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用卧式料浆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8464发布日期:2020-11-19 21:01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山用卧式料浆搅拌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用卧式料浆搅拌机。



背景技术:

矿山生产用膏体制备及输送一般都采用立式搅拌机或者单箱体结构卧式搅拌机工艺生产,立式搅拌机产出的桨体均匀度不够,造成料浆在管路输送过程中局部浓度过高深度堵管等一系列问题;而单箱体卧式搅拌机使用一段时间后,容易出现料浆直接接触搅拌轴密封部位的现象,料浆细粒径颗粒渗透到轴承内部,造成密封件磨损破坏,加大了轴承与壳体之间的接触面,具有漏浆泄漏的问题,维修量大,更换困难,提高了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山用卧式料浆搅拌机,有效地减少了料浆与搅拌轴密封部位的接触,减少了料浆对密封件的磨损,提高了搅拌轴密封件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生产成本。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矿山用卧式料浆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筒体以及沿筒体轴向与箱体转动连接的搅拌轴,所述筒体的左端部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筒体的右端部底部开设有排料口;还包括位于筒体左端部的隔离区组件以及位于筒体右端部的溢流区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区组件包括隔离板和挡板,所述隔离板为竖直设置在筒体左端部、与搅拌轴相垂直的半圆形板,隔离板的弧形端与筒体底部的内壁连接,隔离板的顶部位于搅拌轴上方,且隔离板上开设有与搅拌轴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挡板的下端与隔离板的上端连接,挡板的上端向筒体的左端倾斜,且挡板的上端与筒体左端部的端盖连接,所述第一进料口位于挡板的上方,所述隔离板、挡板与筒体内壁围合形成隔离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区组件还包括收集排放管,所述收集排放管的顶端与隔离腔连通,收集排放管的底端用于与污水池相配合,且收集排放管的底端设置有单向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隔离区组件还包括冲洗水管,所述冲洗水管的出水口穿过筒体左端部的端盖位于隔离腔内,且冲洗水管的出水口端安装有喷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溢流区组件包括溢流板和排料管,所述溢流板为竖直设置在筒体的右端部、与搅拌轴相垂直的半圆形板,溢流板的弧形端固定在筒体右端部的内壁上,溢流板的顶部位于搅拌轴的上方,且溢流板上开设有与搅拌轴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排料口位于溢流板与筒体右端的端盖之间,所述溢流板与筒体侧壁以及筒体右端的端盖之间围合形成顶部与筒体内腔连通的溢流输送腔;所述排料管用于输出搅拌机内的料浆,排料管的进料端与排料口连通。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筒体两端间隔形成隔离腔和溢流输送腔,结构简单,有效地减少了筒体内料浆与筒体两端轴承的接触,降低了料浆细粒径颗粒对轴承的磨损,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搅拌机的检修强度;

2、挡板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避免通过第一进料口进入的料浆落入隔离腔内,同时在限定的搅拌机筒体长度的情况下,保证了料浆的搅拌空间;

3、溢流输送腔分别与筒体、排料管连通形成输送通道,筒体内搅拌后的料浆经溢流板溢流进入溢流输送腔,并经排料管排出,减少了料浆搅拌过程中与筒体右端密封件的接触,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检修强度;

4、渗漏进隔离腔内的少量料浆可以通过冲洗水管冲洗后经收集排放管排出,进一步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果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收集排放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排料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矿山用卧式料浆搅拌机,包括水平放置的筒体1以及沿筒体1轴向与箱体转动连接的搅拌轴2,所述搅拌轴2的两端通过轴承与筒体1两端的端盖连接,搅拌轴2上安装有用于搅拌筒体1内料浆的搅拌叶片6。所述筒体1的左端部顶部横向并排开设有第一进料口12和第二进料口13,第一进料口12位于第二进料口13的左侧,筒体1的右端部底部开设有排料口。

本实施例还包括位于筒体1左端部的隔离区组件以及位于筒体1右端部的溢流区组件,所述隔离区组件包括隔离板7和挡板11,所述隔离板7成半圆形竖直设置在筒体1左端部内,且与搅拌轴2相垂直,隔离板7的弧形端固定在与筒体1左端部的内壁上,隔离板7的上端位于搅拌轴2上方,且隔离板7上开设有与搅拌轴2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挡板11的下端与隔离板7的上端连接,挡板11的上端向筒体1的左端倾斜,并且挡板11的上端与筒体1左端部的端盖连接,所述第一进料口12位于位于挡板11的上方,所述隔离板7、挡板11与筒体1内壁围合形成隔离腔9,避免料浆进入筒体1左端部的轴承内。

进一步地,所述隔离区组件还包括收集排放管8和冲洗水管10,所述收集排放管8的顶端与隔离腔9连通,收集排放管8的底端设置有单向阀,用于与污水池相配合。所述冲洗水管10的出水口穿过筒体1左端部的端盖位于隔离腔9内,且冲洗水管10的出水口端安装有喷头。

