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46872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制造及表面技术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



背景技术:

浸渍提拉技术已广泛用于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镀膜研发中,尤其是用溶胶-凝胶镀膜液镀膜。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外国和国产的提拉装置存在以下问题:

1.光学不均匀性。当提拉减反增透镀膜时,出现大面积的5毫米宽度颜色深浅相间的彩虹纹。

2.提拉工作室不封闭,不能控制和调节提拉室的湿度。因而,对于湿度敏感的镀膜液,不能制备质量保证的产品。

3.基片尺寸小,最大的基片表面为610mm×305mm,远远满足不了市场对大基片的需求。

4.每次只能提拉一片,满足不了市场对于生产效率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光学不均匀性、不能控制和调节提拉室的湿度、基片尺寸小、生产效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框架、托板、立柱、丝杠、丝杠安装座、溶液槽、无动力辊轴,具体结构如下:

框架的中部设置托板,托板将框架分成上下两个腔室,位于托板下的腔室中设置溶液槽,无动力辊轴设置于溶液槽底部;位于托板上的腔室中设置镀膜件、立柱、丝杠、丝杠安装座,立柱的顶部与支架顶部连接,立柱的底部与托板连接;立柱的一侧通过安装丝杠安装座,丝杠安装座上下设置,丝杠穿过丝杠安装座,并与丝杠安装座呈螺纹配合。

所述的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无动力辊轴设置于溶液槽底部,无动力辊轴两端分别安装于底座角板,每个底座角板分别与导向柱一端连接,每个导向柱的另一端穿过安装于导向套固定板上的导向柱套;每个底座角板还通过气缸杆连至气缸一,每个气缸一分别设置于气缸支撑架上,导向套固定板的一端固定于框架上。

所述的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丝杠顶部设置电机装置,丝杠上安装模板横梁;模板横梁包括模板立柱、定位板,定位板的截面为直角形,模板立柱的一端与丝杠连接,模板立柱的另一端与定位板的竖直外侧面连接,定位板的水平底面通过水平压钳安装镀膜件。

所述的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每个水平压钳为活夹板和固定夹板相对设置构成,固定夹板安装于定位板上,活夹板和固定夹板配合使用,用于夹持安装镀膜件。

所述的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进气管位于镀膜件的下方,进气管设置于进气管支撑架上,进气管通过管路与位于托板下的腔室连通。

所述的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位于托板下的腔室还设置有气缸二,托板底部设置硅胶U型密封条和密封板,密封板的一端与气缸二连接,密封板的另一端与密封滑道一、密封滑道二、密封滑道三和密封滑道四呈滑动配合连接。

所述的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气缸二前后两端的气缸支架分别安装于气缸前安装座和气缸后安装架,溶液槽的顶部与密封滑道一、密封滑道二、密封滑道三呈封闭状态,密封滑道一与密封滑道三相对设置,两个密封滑道二相对设置于密封滑道一与密封滑道三之间。

所述的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位于托板上的腔室外侧设置对开门,对开门为两个半开门相对设置而成,每个半开门与框架通过铝合金折页连接,两个半开门相对处中部分别设置门拉手,两个半开门相对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门插。

所述的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底座的顶部设置框架,底座的底部设置踢脚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是: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改变提拉装置丝杠,增加稳定性,安装可进入净化后的干或湿空气的封闭室,调节提拉室的湿度,加大提拉装置尺寸和增加提拉基片的数目,以适应批量生产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1、采用本实用新型生产的提拉装置在提拉减反增透镀膜时,得到均匀的镀膜,生产的减反增透膜消除了彩虹纹,即没有光学不均匀性。

