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门板喷漆用高效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3610发布日期:2018-12-07 23:0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木门板喷漆用高效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门板喷漆用高效烘干装置,应用于木门板生产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木门板在批量加工完成后,需要对木门板的表面进行喷漆,以提高门板的美观度及表面能力,木门板在喷漆后需搁置一段时间,等喷漆完全干燥后才可以对木门板进行后序的加工工序,但现有的木门板多是采用自然晾干,晾干时长较长,使得木门板生产加工效率低下,且在自然条件下晾干的喷漆木门板,因作业环境影响,喷漆后木门板上会粘连有灰尘,不利于木门板的美观度。为此,我们设计一种木门板喷漆用高效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门板喷漆用高效烘干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门板喷漆用高效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所述烘干箱的前后侧呈敞开状的箱体,所述烘干箱内设有多个倾斜放置的木门板,所述木门板的倾斜顶端由固接在烘干箱顶板底面上的挡板相抵触,所述木门板的倾斜底端定位放置在U形板上的凹槽中,所述U形板固定安装在烘干箱的底面内侧,所述烘干箱的底部箱体内安装设有主风管,所述主风管上焊接连接有多个均布的倾斜支管,所述倾斜支管的出口端插设在烘干箱的内腔中,所述主风管与烘干箱外部设置的气泵出口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气泵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热风箱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前后侧箱体壁的顶端设有转轴杆,所述转轴杆的两杆端转动安装在转动块内,且在所述的转轴杆上卷设有防尘布。

优选的,所述转轴杆的右侧杆端固接有旋转手柄。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前后侧箱体壁的顶端设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的两侧带端由压片相锁紧固定。

优选的,所述烘干箱的顶板上竖直插设有多个均布的排气管。

有益效果是:木门板放置在烘干箱内定位牢靠,通过热风箱输入的暖风气流由倾斜支管输出至烘干箱内,使得喷漆后的木门板在烘干箱内烘干效率较高,且烘干箱前后侧敞开的侧面由防尘布密封,可以避免喷漆后木门板上粘连灰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木门板喷漆用高效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烘干箱;2-木门板;3-挡板;4-U形板;5-主风管;6-倾斜支管;7-气泵;8-热风箱;9-排气管;10-转轴杆;11-转动块;12-防尘布;13-旋转手柄;14-弹性带;15-压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木门板喷漆用高效烘干装置,包括:烘干箱1,所述烘干箱1的前后侧呈敞开状的箱体,所述烘干箱1内设有多个倾斜放置的木门板2,所述木门板2的倾斜顶端由固接在烘干箱1顶板底面上的挡板3相抵触,所述木门板2的倾斜底端定位放置在U形板4上的凹槽中,所述U形板4固定安装在烘干箱1的底面内侧,所述烘干箱1的底部箱体内安装设有主风管5,所述主风管5上焊接连接有多个均布的倾斜支管6,所述倾斜支管6的出口端插设在烘干箱1的内腔中,所述主风管5与烘干箱1外部设置的气泵7出口端相固定连接,所述气泵7的进口端通过管道与热风箱8相连接。

所述烘干箱8的前后侧箱体壁的顶端设有转轴杆10,所述转轴杆10的两杆端转动安装在转动块11内,且在所述的转轴杆10上卷设有防尘布12,所述转轴杆10的右侧杆端固接有旋转手柄13。

所述烘干箱1的前后侧箱体壁的顶端设有弹性带14,所述弹性带14的两侧带端由压片15相锁紧固定,弹性带14用于压紧防尘布12的底端。

所述烘干箱1的顶板上竖直插设有多个均布的排气管9,设置排气管9用于排出向上的暖风气流。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施的,把喷漆后的多个木门板2放置在烘干箱1内腔中,因烘干箱1的前后侧为敞开设置,便于把木门板2倾斜放置在烘干箱1内,木门板2倾斜顶端由挡板3相底端,倾斜底端由U形板4相定位,使得倾斜状态的木门板2放置在烘干箱1内稳定可靠,且充分利用了烘干箱1内的空间,再通过转动旋转手柄13,使得转轴杆10上卷设的防尘布12散开,散落至烘干箱1底部时由弹性带14相压紧,使得烘干箱1前后敞开侧面由防尘布12相封闭,可以避免喷漆后木门板2上粘连灰尘;最后开启气泵7,把热风箱8的暖风气流输出至主风管5内,再由主风管5上固接的多个倾斜支管6喷出暖风气流,对烘干箱1内的喷漆后的木门板2进行风暖烘干,烘干效率较高,多个倾斜支管6缩短了烘干时长。采用本技术方案,木门板放置在烘干箱内定位牢靠,通过热风箱输入的暖风气流由倾斜支管输出至烘干箱内,使得喷漆后的木门板在烘干箱内烘干效率较高,且烘干箱前后侧敞开的侧面由防尘布密封,可以避免喷漆后木门板上粘连灰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