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己二胺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3885发布日期:2021-12-11 11:34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己二胺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己二胺反应器。


背景技术:

2.己二胺是一种有机物,分子式为c6h16n2,拥有一个己烷的碳链骨架和两端的氨基官能团,性状为无色固体,有很强烈的氨气气味,类似哌啶。
3.工业上有高压法和低压法两种,高压法采用钴-铜催化剂,反应温度100~135℃,压力60~65mpa,也可采用铁催化剂,反应温度100~180℃,压力30~35mpa,反应在三相涓流床反应器中进行,溶剂可采用液氨,有时还加入芳烃(如甲苯),己二胺的选择性约90%~95%,低压法采用骨架镍、铁-镍或铬-镍催化剂,反应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进行,反应温度约75℃,压力3mpa,己二胺的选择性可达99%,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对己二腈原料的纯度要求很高,反应生成的粗己二胺与水进行恒沸精馏,然后经数次真空蒸馏,便可获得高纯度己二胺。


技术实现要素:

4.现有的己二胺反应器结构复杂,且不便于对分液导流筒反应温度进行调节及维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己二胺反应器,具有当循环进水管与冷却脱盐水水源相连接时,冷却脱盐水通过循环进水管进入换热循环管,然后在经由循环出水管排出,这样在用于移出反应热的同时,可以较好地维持反应处于较低的温度,当循环进水管与热水水源相连接时,热水通过循环进水管进入换热循环管,然后在经由循环出水管排出,进而用于对反应的加热或使分液导流筒内腔保持相对高的温度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己二胺反应器,包括主体反应器、氢气排放管、分液导流筒、换热循环管、反应分布器、出料口,所述反应分布器的内侧设置有氢气输送孔,所述混合输送孔,所述反应分布器的下端设置有氢气进气管,所述反应分布器的下端设置有混合输送管。
6.其中,所述主体反应器为圆柱形结构设置,主体反应器的上端设置有反应器上封头,反应器上封头的仰视剖面为圆形结构设置,反应器上封头的底端与主体反应器的顶端固定密封连接,主体反应器的下端设置有反应器下封底,反应器下封底的俯视剖面为圆形结构设置,反应器下封底的顶端与主体反应器的底端固定密封连接,反应器上封头与反应器下封底的内圈直径相同,反应器上封头与反应器下封底对称安装设置;通过主体反应器的设置,用于己二腈加氢制备己二胺的反应容器,通过反应器上封头与反应器下封底的设置,用于己二腈与氢气的进入,以及含氢气体的排放。
7.其中,所述氢气排放管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氢气排放管贯穿反应器上封头顶端的壁体并伸入至反应器上封头内侧一段长度,氢气排放管的下端设置有排放管集气罩,排放管集气罩为圆锥形结构设置,氢气排放管与排放管集气罩固定连接;当己二胺反应开始进行时,氢气体会溢出反应的混合液面,然后含氢气体经由氢气排放管导出主体反应器。
8.其中,所述分液导流筒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分液导流筒的下端设置有导流筒收集罩,分液导流筒的外圈设置有固定支撑架,固定支撑架的前视剖面为梯形结构设置,固定支撑架共设置有四块,四块固定支撑架对称的安装于分液导流筒外圈的四周位置,固定支撑架不与分液导流筒相连接的一端与主体反应器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支撑架的设置,用于对分液导流筒的固定及支撑,通过分液导流筒的设置,将主体反应器分为内侧反应区与固液分离区,内侧反应区为分液导流筒内侧的区域,固液分离区为分液导流筒与主体反应器之间间隔的区域,通过内侧反应区的设置,用于己二腈与氢气进行反应的区域,通过固液分离区的设置,用于反应生成物的沉降分层。
