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物阻燃层底胶涂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0853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物阻燃层底胶涂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物阻燃材料的涂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纺织物阻燃层底胶涂抹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织物阻燃涂层涂布设备在进行阻燃胶涂布时,一般采用先涂布底胶,烘干,涂布中胶,烘干,涂布面胶的装置及过程,但是在对纺织物进行底胶涂抹时,涂抹在纺织物上表面的底胶会渗透纺织物,并穿过纺织物,在纺织物输送过程中,底胶受重力影响从纺织物下表面滴落,造成底胶在烘干时,已少于初始离开上胶工位时的厚度,导致纺织物上阻燃层整体厚度低于计划厚度。

虽然,有技术方案通过在纺织物上涂抹底胶时,增加底胶的涂抹量,使纺织物输送到烘干工位时,仍能保证足够的底胶,但其底胶的厚度以及均匀性均无法保证,且造成底胶的浪费。

在专利号为cn104117465b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织物阻燃涂层涂布设备,虽然其通过中胶涂布装置上设置两组涂层涂布单元以达到增加阻燃涂层底胶中胶胶量的目的,但是其底胶在涂抹过程中,底胶会渗透纺织物,导致底胶从纺织物上滴落的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纺织物阻燃层底胶涂抹装置,其通过在对纺织物上表面完成涂抹底胶后,立即对纺织物的下表面底胶进行预热,使底胶穿透纺织物后脱去部分水分,发生凝结,不会发生滴落,在纺织物上形成一层底胶基层,以阻碍后续底胶的渗透滴落,解决底胶滴落引起的阻燃层厚度以及均匀性无法控制的技术问题,节约了底胶的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物阻燃层底胶涂抹装置,包括放卷机构与张紧机构,该放卷机构位于张紧机构的前侧,还包括:

涂抹机构,所述涂抹机构位于所述张紧机构的后侧,其上缠绕输送有纺织物,且其包括储胶组件、涂胶组件、刮胶组件以及导辊组件,所述涂胶组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储胶组件的内部,其用于对纺织物的上表面进行底胶涂抹,所述刮胶组件位于所述储胶组件宽度方向的后端部,其位于所述涂胶组件的后侧,且其用于对所述纺织物上表面的底胶进行刮平梳理,所述导辊组件位于所述储胶组件内部,其用于张紧所述纺织物;

预热机构,所述预热机构位于所述储胶组件的正下方,其用于对所述纺织物的下表面进行加热;

烘干机构,所述烘干机构位于所述涂抹机构的后侧,其用于对所述纺织物进行烘干。

作为改进,所述储胶组件包括:

胶箱安装架,所述胶箱安装架为框形设置,其位于所述张紧机构的后侧;

胶箱,所述胶箱固定安装于所述胶箱安装架的顶部,其为倒三角设置,且其宽度方向沿所述纺织物输送方向平行设置,该胶箱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一进口与第一出口,该第一进口位于第一出口的前侧,且该胶箱宽度方向的后侧倾斜侧壁设置有加热口;

进胶管,所述进胶管位于所述胶箱的顶部,其与该胶箱的顶部连通,其位于该胶箱宽度方向的前侧。

作为改进,所述涂胶组件包括:

涂胶辊,所述涂胶辊转动设置于所述胶箱的宽度方向的后端,其位于所述加热口的上方,且其下部输送有所述纺织物,该涂胶辊对该纺织物进行涂胶工作,且该涂胶辊与所述纺织物相切位置的线速度方向与该纺织物的输送方向相反;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涂胶辊的任一侧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其带动该涂胶辊旋转。

作为改进,所述刮胶组件包括:

刀轴,所述刀轴位于所述胶箱宽度方向的后端,其两端转动设置于该胶箱上,且其正对所述第一出口设置;

刮胶刀,所述刮胶刀设置于所述刀轴上,其刀刃方向与其下方输送的所述纺织物成夹角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导辊组件包括:

