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雾干燥尾气节能除湿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60228发布日期:2020-07-04 04:33阅读:730来源:国知局
喷雾干燥尾气节能除湿系统及方法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资源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雾干燥尾气节能除湿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喷雾干燥是利用雾化器(喷嘴)将湿物料雾化成小液滴,在干燥塔内与热的干燥空气介质接触,实现热量传递及质量传递,最终得到颗粒粉末的过程。喷雾干燥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来生产粉末产品,例如奶粉、洗衣粉、陶瓷颗粒以及药物粉末等。喷雾干燥过程主要在喷雾干燥塔中进行,在喷雾干燥塔内,经加热器加热的高温空气由干燥塔顶部进入,与经雾化的物料液滴接触换热,物料液滴中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气排出,干物料粉末由喷雾干燥塔底部排出。

随着环保政策日益趋严及资源日益紧张,现有的喷雾干燥塔在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具体如下:

(1)运行能耗高,喷雾干燥塔在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物料的干燥效率,需要将进入干燥塔的空气加热到较高温度,在对入口烟气加热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热量,尤其是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入口空气温度低,干燥介质需要加热的热量更高;

(2)耗水量大,湿物料在喷雾干燥塔完成干燥后,物料中的液态水蒸发成水蒸气进入干燥介质,随干燥介质以气态形式排出,造成大量水分的损失;

(3)二次污染严重,完成换热降温的喷雾干燥尾气为不饱和的高湿尾气,喷雾干燥尾气的排烟温度一般在在50℃-90℃,水蒸气的相对饱和度在80%-95%。高温高湿的喷雾干燥尾气排入大气环境中,与低温环境空气换热冷凝达到过饱和状态,大量水蒸气冷凝液化成悬浮液滴,在排烟口附近形成明显的白烟尾翼。同时,喷雾干燥塔排放口高度较低,且大量喷雾干燥企业往往分布在人口密集的工业厂区、城市郊区,在冬季低温静风环境下,高湿尾气在排烟口附近区域形成的白烟受密度影响扩散难度较大,空气中悬浮的凝结水滴在排放区域附近不断富集,大幅增加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在较高湿度环境下,空气中残留的气态污染物极易以悬浮液滴作为载体进行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生成超细颗粒物,进而促进区域雾霾天气的形成,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喷雾干燥尾气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无法回收的气态水分同时,还携带了少量无法捕集的超细干燥粉末,不仅造成企业生产过程耗水量大,还会造成物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喷雾干燥尾气节能除湿系统及方法,采用该系统及方法可大幅降低喷雾干燥系统的运行能耗,降低喷雾干燥尾气的排放湿度,消除喷雾干燥尾气白雾现象,还能回收喷雾干燥尾气中的气态水降低喷雾干燥过程的耗水量。

一种喷雾干燥尾气节能除湿系统,包括顺次设置的空气预热器、送风机、空气再热器、喷雾干燥塔和一级收集器;还包括取热液储罐、取热泵和位于一级收集器下游的除湿塔;

所述除湿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的塔壁上开设连通一级收集器的进气口、塔顶设置排气口;所述塔体内且位于进气口上方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二级收集器、收水盘、取热器、气-汽换热装置、混风装置和出口风机;

所述取热器包括取热换热管,用于流通取热液;所述的空气预热器包括预热换热管,用于流通预热液;所述取热液储罐、取热泵和取热换热管的入口依次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取热换热管的出口与所述预热换热管的入口连通;所述气-汽换热装置用于对经取热器降温后的饱和尾气进行间接换热。

取热器对干燥尾气进行一级冷凝降温至饱和或过饱和,取出热量用于预热送风机入口空气,降低空气再热器能耗;在气-汽换热装置中采用低温环境空气通过填料膜片对喷雾干燥尾气进行二级冷凝,回收冷凝生成的液态水;完成两级冷凝后的低温饱和湿气与干空气混风均匀达到不饱和状态后实现除湿排放。

