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05611发布日期:2019-02-01 20:53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密度板喷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



背景技术:

中密度纤维板(人造板)的一种,中密度纤维板在中国是利用农业三剩物或者次小薪材等为主原材料,其主要成分是木质纤维、树脂胶等。经过热磨、干燥、施胶、铺装、热压、后处理、砂光后成型的一种代替原木的环保型家具建材替代品,其主要优点是相对原木价格低廉,容易加工,材质均匀,物理性能好,在添加石蜡等物品后能防水防潮。在对中密度纤维板进行喷涂后需要对板材表面进行烘干。

现有的烘干装置在对板材进行烘干时,只能对其进行单面烘干,且烘干时无法保证板材表面与热量的充分接触,造成烘干时板材表面不均匀,且无法了解板材烘干的程度,导致板材烘干后过干爆裂,影响其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该干燥装置可全面对板材表面进行烘干,能够保证板材与烘干风之间充分的接触,提高了风干的效率,可保证板材在烘干时对两面进行烘干,保证了板材两面烘干的效率,缩短了板材烘干的时间,可对板材在烘干时内部的水份进行检测,避免板材在烘干时内部水份较少,板材出现开裂的现象,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包括转动腔,所述转动腔内部穿接传送带,所述转动腔内臂四周粘接风管,所述传送带上部设有横板且横板位于转动腔内部,所述横板通过伸缩杆与转动腔内壁连接,所述传送带表面设有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滑槽表面可拆卸连接加紧块且加紧块内侧连接活动块。

进一步地,所述横板表面设有木材水份检测仪,所述转动腔外部一侧设有报警器且报警器与木材水份检测仪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风管表面均匀分布出风口且风管与外部吹风机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该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采用设置转动腔和风管,可全面对板材表面进行烘干,能够保证板材与烘干风之间充分的接触,提高了风干的效率。

2、该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通过设置活动块和滑槽,可保证板材在烘干时对两面进行烘干,保证了板材两面烘干的效率,缩短了板材烘干的时间。

3、该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由于设置木材水份检测仪,可对板材在烘干时内部的水份进行检测,避免板材在烘干时内部水份较少,板材出现开裂的现象,保证该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的传送带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动腔;2、传送带;3、风管;4、伸缩杆;5、横板;6、出风口;7、报警器;8、木材水份检测仪;9、滑槽;10、加紧块;11、活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2所示,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包括转动腔1,所述转动腔1内部穿接传送带2,所述转动腔1内臂四周粘接风管3,所述传送带2上部设有横板5且横板5位于转动腔1内部,所述横板5通过伸缩杆4与转动腔1内壁连接,所述传送带2表面设有滑槽9。

其中,所述滑槽9表面可拆卸连接加紧块10且加紧块10内侧连接活动块11。

其中,所述横板5表面设有木材水份检测仪8,所述转动腔1外部一侧设有报警器7且报警器7与木材水份检测仪8连接。

其中,所述风管3表面均匀分布出风口6且风管3与外部吹风机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工作时,将喷涂后的板材竖直放置在传送带2表面的滑槽9中,通过加紧块10可对竖直放置的板材进行固定,通过外接电机可控制传送带2工作,将板材移动到转动腔1,通过外接电机可带动转动腔1转动,且通过外接的吹风机可经过风管3并通过出风口6对板材表面进行风干,高速旋转下会对板材表面进行全面的烘干,保证了板材在转动腔1内部烘干的效果,且利用活动块11可带动板材在转动腔1内部移动,使板材两面都能被彻底风干,在对板材烘干时,通过外接的气缸可伸缩杆4向下运动,可将横板5插接两板材之间,通过木材水份检测仪8能够对烘干时板材内部的水份进行检测,当木材的水份过低时,通过报警器7可进行提醒,方便及时的将板材输送出转动腔1外部,保证了板材烘干的效果,保证该一种中密度板喷涂机干燥装置的使用效益。该木材水份检测仪8的型号为VM-5S。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