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能耗高效率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54624发布日期:2020-04-10 23:15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低能耗高效率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



背景技术: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两种主要排放物,他们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是形成酸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一经排入大气后,会在阳光的催化下与大气中的水蒸气进行复杂的反应,从而形成酸雨降至地面,对人体、环境和生态系统有极大危害。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的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主要源自于煤、石油等石化燃料的燃烧过程,以及矿石的焙烧、冶炼过程的烟气排放。其中各种燃烧锅炉特别是火电厂锅炉排烟具有浓度低、烟气量大、浮尘多等特点而难以治理。传统技术中,排放烟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净化技术通常是将脱硫和脱硝分开进行,这造成了排放烟气净化系统的复杂庞大、初始投资大、运行费用高等缺陷,严重制约了排放烟气脱硫脱硝的实际实施;同时,传统的技术由于设备等原因能耗高、效率低。

脱硫塔是对工业废气进行脱硫处理的塔式设备,而现有的脱硫塔存在除尘除雾效率低且不能实现消白烟的缺陷。想要达到消白烟的功效,可采用的方式有多种,如湿式电除尘后配合列管式蒸汽换热器;或采用多级换热器制冷,使得排烟温度低于一定值;或采用对烟气加热使排烟温度高于一定值时;或采用离子法、脉冲法等都能实现消白烟,但这些方式都得借助昂贵的设备投资和花费大量的运行能源来实现的。此外,现有的脱硫塔通常采用湿式电除尘或是常规除雾器对脱硫后的烟气进一步处理,以上两者虽然能够达到除尘除雾的功效,但存在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不易清洗、容易堵塞,除尘除雾效率低等缺点。因此,寻求一种经济实用、投资成本低,消白烟效果佳、除尘除雾效率高的脱硫塔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脱硫脱硝同时进行,有效解决了传统的脱硫脱硝系统能耗高、效率低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它包括脱硫塔、锅炉、脱硝反应器、除尘器、洗尘水喷淋循环系统、滤液循环系统、除雾喷淋液供给系统、曝气系统、事故池、滤液池、浆液存放池、氨水箱、真空皮带机、再生池;

所述脱硫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所述塔体的内腔中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浆液池、喷淋装置、气流均布板、冷凝式除雾器以及管束式蒸汽换热器,所述浆液池和喷淋装置之间设置有烟气入口;

所述冷凝式除雾器包括冷凝除雾单元,所述冷凝除雾单元自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竖立的第一支撑板、竖立的左封板、横向布置的冷凝叶片组、竖立的右封板、竖立的第二支撑板、水箱,所述左封板的左侧面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板右侧,所述右封板的右侧面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撑板左侧,所述冷凝叶片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排列的多片冷凝叶片,所述冷凝叶片左侧固定设置于左封板上,所述冷凝叶片右侧固定设置于右封板上;

所述管束式蒸汽换热器包括格栅,所述格栅顶面上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上方设置有盖板,所述底板和盖板上分别开设有相同的多个圆孔,且均匀布置,所述底板和盖板之间设置有多根竖立的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内径与圆孔直径相同,所述换热管顶端与盖板上的圆孔相对应固定,所述换热管底端与底板上的圆孔相对应固定,烟道壁上靠近底板处设置有蒸汽入口,烟道壁上靠近盖板处设置有蒸汽出口;

所述换热管内腔中设置有第一旋流叶轮和第二旋流叶轮,所述第一旋流叶轮设置于换热管底部位置,所述第二旋流叶轮设置于换热管中部位置。

优选的,所述脱硫塔上连接有烟气入口管,所述锅炉、脱硝反应器、除尘器依次连接在烟气入口管上,所述除尘器的输出端设置有引风机。

优选的,所述洗尘水喷淋循环系统包括洗尘水罐和缓冲水箱,所述洗尘水罐与脱硫塔之间连接有洗尘水罐输入管,所述洗尘水罐与缓冲水箱之间连接有缓冲水箱输入管,所述缓冲水箱的输出端设置有缓冲水箱输出管,所述缓冲水箱输出管上并联连接有两个洗尘水泵,其中一个洗尘水泵为备用泵,两个洗尘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洗尘水泵输出管,所述洗尘水泵输出管的输出端连接在脱硫塔上。

