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造纸用废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9651发布日期:2018-08-21 17:17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气体过滤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造纸用废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造纸厂最大的污染是废气污染物,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由于投入的原料和化学药品,大约一半以上成为污染物排放到空气中,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现有的造纸用废气处理装置,存在分离不彻底,净化不完全,效率较低,成本较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造纸用废弃过滤装置,该装置能有效分离气体和杂质,工作效率高,节约原料,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

一种造纸用废气过滤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旋风分离器上端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气体出口与除尘塔底部的进气口连接,所述除尘塔顶部的出气口与吸收装置的气体入口通过止回阀连接,吸收装置的气体出口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通过电磁阀一连接换热器管程入口,另一个分支通过电磁阀二回到吸收装置的气体入口;所述旋风分离器内侧下部设有螺旋形导流板,其螺旋方向与风向一致,除尘塔底部设有废料出口,塔内设置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嵌套在顶部出气口内的进水管,储水槽和喷头,塔内还设置有锥形分流板,所述分流板包括一对方向相反的锥形分流板,其锥角向下的分流板中心固定在喷淋装置的进水管外侧圆周,其锥角向上的分流板周向固定在除尘塔内侧圆周,所述吸收装置内部充有氢氧化钾溶液,底部设有放液口,吸收装置的气体出口处设有气体检测装置。

所述旋风分离器底部设有出料口。

所述吸收装置设有吸收喷淋装置,包括喷淋头,所述喷淋头通过上料泵和阀门与氢氧化钾溶液出液口连接。

所述上料泵和阀门之间设有过滤器。

所述气体检测装置与两个电磁阀为在线连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废气处理装置,结构连接合理,实用性强,可以适应较高浓度较大气量的废气处理,能耗低,通过两次固体粉末处理、一次有害气体处理和依次热交换,最终排入大气的气体无毒无害,也没有浪费热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造纸用废气过滤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1、旋风分离器1上端设有气体入口101和气体出口102,气体出口102与除尘塔2底部的进气口201连接,所述除尘塔2顶部的出气口202与吸收装置3的气体入口301通过止回阀连接,吸收装置3的气体出口302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通过电磁阀一303连接换热器4管程401入口,另一个分支通过电磁阀二304回到吸收装置3的气体入口301;所述旋风分离器1内侧下部设有螺旋形导流板103,其螺旋方向与风向一致,除尘塔2底部设有废料出口203,塔内设置喷淋装置204,所述喷淋装置204包括嵌套在顶部出气口202内的进水管205,储水槽206和喷头207,塔内还设置有锥形分流板208,所述分流板208包括一对方向相反的锥形分流板,其锥角向下的分流板中心固定在喷淋装置204的进水管205外侧圆周,其锥角向上的分流板周向固定在除尘塔2内侧圆周,所述吸收装置3内部充有氢氧化钾溶液,底部设有放液口304,吸收装置3的气体出口处302设有气体检测装置305。

所述旋风分离器1底部设有出料口104。

所述吸收装置3设有吸收喷淋装置306,包括喷淋头307,所述喷淋头307通过上料泵308和阀门309与氢氧化钾溶液出液口310连接。

所述上料泵308和阀门309之间设有过滤器311。

所述气体检测装置305与两个电磁阀为在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造纸出来的废气通过气体入口进入旋风分离器,在螺旋沉降的过程中通过内部的旋流器和与风向一致的螺旋形导流板,烟尘由于摩擦带静电,容易沉降并与气体分开,烟尘通过分离器底部的出料口排出。初次净化后的气体通过旋风分离器上端的气体出口和除尘塔底部的进气口进入除尘塔,除尘塔设有进水管、储水槽和喷淋头,能够对气体中的颗粒更小的烟尘进行喷淋沉降,除尘塔中还设有方向相对的锥形分流板,能够阻挡固体和液体杂质的上升,但不影响气体的上升排出,提高了分离效果,之后气体通过止回阀进入吸收装置,吸收装置内有氢氧化钾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进行反应,生成物可以用与复合肥的生产,提高废弃物利用率,另外吸收液经过过滤之后,可以经上料泵和喷淋头进行二次循环吸收,提高吸收率,再次净化的气体经吸收装置的上部气体出口处的气体检测装置,测定气体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含量,如果含量较高达不到标准,电磁阀二打开,气体回到吸收装置进行再次吸收,如果含量达到排放标准,则电磁阀一打开,气体进入换热器进行换热,冷却水走壳程,高温气体走壳程,用余热加热生活用水不浪费热量。

该造纸用废气过滤装置,使用方便,分离效果好,充分利用废料和废热,即净化气体又不浪费资源,合理利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整体构思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变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