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印染废水脱色膜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211531发布日期:2018-08-21 16:02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水体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印染废水脱色膜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印染废水已成为水污染现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污染源。据报道,由于印染行业中不完善的处理和清洗技术,大概有10-20%的染料从生产的剩余液体中排出。这些染料不仅严重影响水质,表现出颜色的变化,并且抑制阳光进入水体从而降低了水中生物的光合作用,许多染料是有毒的,而且其中一部分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因此,去除水中染料类污染物对保护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已有很多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用于处理印染废水中的染料,包括吸附法、混凝沉淀法、好氧和厌氧微生物降解法。但在实际使用中具有降解条件苛刻、制备过程复杂、价格昂贵、周期长、循环再生能力差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高效而操作简便的处理方法。

纤维膜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简单易制备等优点,通过调节纤维材料组分、纤维膜微观结构及表面化学性质,可以赋予纤维膜强氧化还原、高吸附等多种功能,以满足印染废水处理领域的应用需求。通常膜材料只能截留细菌,没有抑菌或杀菌功能,因此膜生物污染是膜使用和分离技术领域面临的技术难题。

壳聚糖是天然阳离子型多糖,具有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无毒无害以及可降解等优点,其分子链上含有大量的氨基和羟基,能与许多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的螯合物,但由于壳聚糖具有不溶于一般溶剂的性质,从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β环糊精为白色结晶化合物,其内部疏水、外部亲水的分子结构特征最引人关注。环糊精可以与某些结构的分子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主客体包合物,广泛用于吸附材料、药物载体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印染废水脱色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印染废水脱色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浓度为0.05-0.08g/ml的十水硼酸钠水溶液在氮气保护下与盐酸多巴胺混合搅拌10-15分钟,之后温度降至零下5-0℃,冰浴条件下加入2-溴异丁酰溴,搅拌18-24小时,之后加入4-6mol/l盐酸溶液,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干燥分离,得产物备用;

(2)将纳米二氧化钛溶于体积分数为40-80%的乙醇溶液中,避光搅拌均匀后加入步骤1所得产物,继续避光搅拌12-15小时,完成后用乙醇和清水轮流清洗,送入烘箱中干燥备用;

(3)将壳聚糖按固液比1:(15-18)g/ml溶于异丙醇溶液中,再缓慢向其中加入溶液总质量1-2%的氢氧化钠,升温至55-65℃不断搅拌碱化60-80分钟,之后再向其中加入壳聚糖2-3倍质量的氯乙酸,继续反应4-5小时,然后将硝酸银水溶液加入到上述溶液中,维持55-65℃保温24-48小时,最后加乙醇沉淀,过滤干燥收集得到的改性壳聚糖;

(4)将β环糊精、聚丙烯酸、柠檬酸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按质量比(15-16):(3-4):(3-4):(75-80)混合后磁力搅拌5-6小时,升温至60-65℃后按固液比1-4.5mg/ml加入步骤3所得改性壳聚糖,混匀后静置10-12小时,之后将溶液进行纺丝,所得纺丝纤维膜置于150-180℃下热交联120-150分钟,得纤维膜备用;

(5)将一水乙酸铜、85-90%的水合肼以及水按(3-4)g:(10-12)ml:(250-300)ml用量比混合搅拌为均匀溶液备用;

(6)将步骤2所得产物溶于10-15倍于其质量的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中,搅匀后将纤维膜浸入其中,2-4小时后取出风干,再将其浸入步骤5所得溶液中,10-12小时后取出,并在50-60℃下真空干燥,即得本发明脱色膜。

所述步骤1中十水硼酸钠、盐酸多巴胺、2-溴异丁酰溴的用量比为(3-4)g:(1-1.5)g:(1-2)ml。

所述步骤2中纳米二氧化钛与步骤1产物的质量比为(1-2):1。

所述步骤3中硝酸银水溶液的浓度为180-200mmol/l,用量为异丙醇溶液体积的30-35%。

所述步骤4中纺丝时针头与接收板之间的距离控制为12-15cm,电压为15-18kv,推进速度为0.6-1.0ml/h。

所述步骤6中干燥前将纤维膜分别用清水和无水乙醇各洗涤2-3次。

本发明的优点是:

本发明通过对壳聚糖进行羧甲基化改性,增强其水溶性的同时增加活性基团,将具有抗菌功能的纳米银负载于改性壳聚糖的基团间,提高银颗粒的分散效果和负载稳定性,在此基础上将得到的银颗粒负载壳聚糖与β环糊精等进行包埋,通过静电纺丝和热交联形成稳定的纤维膜结构,阻止了细菌等微生物在膜表面形成生物膜,防止膜生物污染,有效避免稳定成分失活的缺陷,不仅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并具有较低的水溶胀性和优秀的吸附性,赋予了纤维膜极高的功能性,由此得到的纤维膜利用浸渍引入接枝改性的纳米二氧化钛,利用其表面大量的活性位增加与废水的反应接触面,同时解决了纳米二氧化钛粉体材料容易团聚且回收困难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一水乙酸铜浸渍负载一层纳米铜膜,利用其快速传导电子的特点加速还原反应的进程,提高染料脱色速度,由此得到的脱色膜效率高、稳定性强,突破了传统印染废水脱色处理的不足,在污染控制方面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印染废水脱色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浓度为0.06g/ml的十水硼酸钠水溶液在氮气保护下与盐酸多巴胺混合搅拌10分钟,之后温度降至零下5-0℃,冰浴条件下加入2-溴异丁酰溴,搅拌20小时,之后加入5mol/l盐酸溶液,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干燥分离,得产物备用,其中十水硼酸钠、盐酸多巴胺、2-溴异丁酰溴的用量比为4g:1g:1.5ml;

(2)将纳米二氧化钛溶于体积分数为60%的乙醇溶液中,避光搅拌均匀后加入步骤1所得产物,纳米二氧化钛与步骤1产物的质量比为2:1,继续避光搅拌12小时,完成后用乙醇和清水轮流清洗,送入烘箱中干燥备用;

(3)将壳聚糖按固液比1:16g/ml溶于异丙醇溶液中,再缓慢向其中加入溶液总质量1.5%的氢氧化钠,升温至60℃不断搅拌碱化70分钟,之后再向其中加入壳聚糖2倍质量的氯乙酸,继续反应5小时,然后将硝酸银水溶液加入到上述溶液中,硝酸银水溶液的浓度为200mmol/l,用量为异丙醇溶液体积的30%,维持60℃保温36小时,最后加乙醇沉淀,过滤干燥收集得到的改性壳聚糖;

(4)将β环糊精、聚丙烯酸、柠檬酸以及n,n-二甲基甲酰胺按质量比15:3:3:75混合后磁力搅拌5小时,升温至60℃后按固液比2.5mg/ml加入步骤3所得改性壳聚糖,混匀后静置12小时,之后将溶液进行纺丝,纺丝时针头与接收板之间的距离控制为13cm,电压为16kv,推进速度为0.8ml/h,所得纺丝纤维膜置于160℃下热交联120分钟,得纤维膜备用;

(5)将一水乙酸铜、90%的水合肼以及水按3g:10ml:290ml用量比混合搅拌为均匀溶液备用;

(6)将步骤2所得产物溶于12倍于其质量的体积分数为50%的乙醇溶液中,搅匀后将纤维膜浸入其中,3小时后取出风干,再将其浸入步骤5所得溶液中,10小时后取出,将纤维膜分别用清水和无水乙醇各洗涤3次,并在55℃下真空干燥,即得本发明脱色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