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精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05118发布日期:2020-07-24 17:02阅读:323来源:国知局
食用油精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食用油过滤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食用油精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食用油在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需要对食用油进行过滤以去除食用油中含的杂质,以对油品进行提升。

现有的食用油过滤装置包括过滤桶以及固定在过滤桶内的过滤网,过滤桶上开有进油口,过滤桶连通有出油管,出油管与集油箱连通。在过滤食用油时,通过将油从进油口处通进过滤桶内,经过滤网过滤后从出油管处流到集油箱内存放。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过滤装置在使用之后需要对其清洗,以去除过滤桶和过滤网上残留的杂质,以便下次过滤食用油,常规的做法是直接用水冲洗过滤桶和过滤网,但是,因为过滤网与过滤桶之间是固定连接,以使得过滤网会对过滤桶底部的清洗造成一定的妨碍,导致过滤桶清洗不干净,影响食用油的过滤质量,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油精滤装置,具有提高食用油质量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食用油精滤装置,包括过滤桶,所述过滤桶一端开口,所述过滤桶内设置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上从过滤桶开口端到过滤桶的底部依次设置有第一层过滤组件和第二层过滤组件,所述安装架与所述过滤桶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滤桶上连通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的出油端位于第一层过滤组件和第二层过滤组件之间,所述回流管上连通有动力件,所述过滤桶上连通有出油管,出油管的出油端与储油箱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食用油从过滤桶的开口处通进到过滤桶内,然后食用油依次经过第一层过滤组件和第二层过滤组件过滤掉食用中含的杂质,两层过滤加大了过滤的力度,同时通过动力件将第一层过滤组件和第二层过滤组件过滤后的食用油通过回流管再次抽到第二层过滤组件处,利用第二层过滤组件再次过滤,通过循环的方式达到多次过滤以提高食用油的精度,过滤后的油从出油管处流出进入到储油箱内进行存放以备使用。通过将安装架与过滤桶可拆卸连接,以使得在清洗过滤桶时将安装架取出分开清洗,以方便对过滤桶的清洗,过滤桶的清洗效果较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层过滤组件包括左过滤网和右过滤网,所述安装架上位于右过滤网正下方放置有出油槽,所述右过滤网靠近过滤桶开口端的一侧设置有挡油板,所述挡油板位于所述右过滤网的正上方,回流管的出油端正对右过滤网,出油管的进油端与出油槽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食用油从第一层过滤组件落到右过滤网然后再落到过滤桶的底部,然后在动力件和回流管的作用下,抽到左过滤网处进行再次过滤,左过滤网过滤后的食用油落到出油槽处并从出油管处流出,将第二层过滤组件分成左、右过滤网,以使得初次进入到过滤桶内的食用油和循环再次过滤的食用油不易发生交叉混合,提高了最终从出油管流出的食用油的精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桶内的底部设有毛刷,所述过滤桶的底部设有用于放置毛刷的放置槽,所述放置槽上连通有出水管,所述毛刷包括刷杆和固定在刷杆上的刷毛,所述刷杆与所述放置槽的槽壁间隙配合,所述过滤桶上设有驱动毛刷脱离放置槽后在过滤桶底壁转动的驱动件,当所述毛刷脱离放置槽后,刷毛与过滤桶内的底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安装架从过滤桶内取出,驱动件驱动毛刷脱离放置槽并升高至刷毛与过滤桶的内壁接触,此时驱动件驱动刷毛运动,刷毛在运动的过程中不断的刷洗过滤桶的底壁,刷洗后的水从出水管处排出,刷毛将过滤桶底壁上的油渍清洗干净,方便了清洗者清洗过滤桶,提高了清洗过滤桶的工作效率。将刷杆和刷毛放置在放置槽内,以使得在过滤油的过程中刷毛不易被油浸泡,减少了油对刷毛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件包括电机以及与电机转轴固定连接的丝杆,电机的转轴穿过过滤桶的底壁后伸进过滤桶内,丝杆与刷杆螺纹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转动时带动丝杆转动,因刷杆与丝杆螺纹连接,同时刷杆放置在放置槽内,放置槽的槽壁对刷杆的周向转动具有限位的作用,刷杆在丝杆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直到刷杆脱离放置槽之后,因刷杆脱离了放置槽的限制,刷杆在丝杆的带动下绕丝杆做圆周运动,刷毛在刷杆的带动下,刷洗过滤桶的底壁,以辅助清洗者将沉淀在过滤桶底壁上的油渍清洗干净,方便了清洗工作的进行。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放置槽的槽壁上贴合设置有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圈增加刷杆放置在放置槽内时,刷杆和放置槽之间的密封性,以使得在过滤油的过程中,油不易从刷杆和放置槽之间的间隙处渗进放置槽内,影响刷毛的清洗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层过滤件组件与所述安装架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层过滤组件从安装架拆下来之后,方便对左过滤网和右过滤网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架上设置有弧形的挂接部,所述挂接部勾在过滤桶的开口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挂接部勾在过滤桶上进而使得安装架与过滤桶固定,需要将安装架从过滤桶上取下时,直接令挂接部与过滤桶脱离即可,操作简单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层过滤组件包括固定框以及固定在固定框上的上过滤网,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用于支撑所述固定框的固定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固定环将固定框和过滤网固定在固定架上,在需要清洗时,直接将固定框从安装架上取下即可,在方便清洗上过滤网的同时,也方便对左过滤网和右过滤网的清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的转轴与所述过滤桶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密封件对转轴与过滤桶的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以使得清洗的水不易从连接处流出,对电机的驱动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桶的开口处设置有启闭开口的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过滤油的过程中将过滤桶盖起来,降低空气中的灰尘对食用油的精度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将食用油从过滤桶的开口处通进到过滤桶内,然后食用油依次经过第一层过滤组件和第二层过滤组件过滤掉食用中含的杂质,两层过滤加大了过滤的力度,同时通过动力件将第一层过滤组件和第二层过滤组件过滤后的食用油通过回流管再次抽到第二层过滤组件处,利用第二层过滤组件再次过滤,通过循环的方式达到多次过滤以提高食用油的精度,过滤后的油从出油管处流出进入到储油箱内进行存放以备使用。通过将安装架与过滤桶可拆卸连接,以使得在清洗过滤桶时将安装架取出分开清洗,以方便对过滤桶的清洗,过滤桶的清洗效果较佳;