9.其中,所述换热循环管设置于分液导流筒内腔的位置,换热循环管与分液导流筒的壁体相互不接触,换热循环管的前端设置有循环进水管,循环进水管与热水水源或冷却脱盐水水源相连接,换热循环管的末端设置有循环出水管;当循环进水管与冷却脱盐水水源相连接时,冷却脱盐水通过循环进水管进入换热循环管,然后在经由循环出水管排出,这样在用于移出反应热的同时,可以较好地维持反应处于较低的温度,当循环进水管与热水水源相连接时,热水通过循环进水管进入换热循环管,然后在经由循环出水管排出,进而用于对反应的加热或使分液导流筒内腔保持相对高的温度。
10.其中,所述反应分布器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反应分布器的内侧为中空设置,反应分布器的内侧设置有一块隔板,隔板将反应分布器平均的分为两个区域,氢气输送孔、混合输送孔均为多边形结构的通孔;通过氢气输送孔、混合输送孔的设置,用于将输送至反应分布器内腔的氢气、己二腈、催化剂等输送至分液导流筒里面进行混合反应。
11.其中,所述氢气进气管、混合输送管均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氢气进气管、混合输送管的顶端均贯穿反应分布器的底端壁体;通过氢气进气管、混合输送管的设置,用于将氢气、己二腈、催化剂等输送至反应分布器。
12.其中,所述出料口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出料口设置于主体反应器上部的位置;通过出料口的设置,用于将反应产生的上层清液经由出料口排出。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主体反应器的设置,用于己二腈加氢制备己二胺的反应容器,通过反应器上封头与反应器下封底的设置,用于己二腈与氢气的进入,以及含氢气体的排放,通过固定支撑架的设置,用于对分液导流筒的固定及支撑,通过分液导流筒的设置,将主体反应器分为内侧反应区与固液分离区,内侧反应区为分液导流筒内侧的区域,固液分离区为分液导流筒与主体反应器之间间隔的区域,通过内侧反应区的设置,用于己二腈与氢气进行反应的区域,通过固液分离区的设置,用于反应生成物的沉降分层,当循环进水管与冷却脱盐水水源相连接时,冷却脱盐水通过循环进水管进入换热循环管,然后在经由循环出水管排出,这样在用于移出反应热的同时,可以较好地维持反应处于较低的温度,当循环进水管与热水水源相连接时,热水通过循环进水管进入换热循环管,然后在经由循环出水管排出,进而用于对反应的加热或使分液导流筒内腔保持相对高的温度。
14.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前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反应分布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主体反应器;11、反应器上封头;12、反应器下封底;2、氢气排放管;21、排放管集气罩;3、分液导流筒;31、导流筒收集罩;4、换热循环管;41、循环进水管;42、循环出水管;5、反应分布器;51、氢气输送孔;52、混合输送孔;53、氢气进气管;54、混合输送管;6、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19.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己二胺反应器,包括主体反应器1、氢气排放管2、分液导流筒3、换热循环管4、反应分布器5、出料口6,所述反应分布器5的内侧设置有氢气输送孔51,所述混合输送孔52,所述反应分布器5的下端设置有氢气进气管53,所述反应分布器5的下端设置有混合输送管54。
20.本实施方案中:所述主体反应器1为圆柱形结构设置,主体反应器1的上端设置有反应器上封头11,反应器上封头11的仰视剖面为圆形结构设置,反应器上封头11的底端与主体反应器1的顶端固定密封连接,主体反应器1的下端设置有反应器下封底12,反应器下封底12的俯视剖面为圆形结构设置,反应器下封底12的顶端与主体反应器1的底端固定密封连接,反应器上封头11与反应器下封底12的内圈直径相同,反应器上封头11与反应器下封底12对称安装设置;通过主体反应器1的设置,用于己二腈加氢制备己二胺的反应容器,通过反应器上封头11与反应器下封底12的设置,用于己二腈与氢气的进入,以及含氢气体的排放。
