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除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3632阅读:84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除氟装置,属于过磷酸钙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过磷酸钙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氟气体在尾气回收系统中很难达到达标排放,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含氟气体中含有大量的硅胶,在管道、除氟设备中因温度下降产生硅胶形成沉淀,极易造成管道、设备堵塞,从而导致含氟气体外溢;二、现有的吸收含氟气体的方式是采用四组泼水轮的装置,靠泼水轮泼水形成的飞溅液体与含氟气体接触,达到除氟的目的,而泼水轮装置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因硅胶粘积,不能形成很好的水雾与含氟气体接触,导致气液比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含氟气体尾气排放不达标;三、含氟气体尾气中含有的硅胶经常堵塞挡板除沫器和旋风除沫器,引起含氟气体尾气排放不达标。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除氟装置,根据含氟尾气中的各种成分特性,针对性的采用一些设备和处理方法解决现有含氟尾气排放不达标问题,使含氟尾气排放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有效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型除氟装置,包括按尾气流动处理顺序通过管道依次连通并设置在循环水池上方的第一氟吸收室、第二氟吸收室、旋流塔、旋风气液分离器以及风机,在与第一氟吸收室入口连通的管道中设置有第一喷淋头,在第一氟吸收室和第二氟吸收室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除沫器,在第一氟吸收室出口与第一挡板除沫器之间的管道中设置有第二喷淋头,在第二氟吸收室和旋流塔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除沫器,在第二氟吸收室出口与第二挡板除沫器之间的管道中设置有第三喷淋头,所述第二挡板除沫器与旋流塔之间设置有第三氟吸收室,在所述旋流塔中设置有第四喷淋头,所述第三氟吸收室、第二氟吸收室和第一氟吸收室与循环水池通过排水管依次连通,所述旋风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的底部设置有与循环水池连通的密封水池,所述旋风气液分离器的排气口通过管道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烟囱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一喷淋头、第二喷淋头、第三喷淋头和第四喷淋头的喷淋方向与尾气的流动方向相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喷淋头是120°喷雾角的螺旋喷头,喷雾形状是实心锥形,120°喷雾角的螺旋喷头的喷淋效果好,喷雾效果显著,有利于喷淋水和含氟尾气充分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第三氟吸收室的位置高于第二氟吸收室,所述的第二氟吸收室的位置高于第一氟吸收室,所述的第一氟吸收室的位置高于循环水池,随着喷淋水和含氟尾体接触,氟吸收室的水中硅胶浓度越来越高,需要把氟吸收室内含有高浓度硅胶的水按顺序逐步由高到低自排到前一个氟吸收室内,最后排到循环水池中进行沉淀与排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氟吸收室是圆柱形罐体,所述圆柱形罐体内设置有用于将圆柱形罐体的上半部分隔成两个空间的隔板,氟吸收室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两个空间内,被喷淋后的含水汽气体进入氟吸收室后,由于空间变大,气流速度降低,较重的含氟含硅胶的水汽自然沉降至氟吸收室底部,较轻的含氟含硅胶水雾撞击挡板除沫器后形成液体沉降至氟吸收室底部,并最后排到循环水池中进行沉淀与排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密封水池中水的液面高度高于旋风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通过喷淋后的含水汽气体通过旋风气液分离器达到气液分离,分离液体中的少量硅胶随水流一起流至密封水池,密封水池中水的液面超过旋风气液分离器的排液口,解决了旋风气液分离器易堵塞和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循环水池内设置有用于供给喷淋头水源的立式液下泵,循环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设置氟吸收室、喷淋头、挡板除沫器、旋流塔以及旋风气液分离器,且在旋流塔和多个节点位置增设喷淋头,使喷淋水和含氟尾体接触,被喷淋后的含水汽气体进入氟吸收室后,由于空间变大,气流速度降低,较重的含氟含硅胶的水汽自然沉降至氟吸收室底部,较轻的含氟含硅胶水雾撞击挡板除沫器后形成液体沉降至氟吸收室底部,通过旋流塔中喷淋头喷淋后的含水汽气体通过旋风气液分离器达到气液分离,分离液体中的少量硅胶随水流一起流至密封水池,本实用新型根据含氟尾气中的各种成分特性,针对性的采用一些设备和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含氟尾气排放不达标问题,使含氟尾气排放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有效保护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主要附图标记含义如下:

