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34522发布日期:2020-12-18 13:58阅读:68来源:国知局
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有关的部分中分别涉及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过滤系统以及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人在公开号为cn103089714a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提供了一种透平式气体压缩机前端除尘器,经过对该透平式气体压缩机前端除尘器实际运行发现,在夏季湿度较高的环境条件下过滤元件表面容易出现结露现象,导致过滤阻力增大,进而容易引起透平式气体压缩机发生喘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及应用它的过滤系统,以解决特定环境条件下过滤元件表面容易出现结露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滤系统,以解决防止过滤系统中的驱动装置发生喘振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再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以解决便捷可靠地固定过滤元件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其包括:前置换热单元,包含输气箱,所述输气箱具有用于与待过滤气体来源连接的进气口和用于与过滤装置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连接的排气口,输气箱中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排气口之间的输气通道上设有用于使待过滤气体与换热介质实现换热的第一换热装置;以及,换热介质供给单元,包含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以及与该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连接用于使所述换热介质与外界大气进行换热以使该换热介质达到所需温度范围的第二换热装置,所述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第二换热装置以及第一换热装置构成换热介质循环流路。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换热介质为水;则,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为间壁式水冷却器,第二换热装置为冷水机。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具体包括:恒温水箱;前端输水管道,包含前端送水管、前端回水管以及设置在前端送水管和/或前端回水管上的水泵,所述前端送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前端排水口和间壁式水冷却器进水口,所述前端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前端回水口和间壁式水冷却器排水口;以及,后端输水管道,包含后端送水管、后端回水管以及设置在后端送水管和/或后端回水管上的水泵,所述后端送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后端排水口和冷水机进水口,所述后端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后端回水口和冷水机排水口。

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系统。过滤系统包括:过滤装置,包含设有待过滤气体输入口的原气腔和设有已过滤气体输出口的净气腔,所述原气腔与净气腔之间通过过滤元件相分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待过滤气体从所述待过滤气体输入口流入原气腔后再经过过滤元件流入净气腔成为已过滤气体并从已过滤气体输出口流出;所述过滤装置与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相连,该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包括:前置换热单元,包含输气箱,所述输气箱具有用于与待过滤气体来源连接的进气口和用于与过滤装置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连接的排气口,输气箱中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排气口之间的输气通道上设有用于使待过滤气体与换热介质实现换热的第一换热装置;以及换热介质供给单元,包含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以及与该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连接用于使所述换热介质与外界大气进行换热以使该换热介质达到所需温度范围的第二换热装置,所述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第二换热装置以及第一换热装置构成换热介质循环流路。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换热介质为水;则,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为间壁式水冷却器,第二换热装置为冷水机。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具体包括:恒温水箱;前端输水管道,包含前端送水管、前端回水管以及设置在前端送水管和/或前端回水管上的水泵,所述前端送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前端排水口和间壁式水冷却器进水口,所述前端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前端回水口和间壁式水冷却器排水口;以及,后端输水管道,包含后端送水管、后端回水管以及设置在后端送水管和/或后端回水管上的水泵,所述后端送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后端排水口和冷水机进水口,所述后端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后端回水口和冷水机排水口。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输气箱与过滤装置均呈卧式方式设置以使从所述输气箱的进气口至过滤装置的原气腔的整体通道呈水平直线地延伸,所述过滤装置中的过滤元件采用滤管,所述滤管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平行。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输气箱的排气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之间通过锥形软管连接,该锥形软管上连接待过滤气体输入口一端的直径大于连接排气口一端的直径。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驱动装置为与所述过滤装置的已过滤气体输出口相连的空气压缩机;则所述过滤装置为前置于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器,所述待过滤气体来源为空气过滤器外部的大气环境。

上述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能够对待过滤气体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待过滤气体的相对湿度,有效避免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由于采用了输气箱,待过滤气体在通过输气箱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受到第一换热装置作用。

当换热介质为水时,则所述第一换热装置选择为间壁式水冷却器而第二换热装置选择为冷水机,间壁式水冷却器与冷水机的搭配能够稳定有效地将待过滤气体降低一定温度,若待过滤气体是处于夏季高湿度气候条件下的环境空气时,这样的技术手段刚好可以确保待过滤气体的相对湿度达到不析出液态水的状态。

若驱动装置为与所述过滤装置的已过滤气体输出口相连的空气压缩机时,则所述过滤装置为前置于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器而所述待过滤气体来源为空气过滤器外部的大气环境,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已过滤气体(空气)在空气压缩机中本来就会升温,故目前往往还需对压缩空气进行降温操作,而间壁式水冷却器与冷水机的搭配的技术手段已经预先对待过滤气体进行了降温,即这样的技术手段实际上是将降温过程提前了,这样做不仅有利于空气压缩,而且从整体工艺流程上看并不会带来过多的能耗。