优选的,所述除雾喷淋液供给系统包括工艺水箱,所述工艺水箱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水箱输出管、第二水箱输出管和第三水箱输出管,所述第一水箱输出管的输出端连接有除雾器冲洗泵,所述除雾器冲洗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冲洗泵输出管,所述冲洗泵输出管连接在脱硫塔上,所述第二水箱输出管的输出端连接有缓冲池输送泵,所述缓冲池输送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缓冲池输入管,所述缓冲池输入管的输出端连接在缓冲水箱上。

优选的,所述第三水箱输出管的输出端连接有再生池泵,所述再生池泵的输出端连接有再生池输入管,所述再生池输入管的输出端伸入再生池,所述再生池旁设置有加料仓,所述再生池的输出端连接有再生池输出管,所述再生池输出管的输出端并联连接有两个真空皮带机输入泵,其中一个真空皮带机输入泵为备用泵,两个真空皮带机输入泵的输出端连接在真空皮带机上,所述真空皮带机的输出端连接有滤液池输入管,所述滤液池输入管的输出端伸入滤液池内,所述滤液池位于事故池旁,所述滤液池的输出端连接有滤液池输出管,所述滤液池输出管的输出端并联连接有两个真空皮带输出泵,其中一个真空皮带输出泵为备用泵,两个真空皮带输出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浆液输入管,所述浆液输入管的输出端伸入浆液存放池内,所述浆液存放池上还设置有氨输入端,所述氨输入端上连接有氨输入管,所述氨输入管上设置有供氨泵,所述氨输入管的输入端连接在氨水箱上,所述氨水箱内的氨水来自氨水车,所述氨输入管在靠近浆液存放池的一端分出一支氨注入管,所述氨注入管的输出端连接在脱硫塔上,所述浆液存放池的输出端连接有浆液池输出管,所述浆液池输出管上并联连接有两个清浆液输送泵,其中一个清浆液输送泵为备用泵,两个清浆液输送泵的输出端连接有清浆液注入管,所述清浆液注入管的输出端连接在脱硫塔上。

优选的,所述曝气系统包括曝气池,所述曝气池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曝气池输入管、第二曝气池输入管和第三曝气池输入管,所述第一曝气池输入管的输入端连接在洗尘水罐上,所述第二曝气池输入管的输入端连接在事故池上,所述第二曝气池输入管在靠近事故池的位置设置有事故池浆液排出泵,第二曝气池输入管在经过事故池浆液排出泵后分出一支事故池浆液注入管,所述事故池浆液注入管连接在脱硫塔上,所述第三曝气池输入管上并联连接有两个扰动泵,其中一个扰动泵为备用泵,两个扰动泵的输入端连接在脱硫塔上,两个扰动泵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根扰动泵回流管,所述扰动泵回流管的输出端连接在脱硫塔上,所述曝气池还连接有第一曝气池输出管和第二曝气池输出管,所述第一曝气池输出管的输出端连接在脱硫塔上,所述第二曝气池输出管的输出端并联连接有两个再生泵,其中一个再生泵为备用泵,两个再生泵的输出端接入再生池内,所述曝气池旁设置有氧化风机。

优选的,所述滤液循环系统包括并联连接的多组循环泵,多组循环泵的输入端连接有循环水泵输入管,所述循环水泵输入管的输入端连接在脱硫塔上,多组循环泵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循环水泵输出管,所述循环水泵输出管上分别连接有工艺水管,多条循环水泵输出管的输出端最终分别连接在脱硫塔上。