2、本实用新型提拉室的湿度可调节控制,适用于各种对湿度敏感的镀膜液体系,尤其是溶胶-凝胶体系。

3、本实用新型可提拉基板的尺寸为800毫米×700毫米。

4、本实用新型可提拉一到五片基板。

5、本实用新型经适当改进,可增大基板长度和增加基板片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浸渍提拉装置的剖面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浸渍提拉装置的外面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浸渍提拉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浸渍提拉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1、底座;2、框架;3、硅胶U型密封条;4、链接角件;5、托板;6、导向柱;7、镀膜件;8、内六角螺栓;9、内六角螺栓;10、角件;11、电机装置;12、立柱;13、丝杠;14、丝杠安装座;15、内六角螺栓;16、模板横梁;17、水平压钳;18、进气管;19、导向柱套;20、溶液槽;21、踢脚支架;22、无动力辊轴;23、底座角板;24、气缸支撑架;25、导向套固定板;26、气缸一;27、密封板;28、对开门;29、铝合金折页;30、门插;31、门拉手;32、气缸后安装架;33、气缸二;34、模板立柱;35、定位板;36、活夹板;37、固定夹板;38、进气管支撑架;39、密封滑道一;40、密封滑道二;41、密封滑道三;42、密封滑道四;43、气缸前安装座;44、气缸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主要包括:底座1、框架2、硅胶U型密封条3、链接角件4、托板5、导向柱6、镀膜件7、内六角螺栓8、内六角螺栓9、角件10、电机装置11、立柱12、丝杠13、丝杠安装座14、内六角螺栓15、模板横梁16、水平压钳17、进气管18、导向柱套19、溶液槽20、踢脚支架21、无动力辊轴22、底座角板23、气缸支撑架24、导向套固定板25、气缸一26、密封板27、对开门28、铝合金折页29、门插30、门拉手31、气缸后安装架32、气缸二33、模板立柱34、定位板35、活夹板36、固定夹板37、进气管支撑架38、密封滑道一39、密封滑道二40、密封滑道三41、密封滑道四42、气缸前安装座43、气缸支架44等,具体结构如下:

如图1所示,底座1的顶部设置框架2,底座1的底部设置踢脚支架21,框架2的中部设置托板5,托板5与框架2通过链接角件4连接,托板5将框架2分成上下两个腔室。

位于托板5下的腔室中设置溶液槽20、无动力辊轴22、底座角板23、气缸支撑架24、导向套固定板25、气缸一26,无动力辊轴22设置于溶液槽20底部,无动力辊轴22两端分别安装于底座角板23,每个底座角板23分别与导向柱6一端连接,每个导向柱6的另一端穿过安装于导向套固定板25上的导向柱套19;每个底座角板23还通过气缸杆连至气缸一26,每个气缸一26分别设置于气缸支撑架24上,导向套固定板25的一端固定于框架2上。无动力辊轴22、气缸一26的作用分别是将溶液槽容易地滑动到提拉机上和将溶液槽20顶起。

位于托板5上的腔室中设置镀膜件7、内六角螺栓8、内六角螺栓9、角件10、电机装置11、立柱12、丝杠13、丝杠安装座14、内六角螺栓15、模板横梁16、水平压钳17、进气管18,其中:立柱12的顶部与支架2顶部通过角件10连接,立柱12的底部与托板5连接;立柱12的一侧通过内六角螺栓15安装丝杠安装座14,丝杠安装座14上下设置,丝杠13穿过丝杠安装座14,并与丝杠安装座14呈螺纹配合。

如图1、图3所示,丝杠13顶部设置电机装置11,丝杠13上安装模板横梁16;模板横梁16包括模板立柱34、定位板35,定位板35的截面为直角形,模板立柱34的一端与丝杠13连接,模板立柱34的另一端与定位板35的竖直外侧面通过内六角螺栓9连接,定位板35的水平底面通过水平压钳17安装镀膜件7,每个水平压钳17为活夹板36和固定夹板37相对设置构成,固定夹板37通过内六角螺栓8安装于定位板35上,活夹板36和固定夹板37配合使用,用于夹持安装镀膜件7。另外,进气管18位于镀膜件7的下方,进气管18设置于进气管支撑架38上,进气管18通过管路与位于托板5下的腔室连通,进气管18的作用是往样品室里吹干或湿空气,以调节湿度。位于托板5下的腔室还设置有气缸二33,气缸二33的作用是将密封板27打开或关闭,减少溶胶挥发。

