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五金件养护喷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7864发布日期:2018-11-09 21:1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件养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五金件养护喷油装置。



背景技术:

五金件,是指用金、银、铜、铁、锡等金属通过加工,铸造得到的工具,用来固定东西、加工东西、装饰等。

对于大多数五金件来说,为了防止其表面生锈或性能减退,一般都会在其外表涂覆防锈油,涂覆的方法一般是用刷子刷或者直接浸油从而来对五金件进行养护,而这种方法不仅浪费的人工较多,养护的效率也大大降低;而人工在进行五金件的涂油工作时,经常出现在同一地方多涂的情况,造成表面油膜厚度不均匀,有一些油滴甚至直接滴在了工作场地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金件养护喷油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用刷子上油对五金件进行养护不仅油膜厚度不均匀,有时油滴滴在工作场地上还造成了浪费,并且这种方法也浪费了较多人工,降低了工作效率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五金件养护喷油装置,包括主架,所述主架后方安装有电机,且主架两侧固定连接有输送装置,所述主架上方连接有喷油台,且喷油台两侧活动连接有侧挡板,所述喷油台前方安装有气缸,且喷油台内部连接有第一升降台,所述第一升降台下方连接有第一推动杆,且第一推动杆下方连接有第一夹持杆,所述第一夹持杆内部活动连接有五金件,且五金件底部安装有第二喷油嘴,所述第二喷油嘴底部安装有第二出油管,且第二喷油嘴外部设置有余油流动槽,所述余油流动槽右下方连接有第二储油箱,所述五金件下方连接有第二夹持杆,且五金件上方设置有喷油室,所述喷油室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油管,且喷油室顶端连接有储油箱,所述第一出油管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油口,且第一出油口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喷油嘴,所述储油箱后方安装有油泵,且储油箱左上方设置有加油口,所述第二夹持杆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杆,且第二推动杆下方连接有第二升降台。

优选的,所述第一喷油嘴关于第一出油口的表面呈圆环形密集分布,其第一出油口为圆形结构,且第一喷油嘴为L形结构,并且第一喷油嘴与第二喷油嘴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推动杆通过气缸与第一升降台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一推动杆活动的方向与第二推动杆的活动方向相反。

