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475404阅读:来源:国知局
换器除湿量和滞留结露量及翅片间距的关系的图。在图12中,将底部滞留结露量作为负量来表示。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除湿装置的翅片间距和除湿量的关系的图。图13与将图12所示的2个关系式汇总的图相当。在图13中,将横轴作为翅片间距,将纵轴作为将图11的除湿量和图10的底部滞留结露量(负量)相加而得到的除湿装置的除湿量(能够作为排水回收的除湿量)。
[0078]在假定底部滞留结露全部再蒸发(除湿损耗量)的情况下,能够作为排水回收的除湿量是图11的除湿量和图10的底部滞留结露量(负量)的和,S卩,成为图13所示的除湿量。
[0079]从图13可知,存在与目的相应地成为除湿量最大的翅片间距。一般来说,除湿机的翅片间距为Imm到3mm左右,但是,在翅片间距为1.0mm的情况和1.5mm的情况下,1.0mm的情况下的底部滞留结露量多到1.5mm的情况下的1.5倍左右,除湿量下降(表面张力
0.07275N/m、接触角0°的情况)。在本实施方式I中,通过使翅片间距离为1.5mm以上、3mm以下,可通过降低滞留在热交换器下部的结露来使除湿量增加。
[0080]如上面说明的那样,在本实施方式I中,在构成将干燥剂材的吸附解吸作用和冷冻循环的加热?冷却作用组合的高性能的除湿装置I时,直线地构成风路B。在以往的装置中,由于是使用干燥剂转动体的结构,所以,需要使空气向干燥剂转动体的吸附部和解吸部通风,不得不构成具有弯曲部的风路,与这部分相应地使得运送空气时的压力损失变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I中,通过直线地构成风路B,能够使运送空气时的压力损失小。因而,与这部分相应地能够使得运送空气的送风机8的消耗电力少,做成更高效率的装置。
[0081]在以往的使用干燥剂转动体的结构中,需要用于对干燥剂转动体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其固定构造等,装置结构复杂化。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I中,由于是静置型,所以,不需要对干燥剂材进行旋转驱动的马达,另外,风路结构简单。因而,可紧凑化,能够使装置结构简洁,能够做成低成本的装置。
[0082]另外,在本实施方式I中,将风路B构成为矩形。因此,在被安装在风路B中的第I热交换器4、第2热交换器6以及干燥剂块7的每一个与风路B的形状相匹配地做成矩形的外形构造的情况下,能够更高密度地安装在矩形风路B内。
[0083]S卩,在以往的装置中,由于使用干燥剂转动体,所以,在矩形形状的风路B中配置圆形的转动体。因而,在转动体配置部分,在四角产生死区,不能紧凑地构成风路。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I中,由于通过使用矩形的干燥剂块7,能够无死区地进行配置,所以,可进行高密度安装。其结果,能够紧凑地构成风路B (紧凑地构成风路室20)。
[0084]另外,在以往的装置中,需要由吸附部和解吸部将风路分开,需要将吸附部和解吸部的交界部分气密性地分离的密封构造。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I中,风路B为一个,通过四通阀3的切换,能够切换干燥剂块7的吸附和解吸,因此,不需要以往的密封构造,能够使装置结构简略化,能够谋求低成本化。
[0085]另外,在将被安装于风路B的第I热交换器4、第2热交换器6以及干燥剂块7的每一个像上述那样与风路B的形状相匹配地做成外形为矩形的构造的情况下,由于像上述那样能够得到紧凑化的效果因而优选,但是,并非一定限定于矩形。
[008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第2运转模式中,相对于被运送的空气,接着由第I热交换器4进行的除湿、由干燥剂块7进行的除湿,实施由第2热交换器6进行的加热。因此,除湿装置I的吹出空气成为高温且水分量少的状态(图3、G点),能够使相对湿度为例如20%以下的低相对湿度。这样的低相对湿度的空气是适合干燥用途的空气,若使该空气直接吹到洗涤物等被干燥物,则能够促进被干燥物的干燥,能够实现更高性能的干燥功能。
[008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I的第I热交换器4以及第2热交换器6的每一个中,将翅片表面彼此的间隔确保在1.5mm以上、3_以下,使翅片表面平滑,据此,能够提高翅片表面的结露的排水性。因而,在模式切换时,可降低结露再蒸发的量,作为结果,能够提高作为除湿装置的除湿能力。另外,通过做成翅片表面不具有贯通的开口的形状,换言之,通过不设置切起部等,能够进一步提高结露的再蒸发量的降低效果。
[0088]另外,通过使翅片201a的排水性提高的亲水处理、设置将附着在翅片表面的结露在重力方向排水的细微的槽或者细孔,还能够进一步提高结露的再蒸发量的降低效果。
[0089]另外,在从第I运转模式向第2运转模式切换时,可降低对除湿空气进行除湿的冷却除湿量和对由干燥剂块7吸附的低湿空气进行加湿的量。
[0090]另外,在第I运转模式下,通过将除湿对象空气加热后使之流入干燥剂块7,能够加快干燥剂块7的水分放出速度。因此,能够使不产生干燥剂块7的解吸作用的时间短时间化,作为结果,可使能够作为排水回收的除湿量增加。
[0091]另外,由于第I运转模式下的吹出空气与第2运转模式下的吹出空气相比,为低温.高湿度,所以,在将本除湿装置I用于被干燥物的干燥的情况下,希望仅在第2运转模式时,使吹出空气吹到被干燥物。因而,为了对应于这样的用途,也可以做成在除湿装置I的吹出口 20b设置可变更吹出风向的叶片,能够将第I运转模式下的吹出方向和第2运转模式下的吹出方向调整为另外的方向的结构。而且,只要仅在第2运转模式时,调整叶片使来自吹出口 20b的吹出空气吹到被干燥物即可,据此,能够进一步促进被干燥物的干燥,能够实现高性能的干燥功能。
[0092]另外,本发明的除湿装置并不被限定于上述结构,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例如可像下述那样进行各种变形来实施。
