加料进气管211、排气管212、卸料排气管213、进气管214、气口215、支撑板216、U型扣217、耳座218、斜切角2181、第二吊耳219、冷却装置22、第二进水口221、第二出水口222、过滤网23、温度传感器24;第二罐体31、第二气体出口311、第二排污口312、第二维修入口管313、第三吊耳314、第二支座315、液体进口316、第二管盖3131、第二连接条3132、第二弧形臂3133、第二加热装置32、第三进水口321、第三出水口322、第二翻板液位计安装口331、第二浮子液位计安装口332、充装管34、钩状管341、内凸管342、外凸管343、输送管35、缓冲柱351、低温液体泵352、旁通输送管353、精馏塔4、冷凝器5、中转罐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氨气的纯化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原料罐1、吸附器2、精馏塔4、冷凝器5、中转罐6和成品罐3;

进一步,所述纯化系统还包括回收罐;

所述原料罐1、吸附器2、成品罐3、精馏塔4、冷凝器5和中转罐6均设有连通至所述回收罐的管路。

原料液氨在所述原料罐1内加热变成氨气后,输送至所述吸附器2进行吸附除杂;从所述吸附器2出来的氨气经过所述精馏塔4进行精馏处理,够把其中的金属离子、部分重组分、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和高分子碳氢化合物除去;然后氨气从所述精馏塔4输送至所述冷凝器5,作冷凝处理,把氨气变成液氨,便于后续的储存;

冷凝后的液氨输送至所述中转罐6,其中夹带部分不能液化的空气组分,将这些空气组分排往所述回收罐,能够提高液氨的纯度;所述中转罐6设有排污管路,能够将沉淀在所述中转罐6的底部重组份排走,能够大大提高液氨的纯度,最后将提纯后的液氨输送至所述成品罐3储存。

在原料罐1、吸附器2、成品罐3、精馏塔4和冷凝器5中,不及格的氨气或者液氨会输送至所述回收罐中,便会后续的回收利用。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原料罐1包括第一罐体11、第一加热装置12、液位检测装置、气相管路14和液相管路15;

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设于所述第一罐体11内;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罐体11;

所述气相管路14设于所述和液相管路15均连通于所述第一罐体11的侧壁;

所述气相管路14设有压缩机141,所述液相管路15设有过滤器151。

本实施例的所述原料罐用于存放原料液氨,使用时,所述气相管路14和液相管路15均连接于原料车的液氨罐,所述压缩机141将所述第一罐体11内的气体压缩至液氨罐内,因此,液氨罐内的压力增大,所述第一罐体11内的压力降低,使液氨更加高效地输送至所述第一罐体11内。

所述过滤器151能够过滤原料液氨中的部分杂质,从而提高从所述液相管路15进入至所述第一罐体11内的液氨的纯度,杂质主要是油、二氧化碳、水、硫化物。所述液位检测装置13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更容易获知所述第一罐体11内的液位情况,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能够对所述第一罐体11内的液氨进行加热,使得液氨变成氨气,便于对氨气后续的纯化。

进一步,所述第一加热装置12包括螺旋形的盘管;

所述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水口121和第一出水口122,所述第一进水口121和第一出水口122均连通至所述第一罐体11的外部。

使用时,热水从所述第一进水口121进入至所述盘管,螺旋形的所述盘管能够增加热水的行程,提高热水的使用效率;所述盘管被热水加热后便能与温度较低的液氨进行热交换,使其变成氨气,进行了热交换后的水从所述第一出水口122流出。

进一步,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翻板液位计和浮子液位计;

还包括有第一翻板液位计安装口131和第一浮子液位计安装口132;

所述第一翻板液位计安装口131的数量为二,分别设于所述第一罐体11侧壁的上下两端,所述翻板液位计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一翻板液位计安装口131;

所述第一浮子液位计安装口132设于所述第一罐体11的顶部,所述浮子液位计安装于第一浮子液位计安装口132。

通过在外部观察所述翻板液位计131的磁翻板,便能看到所述第一罐体11内部液位的高低,而所述浮子液位计132的浮子到达所述第一罐体11内部液位的测量点时,便会触发报警至控制中心;通过所述翻板液位计131和浮子液位计132的配合,起到双重安全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气相管路14上设有旁通气相管路142,所述液相管路15上设有旁通液相管路152。

