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自动涂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0831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全自动涂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涂覆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涂覆机。



背景技术:

涂覆机的表面涂覆技术就是在产品的表面涂覆一种新材料的技术。表面涂覆是在基质表面上形成一种膜层,用来改善保护表面的技术。将新材料喷涂到产品表面之后,它以满足表面性能、涂覆层与基质材料的结合强度能适应工况要求、经济性好、环保性好为准则。

目前现有的大部分涂覆机都只有一个浸涂离心工位,在完成涂覆工作后,需要将工件篮从涂覆设备移出,将工件从工件篮中取出后,再将下一批工件放入工件篮,然后将工件篮移动至涂覆设备内,这样工作效率很低,无法满足批量化的生产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动涂覆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涂覆机工作效率低,无法满足批量化生产要求的技术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全自动涂覆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工位转换机构,所述工位转换机构下方设置有两套离心甩干机构,所述机架内位于离心甩干机构下方设置有溶液筒,所述溶液筒下方固定安装有溶液筒提升机构,

所述工位转换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端面的旋转电机一、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端面的旋转电机二、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端面的旋转电机三以及与旋转电机一传动连接的回转盘,所述旋转电机二和旋转电机三分别位于旋转电机一的两侧,所述旋转电机二的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上主动轮一和下主动轮一,所述旋转电机三的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上主动轮二和下主动轮二,所述回转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位转轴和第二工位转轴,所述第一工位转轴和第二工位转轴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一和从动轮二,所述上主动轮一与上主动轮二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下主动轮一与下主动轮二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从动轮一与上主动轮一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从动轮二与下主动轮一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上主动轮一通过皮带一带动从动轮一,所述下主动轮二通过皮带二带动从动轮二,所述皮带一与皮带二等长,

所述离心甩干机构包括与第一工位转轴和第二工位转轴的下端均固定连接的回转板、固定安装在回转板上的离心驱动装置以及与离心驱动装置输出端传动连接的工件篮,所述离心驱动装置的输出端朝向机架下端面,

所述溶液筒提升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溶液筒底端的提升板和驱动提升板上下移动的溶液筒驱动装置,所述溶液筒驱动装置固定设置机架下端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离心驱动装置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杆一,所述横杆一的侧面设置有平行于横杆一的导轨一,所述导轨一上滑动设置有移动架,所述工件篮固定连接在移动架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工件篮通过工件篮翻转机构与移动架固定连接,所述工件篮翻转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架上的连接板、固定设置在连接板两侧的旋转电机三以及缠绕在旋转电机三上的连接绳,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均固定在工件篮靠近连接板的两个角上,所述工件篮下端靠近连接板的一侧与连接板铰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机架的侧面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处固定设置有工件篮进出搬运机构,所述工件篮进出搬运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开口处的横杆二,所述横杆二一端伸入机架内,另一端位于机架外,所述横杆二上设置有平行于横杆二的导轨二,所述导轨二与导轨一处于同一平面内,所述导轨二上滑动设置有抓篮机械手。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抓篮机械手包括支架、驱动装置和抓手,所述驱动装置固定设置在支架上,所述支架的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抓篮机械手通过凹槽滑动设置在导轨二上,所述抓手分为两段,所述第一段抓手的一端与驱动装置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一段抓手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架上,所述第二段抓手与第一段抓手铰接在支架上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抓手可绕支架上的铰接点上下摆动,所述第二段抓手上远离第一段抓手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钩。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工件篮进出搬运机构的侧边设置有工件上料机构,所述工件上料机构包括支杆,所述支杆位于横杆二的侧边,所述支杆上设置有平行于支杆的滑槽,所述支杆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装置,所述滑槽上滑动设置有翻转机构,所述翻转机构与传动装置传动连接,所述翻转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滑槽上并沿滑槽作往复运动的移动台以及转动设置在移动台上的翻转料斗,所述翻转料斗位于移动台的侧面。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每套离心甩干机构至少设置有三个离心驱动装置,所述三个离心驱动装置均匀设置在回转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溶液筒驱动装置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提升板下方的两端,所述溶液筒驱动装置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提升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提升板的周边设置有向上的挡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自动涂覆机,设置有两个工位,浸涂离心工位和装料卸料工位,通过工位转换机构可实现工件篮在两个工位之间的交替互换,当处于浸涂离心工位处工件篮内的工件完成涂覆工作后,可移动至装料卸料工位,进行卸料工作,再将下一批工件放入工件篮,实现循环工作,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设置有工件篮进出搬运机构,可自动将工件篮从离心驱动装置上取下,进行卸料工作,也可以将装好工件的工件篮输送到离心驱动装置上,进行浸涂工作,自动化程度更高,提高了涂覆效率;还设置有工件上料机构,可自动将工件输送到工件篮内,进一步提高自动化程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每套离心甩干机构至少设置有三个离心驱动装置,可同时对三个工件篮内的工件进行浸涂溶液和离心甩干的操作,有效的提高了涂覆效率。本发明结构新颖,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大了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工件篮翻转机构的侧面图。

