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片管道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01974阅读:1024来源:国知局
切片管道搅拌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熔纺色丝的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切片管道搅拌装置,用于将色粉或色浆与切片混合。



背景技术:

上面提及的切片主要指聚乳酸切片,但并非绝对限于聚乳酸切片。如业界所知,聚乳酸纤维是一种天然环保型纤维,在土壤或海水中经微生物作用可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燃烧时不会散发有毒有害气体,即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由于聚乳酸纤维加工的织物面料具有手感及悬垂性好、抗紫外线能力强以及理想的加工性能等长处,因而适用于各种时装、休闲装、体育用品和卫生用品等,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然而,聚乳酸纤维的染色性或称可染性相对逊色于其它天然纤维如棉纤维以及化学纤维,并且染色后的强力也会显著降低。尤其,对纤维染色一方面造成水资源浪费并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另一方面会显著增大纤维生产厂商的成本。

为了摒弃对聚乳酸纤维的染色,已有技术通常将色母料添加到聚乳酸切片中,但是使用色母粒生产聚乳酸色丝需要制备色母粒,尤其,采用色母粒生产色丝之前通常需进行反复的色样试验,而色样试验是一个十分烦琐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调色(也称“配色”)麻烦,时常会出现实际生产的色丝与色样试验得到的样品色丝之间存在严重的差异(色彩差别大),从而因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而只能无奈地降等级廉价处理。

毫无疑问,如果直接将色粉或色浆加入到切片中,那么不仅可以省去烦琐的色母粒造粒工序,而且因其比色母粒上色更加均匀,配色更快捷、准确和方便,因而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方式。但是由于色粉具有团聚性,即分散性相对差,因而需要将其与切片混合,同样当使用多种色浆时,也需将其与切片混合,而要将色粉或色浆与切片混合必需由结构相对合理的切片管道搅拌装置来保障,之所以称切片管道搅拌装置,是因为在使用状态下该搅拌装置位于切片输送管与螺杆挤出机之间,色粉或色浆通过相应的计量泵并通过相应的管道随切片输送管道引入。

