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有害生物检测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96642发布日期:2021-01-01 14:1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有害生物检测试验箱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有害生物检测试验箱。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和国内林木调运中极易发生的有害生物传播问题,保护农林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安全,进一步促进贸易发展,人们对检疫除害处理日益关注。因此需要对进境的货物进行检测尤其是已经确定为夹带有害生物的货物,需要快速确定有害生物的种类,一般的有害生物检测鉴定方法为生物技术鉴定,例如国家知识产权局2016.09.07公开的一项专利号为2016103819288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粉蚧科昆虫基因条形码检测技术,可以快速检测21种粉蚧,至少包括20次用量以上的引物psej/psen试剂和基因条形码序列盘;引物psej序列:5'-ccttcaactaatcataaaaatatnag-3',引物psen序列:5'-taaacttctggatgtccaaaaaatca-3';所述基因条形码序列盘存有93条标准条码序列,详细序列为seqidno.1到seqidno.93所示。本发明的粉蚧科昆虫基因条形码检测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便捷的粉蚧科昆虫分子检测技术,可在分子水平将粉蚧科21种昆虫种类区分,能满足使用需求。

该方法虽然识别准确度高且速度快,但是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程度较高,海关工作人员需要将货物送到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耗时时间长,影响货物通关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快速识别有害生物、识别效率高的有害生物检测试验箱。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有害生物检测试验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第一检测仓、第二检测仓和第三检测仓,所述第二检测仓、第三检测仓分别与所述第一检测仓通过传送带连通;

所述第一检测仓内设有至少一个摄像头,所述摄像头与控制器信号连接且向所述控制器传输采集到的图像,所述控制器与所述上位机连接,且向所述上位机传输所述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所述上位机还连接数据库,所述数据库内存储有害生物数据,所述上位机读取所述有害生物数据并与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比对,所述传送带将所述有害生物传输至第二检测仓或第三检测仓。

所述第二检测仓包括外仓和设于所述外仓内的内仓,所述外仓上设有第一进口与与所述第一检测仓通过传送带连通,所述内仓上设有第二进口与所述外仓连通,且所述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之间设有第一输送带,所述第二进口与所述内仓的内部设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进口上设有挡板门所述挡板门将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隔断。

所述内仓被隔板分隔为上仓和下仓,所述隔板的端面与所述第二输送带平齐,所述下仓的底部和侧壁上设有热风管道且所述下仓的底部设有加药仓,所述热风管道穿过所述加药仓的部分设有通孔,热风穿过所述通孔加热所述加药仓内的药剂。

所述隔板上设有若干通气孔。

所述第三检测仓包括由阻断板分隔的若干互不相通的第一处置仓、第二处置仓和第三处置仓;

所述第一处置仓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加热电阻,所述第二处置仓通过管道连通碱液储罐,所述第三处置仓通过管道连通酸液储罐。

所述第二处置仓和所述第三处置仓的底部设有收集管道,所述收集管道连通废液池。

所述第二处置仓和所述第三处置仓内分别设有喷头,所述第二处置仓内的喷头通过所述管道连通所述碱液储罐,所述第三处置仓的喷头通过管道连通所述酸液储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使用时,上位机还连接数据库,数据库内存储有害生物数据,上位机读取有害生物数据并与摄像头采集到的图像比对,传送带将有害生物传输至第二检测仓或第三检测仓。首先经过第一检测仓对有害生物进行拍照处理,将照片经过控制器处理后传输给上位机进行比对,上位机从数据库中调取相应数据进行比对,若确认为数据库中现有的有害生物则对应采用数据库中记载的相应的灭杀方法进行处理,则此时通过传送带将有害生物传送到第二检测仓进行处理,通常的方式是采用相应的药剂进行熏蒸处理灭活。而若是现有的数据库中没有记载的有害生物,则经过传送带直接传送到第三检测仓,而在第一检测仓内拍摄的照片则作为比对特征增补写入数据库中,此时,第三检测仓中对该新增有害生物进行酸碱及高温处理,从中择出最有效的处理方式上传到数据库中,从而完成整个有害生物的检测及灭活试验,试验时间短且对操作人员专业度要求低,因此能够迅速检测有害生物,检测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检测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检测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检测仓、2第二检测仓、3第三检测仓、4摄像头、5外仓、6内仓、7隔板、8第一处置仓、9第二处置仓、10第三处置仓、11收集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一种有害生物检测试验箱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第一检测仓1、第二检测仓2和第三检测仓3,第二检测仓2、第三检测仓3分别与第一检测仓1通过传送带连通;

