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淋射流离开装置和以此装备的喷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7973发布日期:2018-06-30 06:14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喷淋射流离开装置和以此装备的喷淋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具有至少一个射流盘开口的射流盘且带有布置在射流盘开口中的射流离开元件的喷淋射流离开装置(Brausestrahlaustrittsvorrichtung)以及涉及一种带有这样的喷淋射流离开装置的喷淋器。在此,其可例如是卫浴淋浴喷淋器,例如顶置喷淋器(Kopfbrause)、手持喷淋器或侧喷喷淋器(Seitenbrause)或是在用于浴缸(Badewanne)或洗脸盆(Waschbecken)或洗涤盆(Spülbecken)的卫浴出水龙头或者混合器龙头(Mischerarmatur)的出口处的喷淋器,例如用于厨房洗涤的厨房喷淋器(Küchenbrause)。



背景技术:

该类型的喷淋射流离开装置尤其对于卫浴喷淋器而言是重复(verschiedentlich)已知的。这样,在公开文献EP 2 684 610 A1中公开了一种带有这样的喷淋射流离开装置的喷淋器,在其中射流盘具有多个射流盘开口且射流离开元件空心圆柱状地由弹性体材料利用作为射流离开开口的连续的空心通道形成且被模制在共同的贴靠在射流盘内侧处的射流离开板处。这样的圆柱形的由弹性体材料构成的射流离开元件也被称作射流离开喷嘴(Strahlaustrittsnippel)或简称为喷嘴(Nippel)。

在公开文献DE 10 2014 200 741 A1中所公开的该类型的另一喷淋器的情形中,对于喷淋射流离开装置而言设置有带有相应地至少两个分流的离开通道的多通道射流离开单元。相应的射流离开单元的不同离开通道在进入侧通入到分开的流体离开腔中,从而使得流体能够可选地且选择性地相应地输送给离开通道中的其中一个,以便于例如提供不同的喷淋射流类型。充当射流离开单元的空心圆柱状的射流离开元件或者喷嘴由弹性体材料构成,其中,离开通道连续地由一个圆柱体端面伸延至另一圆柱体端面,例如平行并排地或以同轴的布置。同样地在此,喷嘴优选集成地与射流离开板且在射流离开板处由弹性体材料构成,其布置在射流盘的内侧处。

专利文献US 5.246.301公开了一种带有充当单通道地或两通道地实施的射流离开元件的刷子销状部(Bürstenzapfen)的呈刷子状的喷淋头(Brausekopf)。射流离开销状部(Strahlaustrittszapfen)具有圆柱形的、圆锥形逐渐变细的形状且在单通道的实施方案中具有纵向地延伸穿过销状部的离开通道或在圆柱体侧壁部处通出的离开通道。在两通道的实施方案中,相应的销状部具有纵向地且在中间引导穿过的离开通道和在进入侧在该中间的离开通道的侧向延伸的且在销状部侧壁部处通出的离开通道。

在公开文献WO 95/22407 A1中所公开的喷淋射流离开装置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呈环形的底部件,其在离开侧设有水贯通开口且以其侧壁部抵靠喷淋头壳体的对应的环形通道108的侧壁部贴靠且由此被紧固在喷淋头中。在该底部件的离开侧的底部区段的向内成拱形的或平坦的构造的情况中,该底部区段可取决于水压地向外成拱形,以便于支持在水贯通开口的区域中的钙脱落(Kalkablösung)。

喷淋射流离开装置特别在卫浴应用的情形中典型地被设计用于提供一种或多种选择性地可选的喷淋射流类型,例如用于提供按摩射流(Massagestrahl)、正常射流、波涛射流(Schwallstrahl)或针形射流(Nadelstrahl)或者细射流(Feinstrahl)。对于这样的所谓的细射流/针形射流而言如下是已知的,即,射流盘设置成带有相对较小的射流盘开口,其充当喷淋器的射流离开开口且与此相应地充当细射流开口。传统地对此使用较薄的金属盘(Metallscheibe),相比射流盘,细射流开口在制造技术上可被相对简单地带入到该射流盘中。由于其相对较小的贯通横截面,该细射流开口相对于由于污垢颗粒(Schmutzpartikel)和钙化(Verkalkung)的阻塞而言非常敏感,因此已经提出了带有可更换的金属射流盘的该类型的喷淋射流离开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作为技术上的问题,本发明基于开头所提及的类型的喷淋射流离开装置的提供,其可利用相对较小的耗费来制造和运转且使得带有在需要时相对较细的单射流的功能可靠的细射流喷淋运行成为可能,其相对于由于污垢颗粒和钙化的阻塞是相对不敏感的。