如图1、图2、图4所示,托板5底部设置硅胶U型密封条3和密封板27,密封板27的一端与气缸二33连接,密封板27的另一端与密封滑道一39、密封滑道二40、密封滑道三41和密封滑道四42呈滑动配合连接。位于托板5上的腔室外侧设置对开门28,对开门28为两个半开门相对设置而成,每个半开门与框架2通过铝合金折页29连接,两个半开门相对处中部分别设置门拉手31,两个半开门相对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门插30。

如图1、图4所示,气缸二33前后两端的气缸支架44分别安装于气缸前安装座43和气缸后安装架32,溶液槽20的顶部与密封滑道一39、密封滑道二40、密封滑道三41呈封闭状态,密封滑道一39与密封滑道三41相对设置,两个密封滑道二40相对设置于密封滑道一39与密封滑道三41之间,密封滑道一39、密封滑道二40、密封滑道三41、密封滑道四42的位置和作用是固定密封板27的位置并使密封板隔离溶液槽20和腔室。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将溶液槽20放在无动力辊轴22上,滑动至固定位置,用气缸一26将溶液槽20顶起,使之与上部的腔室连接,用气缸二33将密封板27合上,使溶液槽20和上部的腔室隔离。通过门拉手31打开上部的腔室门,将镀膜件7通过水平压钳17固定在模板横梁16上,关闭上部的腔室,输入提拉参数,打开进气阀,通过进气管18输入干或湿空气,达到所设定的湿度。打开密封板27,将镀膜件7通过丝杠13向下移动进入溶液槽20,停留一定时间,然后按照设定的速度向上提拉。当镀膜件7离开液面,关闭密封板27,打开腔室,取下镀膜件7,将镀膜件7通过热或光固化,即得到镀膜样品。大部分上述操作通过计算机控制和实施。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本实用新型可用于大基片镀膜的浸渍提拉装置的镀膜方法,一次提拉可生产5片800×700毫米基板的均匀光学镀膜,生产的减反增透膜没有彩虹纹,即没有光学不均匀性。基板可用不同厚度的平板、弯曲板、柱状或带有角度的板等,基板厚度为0.2~20毫米,优选的基板厚度为0.5~12毫米。提拉工作室是封闭的,工作室的湿度通过吹干或湿气可调节控制,湿度控制范围为2–70%,优化范围为5–50%,因而适应于各种对湿度敏感的镀膜体系。经适当改进,可增大提拉基板片数和基板尺寸。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阐述。

实施例1:

用5片1.8毫米×800毫米×700毫米玻璃基板,浸渍提拉镀依次TiO2-SiO2减反增透膜,加热烘干后,用肉眼观测,从上到下及从左到右,呈现均匀的光学镀膜,没有彩虹纹。将每片镀膜玻璃割成1.8×50×700毫米小条,将每一条分成12等分,测量透光率和反射率,谱图重叠在一起,证实镀膜的均匀性。

实施例2:

将5片2.0毫米×600毫米×500毫米亚克力(PMMA)基板,浸渍提拉镀光固化膜,固化后,测量从上到下膜厚,厚度为4.0±0.1微米。

实施例3:

用5片1.8毫米×650毫米×710毫米玻璃基板,浸渍提拉镀半反射半透射镀膜,加热固化后,用实施例1的方法,测量测量透光率和反射率,谱图重叠在一起。

实施例结果表明,本实用新型提拉装置采用不同的溶液化学镀膜液,在不同的基板,如:玻璃、塑料和金属材料等上面,镀可用热、红外或紫外光固化的光学镀膜,光学镀膜包括但不局限于:硬膜、半反射半透射膜、减反增透膜(AR)、防眩光膜(AG)、防指纹膜(AF)等及防腐蚀膜等。塑料采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或聚酰亚胺(PI)等材料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