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过滤系统。该过滤系统包括:过滤装置,包含设有待过滤气体输入口的原气腔和设有已过滤气体输出口的净气腔,所述原气腔与净气腔之间通过过滤元件相分隔;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待过滤气体从所述待过滤气体输入口流入原气腔后再经过过滤元件流入净气腔成为已过滤气体并从已过滤气体输出口流出;其中,所述驱动装置为与所述过滤装置的已过滤气体输出口相连的空气压缩机,所述过滤装置为前置于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器;所述过滤装置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连接有空气增压装置。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的空气增压装置具体采用的是增压风机。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过滤装置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分别连接有可相互切换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空气增压装置设置在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中的任意一个通道上。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空气压缩机具体采用的是透平式压缩机。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过滤装置与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相连,该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包括:前置换热单元,包含输气箱,所述输气箱具有用于与待过滤气体来源连接的进气口和用于与过滤装置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连接的排气口,输气箱中位于所述进气口与排气口之间的输气通道上设有用于使待过滤气体与换热介质实现换热的第一换热装置;以及,换热介质供给单元,包含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以及与该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连接用于使所述换热介质与外界大气进行换热以使该换热介质达到所需温度范围的第二换热装置,所述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第二换热装置以及第一换热装置构成换热介质循环流路;所述空气增压装置与输气箱的进气口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换热介质为水;则,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为间壁式水冷却器,第二换热装置为冷水机。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具体包括:恒温水箱;前端输水管道,包含前端送水管、前端回水管以及设置在前端送水管和/或前端回水管上的水泵,所述前端送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前端排水口和间壁式水冷却器进水口,所述前端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前端回水口和间壁式水冷却器排水口;以及,后端输水管道,包含后端送水管、后端回水管以及设置在后端送水管和/或后端回水管上的水泵,所述后端送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后端排水口和冷水机进水口,所述后端回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后端回水口和冷水机排水口。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输气箱与过滤装置均呈卧式方式设置以使从所述输气箱的进气口至过滤装置的原气腔的整体通道呈水平直线地延伸,所述过滤装置中的过滤元件采用滤管,所述滤管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平行。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输气箱的排气口与所述过滤装置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之间通过锥形软管连接,该锥形软管上连接待过滤气体输入口一端的直径大于连接排气口一端的直径。

显然,上述过滤系统在过滤装置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连接有空气增压装置,可有效解决与该过滤装置的已过滤气体输出口相连的空气压缩机发生喘振。

为了解决上述相关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所述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被制造成型材,从断面上看该型材包括:肩板,肩板上设有连接件安装孔,肩板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用于卡压过滤元件的凸肩;底板,与肩板相对设置并设有与肩板上的连接件安装孔相对应的连接件安装孔;左侧板,连接在肩板左侧凸肩的根部与底板左侧部之间;以及右侧板,连接在肩板右侧凸肩的根部与底板右侧部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所述左侧板与右侧板相对且倾斜地设置而分别构成以底板为上底、肩板为下底的等腰梯形的腰。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被制造成一种铝合金型材。

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被制造成型材,从断面上看该型材包括:肩板,肩板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用于卡压过滤元件的凸肩;以及腹板,与肩板连接并位于肩板左右两侧凸肩之间。

上述技术方案还可进一步地进行以下优化或细化,即被制造成一种铝合金型材。

上述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可将过滤元件便捷可靠的固定到过滤装置的孔板等类似结构上,实现过滤元件的安装。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应用图1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的过滤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过滤装置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分部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关于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和单位: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的其他相关术语和单位,均可基于本实用新型相关内容得到合理的解释。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应用图1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的过滤系统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系统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具体包括前置换热单元100和换热介质供给单元200。

其中,前置换热单元100包含输气箱110,所述输气箱110具有用于与待过滤气体来源连接的进气口111和用于与过滤装置300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连接的排气口112,输气箱110中位于所述进气口111与排气口112之间的输气通道上设有用于使待过滤气体与换热介质实现换热的第一换热装置120。

所述换热介质供给单元200包含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210以及与该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210连接用于使所述换热介质与外界大气进行换热以使该换热介质达到所需温度范围的第二换热装置220,所述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210、第二换热装置220以及第一换热装置120构成换热介质循环流路。

上述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能够对待过滤气体的温度进行调节,从而降低待过滤气体的相对湿度,有效避免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由于采用了输气箱110,待过滤气体在通过输气箱110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受到第一换热装置作用。

所述换热介质优选为水,在此条件下,所述第一换热装置为间壁式水冷却器,第二换热装置为冷水机。间壁式水冷却器和冷水机属于现有设备,它们搭配使用能够稳定有效地将待过滤气体降低一定温度,若待过滤气体是处于夏季高湿度气候条件下的环境空气时,这样的技术手段刚好可以确保待过滤气体(空气)的相对湿度达到不析出液态水的状态。

如图1所示,所述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210的具体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包括恒温水箱211、前端输水管道以及后端输水管道;其中,前端输水管道包含前端送水管212、前端回水管213以及设置在前端送水管212和/或前端回水管213上的水泵214,所述前端送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211前端排水口和间壁式水冷却器进水口,所述前端回水管213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211前端回水口和间壁式水冷却器排水口;后端输水管道包含后端送水管215、后端回水管216以及设置在后端送水管215和/或后端回水管216上的水泵217,所述后端送水管215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211后端排水口和冷水机进水口,所述后端回水管216的两端分别连接恒温水箱211后端回水口和冷水机排水口。