本发明通过提供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喷淋射流离开装置解决该问题。在该喷淋射流离开装置的情形中,射流离开元件呈罐状地利用离开侧的底部、侧壁部和由底部和侧壁部限制的空腔来构造。射流离开元件以其底部在射流离开方向上指向地布置在附属的射流盘开口中且在此优选地被保持在射流盘处且在其底部中具有多个彼此间隔的、延伸穿过底部的细射流开口。这创造了如下前提条件,即,在需要时可提供非常细的喷淋射流,在其中其尤其可以是呈雾状地细的喷淋射流。

射流离开元件的底部和侧壁部由弹性材料、优选地单件式地由相同的弹性材料形成。可选地,整个射流离开元件可单件式地由弹性材料制成。该弹性材料可尤其是弹性体材料,例如常规的基于硅的弹性体材料。射流离开元件如此地设计,以至于其以其底部和/或其侧壁部取决于在空腔中出现的流体运行压力成拱形地变形。在此,流体运行压力被理解为被输送给喷淋器的流体的在喷淋器的根据规定的使用中出现的压力。射流离开元件的该由于在喷淋射流离开装置的运行中出现的流体运行压力的变形特别有利地预防由于污垢颗粒和钙化的功能失效或者功能受限。通过该变形,污垢和钙化颗粒的附着变得困难,且可能已经附着的污垢物或者钙化颗粒可被容易地且简单地解开或者移除。这可显著降低用于喷淋射流离开装置的必要的清洁成本。在此,射流离开元件的随着更高的流体运行压力逐渐增加的变形以如下方式有利于在运行中的喷淋射流离开装置的自清洁功能,即,细射流开口例如由于开始的钙化沉积的开始的阻塞导致在射流离开元件的空腔中的提高的流体运行压力,由此变形被增强,喷淋器的开始的阻塞通过其可被自动地再次脱落或者可被带到剥落。

示出了,即,该根据本发明的喷淋射流离开装置可利用相对较少的成本来制造且可被功能可靠地运行。细射流开口可利用相对较小的贯通横截面或者离开横截面被带入到射流离开元件的底部中。被输送的喷淋流体到达到呈罐状的射流离开元件的空腔中且可由该处穿过细射流开口作为细射流/针形射流从喷淋射流离开装置中流出。射流离开元件的呈罐状的设计方案可将喷淋射流离开装置的对于细射流开口由于沉积的污垢颗粒/钙化颗粒的阻塞而言的脆弱性(Anfälligkeit)保持成较小且使得可能附着的污垢颗粒/钙化颗粒的移除变得容易。对此有助于如下,即,由于射流离开元件的该呈罐状的设计方案细射流开口的待穿流的长度被限制到底部的壁厚上,其相比射流离开元件的整个轴向长度可被保持成明显更小,在相应的实施方案中小于其五分之一或同样地小于其十分之一。