优选的,所述冷凝叶片包括上冷凝叶片和下冷凝叶片,所述上冷凝叶片和下冷凝叶片上下均匀对称布置,所述上冷凝叶片设置于左上封板和右上封板之间,所述上冷凝叶片左侧固定设置于左上封板上,上冷凝叶片右侧固定设置于右上封板上;所述下冷凝叶片设置于左下封板和右下封板之间,所述下冷凝叶片左侧固定设置于左下封板上,下冷凝叶片右侧固定设置于右下封板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右侧面设置为水箱的左内壁,所述水箱包括上水箱组和下水箱组,所述上水箱组位于下水箱组的顶面上,所述上水箱组包括上进水箱和上出水箱,所述上进水箱位于上出水箱的顶面上,所述上进水箱顶面设置有支撑座;所述下水箱组包括下进水箱和下出水箱,所述下进水箱位于下出水箱的顶面上,所述下出水箱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右侧冷凝式除雾器支撑梁顶面上。

优选的,所述上冷凝叶片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上冷凝叶片设置为开口朝前的v型结构,且开口角度设置为钝角,所述上冷凝叶片包括上叶片和下叶片,所述上叶片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下叶片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上冷凝叶片的前后内壁之间设置有上隔板、中隔板和下隔板,所述上隔板设置于上叶片长度的一半处,且上隔板与上叶片表面垂直,所述上隔板右侧固定于右封板上,所述上隔板左侧与左封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中隔板设置于上叶片底部与下叶片顶部连接处,且中隔板与水平面平行,所述中隔板右侧与右封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中隔板左侧固定于左封板上;所述下隔板设置于下叶片长度的一半处,且下隔板与下叶片表面垂直,所述下隔板右侧固定于右封板上,所述下隔板左侧与左封板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下冷凝叶片与上冷凝叶片结构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综合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和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进行脱硝,先利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技术(sncr)再利用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scr)提高了脱硝的效率;

2、本发明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在脱硫塔内设置有结构优化的冷凝式除雾器和管束式蒸汽换热器,具有减小投资成本、提高除尘除雾效率、消除白烟的优点;

3、本发明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脱硫塔内的冷凝式除雾器由于设置有特殊结构的冷凝叶片,换热面积大,在相同的占用空间内、相同的阻尼面积下,换热总表面积是列管式换热总表面积的3倍,冷凝式除雾器还可以采用多个冷凝除雾单元叠加使用,安装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脱硫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冷凝式除雾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冷凝叶片的排列布置图。

图6为图5中冷凝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3中水箱与冷凝叶片之间的密封连接组件剖视图。

图8为图2中管束式蒸汽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图8中旋流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8中的内翻嵌件与底板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洗尘水喷淋循环系统的示意图。

图13为图1中除雾喷淋液供给系统的示意图。

图14为图1中再生池及其管路的示意图。

图15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16为图1中曝气系统和事故池的示意图。

图17为图1中滤液循环系统及其管路的示意图。

其中:

脱硫塔1、烟气入口管1.1、塔体101、浆液池102、喷淋装置103、气流均布板104、冷凝式除雾器105、冷凝式除雾器支撑梁105.1、第一支撑板105.2、左封板105.3、左上封板105.3.1、左下封板105.3.2、冷凝叶片105.4、上冷凝叶片105.4.1、上叶片105.4.11、下叶片105.4.12、上隔板105.4.13、中隔板105.4.14、下隔板105.4.15、下冷凝叶片105.4.2、右封板105.5、右上封板105.5.1、右下封板105.5.2、第二支撑板105.6、水箱105.7、上进水箱105.7.1、上出水箱105.7.2、下进水箱105.7.3、下出水箱105.7.4、密封连接组件105.8、热熔管105.8.1、直管段105.8.11、翻边段105.8.12、注塑件105.8.2、左直管段105.8.21、过渡段105.8.22、右直管段105.8.23、螺纹塞105.8.3、o型圈105.8.4、内六角105.8.5、支撑座105.9、管束式蒸汽换热器106、管束式蒸汽换热器冷凝式除雾器冷凝式除雾器支撑梁105.106.1、格栅106.2、底板106.3、换热管106.4、盖板106.5、圆孔106.6、烟道壁106.7、蒸汽入口106.8、蒸汽出口106.9、内翻嵌件106.10、第一旋流叶轮106.11、第二旋流叶轮106.12、螺旋环106.13、烟气入口107、烟气出口108。

