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布复合设备中的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44847发布日期:2019-11-05 23:3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布复合设备中的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产复合薄膜产品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涂布复合设备中的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及其生产工艺中经常需要使用复合薄膜产品,例如贴合在电子产品玻璃面板表面的保护膜,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防静电薄膜等等。通常的复合薄膜至少将两层薄膜通过胶水复合起来。例如,对于常用的电子产品保护膜而言,其通常包括基材层和离型层,基材层的表面涂布有一层胶水,然后离型层通过胶水复合在基材层的表面。使用时,撕下离型层,将基材层有胶水的一面贴合在电子产品的表面即可。

复合薄膜在生产中需要使用涂布复合设备,通过涂布复合设备完成薄膜的复合,形成复合薄膜,并最终通过收卷装置进行收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产品可能要求的涂胶厚度不同,所以要采用不同的涂布装置。虽然目前的涂布装置可以通过更换涂胶辊等措施来改变涂胶厚度,但是在细节上,不同结构的涂布装置应用领域不同。这样就导致生产企业生产的涂胶参数发生变化后,就需要更换新的涂布装置,这不仅需要对整个涂布复合装置的布局进行更改,还需要重新调整新的涂布装置与整个设备的匹配度,非常繁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设备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根据需要进行切换的涂布复合设备中的涂布装置,其切换简单,无需改变整个设备的格局设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涂布复合设备中的涂布装置,该涂布装置设置在涂布复合设备中放料牵引装置和烘烤装置之间,其特征在于:该涂布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涂布机构和第二涂布机构,基材薄膜运行到此后通过第一涂布机构或者第二涂布机构完成涂布作业。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涂布机构包括:第一涂胶辊、位于第一涂胶辊上方的第一传输辊组、位于第一涂胶辊旁侧的第一刮刀,其中,所述的第一涂胶辊至少部分浸入在第一胶水槽中;所述的第一传输辊组安装在一个通过第一涂布气缸驱动实现摆动的第一传输基座上;所述的第一刮刀通过第一刮刀气缸实现水平移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刮刀包括:第一刮刀基座、安装在第一刮刀基座上的第一刮刀夹头和第一刮刀夹头气缸,所述的第一刮刀基座与第一刮刀气缸的活塞杆连动,通过第一刮刀气缸带动第一刮刀基座在导向平台上水平移动;所述的第一刮刀夹头枢接在第一刮刀基座上,所述的第一刮刀夹头气缸枢接在第一刮刀基座上,并且第一刮刀夹头气缸的活塞与第一刮刀夹头相互枢接,通过第一刮刀夹头气缸推动第一刮刀夹头绕其枢接支点转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涂布机构中下方位置设置有一个胶水承接槽。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胶水槽下方设置有一气缸,通过该气缸推动整个第一胶水槽连同第一涂胶辊升降。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涂布机构中的第一涂胶辊采用网纹辊,其涂布胶水厚度在微米以下。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涂布机构包括:第二涂胶辊、与第二涂胶辊配合的第二涂胶压辊、位于第二涂胶辊旁侧的第二刮刀,其中所述的第二涂胶辊至少部分浸入在第二胶水槽中,所述的第二刮刀通过第二刮刀驱动件实现水平移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刮刀驱动件采用丝杆驱动结构,即第二刮刀与第二刮刀驱动件中的第一丝杆配合,通过第一手轮驱动第一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刮刀水平移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胶水槽通过第二胶水槽驱动件实现水平移动。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胶水槽驱动件采用丝杆驱动结构,即第二胶水槽与第二胶水槽驱动件中的第二丝杆配合,通过第二手轮驱动第二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胶水槽水平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涂布装置采用两组并列的涂布机构,即第一涂布机构和第二涂布机构,生产过程中,可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涂布机构,其切换简单,无需改变整个设备的格局设定。同时,对于第一涂布机构,本实用新型中增加多项调节功能,可根据需要对第一涂布机构进行调节,从而满足不同涂布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个涂布复合设备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涂布复合设备中复合装置的主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涂布复合设备中储料装置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见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涂布复合设备中的涂布装置,该涂布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涂布机构51和第二涂布机构52,基材薄膜101运行到此后通过第一涂布机构51或者第二涂布机构52完成涂布作业。

结合图1所示,该涂布装置设置在涂布复合设备中放料牵引装置3和烘烤装置6之间,为了更清晰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整个涂布复合设备进行说明。见图1所示,该涂布复合设备包括:主放料装置1、电晕装置2、放料牵引装置 3、粘尘装置4、涂布装置、烘烤装置6、次放料装置7、复合装置8、储料装置 9、收卷牵引装置104和收卷装置10。该涂布复合设备是将基材薄膜101经过涂胶和烘烤后,将其与离型膜102复合在一起,形成复合薄膜100。其中基材薄膜 101的料辊放置在主放料装置1上,基材薄膜101依次经过电晕装置2、放料牵引装置3、粘尘装置4、涂布装置、烘烤装置6、次放料装置7,然后进入复合装置8。离型膜102的料辊放置在次放料装置7上,离型膜102进入复合装置8中,与基材薄膜101复合在一起,形成复合薄膜100。复合后的复合薄膜100依次经过储料装置9、收卷牵引装置104后,进入收卷装置10中的收卷料辊,完成整个涂布复合作业。

