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吸收塔及一体化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59910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循环吸收塔及一体化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吸收塔。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循环吸收塔的一体化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燃煤锅炉排放的NOx和SO2也不断增长,由煤炭燃烧所释放的SO2占总排放量的85%,NOx占总排放量的60%,二者所引起的酸雨量占总酸雨量的82%,并据有关研究指出,我国每年因排放 SO2和NOx造成的经济损失约数万亿元。目前,在对烟气的脱硫、脱硝、脱汞及除尘方面基本都是通过吸收、氧化或还原以及过滤或吸附等过程完成的。通过对烟气的物理过滤和化学氧化还原反应可使烟气中的含汞灰尘,以及含硫、含硝废气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去除,以使得烟气排放满足相关标准,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伤害。

现有的烟气除尘脱汞及脱硫脱硝装置中,一般去除含汞尘土多采用布袋除尘器,对于脱硫脱硝过程则采用吸收处理塔,使用石灰浆处理液等进行处理。不过,对于现有的布袋除尘器,因其需频繁的更换过滤袋,而会影响除尘作业的持续进行,而采用正压反吹方式以对除尘布袋进行定期自清洁,则因其会使得除尘装置的结构较为复杂,而不便于实施。

此外,对于现有的吸收塔因其缺少对烟气温度的预处理步骤,在烟气吸收过程中为满足将塔内温度控制在70-85℃范围内,就需要对处理液的喷淋量进行精确控制,这无疑会增加吸收塔控制上的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循环吸收塔,以可对烟气进行净化处理,并可克服现有吸收塔结构的至少一点不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循环吸收塔,包括底部形成有储水池的塔体,在储水池的底部设有排液口,在塔体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在储水池的底部设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通过位于储水池内的螺旋管延伸至储水池上方的塔体中,并在螺旋管的出口连接有呈环状、且设有出气口的出气管;还包括位于塔体外的臭氧产生装置,以及设置在塔体内的、于出气管的上方依次布置的第一喷淋管、填料层和第二喷淋管,所述臭氧产生装置的出口连通至螺旋管内,所述第一喷淋管经由串接水泵的循环管连通至储水池内,于所述第二喷淋管上连接有石灰浆进液管。

进一步的,所述出气口位于出气管的侧部,并朝向于出气管的径向中心处的下方。

进一步的,在第二喷淋管的上方设置有除雾器。

进一步的,在储水池的底部设有气体搅拌器。

进一步的,在所述排气管上形成有向下弯曲的除水段,于除水段的最低点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上安装有阀门。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的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烟气处理装置中,通过在循环吸收塔底部的储水池内设置螺旋管,此可实现对进入塔体中的待处理烟气的换热处理,以降低烟气的温度,使烟气温度较为适宜,进而使塔体内温度满足要求,以省去对塔体内温度进行精确控制的麻烦,而有着较好的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一体化烟气处理装置,其包括与排烟管相连的除尘机构,以及与除尘机构连接的如上所述的循环吸收塔,和依次连接至循环吸收塔上的风机和烟囱。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脱硫脱硝脱汞一体化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处理装置中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处理装置中循环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喷淋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架,2-壳体,3-烟气进口,41-进烟腔,42-出烟腔,5-烟气出口,6-气压计,7-过滤布,8-套管,9-上转辊,10-套管,11-电机,12-弹性密封块,13-弹性密封块,14-弹性密封块,15-弹性密封块,16-排灰口,17-阀门,18-支撑辊,19-斜板,20-刮板,21-枢接轴,22-弹簧,23-塔体,24-储水池,25-排气管,251-除水段,26-观察口,27-检修口,28-进气口,29-排液口,30-螺旋管,31-出气管,32-第一喷淋管,321-喷头,33-填料层,34-第二喷淋管,35-除雾器,36-水泵,37-循环管,38-石灰浆进液管,39-臭氧产生装置,40-臭氧进管,41-排水管,42-阀门,100-排烟管,200-除尘机构,300-循环吸收塔,400-风机,500-烟囱。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循环吸收塔,同时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应用有该循环吸收塔的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脱汞及除尘处理的一体化烟气处理装置,为更好的对本实施例中的循环吸收塔的结构及其使用状态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将对该循环吸收塔具体结构的描述穿插于该一体化烟气处理装置的结构说明中。当然,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一体化烟气处理装置中除循环吸收塔外的其它结构,除了可为如下所述的结构外,其也可采用其它结构形式

