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811647发布日期:2021-09-29 03:13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卸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制笔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笔杆制备过程中的专有设备。


背景技术:

2.笔,是人类的一大实用新型,是供书写或绘画用的工具。笔在油画、化妆、书写等领域中用处极多。用于油画、化妆、书写领域中的笔的基本结构,一般可分为笔头以及笔杆部分,现有的制笔工序中,笔头及笔杆部分均有厂家进行标准化机械化生产以及出售,笔杆制备过程中,选用合适的竹木原料,先成型再油漆,以供下游厂家实施笔头以及笔杆装配。笔杆制备过程中,尤其是油漆环节,笔杆数量巨大,目前尚无高效的油漆方案,如名称为“竹棒笔杆生产工艺”(文献号为cn103753673b),其中涉及笔杆油漆处理的方法包括防水、底漆、色漆、清漆、验收步骤,其中并未公开油漆过程中如何固定笔杆的具体方案。
3.为提高油漆效率,本技术人为此提供便于实施油漆的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将笔杆集中矩阵式布置在布笔板上的方案,相关专利申请于本技术同日提交,对笔杆实施浸漆作业,如何实现油漆完毕后的笔杆高效快捷的从布笔板上卸下则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快捷地将布置在布笔板上的笔杆取下的卸杆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卸杆装置,基座板的一侧板面设置有板条矩阵,板条矩阵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单元条形板,单元条形板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板边预留有间隔间隙,单元条形板的相同端的杆端或中部固定在基杆上,基杆与基座板之间有导向限位机构用于限定基杆作垂直于基座板板面的靠近或远离的直线运动,板条矩阵与基座板板面之间有容纳钉置有笔杆的布笔板a,基座板上设有顶推杆矩阵,顶推杆矩阵由单元推杆构成,单元推杆对应于板条矩阵中的各单元条形板设置,推动机构驱动顶推杆矩阵、顶推杆矩阵推动板条矩阵作直线运动。
6.由上述方案可知,钉置在布杆板a上的笔杆油漆或称浸漆完毕后,需要取下时,利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卸杆装置可以快捷、高效的完成,即布笔板a上均布钉针,笔杆一端钉置在钉针上并且笔杆端部距离布笔板保持一定间距,该间距吻合于板条矩阵与基座板板面之间有容纳区域的间距,布笔板a可以从一侧导入、导出口进出,布笔板a上的钉针则从单元条形板的板边之间预留的间隙通过,插接在钉针上的笔杆的端部位于板条矩阵的外侧且靠近板条矩阵,顶推杆矩阵向外移动时推动板条矩阵作直线运动,此时布笔板a相对于基座板是位置相对确定的,而板条矩阵则抵推着笔杆从钉针上脱落,从而实现快捷取卸笔杆的作业。
附图说明
7.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后侧立体结构示意图;
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9.图4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布笔板a上钉置有笔杆时的分解结构立体图;
10.图5是本实用新型包括布笔板a上钉置有笔杆时侧视图;
11.图6、7是本实用新型中含布笔板a上钉置有笔杆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是布笔板a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2.为方便说明,首先结合图8对布杆板a上钉置有笔杆d的待处理对象简要说明,图8中,笔杆d以其一端被钉置在布杆板a上,整体为方形的布杆板a上布设有钉针b,钉针b按矩阵式布置,具体的讲就是钉针b布置成横列和竖列,布杆板a上设有矩阵式布置的工艺孔c,钉针b与工艺孔c错位布置。并且,以下说明中的有关前、后的位置含义是指布杆板a装入本实用新型装置上,笔杆d所在位置为前,其反向则为后。
13.为了将钉置在上述布杆板a上的笔杆d取卸下来,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14.一种卸杆装置,基座板10的一侧板面设置有板条矩阵20,板条矩阵20包括位于同一平面内的单元条形板21,单元条形板21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板边预留有间隔间隙,单元条形板21的相同端的杆端或中部固定在基杆22上,基杆22与基座板10之间有导向限位机构用于限定基杆22作垂直于基座板10板面的靠近或远离的直线运动,板条矩阵20与基座板10板面之间有容纳钉置有笔杆的布笔板a,基座板10上设有顶推杆矩阵,顶推杆矩阵由单元推杆30构成,单元推杆30对应于板条矩阵20中的各单元条形板21设置,推动机构驱动顶推杆矩阵、顶推杆矩阵推动板条矩阵20作直线运动。
15.上述方案中,单元条形板21的相同端的杆端或中部固定在基杆22上,此处给出的是两种方案,其一是单元条形板21的相同端的杆端固定在基杆22上,附图给出的实施例就是该种方案;另外一种则是单元条形板21的中部固定在基杆22上,该方案图中未示出。需要说明的是,以基杆22为居中位,其上布置有独立且向相反方向自由悬伸的方案可视为第二种方案。
