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14607发布日期:2019-10-08 23:42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油气回收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汽油、柴油和原油等轻质油品在运输和零售过程中易产生出易燃易爆气体,因为油气较难回收,现有技术中多采用冷凝、吸附和吸收等方法。但对于一些规模较小或者储油较少的加油站,采用冷凝和吸收等方法会产生较大的日常花销,为此现有加油站多采用活性炭进行吸附回收,即先将油气通入活性炭储罐内,吸附完成后即进行解析,从而将油气回收。但由于油气本身压力较低,油气流通至活性炭层另一端所受的阻力较大,使吸附效率降低花费的时间较长,同样在解析时,真空泵产生的吸力很难对整个活性炭层起作用,导致了对邻近真空泵口的解析较为完全,而远离真空泵解析口的活性炭层无法得到完全的解析,使解析效果不佳且花费的时间较长,从而影响了整个设备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回收装置,旨在解决吸附和解析过程缓慢且花费的时间长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包括:

罐体,开设有出气口;

进气皿,皿壁内开设有进气腔,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所述进气腔连通的油气孔,底部开设有与所述进气腔连通的进气口,且皿槽内放置有活性炭层;

解析杆,一端为敞开端,另一端封闭端,且所述封闭端延伸至所述进气皿的底部,所述解析杆的长度方向上贯通固接有多个排气杆,所述排气杆向所述进气皿延伸且开设有多个解析孔;

控制开关组,用于控制所述出气口和所述敞开端打开或关闭;

借助所述控制开关组,流入所述进气口的油气通过所述活性炭层并由所述出气口排出或通过所述活性炭层流入所述解析孔并由所述敞开端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活性炭层与所述进气皿内壁之间设置有阻隔网。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排气杆沿所述解析杆的外周螺旋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敞开端贯穿所述罐体的顶部,且与管路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解析杆还包括:

支撑件,与所述解析杆内壁密闭滑动配合,且开设有供油气流通的内腔;和

过滤网,包覆在所述支撑件上;

所述过滤网用于过滤由所述解析孔进入并由所述内腔排出的油气。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包括:

下支盘,与所述解析杆的底部抵接;

上支盘,设置在多个所述排气杆的上方,且中部开设有通孔,并与所述解析杆的内壁密闭滑动配合;和

多个固定杆,固定连接在所述下支盘和所述上支盘之间,相邻所述固定杆间隔设置;

所述过滤网包覆在所述固定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上支盘上设有勾头。

进一步地,所述油气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

上导热件,内部开设有腔体,一端通过真空泵与所述敞开端连通,另一端连通地下储罐;和

下导热件,内部开设有腔体,一端连通地下储罐,另一端连通所述进气口;

所述上导热件的底面与所述下导热件的顶面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下导热件和所述上导热件均为铜构件。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开关组包括:

第一电磁阀,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出气口另一端用于接通大气;和

第二电磁阀,设置所述敞开端和所述真空泵之间的管路上;

