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滤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9746阅读:1056来源:国知局
一种滤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室用具,涉及一种滤头。



背景技术:

滤头是实验室常用消耗品,与注射器串接,用于过滤溶液,一般分为水系(纤维素)和有机系(尼龙)两类,微孔孔径分为0.22μm和0.45μm。通常,使用滤头可直接将溶液过滤到1.5ml进样小瓶当中。

然而,一旦溶液体积过小(约1ml)或粘度过高难以过滤,为保证进样小瓶中的液体满足仪器自动进样要求,常常在进样小瓶内侧插入微量进样管。微量进样管管口与目前市售的滤头出水端尺寸相当,过滤产生的液滴过大,将封堵在微量进样管管口,难以处置。或者当滤膜对目标物有吸附时,前段过滤溶液目标物浓度将明显低于后段过滤溶液,造成测试误差过大。

因此,需要发明一种便于将溶液过滤至微量进样管和过滤时预混合的滤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可以提供一种滤头,便于将溶液过滤至微量进样管和过滤时预混合。

为实现上述功能,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滤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头(1)和出液缓冲头(2)两部分。

过滤头(1)是一端为进水端(6),另一端为出水端(7)且内部为空腔的壳体(8)。进水端(6)和出水端(7)为空心圆柱体,位于壳体(8)两侧中心处。

进水端(6)直径大于出水端(7),且壳体(8)由内部的滤膜(9)完全横向分隔为两部分。

出液缓冲头(2)也是内部为空腔的壳体,包括进液口(3)、缓冲通道(4)和出液口(5)。

其进液口(3)与过滤头(1)的出水端(7)可套置固定连接和拆卸。

缓冲通道(4)为水滴状,自上而下收缩为出液口(5)。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滤头,水滴状出液缓冲头下端收缩,可避免出液液滴过大,且收缩的出液口可插入微量进样管内部并贴壁,便于过滤的溶液沿微量进样管内壁滑至底部。同时,中空壳体且下部收缩便于滤液在其内部滞留并进行预混合,降低了滤膜对目标物吸附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滤头示意图

其中:1.过滤头;2.出液缓冲头;

图2.出液缓冲头示意图

其中:3.进液口;4.缓冲通道;5.出液口;

图3.过滤头示意图;

其中:6.进水端;7.出水端;8.壳体;9.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使用时,将注射器与过滤头(1)的进水端(6)套置固定,将出液缓冲头(2)的进液口(3)与过滤头(1)的出水端(7)套置固定。将约1ml溶液倒入注射器中,将出液缓冲头(2)的出液口(5)插入微量进样管中部并贴壁。缓慢推动注射器推杆,溶液自注射器通过过滤头(1)进入出液缓冲头(2),并缓慢的自出液口(5)流出,沿微量进样管内壁缓慢流至底部。

实施例一

使用时,将注射器与过滤头(1)的进水端(6)套置固定,将出液缓冲头(2)的进液口(3)与过滤头(1)的出水端(7)套置固定。将约5ml溶液倒入注射器中,将出液缓冲头(2)的出液口(5)插入进样小瓶中。缓慢推动注射器推杆,溶液自注射器通过过滤头(1)进入出液缓冲头(2)。轻微摇晃,过滤后液体在出液缓冲头(2)中预混合。再次推动注射器推杆,预混合的液体自出液口(5)流入进样小瓶中。

上述实施例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专利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作出各种变化和变型,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覆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