锅炉2

脱硝反应器3

除尘器4

洗尘水喷淋循环系统5、洗尘水罐501、洗尘水罐输入管501.1、缓冲水箱502、缓冲水箱输入管502.1、缓冲水箱输出管502.2、洗尘水泵502.21、洗尘水泵输出管502.3

滤液循环系统6、循环泵601、循环水泵输入管601.1、循环水泵输出管601.2、工艺水管602

除雾喷淋液供给系统7、工艺水箱701、第一水箱输出管701.1、除雾器冲洗泵701.11、冲洗泵输出管701.12、第二水箱输出管701.2、缓冲池输送泵701.21、缓冲池输入管701.22、第三水箱输出管701.3、再生池泵701.31

曝气系统8、曝气池801、第一曝气池输入管801.1、第二曝气池输入管801.2、第三曝气池输入管801.3、扰动泵801.31、扰动泵回流管801.32、第一曝气池输出管801.4、第二曝气池输出管801.5、再生泵801.6、氧化风机802

事故池9、事故池浆液排出泵901、事故池浆液注入管902

滤液池10、滤液池输入管1001、滤液池输出管1002、真空皮带输出泵1003

浆液存放池11、浆液输入管1101、浆液池输出管1102、清浆液输送泵1103、清浆液注入管1104

氨水箱12、氨输入管1201、供氨泵1202、氨注入管1203

真空皮带机13、真空皮带机输入泵1301

再生池14、再生池输入管1401、加料仓1402、再生池输出管14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17,本发明涉及的一种低能耗高效率燃煤电厂锅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它包括脱硫塔1、锅炉2、脱硝反应器3、除尘器4、洗尘水喷淋循环系统5、滤液循环系统6、除雾喷淋液供给系统7、曝气系统8、事故池9、滤液池10、浆液存放池11、氨水箱12、真空皮带机13、再生池14;

所述脱硫塔1包括塔体101,所述塔体101的顶部设置有烟气出口108,所述塔体101的内腔中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浆液池102、喷淋装置103、气流均布板104、冷凝式除雾器105以及管束式蒸汽换热器106,所述浆液池102和喷淋装置103之间设置有烟气入口107;

所述冷凝式除雾器105包括冷凝除雾单元,所述冷凝除雾单元架设于左右两根冷凝式除雾器支撑梁105.1上,所述冷凝除雾单元自左至右依次设置有竖立的第一支撑板105.2、竖立的左封板105.3、横向布置的冷凝叶片组、竖立的右封板105.5、竖立的第二支撑板105.6、水箱105.7;

所述第一支撑板105.2底面固定设置于左侧冷凝式除雾器支撑梁105.1顶面上,所述左封板105.3的左侧面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撑板105.2右侧,所述左封板105.3包括左上封板105.3.1和左下封板105.3.2,所述左上封板105.3.1位于左下封板105.3.2的上方,左上封板105.3.1和左下封板105.3.2对称布置;所述右封板105.5的右侧面固定设置于第二支撑板105.6左侧,所述右封板105.5包括右上封板105.5.1和右下封板105.5.2,所述右上封板105.5.1位于右下封板105.5.2的上方,右上封板105.5.1和右下封板105.5.2对称布置;

所述冷凝叶片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排列的10片冷凝叶片105.4,所述冷凝叶片105.4包括上冷凝叶片105.4.1和下冷凝叶片105.4.2,所述上冷凝叶片105.4.1和下冷凝叶片105.4.2上下均匀对称布置,所述上冷凝叶片105.4.1设置于左上封板105.3.1和右上封板105.5.1之间,所述上冷凝叶片105.4.1左侧固定设置于左上封板105.3.1上,上冷凝叶片105.4.1右侧固定设置于右上封板105.5.1上;所述下冷凝叶片105.4.2设置于左下封板105.3.2和右下封板105.5.2之间,所述下冷凝叶片105.4.2左侧固定设置于左下封板105.3.2上,下冷凝叶片105.4.2右侧固定设置于右下封板105.5.2上;