当所述气相管路14或液相管路15出现故障时,可以启用所述旁通气相管路142或旁通液相管路152,使的原料的传输不终止,提高原料的传输效率。

进一步,所述第一罐体11的顶部设有第一气体出口111,所述第一罐体11的底部设有第一排污口112。

氨气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气体出口111排出以便于下一个工序对其进行纯化操作;液氨的杂质会沉淀在所述第一罐体11的底部,这些杂质能够通过所述第一排污口112排出,提高液氨的纯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罐体11的顶部设有第一维修入口管113,所述第一维修入口管113的外周设有环形的补强圈;

还包括第一管盖1131、第一连接条1132和第一弧形臂1133;

所述第一管盖1131设于所述第一维修入口管113的顶部;

所述第一连接条1132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一管盖1131的顶部;

所述第一弧形臂113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维修入口管113的侧壁,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条1132。

所述补强圈能够提高所述第一维修入口管113的强度,当需要检修所述第一罐体11的内部时,通过转动所述第一弧形臂1133,所述第一管盖1131便能从所述第一维修入口管113的顶部移开,维修人员便能进入至所述第一罐体11的内部进行检修。

进一步,所述第一罐体11的侧壁设有温度计16和压力表17;

所述第一罐体11的顶部设有安全阀18。

通过观察所述温度计16和压力表17便能获知所述第一罐体11内的温度和气体压力;当所述第一罐体11内的压力超过阈值时,所述安全阀18能够进行泄压操作,使所述第一罐体11内的压力处于安全状况。

进一步,还包括有氨气扫吹管和放空管;

所述氨气扫吹管均连接于所述气相管路14和液相管路15;

所述放空管均连接于所述气相管路14和液相管路15。

进行原料液氨的输送前,所述氨气扫吹管会通入氨气,对所述气相管路14和液相管路15进行扫吹,将其内的空气排出,防止管道的氧化;扫吹操作后,氨气从所述放空管排出。

进一步,所述旁通气相管路142设有压力表17、安全阀18和压力传感器19;

所述旁通气相管路142和旁通液相管路152之间设有联通管;

所述气相管路14设有单向阀、气动阀和手动阀;

所述液相管路15设有截止阀;

所述第一罐体11、气相管路14、旁通气相管路142、液相管路15、过滤器151、旁通液相管路152的外表面均包裹有保温棉。

由于所述旁通气相管路142和旁通液相管路152之间设有联通管,所述压力表17、安全阀18和压力传感器19相当于公用的设备,

通过所述压力表17,便能直接地观察出所述旁通气相管路142和旁通液相管路152内的气体压力,所述压力传感器19能够将所述旁通气相管路142和旁通液相管路152内的压力信息传输至控制中心。

当所述旁通气相管路142和旁通液相管路152内的压力超过阈值时,所述安全阀18能够进行泄压操作,使所述旁通气相管路142和旁通液相管路152内的气压处于安全状况。

所述单向阀能够保证气体在所述气相管路14单向流动,防止气体压缩至原料车的液氨罐内时,气体逆流至所述第一罐体11内;所述气动阀有控制中心控制打开,以合适不同的工况;手动阀为手动打开,以合适不同的工况;通过手动操作所述截止阀,便能控制所述液相管路15的通断。

所述保温棉能够避免所述第一罐体11、气相管路14、旁通气相管路142、液相管路15、过滤器151、旁通液相管路152吸收热量,使其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罐体11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一吊耳114,所述第一罐体11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一支座115。

通过所述第一吊耳114能够将所述第一罐体11吊起,便于所述第一罐体11的运送和安装,所述第一支座115对所述第一罐体11起到支撑作用,便于所述第一罐体11的安放。

所述吸附器2包括筒体21、冷却装置22和过滤网23;

所述冷却装置22安装于所述筒体21内;

所述筒体21的顶部设置有加料进气管211和排气管212,所述筒体21的底部设置有卸料排气管213和进气管214;

所述过滤网23的数量至少为二,其分别斜向设置于所述筒体21顶部和底部的内壁,并能够全方位围住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的气口215;

所述筒体21内填充有分子筛;

所述筒体21的外侧至少设有两个温度传感器24,并设于不同水平位置。

本实施例的所述吸附器用于纯化氨气,氨气从所述进气管214通入至所述筒体21内,填充在所述筒体21内的分子筛能够将氨气中的杂质吸附,纯化后的氨气从排气管212排出至下一工艺步骤。