结合图2所示,主放料装置1与次放料装置7采用的相同的结构。这里仅仅对主放料装置1进行说明。主放料装置11包括:主放料基座11、安装在主放料基座11上的主放料架12、设置在主放料架12旁侧的主放料导向机构13,所述的主放料架12枢接在主放料基座11上,并通过放料驱动装置驱动实现转动,该主放料架12上对称设置有两组主放料辊14。其中主放料架12可通过电机驱动实现转动,两组主放料辊14分别通过各自的电机带动实现自转。

所述的主放料辊14采用膨胀辊,其作为基材薄膜101的料辊。本实用新型中可同时防止两组主放料辊14,当一组主放料辊14中的基材薄膜101使用完之后。

所述的主放料12通过电机驱动转动180度,接着使用另外一组主放料辊14 上的基材薄膜101,同时将使用完的主放料辊取下,并更换新的主放料辊。这样就可以减少中间停顿的时间,基本实现无间断的生产。

在主放料基座11靠近电晕装置2的一侧设置有主放料导向机构13。该主放料导向机构13主要是通过设置若干转辊将主放料辊14上的基材薄膜101引导至下一工位。具体而言,该主放料导向机构13中设置有第一导向辊131,该第一导向辊131上设置有张力测试仪132。当基材薄膜101经过第一导向辊131后,基材薄膜101由于张力作用将对第一导向辊131形成一定的表面压力。该压力数值大小与基材薄膜101的输送速度相关。当主放料辊14的输送速度小于下一工位的输送速度是,基材薄膜101处于一种拉紧状态,此时张力测试仪132检测的压力数值随之增大,反之就变小。通过检测压力数值大小,可以调控主放料辊 14和放料牵引装置3的输送速度,令二者相互匹配,防止基材薄膜101收到的张力过大,出现变形甚至撕裂的情况。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电晕装置2包括:电晕箱体21、设置于电晕箱体21 中的电晕辊22、位于电晕棍22旁侧的电晕放电单元20、以及位于电晕箱体21 两侧的电晕导向辊24、25。基材薄膜101由主放料装置1中的第一导向辊131 输出后,经过电晕导向辊24后进入电晕箱体21中,并经过电晕棍22后,再由电晕导向辊25输出,进入下一工位。电晕装置2通过电晕放电单元20进行放电。通过电晕装置2的基材薄膜101后,有利于提高后续基材薄膜101余胶水的粘合性能,并且有利于去除基材薄膜101表面的灰尘、颗粒物等杂质,进一步提高基材薄膜的附着性。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放料牵引装置3位于电晕装置2和粘尘装置4之间。该放料牵引装置3包括:牵引主动辊31和牵引从动辊32,基材薄膜101由牵引主动辊31和牵引从动辊32之间穿过,通过牵引主动辊31和牵引从动辊32之间产生的压合牵引力驱动基材薄膜101向前进给。为了调整牵引主动辊31和牵引从动辊32之间的压力,所述的牵引从动辊32安装在一个通过牵引气缸33带动实现摆动的牵引支架34上。牵引气缸33可以驱动牵引支架34转动,从而带动牵引从动辊32偏转,这样就可以实现牵引主动辊31和牵引从动辊32之间压力的变化,从而调节基材薄膜101受到的牵引力大小。该放料牵引装置3将与上述的张力测试仪132相互配合,一起调整基材薄膜101的表面张力。

结合图2所示,所述的粘尘装置4具有一对粘尘辊41,基材薄膜101由该粘尘辊41之间穿过,基材薄膜101表面灰尘通过粘尘辊41粘住后进入涂布装置。粘尘辊41的辊面采用硅胶材料,其可以吸附基材薄膜101上的灰尘、颗粒物等杂质,进一步清洁基材薄膜101。

结合图3所示,所述的涂布装置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涂布机构51和第二涂布机构52。当基材薄膜101运行到此时,其根据需要涂布胶水的种类和厚度选择不同的涂布机构。见图3所示,基材薄膜101可以选择路径L1,经过第一涂布机构51涂胶后,进入烘烤装置6中。或者,也可以选择路径L2,经过第二涂布机构52涂胶后,进入烘烤装置6中。

