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药反应釜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4400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药反应釜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搅拌装置是使介质强迫对流并均匀混合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等行业,通常按照介质物理化学性质、搅拌目的和要求等条件选择使用搅拌装置类型,以达到用较小的能量产生需要的剪切和排量来实现混合的目的。现有技术中,不同工艺条件对应选用不同的搅拌装置,通用性差,前期设备成本投入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的制药反应釜搅拌装置。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制药反应釜搅拌装置,包括上连接环、若干搅拌片和下连接环,所述搅拌片的上端与所述上连接环连接,下端与所述下连接环连接,所述上连接环的外径小于所述下连接环的外径,所述搅拌片与所述上连接环、下连接环连接处设置有调节部。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部包括固定支座和转轴,所述固定支座可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固定支座的截面呈U形。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座通过紧固件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紧固件为螺钉。

作为优选,所述上连接环和下连接环上设置有穿过所述紧固件的固定孔。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支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紧固件相配合的螺纹孔。

作为优选,还包括内环,所述内环的外缘与每一个所述搅拌片的内侧连接。

作为优选,还包括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与所述上连接环固定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法兰与搅拌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制药反应釜搅拌装置,包括上连接环、若干搅拌片和下连接环,其搅拌片与上连接环、下连接环分别通过调节部连接,调节部包括固定支座和转轴,固定支座可绕转轴转动;搅拌片安装于固定支座中,固定支座绕转轴转动时带动搅拌片转动,使搅拌片在使用时能够调节角度,以适应多种工艺条件,通用性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减少设备成本;另外,搅拌装置内部为空腔,使用过程中搅拌装置旋转产生从下向上的吸力,介质从下连接环中心吸入空腔,并从空腔均匀向外排散介质,可消除沉淀,混合更加均匀快速,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制药反应釜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制药反应釜搅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上连接环;2、搅拌片;3、下连接环;4、调节部;41、固定支座;42、转轴;5、内环;6、连接法兰;7、搅拌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药反应釜搅拌装置,包括上连接环1、若干搅拌片2和下连接环3,上述上连接环1上端固定设置有连接法兰6,上述连接法兰6上端面与搅拌轴7连接,上述搅拌片2的上端与上述上连接环1连接,下端与上述下连接环3连接,上述上连接环1的外径小于上述下连接环3的外径,上述搅拌片2与上述上连接环1、下连接环3连接处设置有调节部4。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上述调节部4包括固定支座41和转轴42,上述固定支座41可绕上述转轴42转动,上述固定支座41截面呈U形,并且,上述固定支座41通过紧固件固定于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

在本实施例中,具体的,上述紧固件为螺钉,上述上连接环1和下连接环3上设置有穿过上述紧固件的固定孔,并且,上述固定支座41上设置有与上述紧固件相配合的螺纹孔。

具体的,上述搅拌片2安装于上述固定支座41中,上述固定支座41绕上述转轴42转动时带动上述搅拌片2转动,待上述搅拌片2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处时,上述紧固件穿过上述固定孔并拧入上述螺纹孔中对上述固定支座41进行固定,即固定上述搅拌片2的角度,以此来调节上述搅拌片2在使用时的搅拌角度。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的制药反应釜搅拌装置还包括内环5,上述内环5的外缘与每一个上述搅拌片2的内侧连接;保证每一片上述搅拌片2转过的角度相同,确保使用过程中搅拌均匀。

本实施例上述的一种制药反应釜搅拌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具有以下优点:1、搅拌装置内部为空腔,使用过程中搅拌装置旋转产生从下向上的吸力,介质从下连接环3中心吸入空腔,并从空腔均匀向外排散介质,可消除沉淀,使得混合更加均匀快速,降低能耗;2、搅拌片2安装于固定支座41中,固定支座41绕转轴42转动时带动搅拌片2转动,使搅拌片2在使用时能够调节角度,以适应多种工艺条件,通用性好,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减少设备成本;3、搅拌片2与上连接环1、下连接环3通过调节部4连接,并非固定连接,便于使用后期的清理和维护。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