在公开的中国专利文献中可见诸用于色丝生产中的搅拌装置的技术信息,如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号CN102589275A推荐有“一种色母粒搅拌装置”,其方案是:在干燥桶内竖直设置一搅拌桨,在干燥桶上部设置桶盖,在桶盖上设置电机,电机通过减速器连接搅拌桨,在搅拌桨上设置至少一层搅拌叶片;又如授权公告号CN204320166U提供有“一种纺织浆料搅拌装置”,该专利是针对浆纱用的浆料的搅拌提出的。并非限于前述例举的专利介绍的搅拌装置对于设计出用于将色粉或色浆与切片进行搅拌的搅拌装置不具有启示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色粉或色浆以薄幕形态引入搅拌筒内而藉以保障色粉或色浆向聚乳酸切片中的预分布均匀性、有利于对物料循序渐进地不间断搅拌而藉以保障物料的连进连出的效果、有益于使搅浆动静相济而藉以提高搅拌效率、有便于简化结构而藉以方便制作安装以及使用的切片管道搅拌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切片管道搅拌装置,包括一基座,该基座具有一搅拌筒容纳腔并且在该基座的基座顶板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搅拌筒上支承腔,而在基座的基座底板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搅拌筒下支承腔,该搅拌筒下支承腔与搅拌筒上支承腔相对应;一旋转搅拌筒,该旋转搅拌筒设置在所述的搅拌筒容纳腔内,并且该旋转搅拌筒的上端与所述的搅拌筒上支承腔转动配合,而下端与所述搅拌筒下支承腔转动配合,在旋转搅拌筒的旋转搅拌筒腔内并且位于旋转搅拌筒腔的上部通过导流头支撑杆固定有一导流头,在旋转搅料筒腔内并且位于导流头支撑杆的下方的位置自上而下间隔固定有彼此对应的搅拌筒第一搅拌桨和搅拌筒第二搅拌桨,搅拌筒第一搅拌桨位于旋转搅拌筒腔的一侧,而搅拌筒第二搅拌桨位于旋转搅拌筒腔的另一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搅拌筒第一搅拌桨与搅拌筒第二搅拌桨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静态搅拌桨让位槽;一进料管配接筒,该进料管配接筒在对应于所述搅拌筒上支承腔的位置与所述基座顶板朝向上的一侧固定;一引料管,该引料管的一端伸展到进料管配接筒的进料管配接筒腔内,并且与进料管配接筒腔的进料管配接筒腔壁固定,而该引料管的另一端探出进料管配接筒腔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用于提供色粉或色浆的管路连接;一导流罩,该导流罩位于所述进料管配接筒腔内并且在对应于所述导流头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所述引料管的一端;一用于驱使所述旋转搅拌筒运动的搅拌筒驱动机构,该搅拌筒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搅拌筒容纳腔内并且与所述旋转搅拌筒传动配合;一出料筒,该出料筒在对应于所述搅拌筒下支承腔的位置与所述基座底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并且在该出料筒的出料筒腔的上部通过静态搅拌桨轴座固定有一静态搅拌桨轴,该静态搅拌桨轴伸展到所述旋转搅拌筒腔内并且在该静态搅拌桨轴上自上而下间隔固定有静态搅拌桨,该静态搅拌桨与所述的静态搅拌桨让位槽相对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导流头呈子弹头的形状,该导流头的小头端朝向上,而导流头的大头端朝向下并且在该大头端的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轴套孔,在该轴套孔内设置有一轴套,在所述静态搅拌桨轴的上端端部构成有一轴套配合轴头,该轴套配合轴头与轴套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导流头支撑杆围绕所述导流头的四周呈十字形或米字形分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旋转搅拌筒的上端的外壁上并且围绕旋转搅拌筒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搅拌筒上支承轴承座,在对应于该搅拌筒上支承轴承座朝向上的一侧的位置设置有一搅拌筒上支承轴承,该搅拌筒上支承轴承与所述的搅拌筒上支承轴承腔相配合;在旋转搅拌筒的下端的外壁上并且同样围绕旋转搅拌筒的圆周方向固定有一搅拌筒下支承轴承座,在该搅拌筒下支承轴承座上设置有搅拌筒下支承轴承,该搅拌筒下支承轴承与所述的搅拌筒下支承轴承腔相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搅拌筒第一搅拌桨以及搅拌筒第二搅拌桨的形状均呈π形或梳子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料管配接筒的上部构成有一进料管配接筒上连接法兰,而在进料管配接筒的下部构成有一进料管配接筒下连接法兰,进料管配接筒上连接法兰在使用状态下与用于输送聚乳酸切片的管路连接,而进料管配接筒下连接法兰在对应于所述搅拌筒上支承腔的位置与所述的基座顶板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导流罩的上部的对应壁体上各开设有一引料管插配孔,藉由该引料管插配孔而将导流罩固定在所述引料管的一端,在引料管上并且在与导流罩的上部的对应壁体相接触的位置各开设引料管出料孔,导流罩的上部的形状呈中空的圆锥形,而下部的形状为中空的圆管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出料筒的上部构成有一出料筒上连接法兰,而在出料筒的下部构成有一出料筒下连接法兰,出料筒上连接法兰在对应于所述搅拌筒下支承腔的位置与所述基座底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而出料筒下连接法兰在使用状态下与螺杆挤出机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搅拌筒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主齿轮、过渡齿轮和齿圈,齿圈固定在所述旋转搅拌筒的外壁上并且位于旋转搅拌筒的下部,电机位于所述搅拌筒容纳腔内并且该电机以其电机轴朝向下的状态与所述基座顶板朝向搅拌筒容纳腔的一侧固定,主齿轮固定在电机轴 上,并且与过渡齿轮相啮合,而过渡齿轮与齿圈相啮合,该过渡齿轮通过过渡齿轮轴承转动地设置在过渡齿轮轴的上端,而过渡齿轮轴的下端固定在过渡齿轮轴座上,该过渡齿轮轴座与所述基座顶板朝向搅拌筒容纳腔的一侧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搅拌筒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驱动小皮带轮、驱动大皮带轮、驱动蜗杆箱、驱动皮带和驱动蜗轮,驱动电机位于所述的搅拌筒容纳腔内并且通过驱动电机座与所述基座底板朝向搅拌筒容纳腔的一侧固定,驱动小皮带轮固定在驱动电机的驱动电机轴上,驱动蜗杆箱位于搅拌筒容纳腔内并且通过驱动蜗杆箱座与基座底板朝向搅拌筒容纳腔的一侧固定,该驱动蜗杆箱的蜗杆与驱动蜗轮相啮合,而该驱动蜗轮固定在所述旋转搅拌筒的外壁上并且位于旋转搅拌筒的下部,驱动大皮带轮固定在所述的蜗杆上,驱动皮带的一端套置在驱动小皮带轮上,另一端套置在驱动大皮带轮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之一,由于在旋转搅拌筒的旋转搅拌筒腔的上端通过导流头支撑杆固定了一导流头以及将引料管的一端伸展到进料管配接筒腔内并且设置了导流罩,因而由引料管引入的色粉或色浆可通过导流罩导引至位于其下方的导流头上,由导流头使色粉或色浆以膜幕形态向进入到旋转搅拌筒腔内的聚乳酸切片内分布,具有理想的预分布效果;之二,由于由自上而下间隔固定于旋转搅拌筒腔内的搅拌筒第一、第二搅拌桨对物料搅拌,因而能体现对物料循序渐进的不间断搅拌效果并且保障物料得以连进连出;之三,由于搅拌筒第一、第二搅拌桨是随旋转搅拌筒旋转的,而静态搅拌桨是不转动的,因而能使物料界面不断更新,不仅可以提高搅拌效果,而且能够增进搅拌效率并缩短搅拌时间;之四,由于整体结构相对简练,因而既可方便制造与装配,而且得以体现使用的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在下面的描述中凡是涉及上、下、左、右、前和后的方向性或称方位性的概念都是以正在被描述的图所处的位置状态而言的,因而不能将其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特别限定。

