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添加剂高效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58316发布日期:2021-05-25 12:44阅读: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添加剂高效混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食品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添加剂高效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在制作食品添加剂时需要进行搅拌操作,并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搅拌才能更好的将各种原料融合,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加热的搅拌罐。

授权公告号为cn20202102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食品保温搅拌供料桶,包括桶体和搅拌总成,桶体设置物料入口和物料出口,搅拌总成包括设置于桶体外的电机和置于桶体内的搅拌轴,桶体内壁与桶体外壁之间设置保温夹层;桶体内沿竖直方向并列设置至少两根搅拌轴,电机动力输出轴与搅拌轴传动配合;桶体沿竖直方向且与搅拌轴垂直的截面为u形,保温夹层为中空结构,桶体外壁上与中空的夹层内腔连通设置有导热介质入口和导热介质出口,向保温夹层内部输送导热介质即可对桶内混合液体进行加热。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对原料进行混合的时候,与桶体内壁直接接触的位置混合液体会直接升温,而在搅拌的时候,最边缘的混合液体基本不会离开桶体内壁位置,从而不能够对桶体内部中心位置液体直接进行加热,整体受热不均匀,最终导致产品加工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将罐体内部原料加热均匀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的添加剂高效混合装置。

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添加剂高效混合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开设有进料口,在罐体上端设有进料管,罐体下端设有出料管,罐体内部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连接有动力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底部固定连接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内部设有供导热介质通过的加热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料管和进料口向罐体内添加食品添加剂的原料,在搅拌组件的搅拌作用下将混合液体进行融合,向加热管内部加热通道通入导热介质,搅拌轴带动加热管转动,使得混合液体在搅拌的时候被加热管充分均匀加热,食品添加剂融合完成后通过出料管排出。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轴内部开设进水道和出水道,所述加热通道的两端分别与进水道和所述出水道连通,所述搅拌轴上开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进水孔连通进水道,所述出水孔连通出水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介质从进水孔进入进水道继而到达加热通道,与罐体内部混合液体换热后通过出水孔排出。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孔上套设有进水环,所述出水孔上套设有出水环,所述进水环和所述出水环内均设有蓄水空腔,所述进水环和所述出水环均与搅拌轴转动密封连接,所述进水环连接有搅拌进水管,所述出水环连接有搅拌出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介质从搅拌进水管进入进水环,储存在蓄水空腔内,由于搅拌轴转动时进水孔一直处于进水环的蓄水空腔内,因此能够持续向进水道通入导热介质,同理,导热介质与罐体内部混合液体换热后到达出水孔,由于出水孔一直处于出水环中,且出水环连通搅拌出水管,因此将通过搅拌出水管排出。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搅拌进水管上设有搅拌进水阀,所述搅拌出水管上设有搅拌出水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控制搅拌进水管的流量从而控制加热管内液体的温度,使加热管对罐体内部混合液体的加热更充分,搅拌出水阀和搅拌进水阀配合使用。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一侧设有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包括循环管,循环管连通罐体底部和罐体顶部,所述循环管上设有循环动力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循环组件将罐体内部液体进行循环处理,循环动力件提供循环动力,将罐体内部的混合液体从罐体底部抽出,通过循环动力件打入罐体顶部,从而使得罐体内液体混合充分,保证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质量。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管上设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流体通道和第二流体通道,所述循环管连通第一流体通道,所述第二流体通道连通有向第二流体通道提供导热介质的热水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内液体在进行循环的时候,流经换热器的第一流体通道,导热介质流经第二流体通道,从而混合液体与导热介质进行换热,加热后的混合液体回到罐体内部,进一步使罐体内部液体加热均匀,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管与循环动力件之间设有循环出水阀,所述循环管与换热器之间设有循环进水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时可以调整循环进水阀和循环出水阀从而控制循环管内的液体流量,控制换热器的换热系数,使换热更加充分,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四周包裹有保温隔层,所述保温隔层与罐体外壁之间形成保温腔室。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温腔室使罐体内部热量不易散失,维持罐体内部温度,提高生产效率。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温隔层上安装有溢水管和补水管,所述溢水管与保温腔室连通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补水管与保温腔室连通的水平位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补水管内通入导热介质,导热介质通入保温腔室,保温腔室液体满了之后从相对靠上的溢水管流出,由于补水管处于保温腔室底部且持续向保温腔室内部输送热液,所以保温腔室内的液体将一直保持预期温度从而对罐体内的混合液体进行水浴加热并保温。

