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厂废气处理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1780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厂废气处理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厂废气处理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钢厂废气中主要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废气,如果不加以处理收集,不仅消耗大量的资源,还容易产生酸雨,影响自然环境,现有技术中存在多种多样的利用喷淋、曝气等手段进行废气处理的设备,但是这些普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结构复杂,安装困难,投入成本大,适用范围受到限制,不利于广泛的推广和普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厂废气处理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厂废气处理回收装置,包括反应罐,所述反应罐的顶部通过罐体法兰固定安装有罐盖,所述罐盖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安装有变频电机,所述变频电机的底部输出轴贯穿罐盖通过转轴传动连接有搅拌叶,所述罐盖的顶部两侧分别焊接有进料管和废气排放管,所述废气排放管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所述反应罐的左侧顶端焊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抽风机,且进气管的右端伸入反应罐内部,所述反应罐的底部外侧焊接有支腿,且反应罐的底部中间部位的出料口内固定安装有电磁阀。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由上至下依次为板式搅拌叶和螺旋搅拌叶,且搅拌叶的表面镀有环氧树脂抗腐蚀层。

优选的,所述空气净化装置包括活性炭过滤层,所述活性炭过滤层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紫外线灯,所述紫外线灯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排风扇。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为U字型,且进气管的左端与抽风机连接处设有防尘滤袋。

优选的,所述反应罐的表面镶嵌有PLC控制电箱,且反应罐的表面位于PLC控制电箱的左侧设有带液位线的透视窗。

优选的,所述变频电机、紫外线灯、排风扇、抽风机、和电磁阀通过导线均与PLC控制电箱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钢厂废气处理回收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脱硫效果好,减少空气污染,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安全稳定,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反应罐、2罐盖、3变频电机、4搅拌叶、5进料管、6空气净化装置、61活性炭过滤层、62紫外线灯、63排风扇、7废气排放管、8抽风机、9进气管、10支腿、11电磁阀、12PLC控制电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钢厂废气处理回收装置,包括反应罐1,所述反应罐1的顶部通过罐体法兰固定安装有罐盖2,所述罐盖2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安装有变频电机3,所述变频电机3的底部输出轴贯穿罐盖2通过转轴传动连接有搅拌叶4,所述搅拌叶4由上至下依次为板式搅拌叶和螺旋搅拌叶,且搅拌叶4的表面镀有环氧树脂抗腐蚀层,所述罐盖2的顶部两侧分别焊接有进料管5和废气排放管7,所述废气排放管7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空气净化装置6,所述空气净化装置6包括活性炭过滤层61,所述活性炭过滤层61的右侧固定安装有紫外线灯62,所述紫外线灯62的右侧固定安装有排风扇63,所述反应罐1的左侧顶端焊接有进气管9,所述进气管9的左端固定安装有抽风机8,且进气管9的右端伸入反应罐1内部,所述进气管9为U字型,且进气管9的左端与抽风机8连接处设有防尘滤袋,所述反应罐1的底部外侧焊接有支腿10,且反应罐1的底部中间部位的出料口内固定安装有电磁阀11,所述反应罐1的表面镶嵌有PLC控制电箱12,且反应罐1的表面位于PLC控制电箱12的左侧设有带液位线的透视窗,所述变频电机3、紫外线灯62、排风扇63、抽风机8、和电磁阀11通过导线均与PLC控制电箱12电性连接。

该钢厂废气处理回收装置,工作时,从进料管5往反应罐1内倒入清水和氧化钙,然后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同时抽风机8把钢厂废气过滤颗粒灰尘之后抽到反应罐1内的水中,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再控制变频电机3带动搅拌叶4对水充分搅拌,使氢氧化钙与亚硫酸完全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从而有效的对钢厂废气脱硫和回收,对于废气中不溶于水的其他气体再被空气净化装置6中的排风扇63抽到废气排放管7内依次经过活性炭过滤层61吸附除异味和紫外线灯62杀菌消毒等净化之后排到空气中,该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合理,操作方便,脱硫效果好,减少空气污染,制造成本低,适用范围广,安全稳定,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