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泳废液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979发布日期:2019-01-04 23:55阅读:5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泳废液固液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分离电泳废液中电泳渣的固液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宠物笼这种多网又含有大量的网片、多孔管件、合页金属件的特殊商品防腐上色,传统喷漆的时间成本和操作成本过于高昂,而且很难喷涂均匀,不可避免的造成浪费,所以只能进行电泳上漆保护。电泳是宠物笼生产流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序,但是无论何种电泳漆和电解液,在长时间使用后,都不可避免的产生大量固体残渣,含有残渣的滤液需要及时过滤,分理出清液继续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的提出,给出了一种电泳废液固液分离装置,包括:底部设有波轮的筒体,该筒体包括分别为倒圆台的下桶壁和上桶壁,所述下桶壁和上桶壁的锥度相同,下桶壁的顶端直径小于所述上桶壁底端的直径;

所述的下桶壁和上桶壁通过水平周缘连接;所述水平周缘上设有过滤网圈;所述上桶壁的上部设有槽口;工作时,筒体内的固液混合废液由波轮驱动旋转,沿下桶壁螺旋上升至所述水平周缘高度,经过过滤网圈过滤后,继续向上螺旋运动经由所述槽口溢出筒外。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过滤网圈具有内外网圈,内外网圈之间设有呈放圆周射状排布的斜面滤网。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槽口对应的上筒壁外侧设有包围所述槽口的集液环,该集液环内部最低位置设有导液管。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包括带有输液管的密封盖。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水平周缘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分别设有固定所述过滤网圈的锁具。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电泳废液固液分离装置,通过采用洗衣机波轮原理,将电泳废液混合液提升高度过滤,实现固液分离,采用的原理成熟,结构简单可靠,成本低廉,结构轻便,而且整个装置只有过滤网圈需要更换清洗,十分适于在一线工厂广泛采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和不以商业为目的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筒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筒体整体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滤网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波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锁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方法做详细说明,本实例以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实例。

如图1-6所示:一种电泳废液固液分离装置,主要包括:

底部设有波轮5的筒体,利用洗衣机的原理,带动混合液旋转,沿筒壁螺旋上升,特别适用于电泳液这种固体比率交底的混合液过滤分离。

为了移至混合液过快的螺旋上升,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筒体包括分别为倒圆台的下桶壁1和上桶壁3,所述下桶壁1和上桶壁3的锥度相同,下桶壁1的顶端直径小于所述上桶壁3底端的直径,所述的下桶壁1和上桶壁3通过水平周缘2连接。即形成两段锥度相同,但直径非均匀变化的筒壁,这种带有水平周缘2的筒体形式,可以有效抑制混合液的过快上升,保证过滤效率。同时,相同的锥度,可以保证进入上桶壁3的清液可以继续沿内筒壁继续上升,沿所述上桶壁3的上部设有的槽口31排出。(注上桶壁的锥度大于或等于下桶壁锥度均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水平周缘2上设有过滤网圈6;工作时,筒体内的固液混合废液由波轮5驱动旋转,沿下桶壁1螺旋上升至所述水平周缘2高度,经过过滤网圈6过滤后,继续向上螺旋运动经由所述槽口31溢出筒外。

更进一步的,为了保证过滤效果所述的过滤网圈6具有内网圈61和外网圈62,内外网圈之间设有呈放圆周射状排布的斜面滤网62,所述斜面滤网62的平面方向与波轮和混合液螺旋上升的方向相对,增大接触面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有效收集滤除的清液,所述槽口31对应的上筒壁3外侧设有包围所述槽口31的集液环32,该集液环32内部最低位置设有导液管33。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所述的集液环32与上桶壁3和顶端的筒沿4固定(可采用焊接或者铸造方式),保证连接强度。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还设有包括带有输液管8的密封盖7,为了保证过滤效果,所述输液管8的底端需要保持在所述过滤网圈6的下方,即位于下桶壁1处。

考虑到,螺旋上升的混合液冲击力较大,为了固定网圈,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的水平周缘2的内边缘和外边缘分别设有固定所述过滤网圈6的锁具。

所述锁具包括枢轴71和内侧带有凸起的固定杆72,在安放好所述网圈后,将固定杆72的凸起插入网圈外壁的缺口,即可固定过滤网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