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化工原料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2091发布日期:2020-09-04 11:5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化工原料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化工原料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工反应的容器,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目前,市场上有的一部分反应釜只具备搅拌机构,搅拌元件的位置往往是固定的,搅拌幅度过于局限,化工原料难以充分混合,导致有一部分原料很难混合均匀,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化工原料反应釜,能过对化工原料进行振动式搅拌,解决了反应釜混合不均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化工原料反应釜,包括釜体一,所述釜体一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一,所述釜体一的内部设有釜体二,且釜体二的外壁与釜体一的内壁相接触,所述釜体一和釜体二外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焊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撑块一和两个对称的支撑块二,所述支撑块一和支撑块二之间设有提升机构,所述提升机构包括上保护壳和下保护壳,每个所述支撑块二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保护壳,每个所述支撑块一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上保护壳。

所述釜体二的底面固定焊接有呈环形阵列的四个支撑腿,其中两个支撑腿外表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呈倾斜状的支撑架,所述釜体二内侧壁的下部固定镶嵌有密封轴承五,所述密封轴承五的外侧放置有电机二,每个所述支撑架远离支撑腿的一端均与电机二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电机二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杆,所述输出杆远离电机二的一端贯穿密封轴承五并延伸至釜体二的内部,且输出杆的外表面与密封轴承五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输出杆远离电机二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圆盘状的偏转轮。

所述釜体一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密封轴承一,所述齿轮箱上表面的中部固定镶嵌有轴承一,所述电机一的输出轴贯穿轴承一并延伸至齿轮箱的内部,且电机一输出轴的外表面与轴承一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齿轮箱的内部分别放置有齿轮一和两个齿轮二,且齿轮一与两个齿轮二相啮合,所述齿轮箱内底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轴承二,所述电机一输出轴的底端贯穿齿轮一并与轴承二的内圈固定连接,且电机一输出轴的外表面与齿轮一的内圈固定连接,每个所述齿轮二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细杆,两个所述第一细杆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密封轴承一并延伸至釜体一的内部,且第一细杆的外表面与密封轴承一的内圈固定连接。

每个所述第一细杆的底端均套接有粗杆,每个所述粗杆外表面的上部均固定连接有四个搅拌棒,所述粗杆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搅拌叶,每个所述粗杆底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二,两个所述密封轴承二之间固定连接有推动杆,所述推动杆的中部固定焊接有推动圆杆,所述推动圆杆的外表面套设有密封轴承三,且推动圆杆的外表面与密封轴承三的内圈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轴承三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偏转杆,所述偏转杆远离密封轴承三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四,所述密封轴承四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偏心柱,且偏心柱远离密封轴承四的一端与偏转轮一侧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粗杆的底端均插接有第二细杆,所述釜体二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密封轴承六,且两个第二细杆底端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密封轴承六的内圈固定连接。

所述下保护壳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双向电机,所述上保护壳的底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通孔,所述双向电机外壳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杆,所述上保护壳的内部设有固定圆板,且两个滑杆的顶端分别贯穿两个通孔并与固定圆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圆板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轴承三,所述双向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上保护壳底面的中部固定镶嵌有螺母,所述螺纹杆的螺纹端贯穿螺母并与轴承三的内圈固定连接,且螺纹杆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上保护壳底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滑块,所述下保护壳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二,且滑块卡接在滑槽二内。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一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四个呈圆形阵列的滑槽一,所述釜体二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密封固定块,且四个密封固定块分别卡接于四个滑槽一的内部,所述釜体二上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与釜体二相适配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外圈与釜体一的内壁相接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圈与釜体一和釜体二的紧密接触,使反应釜一和反应釜二在相对运动时密封效果更好,固定块对釜体一与釜体二的运动进行有效的限位,保证了釜体在运转时更加稳定、安全。

进一步的,每个所述第一细杆底端的外表面和每个第二细杆顶端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四个呈圆形阵列的滑槽三,所述粗杆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呈圆形阵列的固定条,且四个固定条分别与第一细杆上的四个滑槽三和第二细杆上的四个滑槽三相卡接,所述粗杆与第一细杆和第二细杆的交接处均固定安装有密封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一细杆带动粗杆和粗杆底部转动连接的第二细杆运动更加稳定,密封效果好,能够有效地防止原料进入第一细杆、第二细杆或粗杆内部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釜体一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料管和排气管,且进料管和排气管分别位于齿轮箱的两侧,所述釜体一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通有进水管,所述进料管的上表面放置有密封盖,所述进水管上固定安装有进水阀,所述釜体二底面的中部固定连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固定安装有出料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反应釜进料管的密封效果更好,防止了灰尘的进入,保证了原料的质量,设置进水阀使在使用时更加方便控制水的用量通过出料阀精确的控制原料的流出,减少了浪费。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化工原料反应釜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电机二输出端带动输出杆和偏转轮进行转动,能够使偏转轮带动偏心块进行偏心式圆周转动,通过偏心块的转动带动推动圆杆上下运动使之与推动圆杆相连的推动杆上下运动并带动旋转的粗杆上下运动,形成震动效果,使反应釜体内的化工原料混合更加均匀。