21.所述氢气排放管2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氢气排放管2贯穿反应器上封头11顶端的壁体并伸入至反应器上封头11内侧一段长度,氢气排放管2的下端设置有排放管集气罩21,排放管集气罩21为圆锥形结构设置,氢气排放管2与排放管集气罩21固定连接;当己二胺反应开始进行时,氢气体会溢出反应的混合液面,然后含氢气体经由氢气排放管2导出主体反应器1。
22.所述分液导流筒3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分液导流筒3的下端设置有导流筒收集罩31,分液导流筒3的外圈设置有固定支撑架32,固定支撑架32的前视剖面为梯形结构设置,固定支撑架32共设置有四块,四块固定支撑架32对称地安装于分液导流筒3外圈的四周位置,固定支撑架32不与分液导流筒3相连接的一端与主体反应器1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固定支撑架32的设置,用于对分液导流筒3的固定及支撑,通过分液导流筒3的设置,将主体反应器1分为内侧反应区与固液分离区,内侧反应区为分液导流筒3内侧的区域,固液分离区为分液导流筒3与主体反应器1之间间隔的区域,通过内侧反应区的设置,用于己二腈与氢气进行反应的区域,通过固液分离区的设置,用于反应生成物的沉降分层。
23.所述换热循环管4设置于分液导流筒3内腔的位置,换热循环管4与分液导流筒3的壁体相互不接触,换热循环管4的前端设置有循环进水管41,循环进水管41与热水水源或冷却脱盐水水源相连接,换热循环管4的末端设置有循环出水管42;当循环进水管41与冷却脱盐水水源相连接时,冷却脱盐水通过循环进水管41进入换热循环管4,然后在经由循环出水管42排出,这样在用于移出反应热的同时,可以较好地维持反应处于较低的温度,当循环进水管41与热水水源相连接时,热水通过循环进水管41进入换热循环管4,然后在经由循环出水管42排出,进而用于对反应的加热或使分液导流筒3内腔保持相对高的温度。
24.所述反应分布器5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反应分布器5的内侧为中空设置,反应分布器5的内侧设置有一块隔板,隔板将反应分布器5平均的分为两个区域,氢气输送孔51、混合输送孔52均为多边形结构的通孔;通过氢气输送孔51、混合输送孔52的设置,用于将输送至反应分布器5内腔的氢气、己二腈、催化剂等输送至分液导流筒3里面进行混合反应。
25.所述氢气进气管53、混合输送管54均为圆柱形结构设置,氢气进气管53、混合输送管54的顶端均贯穿反应分布器5的底端壁体;通过氢气进气管53、混合输送管54的设置,用于将氢气、己二腈、催化剂等输送至反应分布器5。
26.所述出料口6为圆柱形结构设置,出料口6设置于主体反应器1上部的位置;通过出料口6的设置,用于将反应产生的上层清液经由出料口6排出。
2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通过氢气进气管53、混合输送管54的设置,用于将氢气、己二腈、催化剂等输送至反应分布器5,然后通过氢气输送孔51、混合输送孔52的设置,用于将输送至反应分布器5内腔的氢气、己二腈、催化剂等输送至分液导流筒3里面进行混合反应,当循环进水管41与冷却脱盐水水源相连接时,冷却脱盐水通过循环进水管41进入换热循环管4,然后在经由循环出水管42排出,这样在用于移出反应热的同时,可以较好地维持反应处于较低的温度,当循环进水管41与热水水源相连接时,热水通过循环进水管41进入换热循环管4,然后在经由循环出水管42排出,进而用于对反应的加热或使分液导流筒3内腔保持相对高的温度,通过固定支撑架32的设置,用于对分液导流筒3的固定及支撑,通过分液导流筒3的设置,将主体反应器1分为内侧反应区与固液分离区,内侧反应区为分液导流筒3内侧的区域,固液分离区为分液导流筒3与主体反应器1之间间隔的区域,通过内侧反应区的设置,用于己二腈与氢气进行反应的区域,通过固液分离区的设置,用于反应生成物的沉降分层,当己二胺反应开始进行时,氢气体会溢出反应的混合液面,然后含氢气体经由氢气排放管2导出主体反应器1,通过出料口6的设置,用于将反应产生的上层清液经由出料口6排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