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缸和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6396发布日期:2021-02-03 17:37阅读:80来源:国知局
沉淀缸和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液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沉淀缸和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退膜-碱性蚀刻-退锡工艺是印制电路板制作中制作外层电路最常用的方法,退锡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关键工序,退锡工序中需要使用退锡液,以将工件表面的锡镀层溶解退除,退锡过程中,当退锡液中锡的浓度达到饱和时,退锡液失去退锡能力,形成退锡废液。
[0003]
相关技术中,退锡废液的循环利用过程通常为先将退锡废液经过初步沉淀,然后抽至压滤机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压滤液通入沉淀缸中进行沉淀,经沉淀后的清液通入退锡再生液桶中作为退锡再生子液,其中沉淀缸通常具有一个腔室,压滤液的沉淀效果较差,则压滤液经沉淀后清液的澄清度较差,从而影响退锡再生子液的品质。
[0004]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沉淀缸和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旨在提升压滤液的沉淀效果,提高压滤液经沉淀后清液的澄清度。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沉淀缸,包括:缸本体,所述缸本体设有容置槽、进液口及清液出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清液出口均连通于所述容置槽;和至少一隔板,至少一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并将所述容置槽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子容置槽,每一所述隔板均开设有流通口,以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容置槽连通。
[0007]
可选地,所述隔板具有相对设置的底边和顶边,所述底边连接于所述容置槽底壁,所述顶边开设有流通缺口,所述流通缺口形成所述流通口。
[0008]
可选地,所述隔板还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边,两所述侧边、所述底边及所述顶边相连接,两所述侧边分别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两相对侧壁,所述流通缺口贯穿一所述侧边。
[0009]
可选地,所述隔板设置有三个,三个所述隔板间隔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将所述容置槽分隔成四个独立的子容置槽;相邻两所述隔板的流通口交错设置,以使得所述沉淀缸内液体流向呈s型。
[0010]
可选地,四个所述子容置槽为沿液体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容置槽、第二子容置槽、第三子容置槽及第四子容置槽,所述缸本体还开设有第一浊液出口、第二浊液出口、第三浊液出口及第四浊液出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第一浊液出口均连通于第一子容置槽,所述第二浊液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子容置槽,所述第三浊液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三子容置槽,所述第四浊液出口和所述清液出口均连通于所述第四子容置槽。
[0011]
可选地,三个所述隔板为沿液体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及第三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及所述第三隔板的流通口交错设置;所述进液口与所述第一
隔板的流通口交错设置,且/或,所述清液出口与所述第三隔板的流通口交错设置。
[0012]
可选地,所述第一浊液出口、所述第二浊液出口、所述第三浊液出口及所述第四浊液出口均设置于所述沉淀缸的底部。
[0013]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包括:沉淀缸,所述沉淀缸包括:缸本体,所述缸本体设有容置槽、进液口及清液出口,所述进液口和所述清液出口均连通于所述容置槽;和至少一隔板,至少一所述隔板设于所述容置槽内,并将所述容置槽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子容置槽,每一所述隔板均开设有流通口,以使得相邻的两个所述子容置槽连通;和再生液桶,所述再生液桶通过管道连通于所述沉淀缸的清液出口,以使得所述沉淀缸内沉淀后的清液流入所述再生液桶中。