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时形成吸附通路,所述第二电磁阀打开时形成解析通路。

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油气回收处理系统油气从进气皿底部的进气口进入,流通至进气皿内壁上的多个油气孔由于进气皿内开设有连通油气孔和进气口的连通腔,从而与皿槽内的活性炭层接触。当控制开关组控制出气口为打开而敞开端关闭时,气体从罐体上开设的出气口排出,从而形成吸附通路,而当出气口为关闭而敞开端为打开时,气体进入多个排气杆上的解析孔,在解析杆上汇集最终由敞开端排出,从而形成解析通路。由于进气皿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油气孔,增大了油气与活性炭层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吸附效率。而解析杆上设置有多个排气杆,且每个排气杆均向进气皿延伸,由于排气杆上开设有多个解析孔,从而可在多方位对活性炭层进行解析,提高了解析效果,缩短了解析所需要的时间。吸附和解析的效率的提升增强了设备整体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罐体内部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支盘、下支盘和固定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支盘、下支盘和固定杆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导热件和下导热件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导热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排气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进气皿;201、进气口;202、油气孔;3、解析杆;301、敞开端;302、封闭端;4、排气杆;401、解析孔;5、活性炭层;6、出气口;7、下支盘;8、上支盘;9、固定杆;10、过滤网;11、勾头;12、上导热件;13、下导热件;14、加强筋;15、地下储罐;16、真空泵;17、第一电磁阀;18、第三电磁阀;19、第二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一并参阅图1,现对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进行说明。油气回收处理系统包括:罐体1、进气皿2、解析杆3和控制开关组;罐体1开设有出气口6;进气皿2皿壁内开设有进气腔,内壁上开设有多个与进气腔连通的油气孔202,底部开设有与进气腔连通的进气口201,且皿槽内放置有活性炭层5。解析杆3一端为敞开端301,另一端封闭端302,且封闭端302延伸至进气皿2的底部,解析杆3的长度方向上贯通固接有多个排气杆4,排气杆4向进气皿2延伸且开设有多个解析孔401;控制开关组用于控制出气口6和敞开端301打开或关闭。借助控制开关组,流入进气口201的油气通过活性炭层5最终由出气口6排出或通过活性炭层5并流入解析孔401最终由敞开端301排出。

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油气回收处理系统油气从进气皿2底部的进气口201进入,流通至进气皿2内壁上的多个油气孔202,由于进气皿2内开设有连通油气孔202和进气201的连通腔,从而与皿槽内的活性炭层5接触。当控制开关组控制出气口6为打开而敞开端301关闭时,气体从罐体1上开设的出气口6排出,从而形成吸附通路,而当出气口6为关闭而敞开端301为打开时,气体进入多个排气杆4上的解析孔401,在解析杆3上汇集最终由敞开端301排出,从而形成解析通路。由于进气皿2的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油气孔202,增大了油气与活性炭层5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吸附效率。而解析杆3上设置有多个排气杆4,且每个排气杆4均向进气皿2延伸,由于排气杆4上开设有多个解析孔401,从而可在多方位对活性炭层5进行解析,提高了解析效果,缩短了解析所需要的时间。吸附和解析的效率的提升增强了设备整体的运行效率。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活性炭层5与进气皿2内壁之间设置有阻隔网。阻隔网10的目数小于活性炭层5的目数,防止活性炭层5从阻隔网10掉落至进气皿2内,并且阻隔网10高于进气皿2的高度。阻隔网10可直接焊接在进气皿2的内壁上,也可粘接在内壁上,油气从油气孔202排出后直接进入与活性炭层5接触,提高了吸附效率,活性炭层5高于进气皿2内壁上开设的油气孔202,从而使油气全部与活性炭层5接触。