取热器收集喷雾干燥尾气中的热量并将收集的热量送入空气预热器内对喷雾干燥的空气进行预热;气-汽换热装置对饱和湿尾气进行间接换热回收饱和尾气中的冷凝水。取热器与气-汽换热装置协同配合实现对高湿尾气的取热和取水,不仅可降低喷雾干燥尾气排放湿度,还可回收尾气中的热量降低喷雾干燥过程的运行能耗,同时可实现无白雾排放,减少视觉污染。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可选的,所述收水盘内设有贯通除湿塔塔壁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外接排液管道。气-汽换热装置收集的冷凝水下落至该收水盘,并排出除湿塔。既实现对冷凝水的回收,也实现对二级除尘装置的保护。

可选的,所述取热换热管包括若干层等间距分布的薄壁金属管道;相邻层的薄壁金属管道之间交错排布。

等间距可以理解为单层内相邻薄壁金属管道之间等间距,相邻层之间的薄壁金属管道也等间距。

相邻层的薄壁金属管道之间交错排布也可理解为:每根薄壁金属管的中心位于上层两根相邻金属管中心连线的正下方或位于下层两根相邻金属管中心连线的正上方。

可选的,所述气-汽换热装置包括若干个倾斜设置且呈镜面对称安装的填料单元;每个填料单元包括若干依次粘结的填料膜片,填料单元内形成间隔分布且相垂直贯通填料单元的湿通道和干通道,所述湿通道与干通道之间由填料膜片间隔;湿通道用于流通高温湿烟气,干通道用于流通低温环境空气;湿通道内的高温湿烟气气流和干通道内的空气气流均为上升流。

进一步地,若干个填料单元分列安装,相邻列的填料单元之间呈镜面对称且在对称面上相交,相交处密封连接;每个填料单元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为20°~55°。对称面为竖向平面。填料单元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可理解为填料膜片的中心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膜片的一面为经疏水改性后的疏水面、另一面为非疏水面;

所述填料膜片上设有若干相垂直的湿气导流粘结槽和干气导流粘结槽;所述湿气导流粘结槽相对于疏水面为凸起结构、相对于非疏水面为凹陷结构;所述干气导流粘结槽相对于疏水面为凹陷结构、相对于非疏水面为凸起结构;

所述湿气导流粘结槽和干气导流粘结槽的凸起面上均设置膜片粘结点;

所述填料膜片的疏水面上且与湿气导流粘结槽平行的两个侧边边缘设置湿通道密封边;所述填料膜片的非疏水面上且与干气导流粘结槽平行的两个侧边边缘设置干通道封边。

所述湿通道封边与湿气导流粘结槽的凸起面顶部位于同一平面;干通道封边与干气导流粘结槽的凸起面顶部位于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所述填料膜片为矩形塑料膜片;所述湿气导流粘结槽平行于填料膜片的长边且均匀分布;所述干气导流粘结槽平行于填料膜片的短边且均匀分布。在该矩形膜片的方案中,填料单元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也可理解为填料单元内湿通道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更进一步地,每张矩形塑料膜片的长宽比例为1:1-3:1,膜片厚度为0.1mm-0.5mm。

可选的,所述混风装置包括若干个在塔体水平截面上均分分布的混风单元;每个混风单元内设置若干导流叶片。

可选的,所述预热换热管包括若干金属翅片管,所述预热换热管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所述取热液储罐。与取热器之间形成循环回路。

空气预热器安装于预热烟道内,送风机通过预热烟道连通大气环境,预热烟道的进风口处设置过滤器。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喷雾干燥尾气节能除湿方法,优选采用本申请改进后的系统实现,包括:

(1)料液罐中的待烘干物料经供料管路送至喷雾干燥塔内,经雾化喷嘴在喷雾干燥塔上方雾化成细小液滴;环境空气由送风机经烟道送至空气再热器加热成高温空气后由喷雾干燥塔顶部进入喷雾干燥塔;喷雾干燥塔内高温空气与待烘干物料液滴接触换热,物料液滴蒸发干燥后,大部分干燥物料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喷雾干燥塔底部的储料斗,物料液滴中的水分挥发形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形成高湿不饱和尾气;