第一导辊,所述第一导辊位于所述胶箱宽度方向的前侧,并位于该胶箱的外部,其两端转动设置于该胶箱上,且其正对所述第一进口设置;

第二导辊,所述第二导辊设置于所述胶箱的底部,并位于该胶箱内,其与所述第一导辊之间设置有所述进胶管;

第三导辊,所述第三导辊位于所述胶箱宽度方向的后侧,并位于该胶箱的外部,其两端转动设置于该胶箱上,且其正对所述第一出口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预热机构与所述烘干机构连通,其吸取该烘干机构内的热空气,对所述涂胶辊下部通过的纺织物的下表面进行加热。

作为改进,所述预热机构包括:

喷气箱,所述喷气箱为方形设置,其与所述胶箱宽度方向的后侧倾斜侧壁平行设置,且其正对所述加热口设置,该喷气箱的上表面均布有若干通气孔;

抽风机,所述抽风机连接设置于所述烘干机构上,其用于吸取该烘干机构内的热空气;

输气管道,所述输气管道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喷气箱与抽风机。

作为改进,所述烘干机构包括:

烘干箱,所述烘干箱为方形设置,其宽度方向与所述纺织物的输送方向平行设置,且其宽度方向两侧壁的下部对称开设有进风部,该烘干箱的顶部设置有热气出口,该烘干箱宽度方向两侧壁的中部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进口与第二出口,该第二进口位于第二出口的前侧;

若干鼓风机,所述鼓风机均沿所述烘干箱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于该烘干箱内,其均设置于所述进风部处;

若干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均沿所述烘干箱的宽度方向等距设置于该烘干箱内,其均位于所述鼓风机的上方;

若干导风罩,所述导风罩均为八字形设置,其均位于对应所述加热管的正下方,且其夹口端正对该加热管设置;

热气导向罩,所述热气导向罩设置于所述烘干箱内,其位于所述热气出口的下方;

第四导辊,所述第四导辊设置于所述烘干箱宽度方向的前端,其正对第二进口设置;

第五导辊,所述第五导辊设置于所述烘干箱宽度方向的后端,其正对第二出口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第三导辊、第四导辊以及第五导辊均等径等高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烘干箱上方设置有热气回用机构,该热气回用机构包括:

热气管,所述热气管位于所述烘干箱的顶部,其一端与所述热气出口连通,且其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张紧机构的上方;

热气嘴,所述热气嘴与所述热气管连通,其与所述纺织物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且其为长条形设置,该热气嘴上面对纺织物的底面上设置有条形气幕喷口。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通过优化传统的纺织物阻燃层涂布过程,在纺织物上表面完成涂抹底胶后,立即对纺织物的下表面进行预热,对渗透纺织物的底胶进行加热,使底胶脱去部分水分,凝结在纺织物上形成底胶基层,避免了底胶滴落的同时,使纺织物上表面可以堆积底胶,并形成均匀等厚的底胶层,同时避免了底胶的浪费;

(2)本发明在利用预热机构对纺织物下表面进行加热,使底胶凝结的同时,通过加热,使纺织物处于较高的温度,提升纺织物对底胶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保证在季节温度发生变化时,纺织物对底胶的吸附性不会发生较大的改变,维持于一种稳定的状态,有效提升纺织物阻燃层的品质;

(3)本发明在设置预热机构时,充分考虑了能源节约的技术问题,通过将预热机构与后续的烘干机构连通,从烘干机构内引出烘干过程中产生的高温热空气,利用该高温热空气对纺织物下表面进行加热,节能环保,同时热空气加热较采用加热元件直接对纺织物进行加热,还可以将渗透纺织物的底胶吹散,使其均匀的粘附在纺织物的下表面,均匀性更好;

(4)本发明在设置烘干机构时,在对纺织物完成烘干后,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吗,将含有水气的热空气导出,使其在放卷机构的后侧释放形成热空气帘幕,使从放卷机构输出的纺织物在通过热空气帘幕时,能进行预热,避免预热机构突然对纺织物进行加热,使纺织物产生形变,同时充分利用了热源,节约能源;

