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薄片涂胶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2053发布日期:2018-07-17 22:46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金属薄片涂胶机构。



背景技术:

栅网在激光打印机中的作用是:在打印机运作时,当高压发生器送到电极丝一个高压电后,电极丝与栅网之间形成一个强电场,并释放出电晕,使电极丝与感光鼓之间的空气发生电离,空气离子向感光鼓表面迁移,使光导体(感光鼓)表面充满电荷,这样能将多余的墨粉“吸附归仓”,从而达到节约墨粉,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栅网的原料为金属薄片。在制造栅网的过程中,会对金属薄片进行裁剪、洗涤、涂胶、移印、显影和蚀刻等一系列的操作。现有技术中,涂胶工序一般采用人工操作,不仅速度慢,涂胶的厚度也不均匀。涂胶完成后,操作员用手将金属薄片一片片转移至下道工序,金属薄片上的胶体在转移过程中,部分胶体容易被擦去,费事费力,还影响产品质量。而且胶体本身就是有害物质,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金属薄片涂胶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金属薄片涂胶机构,包括基座、下机架、上机架和烘干模块,所述下机架和烘干模块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上机架位于下机架的上方,所述烘干模块的一侧分别与上机架、下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机架的左侧顶部固定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毛刷座,所述毛刷座的底部设有毛刷,毛刷座的右侧在上机架上依次设有气嘴、海绵刷、第一涂胶辊和第二涂胶辊,所述海绵刷的顶部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固定在上机架的顶部,所述第一涂胶辊的上方设有第一出胶盘,所述第一出胶盘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储胶器,第一出胶盘与第一储胶器相连通,所述第二涂胶辊的上方设有第二出胶盘,所述第二出胶盘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储胶器,第二出胶盘与第二储胶器相连通,所述第一出胶盘和第二出胶盘上均设有出胶孔,所述第一储胶器和第二储胶器共同连接有推胶器;所述下机架的顶部分别设有若干滚轮、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所述第三涂胶辊的下方设有第三出胶盘,所述第三出胶盘的底部连接有第三储胶器,第三出胶盘与第三储胶器相连通,所述第四涂胶辊的下方设有第四出胶盘,所述第四出胶盘的底部连接有第四储胶器,第四出胶盘与第四储胶器相连通,所述第三出胶盘和第四出胶盘上均设有出胶孔,所述第三储胶器和第四储胶器共同连接有推胶器;所述烘干模块包括烘箱、第一抽风装置、电加热箱、第二抽风装置和鼓风机,所述烘箱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接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通过第一抽风装置与电热箱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烘箱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有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依次连接有第二抽风装置和鼓风管道,所述鼓风管道的一端与电加热箱的下端相连接,另一端与鼓风机相连接,出风口与第二抽风装置之间在出风管道内设有过滤装置和干燥装置,所述烘箱内还设有第二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涂胶辊、第二涂胶辊、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的一侧均设有刮胶刀,所述刮胶刀连接有刮胶刀调节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涂胶辊、第二涂胶辊、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内均设有加热器。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涂胶辊、第二涂胶辊、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的表面均镀有铬层。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机架上设置毛刷座、气嘴和海绵刷,三者相互配合使用可提前去除金属薄片上的杂质,保证金属薄片的干净度。第一涂胶辊、第二涂胶辊、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分别对金属薄片进行涂胶,整个过程自动完成,涂胶速度快,涂胶辊内均设有加热器,可以实现涂胶时加热,保证涂胶的质量,同时通过设置刮胶刀,可以使涂胶辊上的胶体均匀涂在金属薄片上,且胶体厚度一致。涂胶辊的表面镀有铬层,可以减少胶体的粘附力,从而实现更好的涂胶,且方便清理涂胶辊。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抽风装置、鼓风机、第二抽风装置和电加热箱的相互配合,利用余热对涂胶完成后的金属薄片进行烘干,省去操作员来回搬运的时间,也避免了将胶体擦去的风险;通过在出风管道内设置过滤装置,可去除胶体内的有害气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涂胶辊、第二涂胶辊、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的一种组合示意图。