具体的,如图1中所示,该处理装置整体上包括与排烟管100依次连接的除尘机构200、循环吸收塔300和风机400及烟囱500。其中,除尘机构200用于进行物理除尘,以过滤烟气中的粉尘,并对吸附在粉尘、飞灰中的颗粒汞进行吸附。循环吸收塔300中通过臭氧将烟气内的单价汞氧化为二价汞,同时将烟气内的NO氧化为NO2,然后再通过石灰浆处理液对烟气中的二氧化硫、二价汞和NO2进行吸收,以此实现对烟气的净化处理。在净化处理过程中,风机400为烟气提供前进的动能,烟囱500则用于处理后烟气的高空排放,以使得处理后的烟气能够充分的分散于大气中。

本实施例中的风机400采用防腐蚀处理的树脂壳体及树脂风叶,同样的,烟囱500也采用树脂材料制成。而对于除尘机构200,由图2结合图3中所示,其包括底部由支架1支撑的壳体2,壳体2内部中空,在壳体2的两相对端分别设置有烟气进口3和烟气出口5,烟气出口5的截面略小于烟气进口,在烟气进口3和烟气出口5之间即形成有位于壳体2内的烟气通道。

本实施例中的除尘机构200还包括设置于壳体2顶部的上转辊9,上转辊9转动设置在壳体2上,在上转辊9上套装有套管8,套管8上则缠绕有过滤布7。过滤布7的一端由上至下横穿壳体2,同时在壳体2底部的支架1上也设置有转动布置的下转辊,下转辊上同样套装有套管10,过滤布穿至壳体2底部的一端即缠绕在该套管10上。

本实施例中在套管8及套管1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挡肩,过滤布即缠绕在两侧挡肩之间的套管部分,通过挡肩的设置可便于过滤布7在套管8及套管10上的缠绕,而通过在上转辊9和下转辊上套装套管8及套管10,可便于过滤布7在两个转辊上的装卸,以更换过滤布7。当然,除了设置套管,也可使得过滤布7直接缠绕在上转辊9及下转辊上。

本实施例中在下转辊处的支架1上也安装有电机11,电机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下转辊相连,以此可驱使下转辊带动套管10旋转,随着套管10的旋转,过滤布7便会被拉动从而可实现由上往下的移动。在过滤布7被拉动时,上转辊9会随着转动,此时为为使得横穿在壳体2内的过滤布7为平展状态,在上转辊9处也设置有旋转阻尼器,旋转阻尼器采用现有结构便可,经由该旋转阻尼器的设置,便可对上转辊的转动进行控制,以避免其随过滤布7过度转动,而使得过滤布7呈现出松弛状态。

本实施例中过滤布7因在壳体2中的横穿而形成横置在烟气通道内的过滤面,烟气在经过烟气通道时必须穿过该过滤布7,由此实现对烟气的物理过滤。在壳体2中因过滤布7的横置而形成了靠近于烟气进口3一侧的进烟腔41,以及靠近于烟气出口5一侧的出烟腔42,进烟腔41和出烟腔42分别处于过滤布7的两侧,同时,烟气进口3与进烟腔41之间,以及烟气出口5和出烟腔42之间也通过锥状的过渡段相连通,烟气进口3一侧的锥状过渡段的设置可使得烟气在进烟腔41内更为分散,以利于过滤布7对烟气的过滤,烟气出口5一侧的过渡段则可利于烟气从除尘机构200排出口的后续流动。

本实施例中在进烟腔41和出烟腔42的位置分布设置有气压计6,除尘机构200运行中通过两侧气压计6的差压控制电机11的运行。当两侧气压计6的差压较大而超过设定值时,便使得电机11转动,以使过滤布7移动,而实现对形成过滤面的过滤布7的更换。

在过滤布7移动的过程中,为便于后续对过滤布7的清洁,本实施例中在进烟腔41内还设置有转动布置且抵接在过滤布7端面上的刮板20,同时在进烟腔41底部也设置有向下下凹布置的排烟口16,排烟口16上安装有阀门17。具体上,刮板20为通过枢接轴21连接至延伸至进烟腔41内部的斜板19上,斜板19向过滤布7一侧倾斜,枢接轴21位于斜板19的顶端,在斜板19与刮板20之间还连接有对刮板20施加弹性力,以使刮板20抵接在过滤布7端面上的弹簧22,该弹簧22采用拉簧即可,当然弹簧22亦可采用设置在斜板19顶端的扭簧。