所述第二支撑板105.6右侧面设置为水箱105.7的左内壁,所述水箱105.7包括上水箱组和下水箱组,所述上水箱组位于下水箱组的顶面上,所述上水箱组包括上进水箱105.7.1和上出水箱105.7.2,所述上进水箱105.7.1位于上出水箱105.7.2的顶面上,所述上进水箱105.7.1顶面设置有支撑座105.9;所述下水箱组包括下进水箱105.7.3和下出水箱105.7.4,所述下进水箱105.7.3位于下出水箱105.7.4的顶面上,所述下出水箱105.7.4的底部固定设置于右侧冷凝式除雾器支撑梁105.1顶面上;

所述上冷凝叶片105.4.1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上冷凝叶片105.4.1设置为开口朝前的v型结构,且开口角度设置为钝角,所述上冷凝叶片105.4.1包括上叶片105.4.11和下叶片105.4.12,所述上叶片105.4.11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下叶片105.4.12底部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上冷凝叶片105.4.1的前后内壁之间设置有上隔板105.4.13、中隔板105.4.14和下隔板105.4.15,所述上隔板105.4.13设置于上叶片105.4.11长度的1/2处,且上隔板105.4.13与上叶片105.4.11表面垂直,所述上隔板105.4.13右侧固定于右封板105.5上,所述上隔板105.4.13左侧与左封板105.3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中隔板105.4.14设置于上叶片105.4.11底部与下叶片105.4.12顶部连接处,且中隔板105.4.14与水平面平行,所述中隔板105.4.14右侧与右封板105.5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中隔板105.4.14左侧固定于左封板105.3上;所述下隔板105.4.15设置于下叶片105.4.12长度的1/2处,且下隔板105.4.15与下叶片105.4.12表面垂直,所述下隔板105.4.15右侧固定于右封板105.5上,所述下隔板105.4.15左侧与左封板105.3之间留有空隙;所述下冷凝叶片105.4.2与上冷凝叶片105.4.1结构相同;

所述上进水箱105.7.1、上出水箱105.7.2、下进水箱105.7.3、下出水箱105.7.4中均设置有多个的密封连接组件105.8,所述上进水箱105.7.1与上冷凝叶片105.4.1的进水口之间通过上进水箱105.7.1中的密封连接组件105.8相连接,所述上出水箱105.7.2与上冷凝叶片105.4.1的出水口通过上出水箱105.7.2中的密封连接组件105.8相连接,所述下进水箱105.7.3与下冷凝叶片105.4.2的进水口之间通过下进水箱105.7.3中的密封连接组件105.8相连接,所述下出水箱105.7.4与下冷凝叶片105.4.2的出水口通过下出水箱105.7.4中的密封连接组件105.8相连接;

所述密封连接组件105.8包括热熔管105.8.1、注塑件105.8.2、螺纹塞105.8.3,所述热熔管105.8.1包括直管段105.8.11和翻边段105.8.12,所述注塑件105.8.2包括左直管段105.8.21、过渡段105.8.22、右直管段105.8.23,所述注塑件105.8.2的左端穿过第二支撑板105.6并且连接右封板105.5的右侧壁,所述热熔管105.8.1的左端穿设于右封板105.5内,且热熔管105.8.1左端与右封板105.5左侧壁齐平,所述热熔管105.8.1位于注塑件105.8.2内侧,所述直管段105.8.11与左直管段105.8.21配合连接,所述翻边段105.8.12和过渡段105.8.22配合,所述过渡段105.8.22和翻边段105.8.12之间设置有o型圈105.8.4,所述螺纹塞105.8.3从右向左穿设于注塑件105.8.2内,所述螺纹塞105.8.3与右直管段105.8.23螺纹连接,所述螺纹塞105.8.3左端与翻边段105.8.12接触,所述螺纹塞105.8.3的右端中央位置开设有内六角105.8.5,该密封连接组件105.8结构特殊,可充分保证接头密封的可靠性;

冷凝除雾单元的高度可设置为50cm,工厂可根据自身需求,通过第一支撑板105.2和支撑座105.9的顶面支撑,可逐层叠加多个冷凝除雾单元,安装方便快捷;