(5)本发明在设置涂胶辊时,通过将涂胶辊与纺织物接触位置的切线线性运转方向与纺织物的输送方向反向设置,使涂胶辊在对纺织物进行底胶涂抹的同时,同步挤压纺织物上的底胶层,去除纺织物上的气泡,并且,其后侧设置的刮胶刀完成对纺织物底胶层的刮平梳理后,多余的底胶汇聚到涂胶辊后侧与纺织物的夹角处,而涂胶辊反向旋转,刚好将多余的底胶带回涂胶辊的前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阻燃材料底胶涂抹均匀,有效提升品质,阻燃材料利用率高,节约能源等优点,尤其适用于纺织物阻燃材料的涂抹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涂抹机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胶箱断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预热机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喷气箱断裂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烘干箱断开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热气嘴结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发明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如图1所示,一种纺织物阻燃层底胶涂抹装置,包括放卷机构1与张紧机构2,该放卷机构1位于张紧机构2的前侧,还包括:

涂抹机构3,所述涂抹机构3位于所述张紧机构2的后侧,其上缠绕输送有纺织物6,且其包括储胶组件31、涂胶组件32、刮胶组件33以及导辊组件34,所述涂胶组件32转动设置于所述储胶组件31的内部,其用于对纺织物6的上表面进行底胶涂抹,所述刮胶组件33位于所述储胶组件31宽度方向的后端部,其位于所述涂胶组件32的后侧,且其用于对所述纺织物6上表面的底胶进行刮平梳理,所述导辊组件34位于所述储胶组件31内部,其用于张紧所述纺织物6;

预热机构4,所述预热机构4位于所述储胶组件31的正下方,其用于对所述纺织物6的下表面进行加热;

烘干机构5,所述烘干机构5位于所述涂抹机构3的后侧,其用于对所述纺织物6进行烘干。

需要说明的是,放卷机构1将纺织物6输出后经张紧机构2调节张紧力后,输入到储胶组件31内,该储胶组件31内单侧储存有底胶,涂胶组件32运转对纺织物6的上表面进行涂胶工作,同时预热机构4也运转对纺织物6的下表面进行加热,渗透纺织物6的底胶,受热脱去部分水分,在纺织物6的下表面形成底胶基层,再经刮胶组件33刮去纺织物6上表面的底胶凸起处,使纺织物6上表面的底胶厚度保持一致,之后纺织物6输入到烘干机构5内烘干,使底胶完全脱去水分,再从烘干机构5内输出,进入到下一加工机构内。

如图2与图4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储胶组件31包括:

胶箱安装架311,所述胶箱安装架311为框形设置,其位于所述张紧机构2的后侧;

胶箱312,所述胶箱312固定安装于所述胶箱安装架311的顶部,其为倒三角设置,且其宽度方向沿所述纺织物6输送方向平行设置,该胶箱312宽度方向的两侧壁上分别对称开设有第一进口3121与第一出口3122,该第一进口3121位于第一出口3122的前侧,且该胶箱312宽度方向的后侧倾斜侧壁设置有加热口3123;

进胶管313,所述进胶管313位于所述胶箱312的顶部,其与该胶箱312的顶部连通,其位于该胶箱312宽度方向的前侧。

值得具体说明的是,倒三角设置的胶箱312,在纺织物6完成底胶涂抹后,输送至胶箱312后侧的刮胶组件33时,刮胶组件33对纺织物6上表面刮除突出的底胶时,刮去的底胶会沿铺设在胶箱312倾斜侧壁上的纺织物6滑落,对后侧的纺织物6上底胶涂抹较少的部位进行补偿,二次利用。