[0014]
可选地,所述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搅拌沉淀桶,所述搅拌沉淀桶通过管道连通于所述沉淀缸的浊液出口,以使得所述沉淀缸内的浊液流入所述搅拌沉淀桶中。
[0015]
可选地,每一连通管道均设置有控制阀,以控制管道内液体流通或阻断流通;所述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还包括输送泵,所述输送泵具有泵进口和泵出口,所述浊液出口和所述清液出口均通过管道连通于所述泵进口,所述再生液桶的进口和所述搅拌沉淀桶的进口均通过管道连通于所述泵出口。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沉淀缸的缸本体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至少一个隔板将缸本体的容置槽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子容置槽,并且每个隔板均开设有连通口,以实现相邻两个子容置槽的相互连通。如此的设置,在对退锡废液进行处理时,先将退锡废液进行初步沉淀处理,然后经过压滤操作得到压滤液,压滤液由进液口流入容置槽内,由于隔板将容置槽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且相连通的子容置槽,则由进液口流入的压滤液依次流经每一个子容置槽,这样可以在有效的容置槽空间内大大延长压滤液的沉降时间,有效且充分地将分离出金属洗后的压滤液中微量固体彻底沉降,从而提高压滤液经沉淀后清液的澄清度,有利于配制稳定的高品质的退锡再生子液,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利用。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标号说明:
[0020]
[0021][002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5]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6]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7]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8]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沉淀缸10,应用于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100。
[0029]
请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沉淀缸10一实施例中,沉淀缸10包括:缸本体11,缸本体11设有容置槽111、进液口112及清液出口113,进液口112和清液出口113均连通于容置槽111;和至少一隔板13,至少一隔板13设于容置槽111内,并将容置槽111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子容置槽111,每一隔板13均开设有流通口13a,以使得相邻的两个子容置槽111连通。
[0030]
这里缸本体11的外轮廓形状大致为长方体状,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设有具有开口的容置槽111,且侧壁分别开设有连通容置槽111的进液口112和清液出口113。容置槽
111内安装有至少一个隔板13,隔板13大致呈方形板状,其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隔板13为一个时,将容置槽111分隔成两个独立的子容置槽111;当隔板13为多个时,则将容置槽111分隔成多个相互独立的子容置槽111。并且每一个隔板13均开设有流通口13a,连接口可以设置于隔板13的上部、底部、中部或其他部位,并贯穿隔板13的相对两表面,这样相邻两个子容置槽111相互连通。在对退锡废液进行循环利用处理时,先将退锡废液进行初步沉淀处理,然后经过压滤操作得到压滤液,压滤液由进液口112流入容置槽111内,由于缸本体11内的隔板13将容置槽111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置槽111,则由进液口112流入的压滤液依次流经每一个子容置槽111,这样可以在有效的容置槽111空间内大大延长压滤液的沉降时间,有效且充分地将分离出金属洗后的压滤液中微量固体彻底沉降,从而提高压滤液经沉淀后清液的澄清度,有利于配制稳定的高品质的退锡再生子液,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利用。