[0093](变形例1:除湿装置I的构成元件)
[0094]在图1中,表示了制冷剂回路A的切换使用了四通阀3的结构,但是,只要为切换制冷剂回路A的流路的结构,则并非特别限定于四通阀,也可以使用其它的阀。例如,也可以做成使用4个作为二通阀的电磁阀,在将压缩机2的排放侧以及吸入侧的每一个和第I热交换器4连接的部分,还有将压缩机2的排放侧以及吸入侧的每一个和第I热交换器4连接的部分配置电磁阀的结构。而且,只要通过各电磁阀的开闭实现与本实施方式相同的制冷剂回路A、冷冻循环即可。另外,就膨胀阀5而言,可以考虑各种各样的减压构件。例如,存在开度可变的电子膨胀阀、毛细管、温度式膨胀阀等。
[0095](变形例2:各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
[0096]虽然第I运转模式和第2运转模式的各自的运转时间也可以为预先确定的时间,但是,各运转模式的各自的运转时间存在与空气条件、除湿装置I的运转状态相应的合理值。因而,也可以根据空气条件、除湿装置I的运转状态决定各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以便能够以该合理值运转。
[0097]在第I运转模式下,因为从干燥剂块7放出水分,所以,到从干燥剂块7放出适度的量的水分,残存在干燥剂块7的水分量成为适量为止所需要的时间成为合理值。若在水分量比适量多的残留在干燥剂块7的状态下,结束第I运转模式,向第2运转模式切换,则在第2运转模式下,干燥剂块7能够吸附的水分量会被抑制,第2运转模式下的除湿量降低。反之,若使第I运转模式过长,则在第I运转模式的后半程,几乎不能从干燥剂块7将水分解吸的状态持续,向实现比第I运转模式高的除湿量的第2运转模式的切换迟缓。因而,在这种情况下,总计的除湿量也降低。
[0098]在第2运转模式下,因为干燥剂块7吸附水分,所以,向干燥剂块7的吸附水分量成为适量的时间为合理值。不受存在仍能够由干燥剂块7进行吸附的余地的影响,在将运转切换到第I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与第I运转模式相比为高除湿量的第2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变短,在按总计来看时,除湿量降低。反之,若使第2运转模式过长,则在第2运转模式的后半程,干燥剂块7不能吸附的状态持续,在这种情况下,也是除湿量降低。
[0099]干燥剂块7的保持水分量的变化由流入干燥剂块7的空气的相对湿度决定,若流入高相对湿度的空气,则干燥剂块7内的水分难以被放出,反之,水分吸附量变多。另外,若低相对湿度的空气流入干燥剂块7,则干燥剂块7内的水分容易被放出,反之水分吸附量变少。
[0100]遵循上述的观点,也可以通过下面的决定方法I或者决定方法2的方法来决定各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顺便提及,在除湿运转中,将第I运转模式以及第2运转模式作为一个周期,反复进行该周期,但是,一个周期的时间(也就是第I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和第2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的合计时间)总是相同。因而,在下面说明的决定方法中,就某种意义来说决定一个周期内的第I运转模式和第2运转模式的各自的时间分配。另外,各运转时间的决定在除湿运转开始时进行。下面,按顺序对各决定型式进行说明。
[0101](决定方法I)
[0102]根据由温湿度传感器50得到的吸进空气的状态,求出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与该相对湿度相应地决定各运转模式的各自的运转时间。下面,具体地进行说明。
[0103]预先确定成为吸进空气的基准的相对湿度(下面,称为基准相对湿度),且预先通过实验、模拟等求出在该基准相对湿度的吸进空气在风路B通过了的情况下能够成为高除湿量的各运转模式各自的基准运转时间。而且,与实际的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和基准相对湿度的大小关系相应地像下面说明的那样,从各运转模式各自的基准运转时间适宜地增减,决定各运转模式各自的运转时间。
[0104]根据在除湿运转开始时由温湿度传感器50得到的吸进空气的状态求出实际的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在该相对湿度比预先设定的相对湿度高的情况下,第I运转模式下的来自干燥剂块7的水分放出量比相对湿度为基准相对湿度的情况下的水分放出量少,另夕卜,第2运转模式下的干燥剂块7的水分吸附量比相对湿度为基准相对湿度的情况下的水分吸附量多。因而,在实际的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比基准相对湿度高的情况下,使第I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比第I运转模式对应的基准运转时间长,相反,使第2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比第2运转模式对应的基准运转时间短。
[0105]另一方面,在实际的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比基准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第I运转模式下的来自干燥剂块7的水分放出量比相对湿度为基准相对湿度的情况下的水分放出量多,另外,第2运转模式下的干燥剂块7的水分吸附量比相对湿度为基准相对湿度的情况下的水分吸附量少。因而,在实际的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比基准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使第I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比第I运转模式对应的基准运转时间短,反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