每次通入氨气至所述筒体21内进行纯化前,都会从所述加料进气管211通入高温氮气激活所述分子筛,使所述分子筛释放其中的杂质,既能提高所述分子筛吸附质量,又能提高所述分子筛的使用次数。然后,所述冷却装置22会把所述筒体21降温,使其温度降至正常的工作温度。

当所述分子筛失效时,其能够从所述卸料排气管213排出;同时,能够从所述加料进气管211添加新的所述分子筛。斜向设置的所述过滤网23能够全方位围住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的气口215,所以能够阻止所述分子筛进入到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避免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出现堵塞的可能性;同时,也能保证所述分子筛能够正常地从所述加料进气管211添加和从卸料排气管213排出。

所述温度传感器24能够实时获得所述筒体21内不同位置的温度,并将此温度信息传输至控制中心,便于监测。

进一步,所述冷却装置22包括螺旋形的盘管;

所述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水口221和第二出水口222,所述第二进水口221和第二出水口222均连通至所述筒体21的外部。

使用时,冷水从所述第二进水口221进入至所述盘管,螺旋形的所述盘管能够增加冷水的行程,提高冷水的使用效率,更加利于所述筒体21的温度降至正常状态,进行了热交换后的水从所述第二出水口222流出。

进一步,所述筒体21内还包括支撑板216和多个U型扣217;

所述支撑板216竖向设置并固定于筒体21,所述U型扣217等间距地排列于所述支撑板的一侧面,并通过螺母将所述盘管锁紧于所述支撑板216的另一侧面。

利用多个所述U型扣217,能够将所述盘管更加稳定地锁紧在所述支撑板216上,提高所述盘管使用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筒体21的上部和下部的外周分别至少设有两个耳座218;

位于所述筒体21的上部外周的所述耳座218位于同一水平面;

位于所述筒体21的下部外周的所述耳座218位于同一水平面。

通过所述耳座218的配合,能够更加稳定地固定所述筒体21。

进一步,所述耳座218的外侧设有斜切角2181。

在保证所述耳座218能够固定所述筒体21的前提下,设置所述切斜角2181,能够减少其制作材料,从而降低其制作成本,也能避免在安装时刮刀工作人员。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均设有压力表和压力传感器。

通过所述压力表,便能直接地观察出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内的气体压力,压力传感器能够将所述排气管212和进气管214内的压力信息传输至控制中心,便于监测。

进一步,所述筒体21、加料进气管211、排气管212、卸料排气管213和进气管214的外表面均包裹有保温棉。

所述保温棉能够避免所述筒体21、加料进气管211、排气管212、卸料排气管213和进气管214吸收热量,使其处于合适的工作温度。

进一步,所述排气管212设有安全阀。

当所述排气管212内的压力超过阈值时,所述安全阀18能够进行泄压操作,使所述排气管212的压力处于安全状况。

进一步,所述筒体21的侧壁设有第二吊耳219。

通过所述第二吊耳219能够将所述筒体21吊起,便于所述筒体21的运送和安装。

所述成品罐3包括第二罐体31、第二加热装置32、液位检测装置、充装管34和输送管35;

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2设于所述第二罐体31内;

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二罐体31;

所述充装管34包括钩状管341、内凸管342和外凸管343;

所述内凸管342凸出于所述第二罐体31内壁的底部,所述钩状管341设于所述内凸管342的一端,且其钩状开口3411朝向所述罐体内壁的底部,所述外凸管343设于所述罐体外壁的底部,且与所述内凸管342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输送管35与所述外凸管343连接。

本实施例的所述成品罐用于储存工业纯化后的液氨,液氨从所述充装管34经所述输送管35流向所述第二罐体31外部的充装设备301。

所述内凸管342凸出于所述第二罐体31内壁的底部,能够避免沉淀于所述第二罐体31底部的固体颗粒进入所述钩状管341,保证向外部充装的液氨的质量;

而由于固体颗粒是逐渐从所述第二罐体31的顶部沉淀至底部的,所述钩状管341的钩状开口3411朝向所述罐体内壁的底部,能够进一步防止固体颗粒在向所述第二罐体31底部沉淀的过程中进入至所述钩状管341内,既能避免固体颗粒堵塞所述钩状管341,又能提高向外部充装的液氨的质量。