根据本发明的喷淋射流离开装置可具有与附属的射流盘开口的数量相符的任意数量的这样的射流离开元件、优选地多个越过附属的射流盘平面的伸展均匀分布地布置的射流离开元件。

按照需求,一个或多个射流离开元件可利用其底部与射流盘外部齐平地封闭或相对其外侧被略微回缩或优选地向外伸出超过射流盘。在最后的情况中如下可为进一步优选的,即,射流离开元件同样还以其侧壁部的联接到底部处的区域向外伸出超过射流盘。在相应的实现方案中,射流离开元件以其侧壁部的多于一半的轴向长度向外伸出超过射流盘。这有利于射流离开元件且尤其其侧壁部不被射流盘阻碍的取决于流体压力的变形。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细射流开口以相应地最高0.2mm2、尤其相应地最高0.1mm2的贯通横截面来制成。该尺寸设计措施(Dimensionierungsmassnahme)使得相应较细的喷淋射流的提供成为可能。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射流离开元件的底部和侧壁部的外径为最高10mm、尤其最高6mm,在相应的应用中同样地仅为最高5mm或最高4mm。同样地,该尺寸设计措施可有益于获得非常细的喷淋射流。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射流离开元件的底部具有至少三个且最高十个细射流开口。同样地,该尺寸设计措施可在制造技术上有利且鉴于可获得的喷淋射流特征有利。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射流离开元件平行于射流离开方向在回缩的终端位置(Endstellung)与前移的终端位置之间可平移地布置在射流盘开口中,其中,其在空腔中流体运行压力出现的情形中位于前移的终端位置中且在空腔中流体运行压力不足的情形中位于回缩的终端位置中。这在许多情况中可具有功能上的优点。在回移的终端位置中,射流离开元件可被完全拉入到射流盘开口中,例如与该射流盘开口外部齐平地封闭或相对该射流盘开口被回缩。备选地,该射流离开元件在其回移的终端位置中仅相对后面的部分被回缩到射流盘开口中。在前移的终端位置中,射流离开元件可例如至少以其底部位于射流盘开口之外,在相应的实施方式中额外地以其侧壁部的较小的或备选地以较大的部分。这有利于射流离开元件、特别地其底部和/或其侧壁部的成拱形的变形,在空腔中的流体运行压力的作用下。在相应的实施方式中,射流离开元件在整体上在射流盘开口中被可平移地引导或备选地以向后的区域被如此地保持在射流盘或前置于射流盘的喷淋件处,以至于其以其底部且优选地同样其侧壁部可取决于流体压力地前移,例如弹性地。优选地,射流离开元件在回移的终端位置的方向上弹性复位地布置,从而当流体压力减少时,使得其自动地移回到回移的终端位置中。

在有利的设计方案中,射流离开元件如此地实施,使得关于无压力的状态其侧壁部的直径和/或其细射流开口的贯通横截面通过底部和/或侧壁部的成拱形在0.5bar的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以至少3%被提高且/或在1bar的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以8%被提高且/或在1.5bar的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以12%被提高。显示了,即,该用于射流离开元件的系统设计在足够良好的对由于污垢颗粒和/或钙化沉积物的迅速阻塞的保护中刚好同样地在使用在卫浴喷淋器中的情形中产生,在其中水运行压力通常处在该区域中。

在该措施的另外的设计方案中,射流离开元件的底部和侧壁部由带有最高75、尤其最高40的肖式A硬度的弹性体材料构成。显示了,即,利用射流离开元件的该系统设计同样以有利的方式取决于流体运行压力支持射流离开元件的成拱形的变形。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射流离开元件具有径向地由侧壁部凸出(abkragend)的保持肩台。这可被用于将射流离开元件可靠地保持在射流盘或相邻的结构元件处。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射流离开元件在其进入侧的端部处具有轴向突出的间隔垫片。这可被用于将射流离开元件保持在射流盘与喷淋器的以相对射流盘的内侧的间隔布置的、例如呈板状或盘状的壳体壁或中间壁之间,射流离开元件抵靠其以其轴向突出的间隔垫片产生贴靠。在此,在射流盘与壳体壁或中间壁之间可形成流体离开腔,喷淋流体被输送给其且喷淋流体从其中可到达到射流离开元件的空腔中。

在本发明的改进方案中,射流盘具有多个射流盘开口,在其中布置有相应数量的射流离开元件,其中,射流离开元件被单件式地模制在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在内侧贴靠在射流盘处的射流离开板处。同样地在该情况中,其又可尤其是本身常规的弹性体材料。射流离开元件在射流离开板处的单件式的模制可简化射流离开元件的制造和其在射流盘开口中的安放。

根据本发明的喷淋器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喷淋射流离开装置。该喷淋器可尤其是卫浴喷淋器,例如在作为顶置喷淋器、手持喷淋器或侧喷喷淋器的实施方案中的淋浴喷淋器。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示出且随后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显示了带有被单件式模制在射流离开板处的射流离开元件的喷淋器的一半的纵截面视图,

