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BiOCl光催化剂室温负载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598015发布日期:2018-06-05 17:55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光催化空气净化器过滤元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BiOCl光催化剂室温负载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居装饰条件日益改善,但随之而来的是室内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甲醛、苯、甲苯、甲苯、氨气等这些人体经常接触的物质,有些会直接对人体产生伤害,有些则是通过长期的接触导致人体组织器官发生病变甚至癌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上的光催化空气净化器也越来越多,但是现有的光催化空气净化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效率较低。为了提高空气净化效率,能耗、生产成本将会大大提高,价格也将会上升,消费者很难接受。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简易光催化剂室温负载技术来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BiOCl光催化剂室温负载方法,该方法有效降低了光催化剂负载过程中的能耗和生产成本。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BiOCl光催化剂室温负载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过程为:将BiOCl粉末溶于盐酸溶液中得到BiOCl溶液,再将基体材料浸入BiOCl溶液中3~10min,将基体材料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再将基体材料浸入BiOCl溶液中3~10min,然后将基体材料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得到表面镀有BiOCl光催化剂的基体材料。

本发明所述的BiOCl光催化剂室温负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镀有BiOCl光催化剂的活性炭网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0.5~1.5g BiOCl粉末溶于50mL摩尔浓度为6mol/L的盐酸溶液中得到BiOCl溶液,再将活性炭网浸入BiOCl溶液中5min,将活性炭网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再将活性炭网浸入BiOCl溶液中5min,然后将活性炭网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得到表面镀有BiOCl光催化剂的活性炭网。

本发明所述的BiOCl光催化剂室温负载方法,其特征在于表面镀有BiOCl光催化剂的碳化硅泡沫陶瓷的具体制备过程为:将1.5g BiOCl粉末溶于50mL摩尔浓度为6mol/L的盐酸溶液中得到BiOCl溶液,再将碳化硅泡沫陶瓷浸入BiOCl溶液中5min,将碳化硅泡沫陶瓷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再将碳化硅泡沫陶瓷浸入BiOCl溶液中5min,然后将碳化硅泡沫陶瓷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得到表面镀有BiOCl光催化剂的碳化硅泡沫陶瓷。

本发明制备过程简单易行,合成周期相对较短,且在室温下即可进行,降低了光催化剂负载过程的能耗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不应该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将0.5g BiOCl粉末溶于50mL摩尔浓度为6mol/L的盐酸溶液中得到BiOCl溶液,再将活性炭网浸入BiOCl溶液中5min,将活性炭网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再将活性炭网浸入BiOCl溶液中5min,然后将活性炭网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得到表面镀有BiOCl光催化剂的活性炭网,并对室内甲醛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甲醛净化效率为80.6%。

实施例2

将1.0g BiOCl粉末溶于50mL摩尔浓度为6mol/L的盐酸溶液中得到BiOCl溶液,再将活性炭网浸入BiOCl溶液中5min,将活性炭网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再将活性炭网浸入BiOCl溶液中5min,然后将活性炭网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得到表面镀有BiOCl光催化剂的活性炭网,并对室内甲醛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甲醛净化效率为83.4%。

实施例3

将1.5g BiOCl粉末溶于50mL摩尔浓度为6mol/L的盐酸溶液中得到BiOCl溶液,再将活性炭网浸入BiOCl溶液中5min,将活性炭网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再将活性炭网浸入BiOCl溶液中5min,然后将活性炭网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得到表面镀有BiOCl光催化剂的活性炭网,并对室内甲醛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甲醛净化效率为86.2%。

实施例4

将1.5g BiOCl粉末溶于50mL摩尔浓度为6mol/L的盐酸溶液中得到BiOCl溶液,再将碳化硅泡沫陶瓷浸入BiOCl溶液中5min,将碳化硅泡沫陶瓷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再将碳化硅泡沫陶瓷浸入BiOCl溶液中5min,然后将碳化硅泡沫陶瓷提拉后在空气中于室温干燥得到表面镀有BiOCl光催化剂的碳化硅泡沫陶瓷,并对室内甲醛进行光催化降解实验,甲醛净化效率为84.1%。

以上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范围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均落入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