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2能够对所述第二罐体31内的液氨进行间歇性的加热,进行闪蒸操作,使部分杂质从液氨中蒸发出来,进一步提高液氨的纯度。所述外凸管343设于所述罐体外壁的底部,更加方便其与所述输送管35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第二加热装置32包括螺旋形的盘管;

所述盘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进水口321和第三出水口322,所述第三进水口321和第三出水口322均连通至所述第二罐体31的外部。

进行闪蒸操作时,热水从所述第三进水口321进入至所述盘管,螺旋形的所述盘管能够增加热水的行程,提高热水的使用效率;所述盘管被热水加热后便能与温度较低的液氨进行热交换,将杂质蒸发出来,进行了热交换后的水从所述第三出水口322流出。

进一步,所述液位检测装置包括翻板液位计和浮子液位计;

还包括有第二翻板液位计安装口331和第二浮子液位计安装口332;

所述第二翻板液位计安装口331的数量为二,分别设于所述第二罐体31侧壁的上下两端,所述翻板液位计安装于两个所述第二翻板液位计安装口331;

所述第二浮子液位计安装口332设于所述第二罐体31的顶部,所述浮子液位计安装于第二浮子液位计安装口332。

通过在外部观察所述翻板液位计的磁翻板,便能看到所述第二罐体31内部液位的高低,而所述浮子液位计的浮子到达所述第二罐体31内部液位的测量点时,便会触发报警至控制中心;通过所述翻板液位计和浮子液位计的配合,起到双重安全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所述第二罐体31的顶部至少设有两个第二气体出口311,所述第二罐体31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口312。

进行闪蒸操作时,蒸发出来的杂质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气体出口311排放;当所述第二罐体31内的压力超过阈值时,也可用把所述第二罐体31内的气体通过所述第二气体出口311排放,以保证所述第二罐体31内的处于正常的工作压力;沉淀在所述第二罐体31底部的固体颗粒,这些固体颗粒能够通过所述第二排污口312排出,提高液氨的纯度。

进一步,所述第二罐体31的顶部设有第二维修入口管313,所述第二维修入口管313的外周设有环形的补强圈;

还包括第二管盖3131、第二连接条3132和第二弧形臂3133;

所述第二管盖3131设于所述第二维修入口管313的顶部;

所述第二连接条3132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管盖3131的顶部;

所述第二弧形臂3133的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维修入口管313的侧壁,其另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二连接条3132。

述补强圈能够提高所述第二维修入口管313的强度,当需要检修所述第二罐体31的内部时,通过转动所述第二弧形臂3133,所述第二管盖3131便能从所述第二维修入口管313的顶部移开,维修人员便能进入至所述第二罐体31的内部进行检修。

进一步,所述输送管35设有依次连接的缓冲柱351和低温液体泵352;

还包括有旁通输送管353,其设于所述低温液体泵352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所述旁通输送管353设有气动阀;

液氨是低温的,所述低温液体泵352能够增加液氨的充装速度;所述缓冲柱351是为了保证所述低温液体泵352工作时液氨源源不断的充满泵体,如果没有设置所述缓冲柱215,所述低温液体泵352运行时,其输入端可能会出现液体供应不急,所述低温液体泵352会发生气蚀现象损坏其叶轮;当所述输送管35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打开所述气动阀,以启用所述旁通输送管353,使的液氨的充装不终止,保证其充装的持续性。

进一步,所述第二罐体31的侧壁设有温度计16和压力表17;

所述第二罐体31的顶部设有安全阀18。

通过观察所述温度计16和压力表17便能获知所述第二罐体31内的温度和气体压力;当所述第二罐体31内的压力超过阈值时,所述安全阀18能够进行泄压操作,使所述第二罐体31内的气压处于安全状况。

进一步,所述第二罐体31的顶部设有多个第三吊耳314,所述第二罐体31的底部设有多个第二支座315。

通过所述第三吊耳314能够将所述第二罐体31吊起,便于所述第二罐体31的运送和安装,所述第二支座315对所述第二罐体31起到支撑作用,便于所述第二罐体31的安放。

进一步,所述输送管35设有压力表17。

通过所述压力表17,便能直接地观察出所述输送管35内的气体压力情况。

进一步,所述第二罐体31的侧壁设有液体进口316。

液氨从所述第二罐体31的侧壁的液体进口316输入至所述第二罐体31内,更加方便快捷。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