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双面上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7776发布日期:2018-11-16 21:5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海绵双面上油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海绵双面上油机。



背景技术:

目前海绵注油方式采用人工手动放油,油槽中油量的多少全凭工人直觉,流水线输送电机与上油滚筒使用同一个电机,油槽中没有任何的加热装置。该方式的缺陷和不足在于:1、操作人员要时刻注意使用时油槽的剩余油量以及注油时油槽中加油油量的多少,以防溢出;2、因为油液中加有蜡,在外界气温降低以后,油槽中的油会凝固,不利于产品外观;3、由于输送线和上油滚筒使用的是同一个电机,在上油机停止时,输送机也会自动停止,不利于流水线上的产品流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问题的不足,提供一种海绵双面上油机。

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海绵双面上油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方设有前滚筒和后滚筒,所述前滚筒设于前油槽入口处,所述后滚筒设于后油槽入口处,所述前滚筒和后滚筒由滚筒电机驱动,所述前油槽和所述后油槽的一侧设有进油阀,所述前油槽和所述后油槽下方设有传送带。

作为优选,所述前滚筒的一侧设有前刮油板,所述后滚筒的一侧设有后刮油板。

作为优选,所述前刮油板通过前调节板设置在机架上,所述后刮油板通过后调节板设置在机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前滚筒与所述后滚筒的旋转方向相反。

作为优选,所述后滚筒通过滚筒调节板设置在机架上。

作为优选,所述后油槽的上部设有浮球开关。

作为优选,所述后油槽中还设有加热棒、加热板及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海绵双面上油机,其有益效果在于:无需人工手动注油,当油液液面低于固定液面时,浮球开关会自动感应,控制进油阀自动打开,油液会自动注入,当油液液面到达一定高度时,浮球开关会控制进油阀关闭,以防油液溢出,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生产效率;当外界温度比较低时,油槽中的加热板会自动加热以防止油液凝固,在加热到设定温度时,加热板会自动停止加热;流水线的输送电机和滚筒的驱动电机独立分开,当滚筒停止时流水线的输送电机会继续把生产线上的产品输出;前滚筒和后滚筒之间的间距可以自由调节,适用于生产不同厚度的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海绵双面上油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海绵双面上油机,包括机架12,机架12上方设有前滚筒2和后滚筒4,前滚筒2和后滚筒4由滚筒电机13驱动,后滚筒4通过滚筒调节板6设置在机架12上,前滚筒2设于前油槽1入口处,后滚筒4设于后油槽10入口处,前滚筒2的一侧设有前刮油板18,后滚筒4的一侧设有后刮油板17,前刮油板18通过前调节板3设置在机架12上,后刮油板17通过后调节板5设置在机架12上。前油槽1和后油槽10的一侧设有进油阀15,前油槽1和后油槽10下方设有传送带16。后油槽10的上部设有浮球开关14,后油槽10内设有加热棒7、加热板8及温度传感器9。

本申请的海绵双面上油机工作过程如下:设备开机通电后,按下电控箱11上的启动按钮,接通滚筒电机13,前滚筒2和后滚筒4在滚筒电机13的驱动下,前滚筒2按顺时针、后滚筒4按逆时针相对转动,调节滚筒调节板6来调节前滚筒2和后滚筒4之间的相对位置来适应产品尺寸,以保证产品能顺利通过;同时由浮球开关14自动输出信号打开进油阀15,此时油液进入前油槽1和后油槽10,待油液在前油槽1和后油槽10中达到一定液位时,由浮球开关14自动输出信号关闭进油阀15,油液停止进入前油槽1和后油槽10中;调节前调节板3的位置来调节前刮油板18相对前滚筒2的位置;调节后调节板5的位置来调节后刮油板17相对后滚筒4的位置;分别将前滚筒2和后滚筒4上的多余油液刮掉回流入前油槽1和后油槽10中;待油液停止进入前油槽1和后油槽10后打开电控箱11上的加热启动按钮,此时加热棒7加热加热板8,加热板8加热后油槽10中的油液,待前油槽1中的油液温度达到设定值,由温度传感器9控制加热棒7停止加热;此时将产品放入前滚筒2和后滚筒4之间,产品在前滚筒2和后滚筒4的带动下产品的前后表面会附上一层油膜达到预期的效果,然后产品流入传送带16上,由传送带16带着流入下一工序。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