图2显示了由下方朝向图1的喷淋器的四分之一圆的部分俯视图,

图3显示了图1的区域III的详细视图,

图4显示了用于带有单独布置的射流离开元件的喷淋器变型方案的图3的详细视图,

图5显示了图4中的射流离开元件中的一个的透视视图,

图6显示了朝向图5的射流离开元件的底部的俯视图,

图7显示了沿着图6中的线VII-VII的图5的射流离开元件的截面视图,

图8显示了用于射流离开元件的实施变型方案的相应于图5的透视视图,

图9显示了用于射流离开元件的另一实施变型方案的相应于图5的透视视图,

图10显示了在0.5bar的出现的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的相应于图6的射流离开元件的底视图,

图11显示了在图10的压力状态中的射流离开元件的侧视图,

图12显示了在1.0bar的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的图10的底视图,

图13显示了在图12的压力状态中的图11的侧视图,

图14显示了在1.5bar的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的图10的底视图,

图15显示了在图14的压力状态中的图11的侧视图,

图16显示了用于在根据图10的无压力状态中和在根据图14的压力状态中的运行状态的类似的底视图,

图17显示了用于根据图11的无压力状态和根据图15的压力状态的类似的侧视图,

图18显示了用于射流离开元件的一种实施变型方案的在无压力状态中的图6的底视图,

图19显示了在0.5bar的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的图18的底视图,

图20显示了在1.0bar的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的图18的底视图,且

图21显示了在1.5bar的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的图18的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至3中示例性地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所显示的喷淋器具有本身已知的扁平结构类型(Flachbauweise),如其例如对于卫浴的顶置喷淋器得到使用的那样。该喷淋器具有扁平的圆柱形的喷淋器壳体1,其经由球节2被相应地可到处摆动地保持在进入侧的在喷淋器纵向中间的进入接管3处。在离开侧,喷淋器壳体1以一个包含射流盘4的来封闭,该射流盘设有至少一个射流盘开口5,在所显示的示例中设有多个(例如大约150至200个)均匀地越过射流盘4分布的射流盘开口。

作为喷淋射流离开装置的另外的组成部分,在每个射流盘开口5中相应地布置有射流离开元件6。射流离开元件6呈罐状地利用离开侧的底部6a、侧壁部6b和由底部和侧壁部限定的空腔6c来构造,其中,其以其底部6a在射流离开方向上指向地布置,也就是说底部6a形成相应的射流离开元件6的离开侧的端面。在图1中,射流离开方向在射流盘4的区域中由上向下指向,且底部6a形成射流离开元件6的下端面。每个射流离开元件6的底部6a具有多个细射流开口7,在图1至3的所显示的示例中具有相应地五个细射流开口7。

在图1至3的实施例中,射流离开元件7被单件式地模制在射流离开板9处,其面对射流盘4的内侧布置,例如在内侧贴靠在射流盘4处。射流离开板9由弹性材料制成,其可尤其是常规的基于硅的弹性体材料。喷淋器的壳体板或者中间板8'布置在射流离开板9的内侧处,其由于其弹性性质也被称作离开垫(Austrittmatte),其中,壳体板/中间板8'设有间隔销状部10或间隔接片,从而使得在其与射流离开板9之间保留有充当流体离开腔的间隙11,射流离开元件6在进入侧、也就是说以其敞开的罐侧通入到其中。以该方式,被输送给喷淋器的流体经由该流体离开腔被分配或者导引到各个射流离开元件6的空腔6c中且可由该处作为细射流/针形射流穿过细射流开口7从喷淋器中流出。

图4以与图3相符的详细视图中显示了图1至3的喷淋器的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在其中射流离开元件6被制成单个的部件且被保持在喷淋器中。为此,其由内部被插入到射流盘4的相应附属的射流盘开口5中且在该位置中通过喷淋器的在喷淋器内侧被与之相反地放置的壳体板或中间板8被保持。为了该目的,如详细地由图5和7可被看出的那样,射流离开元件6具有径向地由侧壁部6b凸出的保持肩台6d和在其进入侧的端部端处轴向突出的间隔垫片6e。间隔垫片6e在所显示的示例中包含多个间隔接片,其在射流离开元件6的呈圆环形的上部的进入侧的边界的周缘方向上间隔地布置且由该边界轴向地突出。在间隔垫片6e的间隔接片之间,以该方式保留自由空间,被输送给喷淋器的喷淋器流体穿过该自由空间经由呈罐状的射流离开元件6的上部的进入侧的罐开口可流动到其空腔6c中。在此,壳体板或者中间板8与射流盘4的轴向间隔形成流体离开腔11',射流离开元件6由其通出且被输送给喷淋器的流体可经由其被分配到多个射流离开元件6上。