2.食用油从第一层过滤组件落到右过滤网然后再落到过滤桶的底部,然后在动力件和回流管的作用下,抽到左过滤网处进行再次过滤,左过滤网过滤后的食用油落到出油槽处并从出油管处流出,将第二层过滤组件分成左、右过滤网,以使得初次进入到过滤桶内的食用油和循环再次过滤的食用油不易发生交叉混合,提高了最终从出油管流出的食用油的精度;

3.利用固定环将固定框和过滤网固定在固定架上,在需要清洗时,直接将固定框从安装架上取下即可,在方便清洗上过滤网的同时,也方便对左过滤网和右过滤网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过滤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过滤桶的内部示意图。

图中,1、过滤桶;2、安装架;3、第一层过滤组件;31、固定框;32、上过滤网;4、第二层过滤组件;41、左过滤网;42、右过滤网;43、出油槽;44、挡油板;5、出油管;6、电子阀门;7、储油箱;8、回流管;9、固定环;10、毛刷;101、刷杆;102、刷毛;11、驱动件;111、丝杆;112、电机;12、挂接部;13、放置槽;14、出水管;15、动力件;16、盖板;17、支撑腿;18、进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食用油精滤装置,包括过滤桶1,过滤桶1的一端开口,过滤桶1内安装有安装架2,安装架2上从过滤桶1开口端到过滤桶1底部依次安装有第一层过滤组件3和第二层过滤组件4,安装架2与过滤桶1可拆卸连接。过滤桶1上连通有出油管5,出油管5上安装有电子阀门6,出油管5的出油端连通有储油箱7。通过将安装架2从过滤桶1上拆卸下来,以便对过滤桶1的底部、第一层过滤组件3和第二层过滤组件4进行清洗,以清洗过滤桶1底部的油渍以及第一层过滤组件3和第二层过滤组件4上的杂质。

过滤桶1的底部安装有若干个支撑腿17,以将过滤桶1撑离地面。

过滤桶1的开口端上安装有启闭过滤桶1开口的盖板16,防止灰尘进入到过滤桶1内。盖板16上开有进油口18,进油口18用来将油通进过滤桶1内。

安装架2成两端开口的圆桶状,安装架2的顶端固定有长条形圆弧状的挂接部12,挂接部12勾在过滤桶1开口端的边沿处,挂接部12不少于两处。利用挂接部12实现安装架2与过滤桶1之间的固定和拆卸。为了避免盖板16盖在过滤桶1上时,盖板16与挂接部12干涉,在盖板16上与挂接部12对应的位置上开有开口,当盖板16盖在过滤桶1上时,挂接部12位于开口内。

参见图2,第一层过滤组件3包括圆环状的固定框31和固定在固定框31内圆周面上的上过滤网32,安装架2的内壁上固定有首尾闭合的固定环9,固定框31放置在固定环9上,固定框31与固定环9上端面抵接。直接将固定框31从固定环9上取下便可将固定框31拆卸下来。