2、通过设置釜体一和釜体二,在第一细杆、粗杆、第二细杆的作用下,通过对提升机构的高度进行调整,能够对釜体一和釜体二的间距进行灵活调节,从而能够根据反应釜内部原料的多少进行容积空间的调整,能够更好的对原料进行混合和对空间的有效利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搅拌棒和搅拌叶的位置进行调整,避免了搅拌幅度的局限性,有效的保证了化工原料的充分混合,通过设置拐脚式支撑腿,使反应釜与地面接触更充分,提高了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釜体一正视角度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釜体一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釜体一右视角度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釜体一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升机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釜体一俯视角度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粗杆仰视角度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1、釜体一;101、进料管;102、排气管;103、进水管;104、滑槽一;105、搅拌棒;106、密封轴承一;107、第一细杆;108、第二细杆;2、釜体二;201、出料管;202、密封圈;203、搅拌叶;204、密封轴承二;205、推动杆;206、密封轴承六;207、密封固定块;208、粗杆;209、推动圆杆;210、密封轴承五;3、齿轮箱;301、轴承一;302、齿轮一;303、齿轮二;304、轴承二;4、提升机构;401、下保护壳;402、轴承三;403、双向电机;404、固定圆板;405、滑杆;406、螺母;407、通孔;408、螺纹杆;409、滑块;410、上保护壳;411、滑槽二;5、电机二;501、偏转杆;502、偏转轮;503、输出杆;504、密封轴承三;505、密封轴承四;506、偏心柱;6、支撑块一;7、支撑块二;8、支撑架;9、支撑腿;10、密封环;11、电机一;12、出料阀;13、密封盖;14、进水阀;15、固定条;16、滑槽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化工原料反应釜,包括釜体一1,釜体一1的上表面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料管101和排气管102,且进料管101和排气管102分别位于齿轮箱3的两侧,釜体一1外表面的上部固定连通有进水管103,进料管101的上表面放置有密封盖13,进水管103上固定安装有进水阀14,釜体二2底面的中部固定连通有出料管201,出料管201上固定安装有出料阀12,进水阀14和出料阀12均为现有技术所公知的控制元件,进水阀14安装在管道上并对管道的水流量进行控制,能够进行止水或通水控制,出料阀12也是控制出料管201的阀门,能够对出料管201的物料进行打开或闭合操作,使反应釜进料管101的密封效果更好,防止了灰尘的进入,保证了原料的质量,设置进水阀14使在使用时更加方便控制水的用量通过出料阀12精确的控制原料的流出,减少了浪费。

釜体一1的上表面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密封轴承一106,齿轮箱3上表面的中部固定镶嵌有轴承一301,电机一11的输出轴贯穿轴承一301并延伸至齿轮箱3的内部,且电机一11输出轴的外表面与轴承一301的内圈固定连接,齿轮箱3的内部分别放置有齿轮一302和两个齿轮二303,且齿轮一302与两个齿轮二303相啮合,齿轮箱3内底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轴承二304,电机一11输出轴的底端贯穿齿轮一302并与轴承二304的内圈固定连接,且电机一11输出轴的外表面与齿轮一302的内圈固定连接,每个齿轮二303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第一细杆107,两个第一细杆107的底端分别贯穿两个密封轴承一106并延伸至釜体一1的内部,且第一细杆107的外表面与密封轴承一106的内圈固定连接,每个第一细杆107的底端均套接有粗杆208,每个粗杆208外表面的上部均固定连接有四个搅拌棒105,粗杆208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搅拌叶203,每个粗杆208底端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二204,两个密封轴承二204之间固定连接有推动杆205,推动杆205的中部固定焊接有推动圆杆209,推动圆杆209的外表面套设有密封轴承三504,且推动圆杆209的外表面与密封轴承三504的内圈固定连接,密封轴承三504外表面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偏转杆501,偏转杆501远离密封轴承三5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四505,密封轴承四505的内圈固定连接有偏心柱506,且偏心柱506远离密封轴承四505的一端与偏转轮502一侧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每个粗杆208的底端均插接有第二细杆108,釜体二2的内底壁固定镶嵌有两个相对称的密封轴承六206,且两个第二细杆108底端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密封轴承六206的内圈固定连接,每个第一细杆107底端的外表面和每个第二细杆108顶端的外表面均开设有四个呈圆形阵列的滑槽三16,粗杆208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四个呈圆形阵列的固定条15,且四个固定条15分别与第一细杆107上的四个滑槽三16和第二细杆108上的四个滑槽三16相卡接,粗杆208与第一细杆107和第二细杆108的交接处均固定安装有密封环10,使第一细杆107带动粗杆208和粗杆208底部套接的第二细杆108运动更加稳定,密封效果好,能够有效地防止原料进入第一细杆107、第二细杆108或粗杆208内部的问题。