所述溢流区组件包括溢流板3和排料管5,所述溢流板3为竖直设置在筒体1的右端部、与搅拌轴2相垂直的半圆形板,溢流板3的弧形端固定在筒体1右端部的内壁上,溢流板3的顶部位于搅拌轴2的上方,且溢流板3上开设有与搅拌轴2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溢流板3与筒体1侧壁以及筒体1右端的端盖之间围合形成顶部与筒体1内腔连通的溢流输送腔4。所述排料口位于溢流板3与筒体1右端的端盖之间,所述排料管5的进料端与排料口连通,排料管5的出料端设有用于将筒体1内搅拌好的料浆排出的输出口。

进一步地,与溢流板3、隔离板7上与搅拌轴2相配合的通孔上安装有橡胶垫圈。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板7与筒体1左端的端盖之间的距离为20cm,溢流板3与筒体1右端的端盖之间的距离为20cm,挡板11与搅拌轴2轴线之间的夹角为55°。

本实施例筒体1内搅拌轴2采用旋切滚动给料,充分利用数学切线原理来料,实现了卧式料浆搅拌机可以对-400目的细粒径砂料进行搅拌,通过应用其料浆在滚筒内旋切,搅拌活化均匀,在不改变搅拌机筒体1长度的情况下,在筒体1内部设置隔离腔9和溢流输送腔4,料浆和搅拌轴2完全实现隔离,整体料浆在筒体1中部搅拌,入料和出料两部位不接触料浆。隔离区组件的设置既避免了通过第一进料口12进入的料浆落入隔离腔9内,同时有效地减少了料浆与筒体1两端密封件之间的接触,降低了料浆颗粒对轴承的磨损,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检修强度。同时渗漏进隔离腔9内的少量料浆可以通过冲洗水管10冲洗后经收集排放管8排出,进一步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

溢流输送腔4分别与筒体1、排料管5连通形成输送通道,筒体1内搅拌后的料浆经溢流板3溢流进入溢流输送腔4,并经排料管5排出,减少了料浆搅拌过程中与密封件的接触,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检修强度。



技术特征:

1.一种矿山用卧式料浆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水平放置的筒体(1)以及沿筒体(1)轴向与筒体(1)转动连接的搅拌轴(2),所述筒体(1)的左端部顶部并排开设有第一进料口(12)和第二进料口(13),筒体(1)的右端部底部开设有排料口;还包括位于筒体(1)左端部的隔离区组件以及位于筒体(1)右端部的溢流区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用卧式料浆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组件包括隔离板(7)和挡板(11),所述隔离板(7)为竖直设置在筒体(1)左端部、与搅拌轴(2)相垂直的半圆形板,隔离板(7)的弧形端与筒体(1)底部的内壁连接,隔离板(7)的顶部位于搅拌轴(2)上方,且隔离板(7)上开设有与搅拌轴(2)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挡板(11)的下端与隔离板(7)的顶部连接,挡板(11)的上端向筒体(1)的左端倾斜,且挡板(11)的上端与筒体(1)左端部的端盖连接,所述第一进料口(12)位于挡板(11)的上方,所述隔离板(7)、挡板(11)与筒体(1)内壁围合形成隔离腔(9)。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山用卧式料浆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组件还包括收集排放管(8),所述收集排放管(8)的顶端与隔离腔(9)连通,收集排放管(8)的底端用于与污水池相配合,且收集排放管(8)的底端设置有单向阀。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矿山用卧式料浆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组件还包括冲洗水管(10),所述冲洗水管(10)的出水口穿过筒体(1)左端部的端盖位于隔离腔(9)内,且冲洗水管(10)的出水口端安装有喷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山用卧式料浆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区组件包括溢流板(3)和排料管(5),所述溢流板(3)为竖直设置在筒体(1)的右端部、与搅拌轴(2)相垂直的半圆形板,溢流板(3)的弧形端固定在筒体(1)右端部的内壁上,溢流板(3)的顶部位于搅拌轴(2)的上方,且溢流板(3)上开设有与搅拌轴(2)相配合的通孔,所述排料口位于溢流板(3)与筒体(1)右端的端盖之间,所述溢流板(3)与筒体(1)侧壁以及筒体(1)右端的端盖之间围合形成顶部与筒体(1)内腔连通的溢流输送腔(4);所述排料管(5)用于输出搅拌机内的料浆,排料管(5)的进料端与排料口连通。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山用卧式料浆搅拌机,包括水平放置的筒体以及沿筒体轴向与箱体转动连接的搅拌轴,筒体的左端部顶部开设有第一进料口和第二进料口,筒体的右端部底部开设有排料口。还包括位于筒体左端部的隔离区组件以及位于筒体右端部的溢流区组件。本实用新型将筒体两端间隔形成隔离腔和溢流输送腔,结构简单,有效地减少了筒体内料浆与筒体两端轴承的接触,降低了料浆细粒径颗粒对轴承的磨损,延长了轴承的使用寿命,降低了搅拌机的检修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吴再海;齐兆军;寇云鹏;王玉亮;林海;郭加仁;栾黎明;朱耿杰;杨纪光;荆晓东;宋泽普;盛宇航;李广波;贾海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黄金矿业科技有限公司充填工程实验室分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31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