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驱动取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8083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次驱动取出装置,特别是一种涉及高光注塑领域的二次驱动取出装置。



背景技术:

在注塑零件中,高光效果一次成型的应用较为普遍。由于塑料应用较广泛,易于加工、修理,加工成本低,可成型结构复杂的塑料件,因而运用较普遍。但塑料件表面硬度差异,无法避免高光面被取出时造成擦伤,该现象在异型高光类产品上尤其突出,生产时需要人员对产品筛选,并通过二次抛光处理,对于擦伤严重的产品只能作报废处理。高光产品所需的能源及原材料相对特殊,生产报废对企业来说损失较大,从而导致产品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动作可靠,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快速方便地取出高光产品,又不会对产品测试造成损害的二次驱动取出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二次驱动取出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夹具主体和二次伸出结构,所述二次伸出结构包括气缸、伸缩机构和吸盘,所述夹具主体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气缸连接在夹具主体上,所述伸缩机构一端与气缸连接,另一端与吸盘连接,所述夹具主体上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设置有支持架,所述支持架与支撑块连接,所述支持架与支撑块的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螺母。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负压系统,所述负压系统与吸盘相通。

进一步的是,所述二次伸出结构成对设置在夹具主体上,且一对二次伸出结构中两个伸缩机构的轴线的夹角为90度。

进一步的是,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所述夹具主体与直线电机的滑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首先是通过安装在支持架上的支撑块,将二次伸出结构置安装角度做调整为垂直产品面的方向,由于取出过程与产品表面不平行,利用二次伸出的作用,可解决产品表面被斜面接触接触而产生的问题,本装置通过一前一后,两次不同方向的运动,来实现将本固定于模具上的异形件取出,从而达到将高光产品不被擦伤表面又能顺利取出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夹具主体1、气缸2、伸缩机构3、吸盘4、支撑块5、支持架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的二次驱动取出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夹具主体1和二次伸出结构,所述二次伸出结构包括气缸2、伸缩机构3和吸盘4,所述夹具主体1与驱动装置连接,所述气缸2连接在夹具主体1上,所述伸缩机构3一端与气缸2连接,另一端与吸盘4连接,所述夹具主体1上设置有支撑块5,所述支撑块5上设置有支持架6,所述支持架6与支撑块5连接,所述支持架6与支撑块5的连接处设置有锁紧螺母。本装置在使用前先松开锁紧螺母,调整支出架与支撑块5之间的夹角,使吸盘4吸附面与带取出产品的高光面呈垂直状态。先启动驱动装置启动夹具主体1向前移动,当夹具运动到合适位置后停止运动,这时再利用气缸2带动伸缩机构3伸出,直至吸盘4与产品的高光面顺,使吸盘4面与产品高光面呈垂直角度,达到吸盘4与产品接触而又无斜角磨擦力的效果。其中驱动装置可以选择机械上常用的驱动装置,例如选择电机带动齿轮齿条驱动,电缸驱动,液压驱动,气缸2驱动,直线电机直接驱动。

还包括负压系统,所述负压系统与吸盘4相通。采用负压系统可显著增加吸盘4的吸附能力,增加了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具体实施时负压系统包括气泵和将气泵与吸盘4连通的管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产品外表面角度,产品外表面的平整面积等因素,来决定使用吸盘4的直径及气缸2行程。吸盘4所建立的负压能承受产品的重量为宜,气缸2的行程能超过产品异形面脱离模具的距离为宜。对于二次驱动装置是为产品顶出后能顺利取出的前提下,以简化设备动作的原则来进行。

所述二次伸出结构成对设置在夹具主体1上,且一对伸出结构中两个伸缩机构3的轴线的夹角为90度。二次伸出结构成对设置,使本设备对高光产品的夹持更加稳定,同时使受力更加均匀。

所述驱动装置为直线电机,所述夹具主体1与直线电机的滑块连接。采用直线电机作为驱动装置,结构简单动作迅速,准确。

本装置的工作过程为,驱动装置前进带动夹具主体1上的气缸2及伸缩机构3和吸盘4,当夹具主体1前进到位后,气缸2前进,当气缸2前进完成后,吸盘4开始工作,建立负压后,气缸2再退回,然后夹具再退回,完成整个取出动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