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硅油合成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59165阅读:53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硅油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硅油合成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在石油化工领域使用到很多化工原料,这些化工原料中常常需要调节硅油,在生产硅油的设备中常常使用到反应釜,传统的反应釜可以保持硅油的化学性能,防止硅油受到外界空气的污染,能够保持硅油拥有较好的化学性能,但是传统的反应釜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不能将硅油搅拌彻底,使得硅油的化学性能不能够得到好的释放。同时由于反应釜重量较大,反应完成后,反应釜加料或者清洗时,上盖与釜体的分离较为困难,如果完全依靠人工进行分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分离容易且可以通过速差搅拌使得釜体内搅拌均匀的用于硅油合成的反应釜。

为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硅油合成的反应釜,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立柱;安装在立柱顶端的油压缸;横向安装在两油压缸之间的横梁;安装在横梁正中的电机座;安装在电机座上且输出轴竖直向下的第二减速机;安装在第二减速机上方的第二电机;固定在横梁下侧的上盖;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在上盖底部的釜体,所述釜体底端设置卸料口;安装在第二减速机下方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贯穿上盖延伸至釜体底部;安装在搅拌轴上的锚式桨叶;通过轴承套接在搅拌轴上端的外轴套,所述外轴套相对于搅拌轴可独立旋转;固定在外轴套上的外轴齿轮,所述外轴齿轮通过皮带与安装在横梁上的第一减速机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由安装在第一减速机上的第一电机驱动;以及安装在外轴套下端的螺旋桨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得釜体内的硅油合成原料得到充分搅拌,可通过安装在釜体内的螺旋桨叶和锚式桨叶进行速差搅拌,具体过程如下: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减速机带动外轴套旋转,进而带动安装在外轴套下端的螺旋桨叶旋转。同时第二电机驱动第二减速机带动搅拌轴旋转,进而带动安装在搅拌轴上的锚式桨叶旋转,由于外轴套相对于搅拌轴可独立旋转,因此当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速率不同时,锚式桨叶和螺旋桨叶之间会产生速差,从而使得釜体内的硅油合成原料得到充分搅拌。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螺旋桨叶与锚式桨叶之间旋转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以便硅油合成原料之间搅拌更加均匀。为了方便反应釜上盖与釜体之间的分离,特在立柱上端设置油压缸,通过控制油压缸的升降可以自动控制上盖与釜体之间的分离,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釜体与上盖之间的拆装效率。

优选的,所述釜体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夹套,所述保温夹套的上端设置有蒸汽进口,所述保温夹套的下端设置有蒸汽出口。通过在保温夹套内通入蒸汽可以保证反应釜内合成原料所需的合成温度,从而保证硅油产品合成的质量。

优选的,所述釜体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压力表口。压力表可以直接插入压力表口中监测釜体内压力波动,以便更好的控制釜体内的反应进程。

优选的,所述上盖上设置有放空口。卸料时首先通过放空口进行排汽减压。

优选的,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均为调速电机。通过调节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转速可以更好的控制釜体内螺旋桨叶与锚式桨叶的旋转速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硅油合成的反应釜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用于硅油合成的反应釜通过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的输出转速,可以控制锚式桨叶和螺旋桨叶之间旋转的产生速差,使得釜体内的硅油合成原料得到充分搅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螺旋桨叶与锚式桨叶之间旋转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以便硅油合成原料之间搅拌更加均匀;

2)本用于硅油合成的反应釜通过在立柱上端设置油压缸,通过控制油压缸的升降可以自动控制上盖与釜体之间的分离,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釜体与上盖之间的拆装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立柱;11、油压缸;20、横梁;30、第一电机;31、第一减速机;32、外轴齿轮;33、外轴套;34、螺旋桨叶;40、第二电机;41、第二减速机;42、搅拌轴;43、锚式桨叶;44、电机座;50、上盖;51、放空口;60、釜体;61、卸料口;70、保温夹套;71、蒸汽进口;72、蒸汽出口;80、压力表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种用于硅油合成的反应釜。

参照图1所示,一种用于硅油合成的反应釜,包括:两平行设置的立柱10;安装在立柱10顶端的油压缸11;横向安装在两油压缸11之间的横梁20;安装在横梁20正中的电机座44;安装在电机座44上且输出轴竖直向下的第二减速机41;安装在第二减速机41上方的第二电机40;固定在横梁20下侧的上盖50;通过法兰可拆卸连接在上盖50底部的釜体60,所述釜体60底端设置卸料口61;安装在第二减速机41下方的搅拌轴42,所述搅拌轴42贯穿上盖50并延伸至釜体60底部;安装在搅拌轴42上的锚式桨叶43;通过轴承套接在搅拌轴42上端的外轴套33,所述外轴套33相对于搅拌轴42可独立旋转;固定在外轴套33上的外轴齿轮32,所述外轴齿轮32通过皮带与安装在横梁20上的第一减速机31连接,所述第一减速机31由安装在第一减速机31上的第一电机30驱动;以及安装在外轴套33下端的螺旋桨叶3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为了使得釜体60内的硅油合成原料得到充分搅拌,可通过安装在釜体60内的螺旋桨叶34和锚式桨叶43进行速差搅拌,具体过程如下:第一电机30驱动第一减速机31带动外轴套33旋转,进而带动安装在外轴套33下端的螺旋桨叶34旋转。同时第二电机40驱动第二减速机41带动搅拌轴42旋转,进而带动安装在搅拌轴42上的锚式桨叶43旋转,由于外轴套33相对于搅拌轴42可独立旋转,因此当第一电机30和第二电机40的输出速率不同时,锚式桨叶43和螺旋桨叶34之间会产生速差,从而使得釜体60内的硅油合成原料得到充分搅拌。另外,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螺旋桨叶34与锚式桨叶43之间旋转的方向相同或者相反,以便硅油合成原料之间搅拌更加均匀。为了方便反应釜上盖50与釜体60之间的分离,特在立柱10上端设置油压缸11,通过控制油压缸11的升降可以自动控制上盖50与釜体60之间的分离,减少了人工操作,提高了釜体60与上盖50之间的拆装效率。

参照图1所示,所述釜体60的外侧设置有保温夹套70,所述保温夹套70的上端设置有蒸汽进口71,所述保温夹套70的下端设置有蒸汽出口72。通过在保温夹套70内通入蒸汽可以保证反应釜内合成原料所需的合成温度,从而保证硅油产品合成的质量。

参照图1所示,所述釜体60外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压力表口80。压力表可以直接插入压力表口80中监测釜体60内压力波动,以便更好的控制釜体60内的反应进程。

参照图1所示,所述上盖50上设置有放空口51。卸料时首先通过放空口51进行排汽减压。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机30和第二电机40均为调速电机。通过调节第一电机30和第二电机40的输出转速可以更好的控制釜体60内螺旋桨叶34与锚式桨叶43的旋转速差。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但本实用新型不应局限于该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所以凡是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精神下完成的等效或修改,都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