所述的第一涂布机构51包括:第一涂胶辊511、位于第一涂胶辊511上方的第一传输辊组512、位于第一涂胶辊511旁侧的第一刮刀513,其中,所述的第一涂胶辊511只少部分浸入在第一胶水槽514中;所述的第一传输辊组512安装在一个通过第一涂布气缸515驱动实现摆动的第一传输基座516上;所述的第一刮刀513通过第一刮刀气缸517实现水平移动。

所述的第一刮刀513包括:第一刮刀基座5131、安装在第一刮刀基座5131 上的第一刮刀夹头5132和第一刮刀夹头气缸5133。其中,所述的第一刮刀基座 5131与第一刮刀气缸517的活塞杆连动,通过第一刮刀气缸517带动第一刮刀基座5131在导向平台上水平移动,从而改变第一刮刀53与基材薄膜101之间的水平间距。所述的第一刮刀夹头5132枢接在第一刮刀基座5131上,第一刮刀夹头5132的端部用于将第一刮刀的刮刀片(图未示出)夹紧。所述的第一刮刀夹头气缸5133也枢接在第一刮刀基座5131上,并且第一刮刀夹头气缸5133的活塞与第一刮刀夹头5132相互枢接,这样通过第一刮刀夹头气缸5133可以推动第一刮刀夹头5132绕其枢接支点转动,从而调节第一刮刀513中刮刀片的角度。

第一涂布机构51在使用之前,首先通过第一涂布气缸515调整第一传输基座516的角度,调整第一传输辊组512之间的水平偏转角度,令基材薄膜101以适当的角度通过第一传输辊组512。然后,第一涂胶辊511自下而上抵压在基材薄膜101的下表面。当第一涂胶辊511转动后,第一胶水槽514中的胶水会附着在第一涂胶辊511的表面,然后通过转印的方式涂布在基材薄膜101的下表面。接着,调整第一刮刀513刮刀片的距离和角度,令刮刀片贴合在基材薄膜101的下表面,将多余的胶水刮掉。

为了防止第一刮刀513刮下的胶水滴落,在第一涂布机构51中下方位置设置有一个胶水承接槽518。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胶水槽514下方设置有一气缸519,通过该气缸可推动整个第一胶水槽514连同第一涂胶辊511升降,从而可以调整第一涂胶辊 511与基材薄膜101之间的贴合面大小。

第一涂布机构51中的第一涂胶辊511采用网纹辊,其用于涂布胶水厚度在 10微米以下的情况。

所述的第二涂布机构52包括:第二涂胶辊521、与第二涂胶辊521配合的第二涂胶压辊522、位于第二涂胶辊521旁侧的第二刮刀523,其中所述的第二涂胶辊521至少部分浸入在第二胶水槽524中,所述的第二刮刀523通过第二刮刀驱动件525实现水平移动。

所述的第二刮刀驱动件525采用丝杆驱动结构,即第二刮刀523与第二刮刀驱动件525中的第一丝杆5251配合,通过第一手轮5252驱动第一丝杆5251转动,从而带动第二刮刀523水平移动。

同样的,第二胶水槽524也可采用与第二刮刀驱动件525相同的驱动机构,从而实现第二胶水槽524的水平移动。具体而言,所述的第二胶水槽524通过第二胶水槽驱动件526实现水平移动。所述的第二胶水槽驱动件526同样采用丝杆驱动结构,即第二胶水槽524与第二胶水槽驱动件526中的第二丝杆配合,通过第二手轮驱动第二丝杆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胶水槽524水平移动。

该第二刮刀523采用的是逗号刮刀,并且其第二涂胶辊521的直径相对第一涂胶辊511的直径更大,所以第二涂布机构52多用于涂布胶水厚度在7微米以上的情况。使用者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选择不同的涂布机构。

所述的烘烤装置6包括:一条横架在涂布装置和复合装置9之间上方空间的加热通道61,于加热通道中设置有抽风装置62。加热通道61采用隧道炉的结构,其整体大致呈一个拱形,内部具有加热元件。抽风装置62用于将烘烤中挥发的胶水溶剂抽出,并经过净化处理,防止产生环境污染。

本实用新型中,整个加热通道61的长度在15-30米,基材薄膜101在加热通道61中通过的时间约为1-3分钟左右。烘箱的烘烤温度在70-80℃。本实用新型将加热通道61设置在整个涂布复合设备的上方,这样利用了上层空间,从而将整个流水线的长度缩短了将近一半,极大的节约了设备所占用的生产空间。

结合前面所述,所述的次放料装置7同样可同时放置两组料辊。即,可同时放置两卷离型膜料辊,以实现无间断的生产。次放料装置7采用与主放料装置1 相同的结构,这里不再赘述。