在图1至4的两个实施例中,射流离开元件6以其底部6a和其侧壁部6b的毗邻区域相应地在射流离开方向上向外伸出超过射流盘4,例如以其整个轴向长度的大约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例如对于周期性的手动的清洁过程而言可为有利的。此外同样地,带有各个射流离开元件6的图4的实施方案鉴于喷淋射流离开装置的功能和特性与图1至3的实施方案相符,从而在下面为了简单起见鉴于另外的图8至21参照带有各个分开制成的射流离开元件的实施变型方案。

因为底部6a的壁厚明显小于射流离开元件6的轴向长度,例如仅大约为射流离开元件6的轴向长度的五分之一至二十分之一,所以细射流开口7可在制造技术上相对简单地且以相对小的贯通横截面被带入到底部6a的弹性材料中。

图5至7显示了在带有五个在横截面上圆形的细射流开口7的实施方案中在无压力的状态中的相关的射流离开元件6,所述细射流开口7在相同的半径R上且在周缘方向上等距分布地被带入到作为轴向贯通通道的底部6a中。图8显示了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其以如下唯一的区别与图5至7的实施变型方案相符,即,作为五个的替代仅三个细射流开口7以彼此120°角度间隔布置在射流离开元件6的底部6a中。图9显示了另一实施变型方案,在其中作为相对根据图5至7的实施方案的唯一区别,射流离开元件6在其底部6a中作为五个细射流开口7的替代具有六个细射流开口7,相比图5至7的实施变型方案特别地具有额外的中间的第六个细射流开口。

在另外的备选的实施方案中,细射流开口7不像例如由图7可看出的那样均彼此且相对射流离开元件6的纵轴线平行地伸延,而是其至少一部分倾斜于射流离开元件6的纵轴线且/或倾斜于细射流开口7中的其他延伸。例如,细射流开口7可以以15°的倾斜角度或轻微地相对射流离开元件6的纵轴线发散地倾斜向外或收敛地倾斜向内或彼此同步地倾斜地朝向侧边伸延。该倾斜角度对于所有细射流开口7而言可为相同大小或备选地对于至少两个细射流开口7而言可不同。在另外的备选的实施方案中,相对于细射流开口7额外地在底部6a中可在射流离开元件6的侧壁部6b的伸出超过射流盘4的区域中设置有一个或多个细射流开口。

如相对图1至3的实施方式已提及的那样,各个射流离开元件6在图4至9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同样由弹性材料制成,例如基于硅的弹性体材料。优选地,在此至少底部6a和侧壁部6b单件式地由弹性材料制成,在所显示的示例中射流离开元件6在整体上单件式地被制成为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构件。在此,射流离开元件6被设立用于以其底部6a和/或其侧壁部6b取决于被输送给喷淋器的流体的在空腔6c中出现的压力在运行中成拱形地变形。这在下面在参照图5至7的实施例和另外的图10至17的情形下更详细地解释。

如所提及的那样,图5至7显示了在无压力状态中、也就是说在当在空腔6c中不存在流体压力时的状态中的射流离开元件。在所显示的示例中,其具有圆形的横截面,在备选的实施方案中其具有另一横截面,例如椭圆形的或多边形的横截面。射流离开元件6优选地如此地制成,以至于在该无压力的状态中其细射流开口7具有相应地最高大约0.2mm2、尤其最高大约0.1mm2的贯通横截面。相对细射流开口7的该尺寸设计额外地或备选地,射流离开元件6优选地如此来设计,即,在无压力的状态中其外径在底部6a和侧壁部6b的区域中为最高大约10mm、尤其最高大约6mm,例如仅大约4mm。