(2)完成干燥换热的高湿不饱和尾气携带少量细小干燥物料颗粒进入一级收集器进行螺旋运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尾气中大部分残留的物料颗粒物与尾气进行分离,并在一级收集器底部的储料斗富集;完成一级收集的尾气由一级收集器顶部尾气出口进入除湿塔,高湿尾气在穿过除湿塔底部的二级收集器时,尾气中残留的物料颗粒物在滤袋的作用下与尾气完成进一步分离;完成两级分离的尾气中颗粒物得到完全去除;

(3)完成颗粒物分离的高湿尾气在除湿塔中向上流动,在流经取热器时,取热液储罐中的低温取热液由取热泵送至取热器内,不饱和高湿尾气与取热器内的低温取热液通过金属管壁进行快速换热降温,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完成换热升温的高温取热液在取热泵的作用下从取热器出口经管道进入空气预热器,用于送风机入口的空气预热,完成空气预热的低温取热液进入取热液储罐;

(4)完成取热降温的饱和或过饱和高湿尾气进入气-汽换热装置,在填料单元的湿通道内向上流动;在空气浮力和出口风机的作用下,低温环境空气通过填料单元的干通道向上流动进入除湿塔,高湿尾气与低温环境空气通过填料膜片进行间接换热,高湿尾气中水蒸气经冷凝换热生成液态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收水盘,并经收水盘排出除湿塔;

(5)完成冷凝收水的高湿尾气与通过换热填料进入除湿塔的环境空气进入混风装置,在混风装置的整流作用下混合均匀,混合烟气达到不饱和状态,不饱和尾气经出口风机由排气口排出除湿塔,实现出口烟气无白雾现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效果明显的喷雾干燥系统及方法,利用低温取热液将高温喷雾干燥尾气排放的热量进行间接冷凝取热,形成高温取热液,再将高温取热液中的热量用于喷雾干燥风预热降低再热器电耗,大幅降低喷干燥系统的运行能耗。

(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水效果明显的喷雾干燥尾气除湿系统及方法,利用取热器和气-汽换热填料对不饱和高湿喷雾干燥尾气进行两级冷凝,将高湿尾气中的大量水蒸气冷凝液化生成液态水并进行回收再利用,大幅降低喷雾干燥企业的耗水量和用水成本。

(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除喷雾干燥尾气白雾现象的系统及方法,通过对高湿喷雾干燥尾气进行两级冷凝,回收干燥尾气中的大量水分,并将冷凝后的饱和湿烟气与在气-汽换热填料中完成换热升温的环境空气混合至不饱和状态再排放,实现喷雾干燥尾气排放过程无白雾现象。

(4)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能耗运行的喷雾干燥尾气除湿系统及方法,将饱和湿烟气和环境空气在气-汽换热填料内部分别沿互不相通的纵向通道和横向通道流动换热;环境空气主要靠升温过程产生的浮力作为推动力进入气-汽换热填料内部,换热过程无需外加能耗作为冷源,系统运行能耗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除湿系统的整体结构及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取热器沿除湿塔轴向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气-汽换热装置的单个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a向视图。

图5为图3所示的b向视图。

图6为组成图3所示换热单元的填料膜片疏水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组成图3所示换热单元的填料膜片非疏水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如图标记如下:

10-空气预热组件11-过滤器12-空气预热器

13-空气预热烟道

20-送风机30-空气再热器40-喷雾干燥塔

50-料液罐60-一级收集器70-除湿塔

71-二级收集器72-收水盘73-取热器

74-气-汽换热装置75-混风装置76-出口风机

77-排气口

80-取热泵90-取热液储罐

731-薄壁金属管道

741-填料膜片742-湿通道743-干通道

741a-疏水面741a1-湿气导流粘结槽741a2-疏水面粘结点

741a3-湿通道封边

741b-非疏水面741b1-干气导流粘结槽741b2-非疏水面粘结点

741b3-干通道封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了更好地描述和说明本申请的实施例,可参考一幅或多幅附图,但用于描述附图的附加细节或示例不应当被认为是对本申请的发明创造、目前所描述的实施例或优选方式中任何一者的范围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时,它可以直接与另一个组件连接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如图1所示,一种喷雾干燥尾气节能除湿系统,包括顺次设置的空气预热组件10、送风机20、空气再热器30、喷雾干燥塔40、一级收集器60和除湿塔70,与喷雾干燥塔40连接的料液罐50,还包括取热液储罐90和取热泵80。送风机、空气再热器和喷雾干燥塔均为现有喷雾干燥工艺中的常规设备。一级收集器可从旋风除尘器、布袋除尘器等常规除尘设备中选择。

空气预热组件10包括空气预热器12、预热烟道13和过滤器11,空气预热器12设于空气预热烟道13内,空气预热烟道的入口处设置过滤器11,通过过滤器连通大气环境,空气预热器采用预热换热管,换热管内流通换热介质,对经过空气换热管外侧的空气进行预热。

空气预热烟道的气体出口通过空气管道连接送风机20,送风机20通过空气管道连接空气再热器30,空气再热器的气体出口通过管道连接至喷雾干燥塔40的顶部,喷雾干燥塔内的喷雾装置通过管道连接料液罐50。喷雾干燥塔的粉末出口位于喷雾干燥塔底部,喷雾干燥塔的尾气出口连接一级收集器60,一级收集器的粉末出口位于一级收集器底部,一级收集器的尾气出口连接除湿塔70。

待干燥的料液由喷雾装置喷入喷淋塔内,与喷淋塔内的高温烟气接触,进行传热(为了保证料液雾化效果,也可在料液罐与喷雾干燥塔连接管路中间增设料液泵),干燥后的物料由喷雾干燥塔塔底排除。喷雾干燥塔的高温尾气进入一级收集器60,在一级收集器内对尾气中混入的干燥粉末进行收集,收集的粉末由除尘器底部排除,完成一级除尘的尾气从一级收集器顶部出口经烟气通道进入除湿塔70。

除湿塔70包括塔体,塔体的塔壁上且位于靠近底部开设进气口78、塔顶设置排气口77,除湿塔塔体内且位于进气口上方由下至上依次设置二级收集器71、收水盘72、取热器73、气-汽换热装置74、混风装置75和出口风机76,出风风机位于排气口处。

在除湿塔70内,取热器内取热液对干燥尾气进行一级冷凝降温至饱和或过饱和,取出热量用于预热送风机入口空气,降低空气再热器能耗;在换热装置内采用低温环境空气通过填料对喷雾干燥尾气进行二级冷凝,回收冷凝生成的液态水,完成两级冷凝后的低温饱和湿气与干空气在填料层上方混合均匀达到不饱和状态后,实现无白雾排放。

取热液储罐90、取热泵80和取热器73的入口依次通过管道连通,取热器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空气预热器翅片管入口,空气预热器翅片管的出口通过管道连通取热液储罐90。取热器翅片管内流通取热介质,取热介质在取热器中取热升温后送入空气预热器内用作空气预热器的预热介质,对干燥空气进行预热,完成预热后的低温冷却液体返回取热液储罐,作为取热介质,循环利用。取热泵是根据其功能命名,实际为常规水泵,为取热液的循环提供循环动力。取热液在取热器73、空气预热器10及取热热储罐90之间形成循环回路,由取热泵提供循环动力。

除湿塔70内的二级收集器71位于进气口78的上方,用于对尾气中的粉末进行二次收集。二次收集的粉末落入除湿塔的塔底,并由塔底排除。气-汽换热装置在换热过程中会产生冷凝水,如冷凝水直接落入塔底,会影响二级收集器的运行及再次淋湿粉末,因此,二级收集器上方设置收水盘72,收水盘内设有贯通除湿塔塔壁的排液口,收水盘通过排液口与除湿塔外的排液管道连通,收水盘位于二级收集器72与取热器73之间,用于收集气-汽换热装置换热过程产生的冷凝水,然后排除除湿塔外,防止落入二级收集器及塔底。