[0031]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沉淀缸10的缸本体11内设置至少一个隔板13,至少一个隔板13将缸本体11的容置槽111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子容置槽111,并且每个隔板13均开设有连通口,以实现相邻两个子容置槽111的相互连通。如此的设置,在对退锡废液进行处理时,先将退锡废液进行初步沉淀处理,然后经过压滤操作得到压滤液,压滤液由进液口112流入容置槽111内,由于隔板13将容置槽111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且相连通的子容置槽111,则由进液口112流入的压滤液依次流经每一个子容置槽111,这样可以在有效的容置槽111空间内大大延长压滤液的沉降时间,有效且充分地将分离出金属洗后的压滤液中微量固体彻底沉降,从而提高压滤液经沉淀后清液的澄清度,有利于配制稳定的高品质的退锡再生子液,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利用。
[0032]
可选地,隔板13具有相对设置的底边和顶边,底边连接于容置槽111底壁,顶边开设有流通缺口,流通缺口形成流通口13a。
[0033]
这里流通口13a开设于隔板13的顶部,且贯穿顶边,这样由进液口112流入的压滤液依次由隔板13顶部的流通口13a流经每一子容置槽111,有利于压滤液在每一子容置槽111的沉淀,从而有利于提高压滤液经沉淀后清液的澄清度。同时也方便于流通缺口的开设操作。
[0034]
进一步地,隔板13还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侧边,两侧边、底边及顶边相连接,两侧边分别连接于容置槽111的两相对侧壁,流通缺口贯穿一侧边。
[0035]
这里隔板13呈方形板状,将流通缺口贯穿隔板13的一侧边设置,可以更有效地延长压滤液在沉淀缸10内的沉淀时间,从而更充分地将分离出金属洗后的压滤液中微量固体彻底沉降,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压滤液经沉淀后清液的澄清度。
[0036]
请再次参阅图1,在本实用新型沉淀缸10的一实施例中,隔板13设置有三个,三个隔板13间隔设置于容置槽111内,并将容置槽111分隔成四个独立的子容置槽111;相邻两隔板13的流通口13a交错设置,以使得沉淀缸10内液体流向呈s型。
[0037]
本实施例中,每一隔板13的流通口13a交错设置,这样由进液口112流入的压滤液在沉淀缸10内的流向大体呈s型,可以更有效地延长压滤液在沉淀缸10内的沉淀时间,从而更充分地将分离出金属洗后的压滤液中微量固体彻底沉降,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压滤液经沉淀后清液的澄清度。
[0038]
为了更进一步延长压滤液在沉淀缸10内的沉淀时间,每一隔板13的流通口13a贯
穿隔板13的侧边开设,并且同时贯穿隔板13的顶边开设,如此也有利于流通口13a的开设操作。
[0039]
可选地,每一隔板13的流通口13a尺寸大体相同,这样可以使得压滤液在沉淀缸10内的流速保持稳定,有利于其沉淀操作,同时也方便于流通口13a的开设操作,可以批量制作具有流通口13a的隔板13。
[0040]
请再次参阅图1,四个子容置槽111为沿液体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子容置槽1111、第二子容置槽1112、第三子容置槽1113及第四子容置槽1114,缸本体11还开设有第一浊液出口114、第二浊液出口115、第三浊液出口116及第四浊液出口117,进液口112和第一浊液出口114均连通于第一子容置槽1111,第二浊液出口115连通于第二子容置槽1112,第三浊液出口116连通于第三子容置槽1113,第四浊液出口117和清液出口113均连通于第四子容置槽1114。
[0041]
这里进液口112开设有第一子容置槽1111的相对第一隔板131的侧壁顶部,第一浊液出口114开设于缸本体11连接隔板13的侧壁,并连通于第一子容置槽1111,用于将第一子容置槽1111内的浊液排出;第二浊液出口115开设于缸本体11连接隔板13的侧壁,并连通于第二子容置槽1112,用于将第二子容置槽1112内的浊液排出;第三浊液出口116开设于缸本体11连接隔板13的侧壁,并连通于第三子容置槽1113,用于将第三子容置槽1113内的浊液排出;第四浊液出口117开设于缸本体11连接隔板13的侧壁,并连通于第四子容置槽1114,用于将第四子容置槽1114内的浊液排出。为了更方便地将四个子容置槽111内的浊液排出,一般地,四个浊液出口通过四个支管道汇聚至总管道中排出,故,第一浊液出口114、第二浊液出口115、第三浊液出口116及第四浊液出口117一般开设于沉淀缸10的同一侧,如此浊液的排出操作较为简单。
[0042]