优选的,所述余油流动槽为倾斜结构且余油流动槽近第二储油箱的一端低于余油流动槽远第二储油箱的一端,并且余油流动槽的宽度大于第一出油口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同为弧形结构,且第一夹持杆和第一推动杆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一夹持杆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持杆的长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五金件养护喷油装置可以通过L形的第一喷油嘴和第二喷油嘴对五金件进行全面的喷油工作,并且在喷油的同时可以将滴落的油回收,进行二次利用,节约了成本。该装置的第一喷油嘴关于第一出油口的表面呈圆环形密集分布,其第一出油口为圆形结构,且第一喷油嘴为L形结构,并且第一喷油嘴与第二喷油嘴的结构相同,第一喷油嘴和第一出油口为L形结构可以便于第一喷油嘴和第一出油口对五金件进行全面的喷油工作,以便于将油均匀的喷在五金件上,防止喷油堆积的情况出现,第一推动杆通过气缸与第一升降台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一推动杆活动的方向与第二推动杆的活动方向相反,第一推动杆和第二推动杆向前推动可以使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将五金件夹住,然后配合第一升降台和第二升降台的升起,可以将五金件从喷油台抬起,便于第二喷油嘴的喷油工作,余油流动槽为倾斜结构且余油流动槽近第二储油箱的一端低于余油流动槽远第二储油箱的一端,并且余油流动槽的宽度大于第一出油口的宽度,在五金件进行喷油工作的同时,一部分油会地落下来,而余油流动槽可以将滴落下来的油通过倾斜的角度流动至第二储油箱内,从而可以将收集的油进行二次利用,节约了成本,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同为弧形结构,且第一夹持杆和第一推动杆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一夹持杆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持杆的长度,第一夹持杆和第二夹持杆可以将不同形状的五金件夹起,便于五金件进行喷油工作时第一喷油嘴和第二喷油嘴将五金件喷涂均匀。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储油箱与第二出油管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喷油台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喷油台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油泵,2、加油口,3、储油箱,4、第一出油管,5、输送装置,6、主架,7、电机,8、气缸,9、第二出油管,10、第二储油箱,11、喷油台,12、喷油室,13、侧挡板,14、第一喷油嘴,15、第一出油口,16、第一升降台,17、第一推动杆,18、第二升降台,19、第二推动杆,20、五金件,21、余油流动槽,22、第二夹持杆,23、第一夹持杆,24、第二喷油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五金件养护喷油装置,包括主架6,主架6后方安装有电机7,且主架6两侧固定连接有输送装置5,主架6上方连接有喷油台11,且喷油台11两侧活动连接有侧挡板13,喷油台11前方安装有气缸8,且喷油台11内部连接有第一升降台16,第一升降台16下方连接有第一推动杆17,且第一推动杆17下方连接有第一夹持杆23,第一推动杆17通过气缸8与第一升降台16构成活动结构,且第一推动杆17活动的方向与第二推动杆19的活动方向相反,第一推动杆17和第二推动杆19向前推动可以使第一夹持杆23和第二夹持杆22将五金件20夹住,然后配合第一升降台16和第二升降台18的升起,可以将五金件20从喷油台11抬起,便于第二喷油嘴24的喷油工作,第一夹持杆23内部活动连接有五金件20,且五金件20底部安装有第二喷油嘴24,第一夹持杆23和第二夹持杆22同为弧形结构,且第一夹持杆23和第一推动杆17为一体结构,并且第一夹持杆23的长度大于第二夹持杆22的长度,第一夹持杆23和第二夹持杆22可以将不同形状的五金件20夹起,便于五金件20进行喷油工作时第一喷油嘴14和第二喷油嘴24将五金件20喷涂均匀,第二喷油嘴24底部安装有第二出油管9,且第二喷油嘴24外部设置有余油流动槽21,余油流动槽21右下方连接有第二储油箱10,余油流动槽21为倾斜结构且余油流动槽21近第二储油箱10的一端低于余油流动槽21远第二储油箱10的一端,并且余油流动槽21的宽度大于第一出油口15的宽度,在五金件20进行喷油工作的同时,一部分油会地落下来,而余油流动槽21可以将滴落下来的油通过倾斜的角度流动至第二储油箱10内,从而可以将收集的油进行二次利用,节约了成本,,五金件20下方连接有第二夹持杆22,且五金件20上方设置有喷油室12,喷油室12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出油管4,且喷油室12顶端连接有储油箱3,第一出油管4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油口15,且第一出油口15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一喷油嘴14,第一喷油嘴14关于第一出油口15的表面呈圆环形密集分布,其第一出油口15为圆形结构,且第一喷油嘴14为L形结构,并且第一喷油嘴14与第二喷油嘴24的结构相同,第一喷油嘴14和第一出油口15为L形结构可以便于第一喷油嘴14和第一出油口15对五金件20进行全面的喷油工作,以便于将油均匀的喷在五金件20上,防止喷油堆积的情况出现,储油箱3后方安装有油泵1,且储油箱3左上方设置有加油口2,第二夹持杆22下方固定连接有第二推动杆19,且第二推动杆19下方连接有第二升降台18。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五金件养护喷油装置时,首先将主架6上的电机7启动,电机7启动后会带动输送装置5顺时针转动,这时将五金件20放入主架6左侧的输送装置5上,而输送装置5则会带动五金件20向喷油台11的方向移动,当五金件20靠近喷油台11时,侧挡板13则向上打开,使五金件20顺利进入喷油室12的内部,到达喷油台11上,随后侧挡板13向下关闭喷油室12,接着气缸8向前推动第一推动杆17和第二推动杆19,使第一推动杆17和第二推动杆19前方的第二夹持杆22和第一夹持杆23将五金件20夹住,当五金件20被夹住时,第一升降台16和第二升降台18则向上升起并向上推动五金件20也向上,当五金件20与喷油台11分离时则启动油泵1,油泵1启动后会使储油箱3内的油分别通过第一出油管4和第二出油管9流动,而通过第一出油管4流动的油则最终经过第一出油口15从第一喷油嘴14内喷出,对五金件20的上半部分进行喷油工作,而通过第二出油管9流动的油则最终从第二喷油嘴24内喷出,对五金件20的下半部分进行喷油工作,在五金件20进行喷油的过程中,部分油会从五金件20上滴落至喷油台11上,而这部分油则会根据喷油台11倾斜的方向流动,最终落至第二储油箱10内,而第二储油箱10内的油通过定期的收集,即可进行二次的利用,而当五金件20完成喷油工作后第一升降台16和第二升降台18会向下降落,随后第一推动杆17和第二推动杆19通过气缸8复位,而第二夹持杆22和第一夹持杆23则将五金件20重新放至喷油台11上,最后喷油台11通过输送装置5输送出喷油室12,这时这就是该五金件养护喷油装置的工作原理。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