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絮凝沉淀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9238发布日期:2018-08-21 17:14阅读:9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絮凝沉淀设备。



背景技术:

絮凝沉淀是污水处理中常用的手段,现有技术中,絮凝沉淀设备一般包括絮凝池及沉淀池,污水首先再絮凝池中与絮凝剂充分混合,混合完成后,絮凝池内的污水进入沉淀池内,沉淀完成后,上清液排出作进一步处理。为了将污水与促凝剂充分的混合,一般在絮凝池内加装搅拌装置,增加了絮凝沉淀设备的制造成本与维护成本。综上所述,现有的絮凝沉淀设备的缺陷如下:(1)设备占地面积大;(2)絮凝沉淀时间长,处理效率低;(3)设备成本高,维护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絮凝沉淀设备,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絮凝沉淀设备占地面大、处理效率低、设备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絮凝沉淀设备,包括沉淀池、中心管、加药管、进水管及排水管,所述沉淀池的上半部为圆柱形,下半部为倒锥形,其上端为封闭端,上部沿周向设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外侧连接排水管,所述中心管设置于沉淀池的上半部,其上端为封闭端,下端为开放端,所述沉淀池的侧壁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进水口进入中心管的内部,所述进水管置于中心管内部的一端开口向上,所述加药管依次穿过沉淀池与中心管的上端,加药管置于中心管内的一端指向所述进水管的开口端,所述中心管的侧壁设有挡流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挡流板向下倾斜设置,所述挡流板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度-45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中心管的下端为喇叭状,所述中心管的下部设有分流板。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沉淀池环绕所述中心管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斜板层及过滤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斜板层包括至少两层折流挡板,所述折流挡板在所述沉淀池内壁与中心管之间错位安装。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层为复合过滤层,所述复合过滤层包括PP棉上层、PP棉下层及置于PP棉上层与PP棉下层之间的活性炭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层的上端设有水帽层,所述水帽层由单头水帽平铺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絮凝沉淀设备通过在进水管的上端设置加药管,且进水管的端口向上设置,增加了絮凝剂与污水的接触面积与接触时间,提高了絮凝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絮凝与沉淀在一个装置即可完成,节约了设备的占地空间与运行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絮凝沉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沉淀池1、中心管2、进水管3、溢流槽4、加药管5、排水管6、挡流板7、斜板层8、折流挡板9、PP棉下层10、活性炭层11、PP棉上层12、水帽层13、分流板14、支架15、排泥管1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絮凝沉淀设备,包括沉淀池1、中心管2、加药管5、进水管3及排水管6,沉淀池1的上半部为圆柱形,下半部为倒锥形,其上端为封闭端,上部沿周向设有溢流槽4,溢流槽4的外侧连接排水管6,中心管2设置于沉淀池1的上半部,其上端为封闭端,下端为开放端,中心管2的下端为喇叭状,中心管2的下部设有分流板14。沉淀池1的下端连接排泥管16。

沉淀池1的侧壁设有进水口,进水管3穿过进水口进入中心管2的内部,进水管3置于中心管2内部的一端开口向上,加药管5依次穿过沉淀池1与中心管2的上端,加药管5置于中心管2内的一端指向进水管3的开口端,中心管2的侧壁设有挡流板7。挡流板7向下倾斜设置,挡流板7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度。沉淀池1环绕中心管2由下至上依次设有斜板层8及过滤层。斜板层8包括至少两层折流挡板9,折流挡板9在沉淀池1内壁与中心管2之间错位安装。过滤层为复合过滤层,复合过滤层包括PP棉上层12、PP棉下层10及置于PP棉上层12与PP棉下层10之间的活性炭层11。过滤层的上端设有水帽层13,水帽层13由单头水帽平铺而成。

工作过程:污水由进水管3进入中心管2,絮凝剂由加药管5进入中心管2,絮凝剂与污水充分接触后,沿着中心管2的内壁向下移动,挡流板7对水流起到阻挡作用,增加了絮凝剂与污水的接触时间,当污水下降至沉淀池1底部时,污水中的重质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层至沉淀池1的底部,与重质分离的污水沿着折流挡板9缓慢上升,经过滤层过滤后由排水管6排出。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