图3为抓篮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0、机架;200、工位转换机构;300、离心甩干机构;400、溶液筒;500、溶液筒提升机构;210、旋转电机一;220、回转杆;230、旋转电机二;231、旋转电机三;232、上主动轮一;233、下主动轮一;234、上主动轮二;235、下主动轮二;236、从动轮一;237、从动轮二;238、皮带一239、皮带二;310、回转板;320、离心驱动装置;330、工件篮;501、提升板;510、溶液筒驱动装置;321、横杆一;322、导轨一;323、移动架;600、工件篮翻转机构;610、连接板;620、旋转电机三;630、连接绳;700、开口;800、工件篮进出搬运机构;810、横杆二;820、导轨二;830;抓篮机械手;831、支架;832、驱动装置;833、抓手;834、拉钩;900、工件上料机构;910、支杆;920、滑槽;930、传动装置;940、翻转机构;941、移动台;942、翻转料斗;502、挡板;101、第一工位转轴;102、第二工位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发明,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如图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全自动涂覆机,包括机架10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工位转换机构200,所述工位转换机构200下方设置有两套离心甩干机构300,所述机架100内位于离心甩干机构300下方设置有溶液筒400,所述溶液筒400下方固定安装有溶液筒提升机构500,

所述工位转换机构200包括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端面的旋转电机一210、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端面的旋转电机二230、固定安装在机架上端面的旋转电机三231以及与旋转电机一210传动连接的回转盘220,所述旋转电机二230和旋转电机三231分别位于旋转电机一210的两侧,所述旋转电机二230的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上主动轮一232和下主动轮一233,所述旋转电机三231的旋转轴上固定连接有上主动轮二234和下主动轮二235,所述回转盘2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位转轴101和第二工位转轴102,所述第一工位转轴101和第二工位转轴102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从动轮一236和从动轮二237,所述上主动轮一232与上主动轮二234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下主动轮一233与下主动轮二235位于同一水平线,所述从动轮一236与上主动轮一232位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从动轮二237与下主动轮一233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当第一工位转轴101在右侧时,所述上主动轮一232通过皮带一238带动从动轮一236,所述下主动轮二235通过皮带二239带动从动轮二237,所述皮带一238与皮带二239等长,当第一工位转轴101在右侧时,当第一工位转轴101转动到左侧时,皮带一238绕至上主动轮二234上,主动轮二234通过皮带一238带动从动轮一236转动,皮带二绕至下主动轮一233上,下主动轮一233通过皮带二带动从动轮二237转动,

所述离心甩干机构300包括与第一工位转轴101和第二工位转轴102的下端固定连接的回转板310、固定安装在回转板310上的离心驱动装置320以及与离心驱动装置320输出端传动连接的工件篮330,所述离心驱动装置320的输出端朝向机架100下端面,

所述溶液筒提升机构500包括固定连接在溶液筒400底端的提升板501和驱动提升板501上下移动的溶液筒驱动装置510,所述溶液筒驱动装置510固定设置机架100下端面,所述的溶液筒驱动装置510可为液压缸。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所述离心驱动装置320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杆一321,所述横杆一321的侧面设置有平行于横杆一321的导轨一322,所述导轨一322上滑动设置有移动架323,所述工件篮330固定连接在移动架323上,另外,位于回转板310的下端面还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位于离心驱动装置832320的上方,所述气缸的输出端朝向导轨一322,每个离心驱动装置832320上方设置有两个气缸,分别位于导轨一322的两端。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过程中,先通过上料机构,将工件输送到工件篮330内,然后抓篮机械手830将装好工件的工件篮330通过导轨一322、导轨二820运输到离心驱动装置320的下方,随后回转板310上的气缸驱动输出端抵在导轨一322上,将移动架323固定在两个气缸的输出端之间,然后上主动轮一232通过皮带一238带动从动轮一236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工位转轴101转动,使下一个离心驱动装置320下方的导轨一322与导轨二820处于同一直线上,然后将下一个装好工件的工件篮330运输至第二个离心驱动装置320的下方,当离心甩干机构300的三个离心驱动装置320下方均安装有工件篮330后,旋转电机一210转动,使装好工件篮330的离心甩干机构300转换到浸涂离心工位,开始进行浸涂离心工作,溶液筒400下方的溶液筒驱动装置510将溶液筒400提升到浸涂位置,使工件篮330内的工件浸涂,浸涂完成后溶液筒400下行至离心甩干位置,进行离心甩干操作,将工件上及工件篮330上沾附的溶液甩至溶液筒400,随后溶液筒400再次下行至结束浸涂离心甩干的位置,完成浸涂甩干工作,然后旋转电机一210再次转动,使完成浸涂甩干的离心甩干机构300转换到装料卸料工位,通过抓篮机械手830进行卸料工作,此时,原本处于装料卸料工位的离心甩干机构300处于浸涂甩干工位进行浸涂离心工作,形成循环工作。