本发明中,为了提高了进气皿2的强度,在进气皿2的内腔上设有多个加强筋14,加强筋14连接进气皿2内腔的壁体,从而提高了进气皿2的承载能力,由于进气皿2的底部与罐体1的底部抵接,与传统的需要在底部预留进油气的空间相比,本系统可以承装更多的活性炭层5,从而提高了整体的吸附能力。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多个排气杆4沿解析杆3的外周螺旋分布。在排气杆4的长度方向上分布有多层排气杆4,每层排气杆4均在下层排气杆4的基础上转动一定的角度,从而在解析杆3外周成呈螺旋分布,每层排气杆4可设置6个,而且每个排气杆4上均分布有多个解析孔401,解析孔401的直径小于活性炭层5中炭颗粒的目数,从而防止活性炭进入排气杆4内,油气进入解析孔401内在解析杆3处汇集,最终由敞开端301排出,由于排气杆4分布在活性炭层5的内部并且数量较大,从而提高了解析效果,从而降低了解析时所花费的时间,避免了单解析口在解析过程中所受阻力较大的问题,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敞开端301贯穿罐体1的顶部,且与管路可拆卸连接。敞开端301贯穿罐体1的内壁,在解析杆3汇集的油气由敞开端301排出。敞开端301与管路通过卡箍连接,管路套设在敞开端301的外端,并且在管路的外周卷设有钢片,卡箍通过紧固钢片,从而使管路与敞开端301密闭连接。钢片可以减少卡箍连接时产生的应力集中对管路的破坏,在需要对解析杆3进行检修时,通过松开卡箍即可,方便而且快捷。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2和图7,解析杆3还包括:支撑件和过滤网10。支撑件与解析杆3内壁密闭滑动配合,且开设有供油气流通的内腔;过滤网10包覆在支撑件上;过滤网10用于过滤由解析孔401进入并由内腔排出的油气。由于支撑件上设置有供油气流通的内腔,由于支撑件与解析杆3的内壁密闭配合,并且过滤网10包覆在支撑件上,过滤网10可设置为两层或者三层,进一步提高过滤能力,油气只能流经过滤网10并由内腔排出,从而完成了对油气的过滤。从排气杆4上汇集的油气经过过滤网10,活性炭层5的粉尘被阻隔在过滤网10上,当由真空泵16进行解析时,可防止粉尘进去真空泵16内,从而提高了真空泵16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和图4,支撑件包括:下支盘7、上支盘8和多个固定杆9。下支盘7与解析杆3的底部抵接;上支盘8设置在多个排气杆4的上方,且中部开设有通孔,并与解析杆3的内壁密闭滑动配合;多个固定杆9固定连接在下支盘7和上支盘8之间,相邻固定杆9间隔设置;过滤网10包覆在固定杆9上。下支盘7与解析杆3的底部抵接,而上支盘8与解析杆3的内壁密闭配合固定,油气在解析杆3处汇集之后,经过过滤网10的过滤作用,进入多个固定杆9围设的空间内,并且从上支盘8上开设的通孔排出,固定杆9既用于固定上支盘8和下支盘7,又可以起支撑过滤网10的作用。过滤网10的上边两边可分别于上支盘8和下支盘7粘接固定,过滤网10的高度高于最顶端排气杆4的高度,从而保证了油气均能够被过滤网10过滤,保证了油气的洁净度。过滤网10也与固定杆9粘接固定,从而保证了过滤网10的稳定,油气被阻隔在过滤网10的外部,从而防止了粉尘进入后续的装置中。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图4,上支盘8上固定设有勾头11。在过滤网10运行一段时间后,粉尘积攒在过滤网10上,若不及时清理必然会导致后续设备无法正常的使用,同时易使能源耗费严重,在上支盘8上设置勾头11,在需要更换过滤网10时,通过松开卡箍,并移开连接在敞开端301的管路,通过勾头11即可将支撑件连同过滤网10从解析杆3内取出。在更换好过滤网10之后再次将支撑件放入解析杆3底部即可,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简单,并且所需时间较短,从而保证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且延长了后续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中,在地下储罐15和罐体1之间设置有油气收集器,油气收集器内设置有油气分离膜,油气分离膜用于将油与空气分离,并且在油气收集器内设置有压力感应装置,当压力到达预设数值时,由压力感应装置组开启,从而完成之后的吸附和解析动作。而油气分离膜垂直设置,在分离膜的底部设置有导流槽,并直接通入地下储罐15内,而无法分离的油气通入罐体1内,节约来了能源。

