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475404阅读:来源:国知局
之,使第2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比第2运转模式对应的基准运转时间长。
[0106]这样,通过调整各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可恰当地调节干燥剂块7的水分保持量,无论吸进空气的状态为怎样的状态,也总是能够实现高除湿量。另外,在实际的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与基准相对湿度相同的情况下,当然只要按各自的运转模式对应的基准运转时间来运转即可。
[0107](决定方法2)
[0108]与除湿运转开始时的制冷剂回路A的运转状态相应地决定各运转模式的各自的运转时间。下面,具体地进行说明。
[0109]制冷剂回路A的运转状态根据吸进空气的状态变动。具体地说,在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高的情况下,在各运转模式下,在成为蒸发器的热交换器通过前后的空气的湿度差与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低的情况相比扩大。即,因为促进蒸发器的制冷剂和空气的热交换,所以,成为冷冻循环的低压压力与之相应地上升的运转。反之,在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低的情况下,因为蒸发器的制冷剂和空气的热交换被抑制,所以,成为冷冻循环的低压压力下降的运转。
[0110]由于冷冻循环的低压压力和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存在上面那样的关系,所以,通过将该关系应用到上述决定方法1,能够与冷冻循环的低压压力相应地决定第1、第2运转模式各自的运转时间。另外,由于高压压力也与冷冻循环的低压的上升相应地上升,所以,最终,能够与冷冻循环的低压压力或者高压压力相应地决定第I运转模式和第2运转模式的各自的运转时间。
[0111]即,在除湿运转开始时,计量冷冻循环的低压压力(或者高压压力),比较计量所得到的计量低压值(或者计量高压值)和预先确定的低压基准值(或者高压基准值),在计量低压值(或者计量高压值)比低压基准值(或者高压基准值)高的情况下,判定为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与上述决定方法I同样,使第I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比基准运转时间长,反之,使第2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比基准运转时间短。
[0112]另一方面,在计量低压值(或者计量高压值)比低压基准值(或者高压基准值)低的情况下,判定为吸进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与上述决定方法I同样,使第I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比基准运转时间短,反之,使第2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比基准运转时间长。
[0113]另外,低压压力、高压压力的计量也可以在冷冻循环的低压部、高压部设置压力传感器来计量,也可以计量在冷冻循环中成为气液二相部的各热交换器的制冷剂温度,通过该温度推算低压。
[0114]这样,根据冷冻循环的低压压力、高压压力,也与上述决定方法I (基于吸进空气的信息的方法)同样,可恰当地调节干燥剂块7的水分保持量。而且,无论吸进空气的状态为怎样的状态,也总是能够实现高除湿量。
[0115](结霜时的运转切换)
[0116]顺便提及,若在吸进空气为低温的情况下实施第2运转模式,则在第I热交换器4将低温空气冷却。因而,若第I热交换器4的翅片表面的温度在0°C以下,贝Ij在翅片表面产生结霜。若维持该状态使运转持续,则结霜增长,将翅片之间的空气流路堵塞,其结果,成为送风量降低,不能恰当地实施除湿装置I的运转的状态。
[0117]因此,也可以是在第2运转模式中,在根据制冷剂回路A的运转状态推测为在第I热交换器4产生结霜的情况下,即使在预先设定的运转时间结束前(或者由上述决定方法
1、决定方法2决定的运转时间结束前),也结束第2运转模式,向第I运转模式切换。另外,在第I运转模式中,因为第I热交换器4作为冷凝器动作,所以,制冷剂为高压且高温,因此,能够加热融解结霜。
[0118]结霜状态可根据冷冻循环的低压压力来判定,例如,在第2运转模式下,在运转中,在低压压力比规定值低的时间持续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第I热交换器4的翅片表面温度为(TC以下的状态长时间持续,结霜进展。在这种情况下,像上述那样,结束第2运转模式,向第I运转模式切换。另外,低压压力的计量方法与上述的手段相同,只要在冷冻循环的低压部设置压力传感器,或计量在低压成为气液二相部的第I热交换器4的制冷剂温度即可。
[0119]另外,结霜状态的判定并不局限于上述的方法,也可以计量第I热交换器4的翅片表面温度本身,在该温度在0°C以下持续运转一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结霜状态。
[0120]这样,只要在第2运转模式下判别为结霜状态的情况下,向第I运转模式切换,则不存在维持着结霜状态进展地运转的情况,能够避免因送风量降低造成的除湿量降低,实现可靠性更高的除湿装置I。
[0121]在上述中,对第2运转模式中的第I热交换器4的结霜进行了说明,但是,在第I运转模式中,也存在在第2热交换器6产生结霜的情况。已知吸附时和解吸时的干燥剂块7的水分吸附.解吸速度因温度而变动,一般来说,温度越为高温,水分吸附.放出速度越快。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中,由于在第I运转模式下流入干燥剂块7的空气温度与第2运转模式相比为高温,所以,第I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比第2运转模式的运转时间短。也就是说,与在第2运转模式下产生的结霜量相比,在第I运转模式下产生的结霜量少的情况居多。