实施例1:

请参见图1,示出了一基座1,该基座1具有一搅拌筒容纳腔11并且在该基座1的基座顶板12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搅拌筒上支承腔121,而在基座1的基座底板13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搅拌筒下支承腔131,该搅拌筒下支承腔131与搅拌筒上支承腔121相对应;示出了一旋转搅拌筒2,该旋转搅拌筒2设置在前述的搅拌筒容纳腔11内,并且该旋转搅拌筒2的上端与前述的搅拌筒上支承腔121转动配合,而下端与前述搅拌筒下支承腔131转动配合,在旋转搅拌筒2的旋转搅拌筒腔21内并且位于旋转搅拌筒腔21的上部通过导流头支撑杆2111(有一组)固定有一导流头211,在旋转搅料筒腔21内并且位于导流头支撑杆2111的下方的位置自上而下间隔固定有彼此对应的搅拌筒第一搅拌桨212和搅拌筒第二搅拌桨213,搅拌筒第一搅拌桨212位于旋转搅拌筒腔21的一侧(左示的左侧),而搅拌筒第二搅拌桨213位于旋转搅拌筒腔21的另一侧(图示的右侧),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的搅拌筒第一搅拌桨212与搅拌筒第二搅拌桨213之间的空间构成为静态搅拌桨让位槽214;示出了一进料管配接筒3,该进料管配接筒3在对应于前述搅拌筒上支承腔121的位置与前述基座顶板12朝向上的一侧固定;示出了一引料管4,该引料管4的一端(图示的左端)伸展到进料管配接筒3的进料管配接筒腔31内,并且与进料管配接筒腔31的进料管配接筒腔壁固定,而该引料管4的另一端(图示的右端)探出进料管配接筒腔31并且在使用状态下与用于提供色粉或色浆的管路连接;示出了一导流罩5,该导流罩5位于前述进料管配接筒腔31内并且在对应于前述导流头211的上方的位置设置在前述引料管4的一端;示出了一用于驱使前述旋转搅拌筒2运动的搅拌筒驱动机构6,该搅拌筒驱动机构6设置在前述搅拌筒容纳腔11内并且与前述旋转搅拌筒2传动配合;示出了一出料筒7,该出料筒7在对应于前述搅拌筒下支承腔131的位置与前述基座底板13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并且在该出料筒7的出料筒腔71的上部通过静态搅拌桨轴座7111固定有一静态搅拌桨轴711,该静态搅拌桨轴711伸展到前述旋转搅拌筒腔21内并且在该静态搅拌桨轴711上自上而下间隔固定有静态搅拌桨7112,该静态搅拌桨7112与前述的静态搅拌桨让位槽214相对应。前述的静态搅拌桨轴座711呈十字状,以便形成镂空区域,供混合后的物料通过。