16.上述两种方案均是将单元条形板21固定在基杆22上,同时要求单元条形板21的自由端与基座板10之间构成供布笔板a置入的敞口和通路,即确保钉置有笔杆d的布笔板a能够置于上述板条矩阵20与基座板10板面之间的容纳布笔板a的区域。构成板条矩阵20的单元条形板21中相邻的两个之间的间隙供一横列的钉针b置入,该横列上的钉针b上钉置的笔杆d的杆端紧临单元条形板21的外侧,板条矩阵20作直线运动时,两相邻的单元条形板21同时抵推着该处横列上的笔杆d杆端的对称侧,而此时布笔板a、钉针b位置则相对固定,所以笔杆d将从钉针b上被推移脱落,实现了快捷、高效的取卸笔杆d的动作。
17.优选方案是,所述的基座板10上由单元孔12构成的过孔矩阵供单元推杆30适配通过,单元推杆30的后端固定在后板40上,所述的后板40与基座板10之间构成限位导向配合且两者之间有复位弹簧50,复位弹簧50提供弹力驱使两者作相互远离方向的运动,两者处在远离位时单元推杆30的杆端回缩至单元孔12内或平齐于单元孔12的孔口。上述方案为单元推杆30布置成纵列、横列列数较多时提供了可能,并且单元推杆30可以处在伸出与回缩
两种位置状态,伸出时用于顶推单元条形板21,回缩时能够退回到单元孔12内或至少平齐于单元孔12的孔口处,以实现布杆板a被自由的推入或抽出,需要说明的是,单元推杆30与布杆板a上的工艺孔c位置对应、大小吻合。
18.基座板10的后侧中部有顶推气缸60,顶推气缸60的活塞杆杆端抵靠在后板40的后侧板面中部,后板40上有过孔供顶推气缸60与基座板10之间的连接柱61穿置通过。本实用新型中,选用气缸作为动力源,其优点至少有两点,其一是机构动作的响应快捷,运动方式为往复直线运动;后板40的中部受力,确保了施力点集中加力,为以下优选设置限位导向配合提供了优选的布置空间,确保后板40保持平稳运动。
19.所述的基座板10的角部设置导柱11,后板40的角部设置导套41,导柱11与导套41构成导向限位配合,导柱11的杆身上套设有压簧构成的复位弹簧50。顶推气缸60的活塞杆杆端构成后板40的复位极限位,该位置处复位弹簧50呈现为自由长度状态,也就是说复位弹簧50的弹力释放完毕或即将释放完毕时,顶推气缸60的活塞杆杆端正好抵靠在后板40的后板面上,避免两者之间存在冲击碰撞的现象。另外,上述导柱11与导套41配合处设置在四个角部位置处,后板40上的供连接柱61穿置通过的过孔孔径可略大于连接柱61的外径,两者之间为间隙式空穿通过。
20.作为优选方案,基杆22的两端设置有导向柱221,基座板10上有导向套13,导向柱221与导向套13之间构成直线运动配合,导向柱221的柱身上套设有压弹簧70,压弹簧70的两端抵靠在导向套13和导向柱221的后端杆头之间。上述的导向柱221与导向套13构成的导向配合设置在基杆22的上下两端部位,压弹簧70提供弹力驱使导向柱221连通基杆22回位至靠贴在基座板10上。基杆22与单元条形板21连接后构成的板条矩阵20位移时的驱动力来自于单元推杆30推动单元条形板21的作用力,由于同一个单元条形板21对应于同一个横列上的所有单元推杆30的顶推作业,所以单元条形板21的位移则表现为平动,即单元条形板21各处的位移基本是同时且等距的。
21.为了保持取卸笔杆时布杆板a位置维持确定,基座板10上的与基杆22垂直的两相对边有槽口相对的卡口部16。上述卡口部16对布杆板a提供的约束也是其推入或抽出时的导向限位部。
22.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是基座板10为立式布置的方形板体,基杆22竖向布置在基座板10的一立边侧,单元条形板21的自由端向基座板10的另一立边侧悬伸。当然,上述基座板10的布置姿态转设板面为水平或板面斜置时本实用新型也同样可以实现,因为其它部件均依附基座板10而设置的。基座板10选择立式布置的显著优点在于布杆板a的推入或取出时其处于便于观察和把控的姿态,另外,笔杆d脱离时可直接脱离板条矩阵20而落入机料筐等容器中。
23.为方便加工,基座板10的同侧的上、下角部设置连接板14,连接板14上连接导向套13。所述的连接板14有局部板面向基座板10外部延伸,这样就无需占据基座板10的板面布置导向部件,使其板面最大限度地贡献给布置板条矩阵20。
24.同样也是方便加工,基座板10的上下边沿处设置压条板15,压条板15上有台阶部与基座板10的板边之间构成槽型的卡口部16。上述卡口部16限定了布杆板a的高度位置,也就是确保了布杆板a上的同一横列上的钉针b与对应高度位的两相邻单元条形板21之间的板边缝隙正对,同横列中的工艺孔c与对应高度位置处的同横列中的单元推杆30的高度位
置正对。
25.上述方案已解决了横列的每列的正对问题,竖列的正对问题则由以下方案解决,即基杆22上设置气缸连接座80用于固定安装气缸,图中未示出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于布笔板a的板面且与一侧板边垂直对应布置。所述的基本具备两方面的作用,其一是将卸下笔杆d的布杆板a推出适当距离,使布杆板a的局部板面显露以方便拾取;另外,当布杆板a推入时其里侧板边与的活塞杆杆端接触时则构成布杆板a向里位移的限位,此时,每竖列中的工艺孔c与对应竖列中的单元推杆30一一正对。
26.为了保证单元条形板21固定姿态的稳定性,基杆22的外侧板面上有定位槽222,定位槽222的槽深小于单元条形板21的厚度、槽宽与单元条形板21的宽度吻合。上述方案中,每个单元条形板21只需要连接一个螺钉即可实现可靠的固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