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餐厨垃圾预处理的叠螺式脱水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07008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餐厨垃圾预处理的叠螺式脱水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餐厨垃圾分类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用于餐厨垃圾预处理的叠螺式脱水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餐厨垃圾的产出量也日益增多。中国城市每年产生餐厨垃圾不低于6000万吨,大中城市餐厨垃圾产量更是惊人,年产量就超过了640万吨,重庆、北京、广州等餐饮业发达的城市问题尤其严重。不科学的处理餐厨垃圾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同时也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

餐厨垃圾具有高水分、高盐分、高油脂、高有机质含量、组分空间差异明显、危害性与资源性并存的特点,近年来餐厨垃圾资源化引起国家高度重视。经过脱油后的餐厨废料湿基含水率为82~95%,主要以游离水存在,含量大于90%。若可以在运输及干燥环节之前通过机械方式将该部分水脱离,将可有效降低后续运输及干燥环节能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用于餐厨垃圾预处理的叠螺式脱水机装置,其脱水效果好、效率高,适用于餐厨垃圾预处理,可有效提高脱水效率,有效降低后续运输及干燥环节能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用于餐厨垃圾预处理的叠螺式脱水机装置,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脱水滤筒,所述脱水滤筒内轴向贯穿有螺旋轴,所述螺旋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所述脱水滤筒的一端设有进料口,另一端设有出料口,所述脱水滤筒的下方还设有与脱水滤筒配合使用的盛水斗;所述脱水滤筒包括固定环、游动环,所述固定环、游动环交替叠摞,所述固定环固定在支架上,所述游动环与固定环铰接。

进一步地,所述脱水滤筒在支架倾斜布置,所述电机设置在脱水滤筒的顶端,所述出料口设置在脱水滤筒的上部,所述进料口设置在脱水滤筒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脱水滤筒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所述上、中、下三部分脱水滤筒中固定环、游动环的间距逐渐增大。

更进一步地,所述脱水滤筒还包括固定挡板,所述上、中、下三部分脱水滤筒由固定挡板隔开,所述固定挡板设置在支架上。脱水滤筒是整个脱水过程的关键部件,利用多重固定环和活动环交替叠螺形成脱水滤筒,内置的螺旋轴推动餐厨废弃物在脱水滤筒内运动。旋转的螺旋轴使活动环在径向作圆周运动,相对固定环产生游动,脱水滤筒因而不易堵塞。在脱水滤筒的下部分,餐厨废弃物中的液体可从固定环和活动环之间的间隙自然排出,在上部分,螺旋腔内体积不断收缩,内压不断增大,餐厨废弃物中的水分被挤出。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轴上设有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轴分为三部分,对应设置在上、中、下三部分脱水滤筒中,所述对应设置在上部分脱水滤筒中的螺纹螺距最小,所述对应设置在下部分脱水滤筒中的螺纹螺距最大。

更进一步地,所述螺旋轴上还均匀布置有螺旋叶片。

作为优选项,所述进料口端口与脱水滤筒底端密闭连接,所述进料口的开口竖直向上。

作为优选项,所述出料口的开口倾斜向下。

作为优选项,所述盛水斗为滑梯形凹槽,所述盛水斗将脱水滤筒完全罩住以防止水滴溅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装置脱水机利用多重固定环和活动环交替叠螺形成滤筒,提高脱水效率;叠片间的间隙是根据物料颗粒来决定,下部分为滤,上部分为挤;其结构简单合理,分离效果好,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盛水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进料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支架1、脱水滤筒2(其中:固定环2.1、游动环2.2、固定挡板2.3)、螺旋轴3、电机4、进料口5、出料口6、盛水斗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餐厨垃圾预处理的叠螺式脱水机装置,包括支架1,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脱水滤筒2,所述脱水滤筒2内轴向贯穿有螺旋轴3,所述螺旋轴3的一端连接有电机4,所述脱水滤筒2的一端设有进料口5,另一端设有出料口6,所述脱水滤筒2的下方还设有与脱水滤筒2配合使用的盛水斗7;所述盛水斗7为滑梯形凹槽,所述盛水斗7将脱水滤筒2完全罩住以防止水滴溅出。

所述脱水滤筒2在支架1倾斜布置,所述电机4设置在脱水滤筒2的顶端,所述出料口6设置在脱水滤筒2的上部,所述出料口6的开口倾斜向下。所述进料口5设置在脱水滤筒2的底部。所述进料口5端口与脱水滤筒2底端密闭连接,所述进料口5的开口竖直向上。

所述脱水滤筒2包括固定环2.1、游动环2.2,所述固定环2.1、游动环2.2交替叠摞,所述固定环2.1固定在支架1上,所述游动环2.2与固定环2.1铰接。所述脱水滤筒2分为上中下三部分,所述上、中、下三部分脱水滤筒2中固定环2.1、游动环2.2的间距逐渐增大。所述脱水滤筒2还包括固定挡板2.3,所述上、中、下三部分脱水滤筒2由固定挡板2.3隔开,所述固定挡板2.3设置在支架1上。所述螺旋轴3上设有螺纹。所述螺旋轴3分为三部分,对应设置在上、中、下三部分脱水滤筒2中,所述对应设置在上部分脱水滤筒2中的螺纹螺距最小,所述对应设置在下部分脱水滤筒2中的螺纹螺距最大。所述螺旋轴3上还均匀布置有螺旋叶片。

螺旋轴3的主要结构参数有螺旋轴4的直径、压缩比、螺旋槽深度等。近似生产能力公式为:

根据我国的标准螺旋直径,取螺旋轴3直径为100mm。螺旋槽深度取20mm。螺旋轴3螺距的大小对于一定直径的螺旋来说,也就是螺旋升角的大小(tgβ=t/πD)。进料端螺距取60mm。出料端螺距取30mm。压缩比取1:2。压缩比是进料端第一个螺旋槽的容积与最后一个螺旋槽容积之比。容积可按下式计算:

螺旋轴3转速取6r/min。叠片尺寸及其间隙根据螺旋轴3的直径确定,固定环内径100mm、外径130mm、厚度3mm。将游动幅度设为10mm,则活动环的内径应为90mm、外径118mm、厚度3mm。叠片间的间隙是根据物料颗粒来决定的。根据餐厨废弃物经下部分间隙应为lmm,中部分间隙应为0.6mm,上部分间隙应为0.3mm。即下部分为滤,上部分为挤。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