第一检测仓1内设有至少一个摄像头4,摄像头4与控制器信号连接且向控制器传输采集到的图像,控制器与上位机连接,且向上位机传输摄像头4采集到的图像,上位机还连接数据库,数据库内存储有害生物数据,上位机读取有害生物数据并与摄像头4采集到的图像比对,传送带将有害生物传输至第二检测仓2或第三检测仓3。首先经过第一检测仓1对有害生物进行拍照处理,将照片经过控制器处理后传输给上位机进行比对,上位机从数据库中调取相应数据进行比对,若确认为数据库中现有的有害生物则对应采用数据库中记载的相应的灭杀方法进行处理,则此时通过传送带将有害生物传送到第二检测仓2进行处理,通常的方式是采用相应的药剂进行熏蒸处理灭活。而若是现有的数据库中没有记载的有害生物,则经过传送带直接传送到第三检测仓3,而在第一检测仓1内拍摄的照片则作为比对特征增补写入数据库中,此时,第三检测仓3中对该新增有害生物进行酸碱及高温处理,从中择出最有效的处理方式上传到数据库中,从而完成整个有害生物的检测及灭活试验,试验时间短且对操作人员专业度要求低,因此能够迅速检测有害生物,检测效率高。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检测仓2包括外仓5和设于外仓5内的内仓6,外仓5上设有第一进口与与第一检测仓1通过传送带连通,内仓6上设有第二进口与外仓5连通,且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之间设有第一输送带,第二进口与内仓6的内部设有第二输送带,第二进口上设有挡板门挡板门将第一输送带与第二输送带隔断。内仓6被隔板7分隔为上仓和下仓,隔板7的端面与第二输送带平齐,下仓的底部和侧壁上设有热风管道且下仓的底部设有加药仓,热风管道穿过加药仓的部分设有通孔,热风穿过通孔加热加药仓内的药剂。隔板7上设有若干通气孔。内仓6为主处理仓,采用比较成熟常规的熏蒸处理方式,采用高温熏蒸不同的药剂达到有害生物灭活的效果。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中第三检测仓3包括由阻断板分隔的若干互不相通的第一处置仓8、第二处置仓9和第三处置仓10;第一处置仓8的内壁上设有若干加热电阻,第二处置仓9通过管道连通碱液储罐,第三处置仓10通过管道连通酸液储罐。第二处置仓9和第三处置仓10的底部设有收集管道11,收集管道11连通废液池。这样处理后的酸液和碱液在废液池中中和,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污染环境。第二处置仓9和第三处置仓10内分别设有喷头,第二处置仓9内的喷头通过管道连通碱液储罐,第三处置仓10的喷头通过管道连通酸液储罐。这样使得喷洒能够更加均匀有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使用时,上位机还连接数据库,数据库内存储有害生物数据,上位机读取有害生物数据并与摄像头4采集到的图像比对,传送带将有害生物传输至第二检测仓2或第三检测仓3。首先经过第一检测仓1对有害生物进行拍照处理,将照片经过控制器处理后传输给上位机进行比对,上位机从数据库中调取相应数据进行比对,若确认为数据库中现有的有害生物则对应采用数据库中记载的相应的灭杀方法进行处理,则此时通过传送带将有害生物传送到第二检测仓2进行处理,通常的方式是采用相应的药剂进行熏蒸处理灭活。而若是现有的数据库中没有记载的有害生物,则经过传送带直接传送到第三检测仓3,而在第一检测仓1内拍摄的照片则作为比对特征增补写入数据库中,此时,第三检测仓3中对该新增有害生物进行酸碱及高温处理,从中择出最有效的处理方式上传到数据库中,从而完成整个有害生物的检测及灭活试验,试验时间短且对操作人员专业度要求低,因此能够迅速检测有害生物,检测效率高。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