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9356发布日期:2019-08-21 00:40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塑料厂1PE装置采用CX聚合工艺,采用己烷作为溶剂,聚合后的浆液通过离心分离,固相部分通过干燥成为聚乙烯粉料产品,液相部分称之为母液,主要含有小分子低聚物、己烷以及部分残留的催化剂。母液除一部分回用到聚合釜外,大部分母液必须输送到回收单元,分离母液中的低聚物和己烷。实际生产中,母液未经过处理,直接进行蒸馏,生产的低聚物中含有残留催化剂,易导致低聚物自燃,具有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及的现有塑料厂1PE装置采用CX聚合工艺,此CX聚合工艺产生的母液有一部分未经过处理,直接进行蒸馏,生产的低聚物中含有残留催化剂,易导致低聚物自燃,具有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对母液进行水洗或碱洗的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将水和母液充分混合,在极短的时间内使残留的催化剂在该装置中充分失活,并将混合液输送至下游处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包括混合器和叶轮,混合器水平放置,混合器包括外桶和与外桶同轴设置的内桶,内桶两端与外桶两端之间均设置第一间距,内桶的两端均为敞口;内桶外壁与外桶内壁之间存在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构成混合液的折流通道;内桶通过内桶外壁与外桶内壁之间设置的折流挡板固联在外桶内;在外桶外壁上设置母液注入口,母液注入口内插入注入母液的第一注入管道,在第一注入管道上接入注入水或碱液注入的第二注入管道;在外桶外壁上设置母液排出口,母液排出口内插入母液排出的排出管道;叶轮通过叶轮轴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内桶内,叶轮轴的两端均转动支撑在外桶的两端桶壁上,叶轮轴一端伸出外桶桶壁并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的电机轴。

本实用新型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物料由母液注入口注入,并通过折流通道进入内桶,内桶内通过叶轮进行旋转混合,由于旋转的叶轮有抽吸作用,叶轮旋转产生压差,物料由内桶一端敞口进入内桶,在压差作用流动至内桶另一端敞口,进入折流通道,再由内桶一端敞口进入内桶,如此循环;本本实用新型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由于折流通道内存在折流挡板,是的物料在折流通道内流动通过折流挡板,延长了物料在混合器内流动的行程,提高了混合效率。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叶轮轴与外桶两端桶壁之间设置密封圈。密封圈的设置有效地防止了物料的渗漏。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母液注入口和母液排出口分别位于外桶的两端。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注入管道与母液注入口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排出管道与母液排出口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第一注入管道上在靠近母液注入口的位置处设置阀门,排出管道上在靠近母液排出口的位置处设置阀门。

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折流挡板与内桶外壁焊接,折流挡板与外桶内壁焊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本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折流通道内设置有折流挡板,延长了物料在混合器内流动的行程,因此提高了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1和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描述。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包括混合器和叶轮4,混合器水平放置,混合器包括外桶1和与外桶同轴设置的内桶2,内桶2两端与外桶1两端之间均设置第一间距,内桶2的两端均为敞口;内桶2外壁与外桶1内壁之间存在第二间距,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构成混合液的折流通道;内桶2通过内桶2外壁与外桶1内壁之间设置的折流挡板3固联在外桶1内。本实施例中的折流挡板3为分段式固定在折流通道内,折流挡板3同时焊接在内桶2外壁与外桶1内壁上,此折流挡板3即起到固定内桶2的作用,同时也起到了延长物料在混合器内流动的行程的作用,

如图1所示,在外桶1外壁上设置母液注入口9,母液注入口9内插入注入母液的第一注入管道7,在第一注入管道7上接入注入水或碱液注入的第二注入管道8;在外桶1外壁上设置母液排出口10,母液排出口10内插入母液排出的排出管道11;叶轮4通过叶轮轴5沿水平方向设置在内桶2内,叶轮轴5的两端均转动支撑在外桶1的两端桶壁上,叶轮轴5与外桶1两端桶壁之间设置密封圈,有效地防止了物料的渗漏。叶轮轴5一端伸出外桶1桶壁并通过联轴器连接电机6的电机轴。如图1所示,母液注入口9和母液排出口10分别位于外桶1的两端。第一注入管道7与母液注入口9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排出管道11与母液排出口10之间通过法兰盘连接。第一注入管道7上在靠近母液注入口9的位置处设置阀门,排出管道11上在靠近母液排出口10的位置处设置阀门。折流挡板3与内桶2外壁焊接,折流挡板3与外桶1内壁焊接。

本实施例的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物料由母液注入口9注入,并通过折流通道进入内桶2,内桶2内通过叶轮进行旋转混合,由于旋转的叶轮有抽吸作用,叶轮旋转产生压差,物料由内桶2一端敞口进入内桶2,在压差作用流动至内桶2另一端敞口,进入折流通道,再由内桶2一端敞口进入内桶2,如此循环;本本实用新型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由于折流通道内存在折流挡板3,是的物料在折流通道内流动通过折流挡板3,延长了物料在混合器内流动的行程,提高了混合效率。

本实施例的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应用于扬子石化塑料厂1PE装置溶剂水洗碱洗单元。在实际工作中,可实现水和母液的充分混合,使水或碱液和残留催化剂接触发生失活反应,并具备混合液输送能力。

本实施例的高效混合反应输送装置的实施效果,2018年混合反应输送装置投用,输送母液能力达60t/h,混合器停留时间8S,实现母液和水、碱液混合反应,使催化剂失活的目标。实践证明实施效果良好。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