本实施例中通过刮板20的设置,在过滤布7向下移动的过程中可对过滤布7端面上吸附的粉尘进行刮动,刮下的粉尘通过斜板19进入排烟口16中,然后定期打开阀门17排出粉尘便可。为助于过滤布7上的粉尘更好的进入排灰口16,本实施例中在壳体2内还设置有支撑辊18,支撑辊18位于出烟腔42一侧,并与过滤布7相抵接而使得过滤布7上与刮板20相接触的部位具有向烟气进口3一侧的凸出。通过该凸出设计即便于了刮下的粉尘落入斜板19及排灰口16中。

支撑辊18通过安装在壳体2外部的电机驱使旋转,而为了减少因过滤布7的横穿而造成壳体2出现烟气泄露,本实施例中在壳体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夹持于过滤布7两侧的弹性密封块12和弹性密封块13,两密封块具体可采用橡胶或尼龙材质。同时,为避免烟气通过过滤布7与壳体2内壁间的缝隙而在进烟腔41和出烟腔42之间出现泄漏,在壳体2内壁上位于过滤布的两侧也设置有弹性密封块14及弹性密封块15,弹性密封块14及弹性密封块15同样为橡胶或尼龙材质。

本实施例的循环吸收塔300的结构如图4中所示,其包括底部设置有储水池24的塔体23,储水池24顶部的塔体23上设置有观察口26,储水池24一侧的塔体23上设置有检修口27,在储水池24底部还设置有用于排液的排液口29。此外,在塔体24的顶部连接有排气管25,在储水池24底部的塔体23上也设置有进气口28,进气口28通过管路与除尘机构200上的烟气出口5相连通。进气口28在塔体23内则连接有位于储水池24中的呈上升状的螺旋管30。

当循环吸收塔300工作时,储水池24内蓄水而会使得螺旋管30的大部位于储水池24的液面之下,而螺旋管30的顶部出口则延伸至储水池24上方的塔体23中,并在螺旋管30的出口连接有呈环状、且设有出气口的出气管31。出气管31在吸收塔工作时位于储水池24液面的上方,此外设置于出气管31上的出气口也位于环状结构的出气管31的侧部,并朝向出气管31的径向中心处的下方,通过出气口的上述设置,可减少处理液进入出气管31内。

本实施例的循环吸收塔300进一步还包括位于塔体23外的臭氧产生装置39,以及设置在塔体23内的,在出气管31的上方依次布置的第一喷淋管32、填料层33和第二喷淋管34,臭氧产生装置39的出口通过臭氧进管40连通至螺旋管30内,第一喷淋管32经由串接水泵36的循环管37连通至储水池24内,在第二喷淋管34上则连接有石灰浆进液管38,以使外部的石灰浆处理液通过第二喷淋管34喷入填料33上。

本实施例中第一喷淋管32的结构如图5中所示,其为环状结构,沿其周向布置有多个喷头321,第二喷淋管34的结构与第一喷淋管32相同。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喷淋管32的设置,可通过储水池24内的处理液对烟气中的SO2及二价汞和NO2等进行预处理,然后再经过第二喷淋管34喷出的石灰浆处理液进行处理。臭氧产生装置39产生的臭氧用于将烟气中的单价汞氧化为二价汞,同时也将NO氧化为NO2

为避免由循环吸收塔300排出的处理烟气中含有的水分太大,本实施例中在在塔体23中于第二喷淋管34的上方还设置有除雾器35,除雾器35采用现有多层网格板结构便可,同时,在排气管25上还设置有向下弯曲布置的除水段251,并在除水段251的最低点连接有排水管41,排水管41上也安装有阀门42。

本实施例的一体化烟气处理装置在使用时,烟气通过排烟管100进入除尘机构200内,经过过滤布7的过滤后,烟气再进入循环吸收塔300内,在循环吸收塔300内烟气首先由臭氧进行氧化,然后再经由石灰浆处理液进行吸收处理,处理后的烟气通过风机400后由烟囱500排出便可。在处理过程中,当两侧的气压计6检测到压差过大时,启动电机11使过滤布7下移更换过滤面处的过滤布7即可。

当套管8上的过滤布7使用完毕后再更换新的缠绕有过滤布7的套管,并通过在使用的过滤布7将新的过滤布7引导穿过壳体2。此外,随着处理过程的进行,循环吸收塔300内的储水池24中的处理液经由排液口29不断排出,此时为利于储水池24中处理液的排出,可在储水池24的底部设置气体搅拌器,同时,根据实际需要还可向储水池24内补入清水,以提高第一喷淋管32预处理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