图中:1、基座;2、下机架;3、上机架;4、第一电机;5、毛刷座;6、毛刷;7、气嘴;8、海绵刷;9、第一涂胶辊;10、第二涂胶辊;11、第二电机;12、第一出胶盘;13、第一储胶器;14、第二出胶盘;15、第二储胶器;16、推胶器;17、滚轮;18、第三涂胶辊;19、第四涂胶辊;20、第三出胶盘;21、第三储胶器;22、第四出胶盘;23、第四储胶器;24、烘箱;25、第一抽风装置;26、电加热箱;27、第二抽风装置;28、鼓风机;29、进风管道;30、出风管道;31、鼓风管道;32、过滤装置;33、干燥装置;34、第二滚轮;35、刮胶刀;36、刮胶刀调节装置;37、加热器;38、金属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一种金属薄片涂胶机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基座、下机架、上机架和烘干模块,所述下机架和烘干模块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所述上机架位于下机架的上方,所述烘干模块的一侧分别与上机架、下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上机架的左侧顶部固定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有毛刷座,所述毛刷座的底部设有毛刷,毛刷座的右侧在上机架上依次设有气嘴、海绵刷、第一涂胶辊和第二涂胶辊,所述海绵刷的顶部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固定在上机架的顶部,所述第一涂胶辊的上方设有第一出胶盘,所述第一出胶盘的顶部连接有第一储胶器,第一出胶盘与第一储胶器相连通,所述第二涂胶辊的上方设有第二出胶盘,所述第二出胶盘的顶部连接有第二储胶器,第二出胶盘与第二储胶器相连通,所述第一出胶盘和第二出胶盘上均设有出胶孔,所述第一储胶器和第二储胶器共同连接有推胶器;所述下机架的顶部分别设有若干滚轮、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所述第三涂胶辊的下方设有第三出胶盘,所述第三出胶盘的底部连接有第三储胶器,第三出胶盘与第三储胶器相连通,所述第四涂胶辊的下方设有第四出胶盘,所述第四出胶盘的底部连接有第四储胶器,第四出胶盘与第四储胶器相连通,所述第三出胶盘和第四出胶盘上均设有出胶孔,所述第三储胶器和第四储胶器共同连接有推胶器;所述烘干模块包括烘箱、第一抽风装置、电加热箱、第二抽风装置和鼓风机,所述烘箱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连接有进风管道,所述进风管道通过第一抽风装置与电热箱的上端相连接,所述烘箱的底部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连接有出风管道,所述出风管道依次连接有第二抽风装置和鼓风管道,所述鼓风管道的一端与电加热箱的下端相连接,另一端与鼓风机相连接,出风口与第二抽风装置之间在出风管道内设有过滤装置和干燥装置,所述烘箱内还设有第二滚轮。

所述第一涂胶辊、第二涂胶辊、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的一侧均设有刮胶刀,所述刮胶刀连接有刮胶刀调节装置。

所述第一涂胶辊、第二涂胶辊、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内均设有加热器。

所述滚轮、第二滚轮、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的顶端位于同一水平线。

所述第一涂胶辊、第二涂胶辊、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的表面均镀有铬层。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上机架上设置毛刷座、气嘴和海绵刷,三者相互配合使用可提前去除金属薄片上的杂质,保证金属薄片的干净度。第一涂胶辊、第二涂胶辊、第三涂胶辊和第四涂胶辊分别对金属薄片进行涂胶,整个过程自动完成,涂胶速度快,涂胶辊内均设有加热器,可以实现涂胶时加热,保证涂胶的质量,同时通过设置刮胶刀,可以使涂胶辊上的胶体均匀涂在金属薄片上,且胶体厚度一致。涂胶辊的表面镀有铬层,可以减少胶体的粘附力,从而实现更好的涂胶,且方便清理涂胶辊。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抽风装置、鼓风机、第二抽风装置和电加热箱的相互配合,利用余热对涂胶完成后的金属薄片进行烘干,省去操作员来回搬运的时间,也避免了将胶体擦去的风险;通过在出风管道内设置过滤装置,可去除胶体内的有害气体。

最后,应当指出,以上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较有代表性的例子。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认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