图10和11图解说明了在如下运行状态中的射流离开元件6,在该运行状态中在空腔6c中或者在附属的流体输送装置(Fluidzuführung)中存在附属流体(例如水)的大约0.5bar的运行压力。如下可被看出,即,射流离开元件6的底部6a和侧壁部6b通过存在的流体压力相比无压力的状态已经容易地开始成拱形,其中,通过该拱形侧壁部6b的直径D和/或细射流开口7的贯通横截面A通常相对于无压力的状态已经以至少大约3%被提高。通过底部6a的变形,在此细射流开口7的贯通横截面A由其在无压力状态中的圆形的形状开始变化到在射流离开元件6的周缘方向上变宽的椭圆形状。在实践样本处的根据实验的测试中例如得出在无压力状态中大约4mm的直径D以大约5%的增大和在无压力状态中大约0.1mm2的贯通横截面A以大约6.5%的增大。

该变形趋势随着逐渐增大的流体运行压力增强。图12和13显示了对于大约1bar的流体运行压力而言的符合图10和11的情况。从图12中可看出,即,此时细射流开口7的横截面已经是明显椭圆形的,且从图13中可看出,即,侧壁部6b在其直径D上进一步成拱形且同样地底部6a向外、也就是说在图13中向下增强地成拱形。在所述实践样本处,对于大约1bar的该流体压力而言,细射流开口7的直径D和贯通横截面A的以相应地大约11%至13%的按百分比的提高被观察到。通常,射流离开元件6优选地如此设计,以至于所述按百分比的提高对于这两个参数而言在1bar的情形中至少为大约8%。

图14和15显示了在流体运行压力进一步被提高到大约1.5bar的值上的情形中相应于图12和13的情况。如从图14中可看出的那样,细射流开口7此时已经明显椭圆形地加宽。在所述实践样本的情形中,贯通横截面A在该大约1.5bar的压力的情形中相对于无压力的状态以略微超过80%的提高被确定。从图15中可看出,即,侧壁部6b以其直径D进一步成拱形,也就是说增大,且同样地底部6a进一步向外、也就是说在图15中向下向前拱起。后者引起细射流开口7的所提及的椭圆形的加宽。

图16和17以共同的底视图或者侧视图图解说明了对于在根据图14和15的大约1.5bar的流体压力的情形中的状态而言相比根据图5至7的无压力状态的情况。从图16中明显的是,即细射流开口7的无压力的呈圆形的贯通横截面A0加宽到在射流离开元件6的周缘方向上椭圆形变宽的贯通横截面A15中且其如何进行。在图17中示出如下,即,侧壁部6b的无压力的直径值D0如何提高到在1.5bar的流体压力值的情形中的成拱形的直径值D15中。

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理解的是,对于射流离开元件6的拱形特性的系统设计尤其通过对于底部6a和侧壁部6b的壁厚以及轴向长度相对直径的比例和所使用的材料的弹性(例如所使用的弹性体材料的肖式硬度)的相应选择来确定。此外,如下可为重要的,即,是否且以其轴向长度的哪个比例射流离开元件6伸出超过射流盘4。按照需求,相应的射流离开元件可如此地设计,以至于在流体压力存在的情形中仅其底部或仅其侧壁部成拱形,或如上面所解释的那样,其底部和其侧壁部成拱形。

通过射流离开元件6的上面所解释的取决于存在的流体压力的拱形(其也可被称作呼吸(Atmen)),其顶面通过喷淋器的运行保持运动,因为在运行中流体压力变化,尤其在放下的喷淋器的情形中的无压力状态与在激活的喷淋器运行中流体的相应给定的正常运行压力之间。射流离开元件6的表面的该持续的或者反复的运动阻碍或使得污垢颗粒和钙化颗粒的剩余的沉积变得困难。这尤其同样适用于细射流开口7的区域,其因此越过相对较长的运行持续时间被保持成没有附着的污垢颗粒/钙化颗粒且保持通畅。此外,由于射流离开元件6的该呼吸可能沉积的污垢颗粒/钙化沉积物通过喷淋器的运行大多数可被自动脱落或者被喷下(absprengen)。