由图1所示,前述的基座顶板12通过基座顶板固定螺钉122与基座1固定,基座1的前侧形成开口,作为优选的方案可在开口部位配设启闭门。

继续见图,前述的导流头211呈子弹头的形状(也可称圆锥体的形状),该导流头211的小头端朝向上,而导流头211的大头端朝向下并且在该大头端的端面的中央位置开设有一轴套孔2112,在该轴套孔2112内设置有一轴套21121,在前述静态搅拌桨轴711的上端端部构成有一直径小于静态搅拌桨轴711的直径的轴套配合轴头7113,该轴套配合轴头7113与轴套21121相配合,从而使静态搅拌桨轴711的上端以不转动的状态支承在导流头211上。

由图1所示,前述导流头支撑杆2111围绕前述导流头211的四周呈十字形分布,但也可以呈米字形分布,更确切地讲,导流头支撑杆2111围绕导流头211的四周外壁呈辐射状分布,两相邻导流头支撑杆2111之间的空间呈三角形空间,以供物料途经该空间进入旋转搅拌筒腔21内的搅拌筒第一、第二搅拌桨212、213的区域。

继续见图1,在前述旋转搅拌筒2的上端的外壁上并且围绕旋转搅拌筒2的圆周方向构成有一搅拌筒上支承轴承座22,在对应于该搅拌筒上支承轴承座22朝向上的一侧的位置设置有一搅拌筒上支承轴承221,该搅拌筒上支承轴承221与前述的搅拌筒上支承轴承腔121相配合;在旋转搅拌筒2的下端的外壁上并且同样围绕旋转搅拌筒2的圆周方向优选以焊接方式固定有一搅拌筒下支承轴承座23,在该搅拌筒下支承轴承座23上设置有(套置方式)搅拌筒下支承轴承231,该搅拌筒下支承轴承231与前述的搅拌筒下支承轴承腔131相配合。

在本实施例中,前述的搅拌筒第一搅拌桨212以及搅拌筒第二搅拌桨213的形状均呈π形(也可称“K”字形),但是也可以为日常生活用品中的梳头用的梳子的形式。

继续见图1,在前述进料管配接筒3的上部构成有一进料管配接筒上连接法兰32,而在进料管配接筒3的下部构成有一进料管配接筒下连接法兰33,进料管配接筒上连接法兰32在使用状态下通过开设其上的上连接法兰螺钉孔321与用于输送聚乳酸切片的管路连接,而进料管配接筒下连接法兰33在对应于前述搅拌筒上支承腔121的位置与前述的基座顶板12固定。由图1所示,在基座顶板12上并且在对应于进料管配接筒下连接法兰33的位置开设有顶板螺钉孔123,在进料管配接筒下连接法33上并且在对应于顶板螺钉孔123的位置开设有进料管配接筒下连接法兰螺孔331,通过法兰固定螺钉3311将进料管配接筒下连接法兰33在对应于顶板螺钉孔123的位置与基座顶板12固定。

继续见图1,在前述导流罩5的上部的对应壁体(即左侧和右侧的壁体)上各开设有一引料管插配孔51,藉由该引料管插配孔51而将导流罩5固定在前述引料管4的一端,在引料管4上并且在与导流罩5的上部的对应壁体(左侧和右侧的壁体)相接触的位置各开设引料管出料孔41,导流罩5的上部的形状呈中空的圆锥形,而下部的形状为中空的圆管形,并且该圆管形的外壁与进料管配接筒腔31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也可称“空间”)构成为导流空间52,该导流空间52也可称导流槽或导流通道。

继续见图1,在前述出料筒7的上部构成有一出料筒上连接法兰72,而在出料筒7的下部构成有一出料筒下连接法兰73,出料筒上连接法兰72在对应于前述搅拌筒下支承腔131的位置与前述基座底板朝向下的一侧固定;而出料筒下连接法兰73在使用状态下与螺杆挤出机8(图2示)连接。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出料筒上连接法兰72上间隔开设有出料筒上连接法兰螺孔721,在该出料筒上连接法兰螺孔721上配设有出料筒上连接法兰螺钉7211,该出料筒上连接法兰螺钉7211在对应于开设在前述基座底板13上的基座底板螺钉孔132的位置与基座底板13背对搅拌筒容纳腔11的一侧即与基座底板13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在前述的出料筒下连接法兰73上间隔开设有出料筒下连接法兰螺孔731,由图中未示出的出料筒下连接法兰螺钉在对应于出料筒下连接法兰螺孔731的位置将出料筒下连接法兰73与图2所示的螺杆挤出机8的挤出机进料口固定。