本申请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水管上设有溢水阀,所述补水管上设有补水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控制补水阀和出水阀来调节保温腔室内液体的温度,更便于对罐体内部混合液体水浴加热。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搅拌组件使得加热管在搅拌同时也能对内部液体进行加热,加热更均匀,使得食品添加剂加工效率更高;

2.循环组件在对混合液体进行循环加热,进一步使混合液体加热更充分,同时使食品添加剂混合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搅拌组件和保温隔层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中循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罐体;111、进料管;112、出料管;113、进料阀;114、出料阀;121、进料口;122、盖板;130、支架;200、热水管;201、冷水管;202、热水阀;203、冷水阀;300、保温隔层;301、保温腔室;302、溢水管;303、补水管;304、溢水阀;305、补水阀;400、搅拌组件;410、电机;420、加热管;421、加热通道;422、叶片;430、搅拌轴;440、通水组件;441、进水道;442、出水道;443、进水环;444、出水环;445、进水孔;446、出水孔;447、搅拌进水管;448、搅拌出水管;449、搅拌进水阀;450、搅拌出水阀;451、限位块;452、蓄水空腔;500、循环组件;510、水泵;520、循环管;521、循环出水阀;522、循环进水阀;530、换热器;531、第一流体通道;532、第二流体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一种添加剂高效混合装置,包括罐体100,在罐体100底部设有支架130,对罐体100整体进行支撑。罐体100顶部设有进料口121,一般用于添加固体原料,在进料口121上设有盖板122防止搅拌时灰尘进入罐体100内部。同时,为了让食品添加剂原料添加比较方便,在罐体100顶部设有进料管111,进料管111上设有进料阀113,并且采用泵(图中未视出)直接通过进料管111泵送原料。罐体100底部设有出料管112,出料管112上设有出料阀114,原料在罐体100内混合完成后,通过出料管112导出。

参照图2,在对原料进行加工时,一般需要让原料处于比较适宜的温度,因此,在罐体100周围包裹有保温隔层300,保温隔层300与罐体100外壁密封形成保温腔室301。在保温隔层300上安装有溢水管302和补水管303,溢水管302和补水管303上分别设有溢水阀304和补水阀305。溢水管302与保温腔室301连通的水平位置高于补水管303与保温腔室301连通的水平位置,同时,溢水管302与保温腔室301连通的水平位置一般高于罐体100内部原料添加量的最高水平位置。为了方便设置,本申请中的溢水管302与保温腔室301连通的位置直接设置在保温腔室301的最顶端位置,补水管303与保温腔室301连通的位置设置在保温腔室301的最底端位置。向补水管303中通入导热介质,向保温腔室301内补充导热介质,直至导热介质从溢水管302溢出。

参照图2,罐体100内部设有用于搅拌原料的搅拌组件400,搅拌组件400包括搅拌动力件和搅拌轴430,本申请中采用电机410作为搅拌动力件,电机410固定于罐体100上方且电机410的驱动轴固定连接搅拌轴430。搅拌轴430上设置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加热管420以及通水组件440,加热管420设置在搅拌轴430置于罐体100内的一端且与搅拌轴430固定连接,通水组件440置于搅拌轴430延伸出罐体100的一端,通水组件440为加热管420通水或者加热介质。