进一步说明的是,进胶管313设置于胶箱312的前侧,其对胶箱312进行单侧进胶,进入胶箱312的底胶积聚于胶箱312的前侧,纺织物6的上表面经过胶箱312前侧的底胶涂抹后,在胶箱312的后侧对纺织物6的下表面进行加热,工作区域划分合理,使加热区对底胶涂抹工作区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涂胶组件32包括:

涂胶辊321,所述涂胶辊321转动设置于所述胶箱312的宽度方向的后端,其位于所述加热口3123的上方,且其下部输送有所述纺织物6,该涂胶辊321对该纺织物6进行涂胶工作,且该涂胶辊321与所述纺织物6相切位置的线速度方向与该纺织物6的输送方向相反;

驱动电机322,所述驱动电机322与所述涂胶辊321的任一侧通过皮带传动连接,其带动该涂胶辊321旋转。

需要说明的是,涂胶辊321采用对底胶吸附性好的材料制作而成,在驱动电机322带动涂胶辊321旋转的过程中,其对下部输送的纺织物6进行底胶涂抹,并且在涂抹过程中,涂胶辊321挤压纺织物6上涂抹的底胶层,使纺织物6上表面的气泡挤出,避免气泡在后期纺织物烘干后形成水斑纹。

如图3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刮胶组件33包括:

刀轴331,所述刀轴331位于所述胶箱312宽度方向的后端,其两端转动设置于该胶箱312上,且其正对所述第一出口3122设置;

刮胶刀332,所述刮胶刀332设置于所述刀轴331上,其刀刃方向与其下方输送的所述纺织物6成夹角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涂胶辊321对纺织物6进行底胶涂抹时,涂抹的底胶远大于需要的底胶厚度,刮胶刀332对纺织物6上表面涂抹的底胶层进行刮平休整,刮除多余的底胶,多余的底胶沿倾斜设置的纺织物6向下滑落,滑落过程中,对未经刮胶刀332休整的纺织物6进行二次涂抹,避免局部底胶涂抹不足,最后底胶汇聚到涂胶辊321后侧与纺织物6的夹角处,涂胶辊321反转,将底胶带回前侧的底胶积聚区域。

进一步说明的是,可以通过旋转刀轴331,调整刮胶刀332与纺织物6之间的角度以及间距,进而调整纺织物6上表面底胶层的厚度。

如图2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辊组件34包括:

第一导辊341,所述第一导辊341位于所述胶箱312宽度方向的前侧,并位于该胶箱312的外部,其两端转动设置于该胶箱312上,且其正对所述第一进口3121设置;

第二导辊342,所述第二导辊342设置于所述胶箱312的底部,并位于该胶箱312内,其与所述第一导辊341之间设置有所述进胶管313;

第二导辊342,所述第三导辊343位于所述胶箱312宽度方向的后侧,并位于该胶箱312的外部,其两端转动设置于该胶箱312上,且其正对所述第一出口3122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导辊341、第二导辊342以及第二导辊342成倒品字形设置,其将通过其下方的纺织物6绷紧,使涂胶辊321可以对纺织物6进行底胶涂抹。

进一步说明的是,第二导辊342在对纺织物6进行导向的同时,其还对纺织物的上表面进行摩擦,去除气泡,并搅动底胶。

如图5所示,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预热机构4与所述烘干机构5连通,其吸取该烘干机构5内的热空气,对所述涂胶辊321下部的纺织物6的下表面进行加热。

如图6与图6所示,其中,所述预热机构4包括:

喷气箱41,所述喷气箱41位于所述涂胶辊321的正下方,其为凹形设置,且其包覆该涂胶辊321的下部,该喷气箱41的凹陷面上均布有若干通气孔411;

抽风机42,所述抽风机42连接设置于所述烘干机构5上,其用于吸取该烘干机构5内的热空气;

输气管道43,所述输气管道43的两端分别连通所述喷气箱41与抽风机42。

值得说明的是,抽风机42从烘干机构5内抽取热空气,通过输气管道43输送至喷气箱41处,经喷气箱41的释放,热空气对纺织物6的下表面进行加热,且烘干机构5内的烘干温度正好处于对纺织物6上表面底胶层烘干的最佳温度,预热机构4将其内的热气抽出对纺织物6的下表面进行加热,无需额外控制加热温度。