1-第一氟吸收室,2-第二氟吸收室,3-第三氟吸收室,4-管道,5-循环水池,6-旋流塔,7-旋风气液分离器,8-风机,9-第一挡板除沫器,10-第二挡板除沫器,11-第一喷淋头,12-第二喷淋头,13-第三喷淋头,14-第四喷淋头,15-密封水池,16-烟囱,17-立式液下泵,18-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的介绍。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是一种新型除氟装置,包括按尾气流动处理顺序通过管道4依次连通并设置在循环水池5上方的第一氟吸收室1、第二氟吸收室2、旋流塔6、旋风气液分离器7以及风机8,在与第一氟吸收室1入口连通的管道4中设置有第一喷淋头11,在第一氟吸收室1和第二氟吸收室2之间设置有第一挡板除沫器9,在第一氟吸收室1出口与第一挡板除沫器9之间的管道4中设置有第二喷淋头12,在第二氟吸收室2和旋流塔6之间设置有第二挡板除沫器10,在第二氟吸收室2出口与第二挡板除沫器10之间的管道4中设置有第三喷淋头13,第二挡板除沫器10与旋流塔6之间设置有第三氟吸收室3,在旋流塔6中设置有第四喷淋头14,第三氟吸收室3、第二氟吸收室2和第一氟吸收室1与循环水池5通过排水管依次连通,旋风气液分离器7的排液口的底部设置有与循环水池5连通的密封水池15,旋风气液分离器7的排气口通过管道4与风机8的进风口连通,风机8的出风口与烟囱16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喷淋头11、第二喷淋头12、第三喷淋头13和第四喷淋头14的喷淋方向与尾气的流动方向相反;且本实施例中的喷淋头是120°喷雾角的螺旋喷头,喷雾形状是实心锥形,120°喷雾角的螺旋喷头的喷淋效果好,喷雾效果显著,有利于喷淋水和含氟尾气充分接触;同时,本实施例在循环水池5内设置有用于供给喷淋头水源的立式液下泵17,循环利用水资源,保护环境。

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氟吸收室3的位置高于第二氟吸收室2,第二氟吸收室2的位置高于第一氟吸收室1,第一氟吸收室1的位置高于循环水池5,随着喷淋水和含氟尾体接触,氟吸收室的水中硅胶浓度越来越高,需要把氟吸收室内含有高浓度硅胶的水按顺序逐步由高到低自排到前一个氟吸收室内,最后排到循环水池5中进行沉淀与排放。

本实施例中的氟吸收室是圆柱形罐体,圆柱形罐体内设置有用于将圆柱形罐体的上半部分隔成两个空间的隔板18,氟吸收室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位于两个空间内,被喷淋后的含水汽气体进入氟吸收室后,由于空间变大,气流速度降低,较重的含氟含硅胶的水汽自然沉降至氟吸收室底部,较轻的含氟含硅胶水雾撞击挡板除沫器后形成液体沉降至氟吸收室底部,并最后排到循环水池中进行沉淀与排放。

本实施例的密封水池15中水的液面高度高于旋风气液分离器7的排液口,通过喷淋后的含水汽气体通过旋风气液分离器7达到气液分离,分离液体中的少量硅胶随水流一起流至密封水池15,密封水池15中水的液面超过旋风气液分离器7的排液口,解决了旋风气液分离器7易堵塞和使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氟吸收室、喷淋头、挡板除沫器、旋流塔以及旋风气液分离器,且在旋流塔和多个节点位置增设喷淋头,使喷淋水和含氟尾体接触,被喷淋后的含水汽气体进入氟吸收室后,由于空间变大,气流速度降低,较重的含氟含硅胶的水汽自然沉降至氟吸收室底部,较轻的含氟含硅胶水雾撞击挡板除沫器后形成液体沉降至氟吸收室底部,通过旋流塔中喷淋头喷淋后的含水汽气体通过旋风气液分离器达到气液分离,分离液体中的少量硅胶随水流一起流至密封水池,本实用新型根据含氟尾气中的各种成分特性,针对性的采用一些设备和处理方法解决了现有含氟尾气排放不达标问题,使含氟尾气排放低于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有效保护环境。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专利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