第二层过滤组件4包括左过滤网41和右过滤网42,左过滤网41和右过滤网42的形状、面积均一致,左过滤网41和右过滤网42均安装在安装架2的底部开口处,右过滤网42靠近过滤桶1底部的一侧固定有出油槽43,出油槽43与右过滤网42正对,出油管5的进油端与出油槽43连通。

左过滤网41的侧边与出油槽43的侧边连接,右过滤网42的水平高度高于左过滤网41。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方便清洗出油槽43,在安装架2的内壁上凸出有凸起,将右过滤网42的一端抵接在凸起上,另一侧挂接在出油槽43的槽边沿处。

过滤桶1的底部连通有回流管8,回流管8的出油端位于右过滤网42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回流管8为插接在过滤桶1上的软管,回流管8可以从过滤桶1上取下。回流管8上连通有动力件15,在本实施例中,动力件15为抽油泵。通过抽油泵将经上过滤网32、左过滤网41过滤后落到过滤桶1底部的食用油从回流管8抽回到右过滤网42处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油落到出油槽43处经出油管5流向储油箱7,利用循环的方式,以提高食用油过滤的精度。

为了防止上过滤网32过滤后的食用油直接落到出油槽43处,在右过滤网42的正上方固定一块挡油板44,挡油板44与安装架2的内壁固定并从安装架2的内壁朝向左过滤网41方向向下倾斜。挡油板44完全遮挡在右过滤网42的正上方。

过滤桶1的底部安装有毛刷10,过滤桶1的底部凹陷有用于放置毛刷10的放置槽13,过滤桶1上安装有驱动毛刷10脱离放置槽13后在过滤桶1底壁转动的驱动件11,当毛刷10脱离放置槽13后,毛刷10与过滤桶1内的底壁贴合。驱动件11驱动毛刷10脱离放置槽13后再驱动毛刷10刷洗过滤桶1的底壁,方便对过滤桶1的清洗。

毛刷10包括刷杆101和固定在刷杆101上的刷毛102,刷杆101的侧边与放置槽13的槽壁间隙配合,刷毛102位于刷杆101正向放置槽13底壁的一侧,当时刷杆101静放在放置槽13内时,刷杆101的顶面与放置槽13开口的边沿齐平。食用油不易进入到放置槽13内,刷毛102不易被食用油浸泡到。

为了加强刷杆101和放置槽13之间的密封性,在放置槽13的槽壁上贴合固定有首尾闭合的密封圈(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圈为橡胶圈。

驱动件11由电机112以及与电机112转轴同轴固定的丝杆111组成,电机112的转轴穿透过滤桶1的底壁后伸进放置槽13内,丝杆111与刷杆101螺纹连接,放置槽13内连通有出水管14。

电机112驱动丝杆111转动以使得刷杆101脱离放置槽13,刷杆101脱离放置槽13后,在对刷杆101没有周向转动限制的情况下,在丝杆111的带动下,刷杆101以丝杆111为转动中心,绕丝杆111做圆周的转动,以使得刷毛102刷洗过滤桶1的底壁,刷洗的水从出水管14处流出。使用集污箱将出水管14流出的水收集起来。

为了加强电机112的转轴与过滤桶1的连接处的密封性,在电机112的转轴与过滤桶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图中未示出),在本实施例中,密封件为径向轴密封件。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将食用油通从过滤桶1的进油口18通进过滤桶1内,食用油从上过滤网32流过并流向左过滤网41,然后落到过滤桶1的底部,启动动力件15,过滤桶1底部的食用油经回流管8被抽到右过滤网42的上方,经右过滤网42过滤后流向出油槽43,并从出油槽43经出油管5流到储油槽内储存。通过多次过滤的方式,以提高食用油的精度。

在清洗过滤桶1时,将安装架2从过滤桶1内取出,将上过滤网32从安装架2上取下,然后便可分开清洗上过滤网32、左过滤网41和右过滤网42,清洗效果较佳。

启动电机112,电机112驱动丝杆111转动,在放置槽13的限制下,刷杆101竖直向上运动,直到刷杆101脱离放置槽13,刷杆101绕丝杆111转动,刷毛102开始刷洗过滤桶1的底壁,刷洗后的水从出水管14处流出,通过电机112驱动刷杆101带动刷毛102刷10洗过滤桶1的底部,以使得清洗者无需将清洗工具伸进过滤桶1内清洗其底壁,同时,电动的清洗方式具有更大的刷洗力,提高过滤桶1的清洗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