二级收集器可从布袋除尘器、静电除尘器等常规除尘设备中选择。收水盘的结构需满足可供气体从下往上穿过,但收集的冷凝水不能向下漏出。

取热器用于对高温烟气进行取热,作为取热器的一种实施方式,取热器采用取热换热管,取热换热管包括若干层上下设置且相互平行分布的薄壁金属管道731,同层的薄壁金属管道之间相互平行,相邻层的薄壁金属管道之间也相互平行;相邻层的薄壁金属管道之间交错分布;所有的薄壁金属管道等间距分布。等间距是指任意两根薄壁金属管道的中心轴线之间的垂直间距相等。薄壁金属管道的交错分布方式也可理解为:取热器由若干层上下分布的薄壁金属管道组成,且每根薄壁金属管的中心位于上层两根相邻金属管中心连线的正下方或位于下层两根相邻金属管中心连线的正上方。取热器沿除湿塔轴向的截面如图2所示,薄壁金属管道之间依次首尾连通,贯通塔壁的入口连接却热泵,贯通塔壁的出口连接预热换热管。

气-汽换热装置可采用已有的气-汽换热器,如膜片式间接换热器,膜片式间接换热器可采用已有的膜片间接换热器,也可采用自主开发的膜片换热填料,一种有利实施方式中,采用自主开发的膜片换热填料,气-汽换热装置74包括若干个倾斜设置的填料单元,若干个填料单元分列安装,每列中由若干个填料单元74按照相同倾斜角度依次组装,相邻列的填料单元之间呈镜面对称且在对称面上相交,相交处密封连接;每个填料单元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为20°~55°。倾斜角是指膜片中心下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如图3~图5所示,为单个填料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每个填料单元包括若干张依次粘结的填料膜片741,每个填料单元内形成间隔分布且相垂直贯通的湿通道742和干通道743,湿通道与干通道之间由填料膜片间隔;湿通道用于流通高温湿烟气,干通道用于流通低温环境空气;湿通道内的高温湿烟气气流和干通道内的空气气流均为上升流。湿通道的底部入口和顶部出口分别与填料单元上下方的塔体内连通;干通道的底部入口连通环境空气,干通道的顶部出口与填料单元上方的塔体内连通。

如图6和图7所示,为组成填料单元的填料膜片的一种实施方式,填料膜片的一面为经疏水改性后的疏水面741a、另一面为非疏水面741b。每张填料膜片741上设有若干条湿气导流粘结槽741a1、若干条干气导流粘结槽741b1、湿通道封边741a3和干通道封边741b3,所有的湿气导流粘结槽和干气导流粘结槽的凸起面上均设置膜片粘结点,湿气导流粘结槽上为疏水面粘结点741a2,干通道导流粘结槽上为非疏水面粘结点741b2。

湿气导流粘结槽相对于疏水面为凸起结构、相对于非疏水面为凹陷结构;干气导流粘结槽相对于疏水面为凹陷结构、相对于非疏水面为凸起结构;湿通道密封边位于疏水面741a上平行于湿气导流粘结槽的两侧边缘处,干通道封边位于非疏水面741b上平行于干气导流粘结槽的两侧边缘处。为更好的实现封边的密封效果,湿通道封边与湿气导流粘结槽的凸起面顶部位于同一平面;干通道封边与干气导流粘结槽的凸起面顶部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填料膜片形状的一种具体选择,填料膜片采用矩形塑料膜片,该矩形塑料膜片上,湿气导流粘结槽平行于长边均匀分布;干气导流粘结槽平行于短边均匀分布。湿通道封边位于填料膜片的长边边缘,干通道封边位于填料膜片的短边边缘。塑料膜片可以是pp\pvc\pe等多种材质的膜片。采用矩形膜片的实施方式中,填料单元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也可理解为湿通道的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作为矩形填料膜片尺寸的一种具体选择,每张矩形塑料膜片的长宽比例为1:1-3:1,膜片厚度为0.1mm-0.5mm。

