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微孔分布器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79464发布日期:2019-09-29 16:14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带有微孔分布器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三氯氧磷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微孔分布器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化工原料三氯氧磷是由三氯化磷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现有的三氯氧磷生产反应釜是将三氯化磷放置在反应釜中,然后在反应釜内顶部通入空气,使反应釜内的三氯化磷液体与空气反应生成三氯氧磷。现有的这种生产方法中,三氯化磷与空气接触面积小,反应慢,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的带有微孔分布器的反应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带有微孔分布器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所述反应釜本体内设有微孔分布器,所述微孔分布器包括设于所述反应釜本体内底部的中空的环形体,所述环形体内侧设置有两根直管,两根所述直管分别对应设于所述环形体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线上,所述直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环形体的相对两内侧壁连接,且所述直管的内腔与所述环形体的环形内腔连通,所述直管的中部竖向连接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伸出于所述反应釜本体顶端外;

所述环形体的上侧表面上竖向设有多根砂芯滤管。

优选的,多根所述砂芯滤管均匀布设于所述环形体的上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砂芯滤管的滤孔直径为100~160微米。

优选的,所述砂芯滤管的管径为DN50,长度为500-1000mm。

所述砂芯滤管的滤孔直径为100~160微米。

优选的,所述砂芯滤管的管径为DN50,长度为500-1000mm。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微孔分布器的反应釜,将进气管连接氧气源,氧气通过进气管进入直管内和环形体内,并从砂芯滤管的100-160微米的微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喷出,进入反应釜本体内的三氯化磷液体中,氧气以微小气泡与液体接触,使得在三氯化磷液体中的氧气密集分布,大大提高了氧气与液体接触面积,提高了反应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微孔分布器的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微孔分布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1-反应釜本体;2-进气管;3-微孔分布器;31-环形体;32-砂芯滤管;33-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带有微孔分布器的反应釜,包括反应釜本体1,反应釜本体1内设有微孔分布器,微孔分布器包括设于反应釜本体1内底部的中空的环形体31,环形体31内侧设置有两根直管33,两根直管33分别对应设于环形体31的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线上,直管33的两端分别与环形体31的相对两内侧壁连接,且直管33的内腔与环形体31的环形内腔连通,直管33的中部竖向连接有进气管2,其中,一根直管33可分为两段,分别与另一根直管33的中部连通连接,且在另一根直管33的中部处留有进气口,进气管2与该直管33的中部的进气口连接,进气管2伸出于反应釜本体1的顶端外。

环形体31的上侧表面上竖向设有多根砂芯滤管32。

多根砂芯滤管32均匀布设于环形体31的上表面上。

砂芯滤管32的滤孔直径为100~160微米。

砂芯滤管32的管径为DN50,长度为500-1000mm。

砂芯滤管32的滤孔直径为100~160微米。

砂芯滤管32的管径为DN50,长度为500-1000mm。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微孔分布器的反应釜,将进气管2连接氧气源,氧气通过进气管2进入直管33内和环形体31内,并从砂芯滤管32的100-160微米的微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喷出,进入反应釜本体1内的三氯化磷液体中,氧气以微小气泡与液体接触,使得在三氯化磷液体中的氧气密集分布,大大提高了氧气与液体接触面积,提高了反应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现有市场上的砂芯过滤装置采用特硬优质玻璃材料,壁厚均匀,无气泡,玻璃光洁透明,流量快,耐压和密封性能非常好,能承受高温高压。本实施例中的砂芯滤管32采用的材料与市场上的砂芯过滤装置的材料一致,为滤管形状,滤孔开设在砂芯滤管32的管壁上,砂芯滤管32的顶端封闭。进气管2、直管33以及环形体31可采用与砂芯滤管相同的材料制成,也可采取其它防腐材料制成,在环形体31的上表面上预留连接管,制成后将砂芯滤管与环形体上表面上预留的连接管连接安装。具体的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