上进水箱和下进水箱通过密封连接组件分别同时给上冷凝叶片和下冷凝叶片的进水口输送冷却水,由于上冷凝叶片和下冷凝叶片中的上隔板和下隔板与左封板之间均留有空隙,且中隔板与右封板之间留有空隙,可实现冷却水沿规定路径呈上下s型流动,最后通过上冷凝叶片和下冷凝叶片的出水口,经过密封连接组件将冷却水分别排放至上出水箱和下出水箱中,只有流动的介质才能有效地交换并带走热量,在一定的温度差和换热表面积条件下,合理的路径长度和流动水量对换热效果有一定的作用;当以一定速度上升的烟气碰撞到冷凝叶片的外表面,由于惯性作用,烟气中的粉尘颗粒和雾滴会附着于冷凝叶片的外表面上,通过冷凝叶片中流动的冷却水,可大面积消除液态水,分离部分气态水,与此同时还可以降低烟气温度,可实现更进一步的超低排放,且由于冷凝除雾单元中设置有专门的冲洗装置,可有效避免堵塞状况;

所述管束式蒸汽换热器106包括圆形格栅106.2,所述格栅106.2架设于烟道壁106.7的管束式蒸汽换热器冷凝式除雾器冷凝式除雾器支撑梁105.106.1上,所述格栅106.2顶面上设置有圆形底板106.3,所述底板106.3上方设置有圆形盖板106.5,所述底板106.3和盖板106.5上分别开设有相同的多个圆孔106.6,且均匀布置,所述底板106.3和盖板106.5之间设置有多根竖立的换热管106.4,所述换热管106.4内径与圆孔106.6直径相同,所述换热管106.4底端和顶端均设置有内翻嵌件106.10,所述换热管106.4底端与底板106.3上的圆孔106.6相对应,且通过内翻嵌件106.10固定连接;所述换热管106.4顶端与盖板106.5上的圆孔106.6相对应,且通过内翻嵌件106.10固定连接,所述烟道壁106.7上靠近底板106.3处设置有蒸汽入口106.8,所述烟道壁106.7上靠近盖板106.5处设置有蒸汽出口106.9;

所述换热管106.4内腔中设置有第一旋流叶轮106.11和第二旋流叶轮106.12,所述第一旋流叶轮106.11设置于换热管106.4底部位置,所述第二旋流叶轮106.12设置于换热管106.4中部位置,所述第二旋流叶轮106.12设置为可拆卸式,可方便冲洗吸附在筒内壁的烟尘,避免烟尘堵塞状况,所述第一旋流叶轮106.11和第二旋流叶轮106.12之间设置有多层螺旋环106.13,所述螺旋环106.13具有导流的作用,烟气从第一旋流叶轮106.11进入,气流在螺旋环106.13的作用下沿换热管106.4内壁螺旋上升,可提升烟气换热效果;

所述第一旋流叶轮106.11和第二旋流叶轮106.12均采用2205不锈钢材质制成;

所述底板106.3和盖板106.5均采用耐高温的frp(纤维增强复合塑料)材质制成,所述底板106.3和盖板106.5边沿处与烟道壁106.7之间采用耐高温材质实现无缝连接;

所述内翻嵌件106.10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所述格栅106.2采用金属材质制成;

以下为本发明中管束式蒸汽换热器106与列管式蒸汽换热器对比表:

所述脱硫塔1上连接有烟气入口管1.1,所述锅炉2、脱硝反应器3、除尘器4依次连接在烟气入口管1.1上,所述除尘器4的输出端设置有引风机;

所述洗尘水喷淋循环系统5包括洗尘水罐501和缓冲水箱502,所述洗尘水罐501与脱硫塔1之间连接有洗尘水罐输入管501.1,所述洗尘水罐501与缓冲水箱502之间连接有缓冲水箱输入管502.1,所述缓冲水箱502的输出端设置有缓冲水箱输出管502.2,所述缓冲水箱输出管502.2上并联连接有两个洗尘水泵502.21,其中一个洗尘水泵502.21为备用泵,两个洗尘水泵502.21的输出端连接有洗尘水泵输出管502.3,所述洗尘水泵输出管502.3的输出端连接在脱硫塔1上;