每张填料膜片741的疏水表面与相邻一张填料膜片的疏水表面粘结;每张填料膜片的非疏水表面与相邻一张填料膜片的非疏水表面粘结,组成填料单元74。相邻填料膜片的疏水面侧通过湿通道封边实现重合密封粘结,湿气导流粘结槽之间通过疏水面粘结点粘结,相邻湿气导流粘结槽之间形成湿通道742,湿通道用于流通高温湿烟气;相邻填料膜片的非疏水面侧通过干通道封边实现重合密封粘结,干气导流粘结槽之间通过非疏水面粘结点粘结,相邻干气导流粘结槽之间形成干通道743,用于流通低温环境空气。

在除湿塔出口风机的引流作用下,气-汽换热装置内完成冷凝收水的高湿尾气与通过气-汽换热装置进入除湿塔的环境空气混合均匀,使混合烟气达到不饱和状态,为增强混风效果,在气-汽换热装置上方设置混风装置75,混风装置包括若干个均匀分布的混风单元,混风单元本身可采用现有技术,如空气混合器、旋流板等,混风单元布满整个塔体截面,形成混风层。完成冷凝收水的高湿尾气与通过气-汽换热装置进入除湿塔的环境空气进入混风层,在混风层的整流作用下混合均匀。

为便于调节低温环境空气的进入量,可在干通道入口对应的塔壁上设置百叶窗。出口风机76位于塔体的排气口,完成混风均匀的不饱和尾气由出口风机经排气口排出除湿塔,实现出口烟气无白雾现象。出口风机的设置还可增强填料单元内的负压,为环境空气的进入补充动力。

由上述系统进行喷雾干燥尾气节能除湿方法的流程如下:

(1)料液罐50中的待烘干物料经供料管路送至喷雾干燥塔40内,经雾化喷嘴在喷雾干燥塔上方雾化成细小液滴。环境空气经预热器预热后,由送风机20经烟道送至空气再热器30加热成高温空气,高温空气由喷雾干燥塔顶部进入喷雾干燥塔。喷雾干燥塔内高温空气与待烘干物料液滴接触换热,物料液滴蒸发干燥后,大部分干燥物料颗粒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喷雾干燥塔底部的储料斗,物料液滴中的水分挥发形成水蒸气进入空气中形成高湿不饱和尾气;

(2)完成干燥换热的高湿不饱和尾气携带少量细小干燥物料颗粒进入一级收集器60进行一级除尘,大部分颗粒物在一级收集器底部的储料斗富集;完成一级除尘的尾气由一级收集器顶部尾气出口进入除湿塔70,高湿尾气在穿过除湿塔底部的二级收集器71时,尾气中残留的物料颗粒物在滤袋的作用下与尾气完成进一步分离;完成两级分离的尾气中颗粒物得到完全去除;

(3)完成颗粒物分离的高湿尾气在除湿塔中向上流动,在流经取热器73时,取热液储罐90中的低温取热液由取热泵80送至取热器内,不饱和高湿尾气与取热器内的低温取热液通过金属管壁进行快速换热降温,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完成换热升温的高温取热液在取热泵80的作用下从取热器出口经管道进入空气预热器12,用于预热送风机入口的空气,完成空气预热的低温取热液进入取热液储罐;

(4)完成取热降温的饱和或过饱和高湿尾气进入气-汽换热装置74中,在气-汽换热填料模块的纵向通道(湿通道)内向上流动;在空气浮力和出口风机76的作用下,低温环境空气通过气-汽换热填料模块的横向通道(干通道)向上流动进入除湿塔,高湿尾气与低温环境空气通过气-汽换热填料的膜片进行间接换热,高湿尾气中大量水蒸气经冷凝换热生成液态水滴在重力作用下落入收水盘,并经收水盘排出除湿塔;

(5)完成冷凝收水的高湿尾气与通过气-汽换热装置进入除湿塔的环境空气进入混风层,在混风装置75的整流作用下混合均匀,混合烟气达到不饱和状态,不饱和尾气由出口风机76经排气口排出除湿塔,实现出口烟气无白雾现象。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