三个隔板13为沿液体流向依次设置的第一隔板131、第二隔板132及第三隔板133,述第一隔板131、第二隔板132及第三隔板133的流通口13a交错设置;进液口112与第一隔板131的流通口13a交错设置,且/或,清液出口113与第三隔板133的流通口13a交错设置。如此的设置,由进液口112流入的压滤液在沉淀缸10内的流向大体呈s型,可以更有效地延长压滤液在沉淀缸10内的沉淀时间,从而更充分地将分离出金属洗后的压滤液中微量固体彻底沉降,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压滤液经沉淀后清液的澄清度。
[0043]
可选地,第一浊液出口114、第二浊液出口115、第三浊液出口116及第四浊液出口117均设置于沉淀缸10的底部。
[0044]
压滤液在沉淀缸10内沉淀后形成相互分层的清液和浊液,清液位于上层,浊液位于下层,将第一浊液出口114、第二浊液出口115、第三浊液出口116及第四浊液出口117均设置于沉淀缸10的底部,可以有效地将每个子容置槽111内的浊液排出。相应地,清液出口113一般设置于沉淀缸10的顶部,这样可以有效地将清液排出,以用于配制再生退锡子液。
[0045]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100,所述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100包括如前所述的沉淀缸10,该沉淀缸1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100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0046]
此外,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100还包括再生液桶20,再生液桶20通过管道连通于沉淀缸10的清液出口113,以使得沉淀缸10内沉淀后的清液流入再生液桶20中。
[0047]
在压滤液在沉淀缸10内沉淀后,上层为清液,可以通过清液出口113和管道流入至再生液桶20内,用作配制退锡再生子液,由于隔板13将容置槽111分隔成至少两个独立且相连通的子容置槽111,则由进液口112流入的压滤液依次流经每一个子容置槽111,这样可以在有效的容置槽111空间内大大延长压滤液的沉降时间,有效且充分地将分离出金属洗后的压滤液中微量固体彻底沉降,从而提高压滤液经沉淀后清液的澄清度,则可以配制稳定的高品质的退锡再生子液,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利用。
[0048]
进一步地,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100还包括搅拌沉淀桶30,搅拌沉淀桶30通过管道连通于浊液出口,以使得沉淀缸10内的浊液流入搅拌沉淀桶30中。
[0049]
随着压滤液在沉淀缸10内沉淀时间的延长,沉淀缸10内每一个子容置槽111内会存在少量的浊液,为了保证沉淀缸10的处理能力,每隔一段时间会将沉淀缸10内浊液排至搅拌沉淀桶30内,进而再次沉淀分离,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回收与利用。一般地,四个浊液出口均通过管道连通搅拌沉淀桶30,四个浊液出口通过四个支管道汇聚至总管道中,总管道连通搅拌沉淀桶30。
[0050]
需要说明的是,搅拌沉淀桶30为具有搅拌机构的沉淀桶,搅拌机构可以为搅拌棒。
[0051]
进一步地,每一连通管道均设置有控制阀40,以控制管道内液体流通或阻断流通;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100还包括输送泵50,输送泵50具有泵进口51和泵出口52,浊液出口和清液出口113均通过管道连通于泵进口51,再生液桶20的进口和搅拌沉淀桶30的进口均通过管道连通于泵出口52。
[0052]
将每一管道均设置控制阀40,控制阀40一般为电动阀,用于单独控制对应管道内液体流通或阻断流通。并且,清液排出管道和浊液排出管道共同一个输送泵50系统,这样在实际操作时,可以控制管道上控制阀40的开关,来控制相应的管道流通或阻断流通,分别进行清液排出操作和浊液排出操作。如此的设置,可以节约设备的成本,降低退锡废液循环利用处理的成本,同时也相对降低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100的占用空间。
[0053]
此外,退锡废液循环利用系统100还包括退锡废液收集桶(未图示)、初步沉淀桶(未图示)及压滤机(未图示),退锡废液收集桶用于收集退锡废液,并通过管道连通于初步沉淀桶的进口,初步沉淀桶的出口连通于压滤机的进口,压滤机的出口连通于沉淀缸10的进液口112。这样在处理退锡废液中,首先将退锡废液收集在退锡废液收集桶中,然后通入初步沉淀桶内进行初步沉淀操作,之后流入压滤机内进行固液分离,其中含金属锡的锡泥截留在滤板中,压滤液由压滤机的出口流出并流入至沉淀缸10内进行多级沉淀操作。
[0054]
需要说明的是,初步沉淀桶与压滤机连通的管道上设置有输送泵50和控制阀40,输送泵50可以为气动隔膜泵。当然地,在退锡废液收集桶与初步沉淀桶连通的管道、压滤机与沉淀缸10连通的管道也可设置输送泵50和控制阀40。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