见图4所示,所述的复合装置8包括:复合基座81以及安装在复合基座81 上的复合定辊82、复合动辊83、复合转向辊84,其中所述的复合定辊82通过复合电机85由复合皮带传动机构86驱动转动;所述的复合动辊83与一复合动辊气缸87连动,并抵压在复合定辊82上;所述的基材薄膜101与离型膜102一同进入复合定辊82和复合动辊83之间,通过复合定辊82和复合动辊83之间的压合实现基材薄膜101与离型膜102的复合作业。

本实用新型中,复合定辊82、复合转向辊84通过复合皮带传动机构86实现同步运转。复合的形成的复合薄膜100经过复合转向辊84后,还经过以复合张力调节辊89,然后再输送到下一工位。该复合张力调节辊89可实现水平方向的调节,从而调节复合薄膜100的表面张力。

另外,在复合基座81的左侧上下两方分别设置有对应的转辊,以分别供基材薄膜101和离型膜102的输入,根据需要这些转辊可采用张力调节辊或者一般的转辊即可。当然,为了确保离型膜102离型面的清洁,可在此放料装置7和复合装置8之间设置粘尘辊88,该粘尘辊88的结构与粘尘装置4相同或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见图5所示,所述的储料装置9包括:储料支架95、以及上下分布的下储料辊组91和上储料辊组92,复合后的复合薄膜100依照进给方向往复穿过对应的上、下储料辊,所述的下储料辊组91固定安装在储料支架95下方,所述的上储料辊组92安装在一浮动座93上,该浮动座93通过储料驱动装置94驱动实现上下移动。

具体而言,在储料支架95下方以水平位置设置若干的下储料辊,这些下储料辊构成了所述的下储料辊组91。下储料辊组91保持相对固定,不会上下移动。所述的上储料辊组92安装在浮动座93上,当浮动座93上下移动时,整个上储料辊组92会同时移动。所以,当上储料辊组93下行时,上、下储料辊组之间的间距缩小,可以容纳的冗余复合薄膜的总长度就减小。反之,当上储料辊组93 上行到最高位置时,上、下储料辊组之间的间距最大,此时可以容纳的冗余复合薄膜的总长度最长。这样,通过改变上储料辊组93的高度,就可实现通过储料装置9来容纳一定冗余的复合薄膜100。

所述的储料装置9中的储料驱动装置94包括:一储料电机941、两根竖直安装的储料丝杆942、以及将储料电机941和储料丝杆942连动的储料传动机构 943,所述的储料丝杆942与所述的浮动座93螺纹配合,储料电机941通过储料传动机构943带动储料丝杆942转动,从而带动浮动座93上下移动。所述的储料传统机构943可采用链条传动、皮带传动或者齿轮传动。

本实用新型之所以要采用储料装置9,是通过该储料装置9在收卷之前形成一定的冗余,这样在收卷过程中,当需要切换新的收卷辊时,可以通过储料装置 9持续不断的收纳复合后的复合薄膜100,等待更换新的收卷辊后,再进行收卷作业。这样在更换收卷辊时就无需停机,可实现连续不断作业。

所述的复合薄膜100由储料装置9输出后进入一储料调节装置90,该储料调节装置90包括:调节摆臂901、低摩擦气缸902和直线位移传感器903,所述的调节摆臂901相对其枢接端的另一端设置有一调节转辊904,所述的低摩擦气缸902的活塞杆末端枢接在调节摆臂901上,直线位移传感器903与低摩擦气缸 902相对固定,并且该直线位移传感器903的检测杆与低摩擦气缸90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该储料调节装置90工作原理为:当后续工位停止进料后(例如收卷装置10 需要跟换新的收卷辊而暂停收卷),此时经过调节转辊904上的复合薄膜100失去后续工位的拉力,而前一工位仍在不断进料,此时调节转辊904上复合薄膜 100的张力减小,施加在调节转辊904上的压力也随之变小,当压力小于低摩擦气缸902产生的推力时,调节摆臂901就会被低摩擦气缸902推动,向左偏摆,低摩擦气缸902的活塞杆同时向左延伸,从而带动位移传感器903的检测杆向左移动。当位移传感器903检测的位移数据超过临界数值后,储料装置9开始工作,其将驱动浮动座93逐渐向上移动,从而将持续不断的收纳复合后的复合薄膜100。这样,多余的复合薄膜100通过储料装置9收纳后,调节转辊904上复合薄膜 100的张力变大,从而克服低摩擦气缸902的推力,令其活塞杆回缩。当位移传感器903检测到回缩的幅度超过临界数值后,则储料装置9中的浮动板93下移,加大复合薄膜100的供料速度,以降低复合薄膜100的张力,如此往复。

见图5所示,所述的收卷牵引装置104设置在调节装置90和收卷装置10之间,其采用的结构与放料牵引装置3结构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结合图1所示,通过收卷牵引装置104的牵引力作用下,最终复合后的复合薄膜100进入收卷装置10中设置的收卷辊中,完成收卷作业。

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