本发明中,在第三电磁阀18上安装有油气检测器,用于检测油气的含量,当超过预设值时,第三电磁阀18向设置的总控制器传输信号,由总控制器控制控制开关组结束吸附过程,并随即进行解析操作,保证了对油气的吸附。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和图6,油气回收处理系统还包括:下导热件13和上导热件12。上导热件12内部开设有腔体,一端通过真空泵16与敞开端301连通,另一端连通地下储罐15;下导热件13内部开设有腔体,一端连通地下储罐15,另一端连通进气口201;上导热件12的底面与下导热件13的顶面一体成型。由于真空泵16对油气进行做功,使油气本身温度升高,若直接通入地下储罐15易导致地下储罐15温度较高,容易引发事故,故而需要在真空泵16与地下储罐15之间安装冷却装置,传统冷却装置为风冷,虽然效果较高但造成了一定资源的浪费。而将真空泵16流出的油气连接上导热件12,而从地下储罐15流出的油气流入下导热件13,由于上导热件12的底面与下导热件13的顶面一体成型,从而便于上导热件12的热量传导至下导热件13,在上导热件12和下导热件13的内壁上均固定有加强筋14,从而提高上导热件12和下导热件13的强度。从地下储罐15排出的油气经过升温可提高与活性炭层5的吸附效果,提高吸附效率。而由于热量的散失上导热件12内的油气降温,达到规定的温度后排入地下储罐15内,由于全程均不需外加能源,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经过加热的油气可增强与活性炭层5的吸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吸附效率。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5和图6,下导热件13和上导热件12均为铜材质构件,上导热件12和下导热件13均为铜构件可以提高导热效率,并且在上导热件12和下导热件13的内部均设置有加强筋14,从而提高整体的结构强度。

本发明中,通过电源控制芯片m51995控制第一电磁阀17和第二电磁阀19的开启与关闭,在需要对油气进行回收时,由控制芯片m51995控制第一电磁阀17开启第二电磁阀19关闭,由于由进气皿2进入活性炭层5并由出气口6排入大气,通过计时装置或者在进气板上安装重量检测装置,当重量达到指定预设数值时,由重量检测装置向控制芯片m51995传输电信号,与此同时控制芯片m51995控制第一电磁阀17关闭而开启第二电磁阀19开启,同时启动真空泵,开始解析。在重量达到减小到临界数值时,由重量检测装置向控制芯片m51995传输电信号再次进行吸附过程。

作为本发明提供的油气回收处理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和图2,控制开关组包括:第一电磁阀17和第二电磁阀19;第一电磁阀17一端通过管路连接出气口6另一端用于接通大气。第二电磁阀19设置敞开端301和真空泵16之间的管路上;第一电磁阀17打开时形成吸附通路,第二电磁阀19打开时形成解析通路。第一电磁阀17打开时,油气经过活性炭层5由出气口6排入大气中,从而完成了吸附过程,可设置一定的时间,或者在进气皿2上安装重量检测装置,当达到指定重量之后,关闭第一电磁阀17,并打开第二电磁阀19,油气通过活性炭层5后进入解析孔401,并在解析杆3内汇集,经过过滤网10过滤后由上支盘8的通孔排入至真空泵16,为保证解析过程的顺利进行,在罐体1顶部可开设单向阀或者第三电磁阀18,用于补偿罐体1内的气压差。由于真空泵16的吸力作用,吸附在活性炭层5上的油气最终流入至真空泵16内,可经过设定的时间后,第二电磁阀19关闭第一电磁阀17打开,以此类推。该系统避免了单罐解析时无法对油气进行回收的弊端,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市面上一些双罐,虽然能够实现吸附和解析的同时进行,但相应的成本较高,占用的体积较大,采用本系统只需要一个罐体1,并且在解析过程中油气可以保持不间断地排入至罐体1内,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在使用双罐解析时,在真空泵16运行一端时间后,由于罐体1内为密闭空间,罐体1内气压接近真空,此时必须打开补偿电磁阀向罐体1内补气,油气气压相差较大,进入补偿电磁阀的气体容易形成空气锤对罐体1内的活性炭层5造成冲击,产生大量的粉尘,影响了真空泵16的使用寿命,而本装置中能够一直保持油气的通入状态,消除了空气锤的影响,并且成本较低,占用体积较小,吸附和解析效果较高,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