所述除雾喷淋液供给系统7包括工艺水箱701,所述工艺水箱70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水箱输出管701.1、第二水箱输出管701.2和第三水箱输出管701.3,所述第一水箱输出管701.1的输出端连接有除雾器冲洗泵701.11,所述除雾器冲洗泵701.11的输出端连接有冲洗泵输出管701.12,所述冲洗泵输出管701.12连接在脱硫塔1上,所述第二水箱输出管701.2的输出端连接有缓冲池输送泵701.21,所述缓冲池输送泵701.21的输出端连接有缓冲池输入管701.22,所述缓冲池输入管701.22的输出端连接在缓冲水箱502上;

所述第三水箱输出管701.3的输出端连接有再生池泵701.31,所述再生池泵701.31的输出端连接有再生池输入管1401,所述再生池输入管1401的输出端伸入再生池14,所述再生池14旁设置有加料仓1402,所述再生池14的输出端连接有再生池输出管1403,所述再生池输出管1403的输出端并联连接有两个真空皮带机输入泵1301,其中一个真空皮带机输入泵1301为备用泵,两个真空皮带机输入泵1301的输出端连接在真空皮带机13上,所述真空皮带机13的输出端连接有滤液池输入管1001,所述滤液池输入管1001的输出端伸入滤液池10内,所述滤液池10位于事故池9旁,所述滤液池10的输出端连接有滤液池输出管1002,所述滤液池输出管1002的输出端并联连接有两个真空皮带输出泵1003,其中一个真空皮带输出泵1003为备用泵,两个真空皮带输出泵1003的输出端连接有浆液输入管1101,所述浆液输入管1101的输出端伸入浆液存放池11内,所述浆液存放池11上还设置有氨输入端,所述氨输入端上连接有氨输入管1201,所述氨输入管1201上设置有供氨泵1202,所述氨输入管1201的输入端连接在氨水箱12上,所述氨水箱12内的氨水来自氨水车,所述氨输入管1201在靠近浆液存放池11的一端分出一支氨注入管1203,所述氨注入管1203的输出端连接在脱硫塔1上,所述浆液存放池11的输出端连接有浆液池输出管1102,所述浆液池输出管1102上并联连接有两个清浆液输送泵1103,其中一个清浆液输送泵1103为备用泵,两个清浆液输送泵1103的输出端连接有清浆液注入管1104,所述清浆液注入管1104的输出端连接在脱硫塔1上;

所述曝气系统8包括曝气池801,所述曝气池801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曝气池输入管801.1、第二曝气池输入管801.2和第三曝气池输入管801.3,所述第一曝气池输入管801.1的输入端连接在洗尘水罐501上,所述第二曝气池输入管801.2的输入端连接在事故池9上,所述第二曝气池输入管801.2在靠近事故池9的位置设置有事故池浆液排出泵901,第二曝气池输入管801.2在经过事故池浆液排出泵901后分出一支事故池浆液注入管902,所述事故池浆液注入管902连接在脱硫塔1上,所述第三曝气池输入管801.3上并联连接有两个扰动泵801.31,其中一个扰动泵801.31为备用泵,两个扰动泵801.31的输入端连接在脱硫塔1上,两个扰动泵801.31的输出端连接有一根扰动泵回流管801.32,所述扰动泵回流管801.32的输出端连接在脱硫塔1上,所述曝气池801还连接有第一曝气池输出管801.4和第二曝气池输出管801.5,所述第一曝气池输出管801.4的输出端连接在脱硫塔1上,所述第二曝气池输出管801.5的输出端并联连接有两个再生泵801.6,其中一个再生泵801.6为备用泵,两个再生泵801.6的输出端接入再生池14内,所述曝气池8旁设置有氧化风机802;

所述滤液循环系统6包括并联连接的多组循环泵601,多组循环泵601的输入端连接有循环水泵输入管601.1,所述循环水泵输入管601.1的输入端连接在脱硫塔1上,多组循环泵601的输出端分别连接有循环水泵输出管601.2,所述循环水泵输出管601.2上分别连接有工艺水管602,多条循环水泵输出管601.2的输出端最终分别连接在脱硫塔1上。

上述实施例外,本发明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