请继续见图1,前述的搅拌筒驱动机构6包括电机61、主齿轮62、过渡齿轮63和齿圈64,齿圈64固定在前述旋转搅拌筒2的外壁上并且位于旋转搅拌筒2的下部,电机61位于前述搅拌筒容纳腔11内并且该电机61以其电机轴611朝向下的状态与前述基座顶板12朝向搅拌筒容纳腔11的一侧固定,主齿轮62固定在电机轴 611上,并且与过渡齿轮63相啮合,而过渡齿轮63与齿圈64相啮合,该过渡齿轮63通过过渡齿轮轴承631转动地设置在过渡齿轮轴632的上端,而过渡齿轮轴632的下端固定在过渡齿轮轴座6321上,该过渡齿轮轴座6321与前述基座底板13朝向搅拌筒容纳腔11的一侧固定。

由图1所示,在前述的基座顶板12上并且在对应于电机61的位置开设有一组电机固定调整孔124,前述的电机61通过电机座上配设的电机座固定螺钉612在对应于电机固定调整孔124的位置与基座顶板12朝向搅拌筒容纳腔11的一侧即朝向下的一侧固定,并且由旋配在电机座固定螺钉612的末端的锁定螺母6121锁定。

申请人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聚乳酸切片从进料管配接筒3的进料管配接筒腔31的上部引入,同时色粉或者色浆从引料管4引入并从引料管出料孔41引出,由引料管出料孔41引出的色浆或色粉循着导流罩5的上部的圆锥台状的表面向下流落并直至抵达导流头211,由导流头211继而向下流落。在该过程中,色浆或色粉能表现薄幕状,具有良好的预分布效果,即良好地分布于聚乳酸切处中的效果。与此同时,前述的搅拌筒驱动机构6工作,由电机61的电机轴611带动主齿轮62,由主齿轮62带动过渡齿轮63,由过渡齿轮63带动齿圈64,由于齿圈64与旋转搅拌筒2固定,因而由齿圈带动旋转搅拌筒2转动,固定于旋转搅拌筒2的旋转搅拌筒腔21内的前述搅拌筒第一、第二搅拌桨212、213也相应转动,再加上不转动的静态搅拌桨7112的配合作用使进入到旋转搅拌筒腔21内的聚乳酸切片以及色粉(或色浆)彼此搅匀并同时向下进入出料筒7的出料筒腔71,进入出料筒腔71内的混合料(即色粉或者色浆与聚乳酸切片相混合后的料)进入螺杆挤出机8。

实施例2:

请参见图2,图2示出了搅拌筒驱动机构6的另一种结构形式,包括驱动电机65、驱动小皮带轮66a、驱动大皮带轮66b、驱动蜗杆箱67、驱动皮带68和驱动蜗轮69,驱动电机65位于前述的搅拌筒容纳腔11内并且通过驱动电机座652并采用电机座固定螺钉6521与前述基座底板13朝向搅拌筒容纳腔11的一侧(即朝向上的一侧)固定,驱动小皮带轮66a固定在驱动电机65的驱动电机轴651上,驱动蜗杆箱67位于搅拌筒容纳腔11内并且通过驱动蜗杆箱座672与基座底板13朝向搅拌筒容纳腔11的一侧(即朝向上的一侧)固定,该驱动蜗杆箱67的蜗杆671与驱动蜗轮69相啮合,前述的驱动蜗杆箱座672采用螺钉6721与基座底板13固定,而该驱动蜗轮69固定在前述旋转搅拌筒2的外壁上并且位于旋转搅拌筒2的下部,驱动大皮带轮66b固定在前述的蜗杆671上,驱动皮带68的一端套置在驱动小皮带轮66a上,另一端套置在驱动大皮带轮66b上。当驱动电机65工作时,由驱动电机65的驱动电机轴651带动驱动小皮带轮66a,经驱动传动带68带动驱动大皮带轮66b,由驱动大皮带轮66b带动驱动蜗杆箱67的蜗杆轴671,由蜗杆轴671带动驱动蜗轮69,由驱动蜗轮69带动旋转搅拌筒2。其余均同对实施例1的描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弥补了已有技术中的缺憾,顺利地完成了发明任务,如实地兑现了申请人在上面的技术效果栏中载述的技术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