上述结构的换热介质导流驱动组件210能够确保作为换热介质进入间壁式水冷却器的水始终是恒温的,从而保证对待过滤气体冷却效果的一致性。

如图1-2、5所示,应用上述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的过滤系统,包括过滤装置300和驱动装置400;其中,过滤装置300包含设有待过滤气体输入口的原气腔310和设有已过滤气体输出口的净气腔320,所述原气腔310与净气腔320之间通过过滤元件330相分隔;驱动装置400用于驱动待过滤气体从所述待过滤气体输入口流入原气腔310后再经过过滤元件330流入净气腔320成为已过滤气体并从已过滤气体输出口流出;此外,所述过滤装置300与上述用于防止过滤元件表面结露的装置相连,即,输气箱110的排气口112与过滤装置300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连接。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系统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输气箱110与过滤装置300均呈卧式方式设置以使从所述输气箱110的进气口111至过滤装置300的原气腔310的整体通道呈水平直线地延伸,且过滤装置300中的过滤元件330采用滤管,所述滤管的中心轴线与水平面平行。由此,待过滤气体在输气箱110和原气腔310中始终沿水平方向流动,气流不发生转弯,压力损失较小。

图3为图2中过滤装置的内部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4所示,过滤装置300的原气腔310与净气腔320之间设有一孔板340,过滤元件330即安装在该孔板340的各个安装孔上。

为了便于将过滤元件330固定在孔板340的相应安装孔中,使用了一种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其被制造成型材,从断面上看该型材包括:肩板351,设有连接件安装孔,肩板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用于卡压过滤元件的凸肩;底板352,与肩板351相对设置并设有与肩板351上的连接件安装孔相对应的连接件安装孔;左侧板353,连接在肩板351左侧凸肩的根部与底板352左侧部之间;以及右侧板354,连接在肩板351右侧凸肩的根部与底板352右侧部之间。

使用时,上述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通过螺纹连接件360(具体可以是螺栓,该螺栓的螺杆分别穿过肩板351上的连接件安装孔、底板352上的连接件安装孔以及孔板340上的孔后连接螺母)锁紧在孔板340上。该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的左右两侧的凸肩分别压紧相应过滤元件330上的台阶面,从而将过滤元件330卡压在孔板340上。

上述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强度高、不易变形,且安装拆卸十分方便。尤其当过滤元件330采用前述公开号为cn103089714a的专利申请文件中所公开那种具有多个直线排列滤管的一体结构的过滤元件时,由于该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被制造成型材而具有一定长度,因此一侧凸肩可以同时压住具有多个直线排列滤管的一体结构的过滤元件的头部整条边上的台阶面,使过滤元件300与孔板340之间更好的密封。

优选的,上述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中,所述左侧板353与右侧板354相对且倾斜地设置而分别构成以底板352为上底、肩板351为下底的等腰梯形的腰。

优选的,上述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被制造成一种铝合金型材。

当相邻过滤元件之间排列较密时,可将上述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改为以下结构: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被制造成型材,从断面上看该型材包括:肩板,肩板左右两侧分别形成用于卡压过滤元件的凸肩;以及腹板,与肩板连接并位于肩板左右两侧凸肩之间。

此处的腹板类似于铁轨轨头下方的腹板,其相比于上述左侧板353加右侧板354的结构大大缩小了空间占用,从而能够让出较多的空间,以便使相邻过滤元件能够紧密的排列。此外,改变后的用于固定过滤元件的紧固件可以不再采用上述螺纹连接件360与孔板340连接,而是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将该紧固件与孔板相连,比如在肩板上设置压板,再将该压板与孔板通过螺纹连接件连接。

此外,所述输气箱110的排气口112与所述过滤装置300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之间通过锥形软管600连接,该锥形软管600上连接待过滤气体输入口一端的直径大于连接排气口112一端的直径。通过锥形软管600将输气箱110与过滤装置300柔性连接,能够更好的适应设备的制造安装误差;由于锥形软管600上连接待过滤气体输入口一端的直径大于连接排气口112一端的直径,使待过滤气体以更均匀稳定的压力和流速年进入过滤装置300的原气腔310。

上述过滤系统特别适于作为在所述驱动装置400为与所述过滤装置300的已过滤气体输出口相连的空气压缩机、所述过滤装置300为前置于空气压缩机的空气过滤器且所述待过滤气体来源为空气过滤器外部的大气环境的条件下所使用的过滤系统。空气压缩机具体可采用透平式压缩机。

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的防止空气压缩机(特别是透平式压缩机)出现喘振问题,如图5所示,所述过滤装置300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还连接有空气增压装置500。所述的空气增压装置500一般可以采用增压风机。

此外,还可使过滤装置300的待过滤气体输入口分别连接有可相互切换的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所述空气增压装置500设置在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中的任意一个通道上。这样,当需要使用空气增压装置500时,可选择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中设有该空气增压装置500的那个进气通道,而当不需要使用空气增压装置500,选择第一进气通道和第二进气通道中未设空气增压装置500的那个进气通道。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优选实施方式和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