进一步说明的是,底胶渗透过纺织物6的量远低于纺织物6上表面的底胶量,因此预热机构4在对纺织物6下表面的底胶进行加热脱水凝结胶化时,其上表面的底胶仍处于液状。

如图1与图7所示,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烘干机构5包括:

烘干箱51,所述烘干箱51为方形设置,其宽度方向与所述纺织物6的输送方向平行设置,且其宽度方向两侧壁的下部对称开设有进风部511,该烘干箱51的顶部设置有热气出口512,该烘干箱51宽度方向两侧壁的中部分别对称设置有第二进口513与第二出口514,该第二进口513位于第二出口514的前侧;

若干鼓风机52,所述鼓风机52均沿所述烘干箱51的长度方向等距设置于该烘干箱51内,其均设置于所述进风部511处;

若干加热管53,所述加热管53均沿所述烘干箱51的宽度方向等距设置于该烘干箱51内,其均位于所述鼓风机52的上方;

若干导风罩54,所述导风罩54均为八字形设置,其均位于对应所述加热管53的正下方,且其夹口端正对该加热管53设置;

热气导向罩55,所述热气导向罩55设置于所述烘干箱51内,其位于所述热气出口512的下方;

第四导辊56,所述第四导辊56设置于所述烘干箱51宽度方向的前端,其正对第二进口513设置;

第五导辊57,所述第五导辊57设置于所述烘干箱51宽度方向的后端,其正对第二出口514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鼓风机52通过进风部511从外界吸取空气进入到烘干箱51内,之后经导风罩54导向至加热管53的正下方,从加热管53上吸取热量,转变为热空气,其中一部分热空气由抽风机42抽取,而大部分的热空气则对输入到烘干箱51内纺织物6进行加热,使纺织物6上表面的底胶完全烘干。

其中,第三导辊343、第四导辊56以及第五导辊57均等径等高设置。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三导辊343、第四导辊56以及第五导辊57均等径等高设置是为了保证纺织物6自涂抹机构3输出后水平输送入烘干箱51内,不会发生褶皱与挤压,保证纺织物6上表面底胶在输送过程中发生改变。

如图1与图8所示,作为改进,所述烘干箱51上方设置有热气回用机构7,该热气回用机构7包括:

热气管71,所述热气管71位于所述烘干箱51的顶部,其一端与所述热气出口512连通,且其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张紧机构2的上方;

热气嘴72,所述热气嘴72与所述热气管71连通,其与所述纺织物6的输送方向垂直设置,且其为长条形设置,该热气嘴72上面对纺织物6的底面上设置有条形气幕喷口721。值得说明的是,烘干机构5中的纺织物6烘干后,热气带走水气后经热气导向罩55导向,从热气出口512进入到热气管71处,最终从热气嘴72处喷出,形成热气帘幕,对纺织物6进行预热。

进一步说明的是,热气嘴72的出风口为长条形,热气从长条形的出风口处喷出形成气幕,而纺织物6刚好从气幕中穿过。

工作过程如下:

放卷机构1将纺织物6输出后经张紧机构2调节张紧力后,输入到储胶组件31内,该储胶组件31内充满有底胶,涂胶组件32运转对纺织物6的上表面进行涂胶工作,同时预热机构4也运转对纺织物6的下表面进行加热,渗透纺织物6的底胶,受热脱去部分水分,在纺织物6的下表面形成底胶基层,再经刮胶组件33刮去纺织物6上表面的底胶凸起处,使纺织物6上表面的底胶厚度保持一致,之后纺织物6输入到烘干机构5内烘干,使底胶完全脱去水分,再从烘干机构5内输出,进入到下一加工机构内。

在本发明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的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因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力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