参照图2和图3,本申请中加热管420由金属导热管弯绕而成,加热管420内部设有贯通加热管420的加热通道421,搅拌轴430内部设有进水道441和出水道442,加热通道421的两端分别与进水道441和出水道442连通。进水道441向加热通道421内通入热水或者导热介质,可使加热管420与罐体100内部的混合液体进行换热。在加热管420上设置有叶片422,增大加热管420与内部液体的接触面积,从而使原料搅拌更加均匀。搅拌轴430转动带动加热管420以及叶片422转动,可以使加热管420在对罐体100内部混合液体搅拌的同时对液体进行加热。

参照图3,在搅拌轴430上开设有进水孔445和出水孔446,同时为了方便向搅拌轴430以及加热管420内通水或者导热介质,在搅拌轴430延伸出罐体100的一端设有通水组件440,通水组件440包括进水环443和出水环444。进水环443套设在进水孔445上,出水环444套设在出水孔446上,进水环443和出水环444内部均设有蓄水空腔452,且进水环443和出水环444均与搅拌轴430转动密封连接。为了防止进水环443和出水环444实际使用时在搅拌轴430上发生上下滑动,在进水环443的上下两侧以及出水环444的上下两侧均设置有环形的限位块451,限位块451将进水环443和出水环444沿搅拌轴430长度方向定位,因此,搅拌轴430在转动时进水环443和出水环444保持稳定。结合图2,进水环443连接有搅拌进水管447,搅拌进水管447为进水环443的蓄水空腔452给水;同样的,出水环444连接有搅拌出水管448,搅拌出水管448将出水环444的蓄水空腔452内的水排出。结合图2,搅拌进水管447上设有搅拌进水阀449,搅拌出水管448上设有搅拌出水阀450。

参照图1和图4,为了使罐体100内原料混合更加均匀,罐体100连通有循环组件500,循环组件500包括循环管520和循环动力件,循环管520连通罐体100底部和罐体100顶部,本申请中采用水泵510作为循环动力件,水泵510安装在循环管520上,且循环管520连接罐体100底部的连接处和水泵510之间设有循环出水阀521,循环管520连接罐体100顶部的连接处与水泵510之间设有循环进水阀522,循环出水阀521和循环进水阀522配合使用。

参照图4,为了进一步提高原料加工效率,在循环进水阀522与水泵510之间设有换热器530,换热器530包括第一流体通道531和第二流体通道532,循环管520内混合液体流经第一流体通道531,第二流体通道532的上端连接热水管200,热水管200上设有热水阀202,热水管200连通外界热源,本申请中采用热水作为导热介质,第二流体通道532的下端连接有冷水管201,冷水管201上设有冷水阀203。热水管200中的热水与循环管520内的混合液体通过换热器530进行换热,换热后被加热的混合液体经循环管520引导回到罐体100内部,热水管200内的热水换热后经冷水管201排出。实际使用时循环出水阀521和循环进水阀522配合使用,热水阀202和冷水阀203配合使用,用于调节换热器530的换热系数从而提高换热效率。结合图1,为了方便使用,将上述的补水管303和搅拌进水管447直接连通热水管200。

值得一提的是,本申请中所有提及的阀门(进料阀113、出料阀114、热水阀202、冷水阀203、溢水阀304、补水阀305、搅拌进水阀449、搅拌出水阀450、循环出水阀521、循环进水阀522)均为电动流量控制阀。

本申请的实施原理为:使用时,通过进料管111和进料口121向罐体100内部添加混合液体后,通过搅拌组件400对其进行搅拌融合,依次打开热水阀202、补水阀305、搅拌进水阀449、循环出水阀521和循环进水阀522,补水管303向保温隔层300内补充热水,对罐体100内部混合液体进行加热并保温,加热管420在叶片422的作用下对混合液体进行搅拌的同时加热通道421里的热水与罐体100内部混合液体进行换热,使混合液体靠近罐体100中心的位置也能被均匀加热,循环管520内的混合液体与热水管200内的热水通过换热器530进行换热后再进入罐体100,进一步使混合液体加热更充分且混合更加均匀。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