如上面所解释的那样,在图5至17的实施例的情形中,在无压力的状态中在横截面上圆形的细射流开口7在流体压力增加的情形中变化至在横截面上在射流离开元件6的周缘方向上椭圆形变宽的细射流开口7。在图18至21中示出的实施变型方案中,该效果在相反的意义中被利用。

在该实施例的情形中,细射流开口7在图18中所显示的无压力的状态中具有在射流离开元件6的径向上椭圆形变宽的横截面。图19显示了在大约0.5bar的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的这些细射流开口7。如由此可看出的那样,细射流开口7的椭圆形状在该情况中已经略微在圆形的横截面形状的方向上以如下方式减弱,即,细射流开口7的已经在上面解释的变宽在射流离开元件6的周缘方向上投入使用。图20显示了在大约1.0bar的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的状态中的射流离开元件6。如可看出的那样,在无压力的状态中椭圆形的细射流开口7在射流离开元件6的周缘方向上进一步变宽且此时具有仅还轻微椭圆形的、已经倒不如说是圆形的横截面。图21显示了在大约1.5bar的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的状态。如可看出的那样,此时细射流开口7如此地在射流离开元件6的周缘方向上变宽,使得其具有近似圆形的横截面。

对于带有在无压力的状态中椭圆形的细射流开口7的图18至21的实施例而言如下被确定,即,射流离开元件6的直径D和细射流开口7的贯通横截面A随着增加的流体运行压力按百分比以相同的程度提高,如上面相对图5至17的实施例对于带有在无压力状态中圆形的细射流开口7的实施变型方案所说明的那样。

按照需求,因此在0.5bar至1.5bar的范围中的典型流体运行压力的情形中,可通过使用图5至17的实施变型方案或图18至21的实施变型方案提供喷淋射流,其通过带有倒不如说是椭圆形或倒不如说是圆形的横截面的细射流开口7产生。

在所显示的示例中,相应的射流离开元件轴向地不可移动地且侧向上被引导地布置在附属的射流盘开口中。在备选的、未显示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射流离开元件轴向地(也就是说在射流离开方向上)可移动地布置在附属的射流盘开口中,从而使得其通过出现的流体压力前移且由此从射流盘开口或者进一步从射流盘开口移出。这按照实施变型方案有利于其底部和/或其侧壁部通过流体压力成拱形。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对于射流离开元件在射流盘开口中的这样的可轴向移动的支撑而言的不同的实现可行性方案是本身已知的,这因此在此无需更详细的解释。在另外的备选的未显示的实施方式中,相应的射流离开元件以相对附属的射流盘开口侧向上的间隔布置,从而使得其侧壁部通过流体压力在需要时可不仅在从射流盘开口轴向突出的区域中,而且同样在未从射流盘开口轴向突出的区域中成拱形。

如所显示的和上面所提及的实施例使得变得清楚的那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喷淋射流离开装置,其相对由于污垢颗粒和钙化沉积物的阻塞现象是不敏感的且在需要时可如此实现,即,其可产生特别细的、应请求地近似呈雾状地细的喷淋射流。为此,带有非常小的贯通横截面的细射流开口优选地可被带入到相应的射流离开元件的弹性的底部材料中。射流离开元件的取决于流体压力的呼吸预防较小的细射流开口的阻塞。通过使细射流开口7的横截面在其面积上且在其形状上(例如在所显示的实施方案中)在椭圆形与圆形之间显著地变化,可能沉积的污垢颗粒/钙化颗粒可被自动带到脱落或者剥落,且有效地反作用于在其自由的穿流横截面上显著使得细射流开口7变窄的污垢沉积物/钙化沉积物的形成。

理解的是,即,本发明除了所显示的和在上面所解释的实施变型方案之外包括喷淋射流离开装置的另外的实现方案,其中,仅强制的是,即,布置在附属的射流盘开口中的射流离开元件呈罐状地设计且以其底部在射流离开方向上指向地布置且在底部中设置有多个细射流开口。喷淋射流离开装置可用于任意常规类型的卫浴喷淋器(例如淋浴喷淋器、厨房喷淋器和用于混合器龙头的喷淋器)和非卫浴喷淋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