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带消毒功能的生物安全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7400发布日期:2020-03-31 15:52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自带消毒功能的生物安全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自带消毒功能的生物安全柜。



背景技术:

生物安全柜是为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毒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时,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使其避免暴露于上述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感染性气溶胶和溅出物而设计的。

生物安全柜广泛应用在医疗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食品卫生、生物制药、环境监测以及各类生物实验室等领域,是保障生物安全与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属于“民生”计量的范畴。

现有的生物安全柜内用于吸附污染物的高效过滤器上有很多细菌,需频繁清理,还有实验器材也没有清洗的地方,带出柜体清洗还是容易造成人员的污染或产品的交叉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带消毒功能的生物安全柜,可减少更换高效过滤网的频率,且可清洗实验器材,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自带消毒功能的生物安全柜,包括柜体,所述柜体底部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柜体底面设置有进风通道,顶面设置有出风通道,所述进风通道和出风通道内都设置有风机,进风通道内还设置有第一高效过滤器,所述柜体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出风均流板,第二高效过滤器,所述第二高效过滤器下侧设置有紫外灯,所述出风均流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出风均流板上还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外底面上设置有超声波振动器,所述水槽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与一进水管相连,所述水槽底面设置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

进一步,所述柜体前侧上对应紫外灯与出风均流板间开口,所述开口由玻璃罩罩住,所述玻璃罩上设置有手套孔,所述手套孔内设置有手套,所述手套入口处外壁与手套孔内壁固定在一起。

更进一步,所述手套孔向柜体外延伸形成圆筒,所述圆筒外壁上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凸块,一套筒内壁上对应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手套胶圈端翻过圆筒外端并套在圆筒上,所述套筒套于圆筒上,手套胶圈端位于圆筒外壁与套筒内壁间。

再进一步,所述柜体下支撑腿间设置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废水桶,所述出水管伸入废水桶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自带消毒功能的生物安全柜,通过设置紫外灯杀死第二高效过滤器上的细菌,可大大减少第二高效过滤器的更换频率,通过设置带超声波振动器的水槽,可自动清洗实验器材,能减少感染风险。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套筒与圆筒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2所示,自带消毒功能的生物安全柜,包括柜体1,柜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腿2,柜体1底面设置有进风通道3,顶面设置有出风通道4,进风通道3和出风通道4内都设置有风机5,进风通道3内还设置有第一高效过滤器6,其用于除去进入柜体1的气流中所带的颗粒,柜体1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出风均流板7、第二高效过滤器8,出风均流板7与第二高效过滤器8间形成工作区,出风均流板7用于分散气流,使气流均匀进入工作区,第二高效过滤器8下侧设置有紫外灯9,其用于杀死第二高效过滤器8上的细菌,出风均流板7上均匀设置有若干通孔,出风均流板7上还设置有水槽,水槽外底面上设置有超声波振动器,水槽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与一进水管相连,水槽底面设置有出水口,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试验器材放置于水槽中由超声波振动清洗。

柜体1前侧上对应紫外灯9与出风均流板7间开口,开口由玻璃罩罩住,玻璃罩上设置有手套孔,手套孔内设置有手套,手套入口处外壁与手套孔内壁固定在一起,使用方便。

优选的,手套孔向柜体外延伸形成圆筒10,圆筒10外壁上沿其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若干凸块,一套筒11内壁上对应设置有若干凹槽,手套胶圈端翻过圆筒外端并套在圆筒10上,套筒11套于圆筒10上,手套胶圈端位于圆筒10外壁与套筒11内壁间,手套的更换更方便。

柜体1下支撑腿2间设置有支撑架13,支撑架13上设置有废水桶14,出水管伸入废水桶14中,废水收集更集中,更方便。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