釜体一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箱3,齿轮箱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一11,釜体一1的内部设有釜体二2,且釜体二2的外壁与釜体一1的内壁相接触,釜体一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四个呈圆形阵列的滑槽一104,釜体二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四个密封固定块207,且四个密封固定块207分别卡接于四个滑槽一104的内部,釜体二2上表面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与釜体二2相适配的密封圈202,密封圈202的外圈与釜体一1的内壁相接触,使反应釜一和反应釜二在相对运动时密封效果更好,运动更加稳定,釜体一1和釜体二2外表面的两端分别固定焊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撑块一6和两个对称的支撑块二7,支撑块一6和支撑块二7之间设有提升机构4,提升机构4包括上保护壳410和下保护壳401,每个支撑块二7的上表面均固定连接有下保护壳401,每个支撑块一6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上保护壳410,下保护壳40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双向电机403,上保护壳410的底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通孔407,双向电机403外壳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杆405,上保护壳410的内部设有固定圆板404,且两个滑杆405的顶端分别贯穿两个通孔407并与固定圆板404的底面固定连接,固定圆板404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轴承三402,双向电机40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408,上保护壳410底面的中部固定镶嵌有螺母406,螺纹杆408的螺纹端贯穿螺母406并与轴承三402的内圈固定连接,且螺纹杆408与螺母406螺纹连接,上保护壳410底端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滑块409,下保护壳401的内壁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滑槽二411,且滑块409卡接在滑槽二411内。

釜体二2的底面固定焊接有呈环形阵列的四个支撑腿9,其中两个支撑腿9外表面的中部均固定连接有呈倾斜状的支撑架8,釜体二2内侧壁的下部固定镶嵌有密封轴承五210,密封轴承五210的外侧放置有电机二5,每个支撑架8远离支撑腿9的一端均与电机二5的底面固定连接,电机二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杆503,输出杆503远离电机二5的一端贯穿密封轴承五210并延伸至釜体二2的内部,且输出杆503的外表面与密封轴承五210的内圈固定连接,输出杆503远离电机二5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呈圆盘状的偏转轮502,偏转轮502是轴孔偏向一边的轮子,装在轴上旋转时,轮的外缘推动另一机件,产生往复运动,主要的目的是产生振动,通过设置釜体一1和釜体二2,在第一细杆107、粗杆208、第二细杆108的作用下,通过对提升机构4的高度进行调整,能够对釜体一1和釜体二2的间距进行灵活调节,从而能够根据反应釜内部原料的多少进行容积空间的调整,能够更好的对原料进行混合和对空间的有效利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搅拌棒105和搅拌叶203的位置进行调整,避免了搅拌幅度的局限性,有效的保证了化工原料的充分混合。

使用时,向反应釜内对原料进行相应添加,待原料添加完成后通过密封盖13密封进料管101,从进水管103处加入适量混合液,通过进水阀14对进水量进行控制,待完成后,将电机一11、电机二5和双向电机403均连接市政电源或蓄电源,根据化工原料添加的多少,通过双向电机403输出端的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调节上保护壳410的上升或下降,来调节反釜内部空间达到合适大小,待完成后,开启电机一11,电机一11输出端转动,通过齿轮一302带动左右两侧面的齿轮二303,使与齿轮二303连接的第一细杆107转动,第一细杆107带动下端的粗杆208和第二细杆108旋转,通过粗杆208外表的搅拌棒105和搅拌叶203搅动作用对原料进行充分搅拌,能够根据反应釜内部原料的多少进行容积空间的调整,更好的对原料进行混合和对空间的有效利用,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搅拌棒105和搅拌叶203的位置进行调整,避免了搅拌幅度的局限性,有效的保证了化工原料的充分混合,同时开启电机二5,电机二5输出端带动输出杆503转动,输出杆503转动带动与之连接的偏转轮502转动,使偏转轮502带动固定连接在偏转轮502边缘处的偏心柱506进行转动,偏转轮502带动偏心柱506进行偏心式圆周转动,通过偏心柱506圆周运动带动推动圆杆209上下运动,并带动与推动圆杆209相连的推动杆205上下运动并带动旋转的粗杆208上下运动,形成震动效果,对原料进一步充分混合,混合完成后,通过出料阀12控制对混合完成后的原料进行收取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