[0122]也可以是流入在第I运转模式下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2热交换器6的空气焓比流入在第2运转模式下作为蒸发器发挥功能的第I热交换器4的空气焓大,若在确保相同的热交换量的情况下进行比较,则第2热交换器6的情形需要的传热面积少。也就是说,由于流入第2热交换器6的空气与在第2运转模式下流入第I热交换器4的空气相比为高温高湿,所以,即使第2热交换器6的传热面积比第I热交换器4少,也能够确保除湿量。
[0123]底部滞留结露量除因翅片间距外,还因热交换器的列数而大幅变化,随着列数变多,底部滞留结露量也变多。遵循这些观点,也可以像下面的图14那样构成第I热交换器4和第2热交换器6。
[0124]图14是图1的第I热交换器和第2热交换器的各自的结构例的说明图,(a)表示第I热交换器的示意俯视图,(b)表示第2热交换器的示意俯视图。另外,在图14中,点划线箭头表示空气通过方向。
[0125]在第2热交换器6中,由于像上述那样即使传热面积少,也能够确保除湿量,所以,使底部滞留结露量的降低优先,使列数(空气通过方向的数量)比第I热交换器4少,使翅片间距al比第I热交换器4的翅片间距a2窄。据此,由于能够降低第I运转模式下的第2热交换器6中的底部滞留结露量,所以,可大幅增加除湿量。
[0126]作为该除湿装置I的制冷剂,如上所述,除R410A外,还能够应用其它的HFC类制冷剂、HC制冷剂、C02、NH3等自然制冷剂。作为除湿装置I的制冷剂,除这些制冷剂外,也可以使用气体比热容比高于R410A的R32。在将R32作为制冷剂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提高将制冷剂作为用于除霜的热气来利用时的加热能力,能够提前将第I热交换器4或者第2热交换器6产生的霜、冰融解。另外,上述那样的效果不是仅在作为制冷剂使用R32时的效果,例如,即使在使用气体比热容比高于R410A的R32和HF0123yf的混合制冷剂的情况下,也同样能够提高将制冷剂作为热气来利用时的加热能力,能够提前将第I热交换器4或者第2热交换器6产生的霜、冰融解。
[0127]另外,由于在将R32作为制冷剂使用的情况下,能够提前结束结霜时的融霜,所以,可提前开始第I运转模式下的流入干燥剂块7的空气的解吸反应。因而,由于可增加除湿量增加的时间比例,所以,到到达目标除湿量为止所需要的运转时间缩短,可节能。
[0128]实施方式2.
[0129]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的图。下面,以实施方式2与实施方式I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说明。另外,针对与实施方式I相同的结构部分所应用的变形例也可同样地针对本实施方式2来应用。
[0130]实施方式2的除湿装置100具有从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I的除湿装置I去除了四通阀3,制冷剂回路A内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被限定为图5的实线箭头方向的结构。另夕卜,在吸进口 20a和第I热交换器4之间设置有送风机Sb。另外,在实施方式2中,吸进口20a成为不仅进行吸入还进行吹出的吸入吹出口 20a,吹出口 20b成为不仅进行吹出还进行吸入的吸入吹出口 20b。除湿装置100还具备计量从吸入吹出口 20b流入的空气的温湿度(除湿装置100周围的温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50b,但是,也可以做成具有温湿度传感器50和温湿度传感器50b的任意一方的结构。总而言之,只要能够检测除湿装置100的吸进空气的温湿度即可。
[0131]送风机8以及送风机Sb不存在两个同时运转的情况,而是单个运转。在送风机8运转的情况下,与图1同样空气在图15的从左到右的空白箭头方向(第I方向)流动,在送风机8b运转的情况下,空气在图15的从右到左的灰色箭头方向(第2方向)流动。另夕卜,这里,作为使空气在空白箭头方向或者灰色箭头方向流动的送风装置表示了 2台送风机,但是,也可以是可正反旋转的I台送风机。
[0132]在本实施方式2中,第I热交换器4总是作为冷凝器动作,将流入的空气加热。另夕卜,第2热交换器6总是作为蒸发器动作,对流入的空气进行冷却、除湿。
[0133]接着,对本实施方式2的运转动作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2中,具有使送风机8运转,使空气在空白箭头方向流动的第3运转模式和使送风机Sb运转,使空气在灰色箭头方向流动的第4运转模式,切换各运转模式,进行除湿。第3运转模式是与实施方式I中的第I运转模式相同的运转,成为下述的运转:从吸入吹出口 20a流入到风路B内的空气在由第I热交换器4加热而成为低相对湿度后,对干燥剂块7的保持水分进行解吸,此后,在流入第2热交换器6而被冷却除湿后,从吸入吹出口 20b向除湿装置100外吹出。
[0134]另一方面,在第4运转模式中,成为下述的运转:从吸入吹出口 20b流入到风路B内的空气在由第2热交换器6冷却除湿而成为高相对湿度后,水分被干燥剂块7吸附,进一步被除湿,此后,由第I热交换器4加热,从吸入吹出口 20a向除湿装置100外吹出。这样,第4运转模式虽然制冷剂回路A的冷冻循环动作与实施方式I不同,但是,风路B内的空气的状态变化与实施方式I的第2运转模式相同。
[0135]在第3运转模式中,成为下述运转:膨胀阀5,从多个吸入吹出口 20b流入到风路B内的空气由第2热交换器6冷却除湿而成为高相对湿度后,水分被吸附在干燥剂块7,进一步被除湿,此后,由第I热交换器4加热,从吸入吹出口 20a向除湿装置100外吹出。这样,第4运转模式虽然制冷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