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路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3760发布日期:2019-03-15 20:15阅读:657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路加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药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路加药装置。



背景技术:

加药装置,主要用于电厂的锅炉给水、循环水、加联氨、磷酸盐等处理,也可用于石油、化工、环保、供水系统等行业,主要用于向各种系统中注入化学药液。

现有的加药装置多采用的是机电一体化结构形式,从安装上可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每种形式的加药装置均包括自动控制系统,利用电子或程序控制可实现就地控制、远程自动控制、手动和自动相互转换加药。但是自动控制系统的结构复杂、部件较多,一旦控制系统损坏,加药装置就会紊乱,运行的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利用机械结构实现对管路加药,运行稳定的一种管路加药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管路加药装置,包括于管线上设置的加药罐,其特征在于:

加药罐,其顶部具有向其内部进气的单向进气阀,其下端开设有出药口;

管线,具有向上与加药罐的出药口相连接的延伸部,所述管线的出液端与延伸部垂直设置,并于二者的交汇处形成一截流腔;

于延伸部内竖直设有导药杆,所述导药杆与延伸部内腔之间具有环形的过药间隙,所述导药杆的上端具有延伸至加药罐内并与出药口的口径相匹配的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上具有使加药罐与过药间隙连通的导药孔,所述导药杆的下端具有能够延伸至截流腔内的截流部,此时,所述截流部的下端能够缩小管线中进液端与出液端连通的口径,使管线内液体能够在截流腔内被截流增压,且管线的出液端始终与过药间隙连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定位部上具有与加药罐的出药口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定位部的顶部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凸沿。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药孔位于定位部侧壁的上,呈沿轴向开设的凹槽结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加药罐的出药口上向上或下延伸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上具有与延伸部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段。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截流部的上端能够与延伸部的内腔无间隙的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截流部呈锥体结构,其小端朝下设置。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管线的进液端与出液端呈直角结构设置,此时延伸部与进液端同轴设置。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在管线中安装该加药装置,当管线中液体流至截流腔时,因截流部的设置,使得管线中进液端与出液端连通的口径缩小,使管线内液体能够在截流腔内被截流,液体压力增加,流速加快,流量减少,而液体流至出液端后口径又增大,由于管路为密封结构,因此在管线的出液端会形成负压腔将加药罐中的试剂引入至管线的出液端,达到药剂添加的目的。该结构只利用机械结构的方式对管路进行加药,不受其它外接因素的影响,运行稳定。

该加药装置的加药量稳定,只有管线中有液体流动并受到截流才会使加药工序进行,不会造成药液的浪费,并且通过进气单项阀的设置,保证了加药罐内压力的平衡,从而使管线内加药量恒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导药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仅仅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一种管路加药装置,包括于管线上设置的加药罐2,主要用于电厂的锅炉给水、循环水、加联氨、磷酸盐等处理,也可用于石油、化工、环保、供水系统等行业,主要用于向各种系统中注入化学药液。

加药罐2,其顶部具有向其内部进气的单向进气阀21,其下端开设有出药口。管线,具有向上与加药罐2的出药口相连接的延伸部13,所述管线的出液端12与延伸部13垂直设置,并于二者的交汇处形成一截流腔。于延伸部13内竖直设有导药杆3,所述导药杆3与延伸部13内腔之间具有环形的过药间隙,所述导药杆3的上端具有延伸至加药罐2内并与出药口的口径相匹配的定位部31,所述定位部31上具有使加药罐2与过药间隙连通的导药孔33,所述导药杆3的下端具有能够延伸至截流腔内的截流部32,此时,所述截流部32的下端能够缩小管线中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连通的口径,使管线内液体能够在截流腔内被截流增压,且管线的出液端12始终与过药间隙连通。

通过在管线中安装该加药装置,当管线中液体流至截流腔时,因截流部32的设置,使得管线中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连通的口径缩小,使管线内液体能够在截流腔内被截流,液体压力增加,流速加快,流量减少,而液体流至出液端12后口径又增大,由于管路为密封结构,因此在管线的出液端12会形成负压腔将加药罐2中的试剂引入至管线的出液端12,达到药剂添加的目的。该结构只利用机械结构的方式对管路进行加药,不受其它外接因素的影响,运行稳定。

该加药装置的加药量稳定,只有管线中有液体流动并受到截流才会使加药工序进行,不会造成药液的浪费。并且通过进气单项阀21的设置,保证了加药罐2内压力的平衡,从而使管线内加药量恒定。

为了能够根据使用需求来调节向管线中的加药量,所以在定位部31上具有与加药罐2的出药口螺纹连接的第一螺纹段222,在使用前打开单向进气阀21,借助第一螺纹段222来旋转导药杆3,从而调节截流部32的上下位置,来改变线中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连通的口径的大小,当该口径越小时,截流效果越好,出液端12形成的负压腔的吸力增大,从而提高对管线内液体的加药量。反之,增大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连通的口径,则降低了管线内液体的加药量。

其中,定位部31的顶部具有水平向外延伸的凸沿,凸沿设置的目的为了防止在利用第一螺纹段222来调节导药杆3时,避免导药杆3安装过于向下,导致引起中断管线中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的连通,管线压力过大及有能可能会发生爆炸。

并且导药孔33位于定位部31侧壁的上,呈沿轴向开设的凹槽结构。导药孔33侧开能够保证在导药杆3上下移动时,过液孔为相同的过液量,使改加药装置的加药量只存在于中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的连通口径这一个变量。

为了便于在使用中及时调节向管线中的加药量,在加药罐2的出药口上向上或下延伸有连接套22,所述连接套22上具有与延伸部13螺纹连接的第二螺纹段221。通过第二螺纹段221的设置,能够调节加药罐2的高度,即能够从外部调节调节截流部32的位置,改变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连通的口径,调节加药比例。

并且,截流部32的上端能够与延伸部13的内腔无间隙的滑动配合。向上调节截流部32的位置,使节截流部32的得上端位于延伸部13内,能够将管线的出液端12与过药间隙阻断,停止向管线中加药。而当需要向管线中加药时,向下调节截流部32,使其完全位于截留腔内(即截流部32的上端不位于出液端12内),实现管线的出液端12始终与过药间隙连通。

而且在管线的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呈直角结构设置,此时延伸部13与进液端11同轴设置。该结构的管线较直管线来说,在保证截流部32的上端能够与延伸部13的内腔无间隙的滑动配合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避免药液进入管线的进液端11,从而进一步的增加配药的精准度。其中截流部32可以是一圆柱状结构等,但优选的截流部32呈锥体结构,其小端朝下设置。该结构的截流部32通过锥面的结构能够精准的调节进液端11与出液端12连通的口径,调节范围较大,从而使加药量更加精准。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对本实用新型作出的些许的简单修改、变形及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