本发明所述的离心驱动装置320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横杆一321,所述横杆一321的侧面设置有平行于横杆一321的导轨一322,所述导轨一322上滑动设置有移动架323,所述工件篮330固定连接在移动架323上。

本发明所述的工件篮330通过工件篮330翻转机构940与移动架323固定连接,所述工件篮330翻转机构940包括固定连接在移动架323上的连接板610、固定设置在连接板610两侧的旋转电机三620以及缠绕在旋转电机三620上的连接绳630,所述连接绳630的另一端均固定在工件篮330上端靠近连接板610的两个角上,所述工件篮330下端靠近连接板610的一侧与连接板610铰接,完成浸涂离心的工件篮330可以通过旋转电机三620的转动,使连接绳630放松,由于重力作用,工件篮330完成翻转,使工件篮330内的工件倒出,然后旋转电机反向转动,将工件篮330的开口700拉回原处,使工件篮330的开口700朝上,完成工件篮330的自动卸料。

本发明所述的机架100的侧面设置有开口700,所述开口700处固定设置有工件篮330进出搬运机构,所述工件篮330进出搬运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开口700处的横杆二810,所述横杆二810一端伸入机架100内,另一端位于机架100外,所述横杆二810上设置有平行于横杆二810的导轨二820,所述导轨二820与导轨一322处于同一平面内,且所述导轨二820与导轨一322可相连,所述导轨二820上滑动设置有抓篮机械手830,抓篮机械手830通过支架831与固定在横杆二810端部的气缸传动连接,气缸可驱动抓篮机械手830沿着导轨二820滑动。

本发明所述的抓篮机械手830包括支架831、驱动装置832和抓手833,所述驱动装置832固定设置在支架831上,所述支架831的侧面设置有凹槽,所述抓篮机械手830通过凹槽滑动设置在导轨二820上,所述抓手833分为两段,所述第一段抓手833的一端与驱动装置832的输出端铰接,所述第一段抓手833的另一端铰接在支架831上,所述第二段抓手833与第一段抓手833铰接在支架831上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抓手833可绕支架831上的铰接点上下摆动,所述第二段抓手833上远离第一段抓手83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拉钩834,所述驱动装置832可为气缸,所述驱动装置832的输出端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符合动力学设计,使气缸只需产生较小的驱动力,就可带动抓手833摆动。

本发明所述的工件篮330进出搬运机构的侧边设置有工件上料机构900,所述工件上料机构900包括支杆910,所述支杆910位于横杆二810的侧边,所述支杆910上设置有平行于支杆910的滑槽920,所述支杆910的顶端固定安装有传动装置930,传动装置930可为旋转电机,所述滑槽920上滑动设置有翻转机构940,所述翻转机构940与传动装置930传动连接,所述翻转机构940包括滑动设置在滑槽920上并沿滑槽920作往复运动的移动台941以及通过旋转电机转动设置在移动台941上的翻转料斗942,所述翻转料斗942位于移动台941的侧面。

本发明所述的每套离心甩干机构300至少设置有三个离心驱动装置320,离心驱动装置320为离心电机,所述三个离心电机均匀设置在回转板310上,可同时对三个工件篮330内的工件进行浸涂溶液和离心甩干的操作,有效的提高了涂覆效率,三个离心电机均匀设置,保证回转板310受力均匀。

本发明所述的溶液筒驱动装置510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提升板501下方的两端,所述溶液筒驱动装置5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在提升板501上,溶液筒驱动装置510为液压缸,两个液压缸的输出端等高,且两个液压缸同时驱动,保证溶液筒400在提升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

本发明所述的提升板501的周边设置有向上的挡板502,挡板502均处于溶液筒400侧外壁旁边,且与溶液筒400外壁接触,使溶液筒400的位置固定在提升板501上,防止溶液筒400在提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出现位置的偏移,保证了溶液筒400的稳定。

本发明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任意组合所组成的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