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586047阅读:来源:国知局
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福流式沉丨疋池对COD的沉丨疋去除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实施例具体细节仅是为了说明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1]实施例1
[0022]如图1所示,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包括池体(即沉淀池)、中心进水管1、进水喇叭口 2、反射板3、集泥管4、出水管5、出水堰6、集泥斗7、混凝沉淀区8、水泵9、污泥回流管10、剩余污泥管11、斜板12、排泥管,所述沉淀池池体中心部位设有中心进水管I,中心进水管I的出水端位于池体的中心部位,与池体左右两侧的距离均为1.3米,与池体底部的距离为1.5米,中心进水管I的进水端接在好氧池出水管,中心进水管I出水端连接进水喇叭口2,中心进水管I出水端连接的进水喇叭口 2正下方30cm处用铁丝水平固定反射板3,沉淀池池体下方四周装有斜板12,斜板12与池体底部夹角55° ;紧邻一侧斜板12内壁处设有污水回流管10,中心进水管I与设置在沉淀池体外部的污水处理池处理管连接,出水堰6位于池体上部且与设置于池体内壁上的出水管5连接;池体底部由斜板12围成集泥斗7,污泥回流管10进泥端插入集泥斗7内部,污泥回流管上有数个小孔。沉淀池池底设置排泥口,位于沉淀池底部的中心,与沉淀池池底距离20cm,排泥口连接排泥管进泥口,排泥管将污泥排出后,污泥再进行后续处理工艺,如污泥脱水等。
[0023]作为优选,所述池体为长方体,进水管I和出水管5均为圆形。
[0024]为更好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述池体中心部位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池体的中心部位,这样可使进水布水均匀,如偏离中心位置,布水不均,则无法保证沉淀池的沉淀效率。
[0025]为更好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述集泥斗7为类似倒圆锥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将污泥一部分通过排泥管排到外界,一部分通过水泵9和污泥回流管10回流,尽量减少池体内污泥残留。
[0026]为更好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述进水管I出水端喇叭口 2正下方30cm处用铁丝水平固定反射板3,这样可以避免以下两种情况的发生:第一,反射板3离喇叭口 2的位置过远,反射板3就无法起到反冲水流的作用,影响沉淀效果;第二,反射板3离喇叭口 2的位置过近,则污水水流流速过快,对沉淀效果的起到的负面影响较大。
[0027]为更好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述污泥回流管10进泥端插入集泥斗7内部,插入集泥斗7内部的一段污泥回流管10上开设有数个距离均匀小孔,这样可以使集泥斗7的污泥能够均匀的回流到污泥回流管10中,而不会形成死角。
[0028]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污水从中心进水管I进入池体中,然后从进水管I流入沉淀池中,污水从中心管出来后遇到反射板3,污水反弹,然后往上回流,在往上回流的过程中与沉淀下来的污泥相混合,使菌胶团更好的絮凝,加快了沉淀,污泥从四周沿着斜板下沉,在两侧斜板12的较长的颗粒沉降距离条件下,可以实现将不易沉淀的絮状污泥的有效截留;污泥沉淀到集泥斗7,然后经过水泵9抽走一部分回流到厌氧池,一部分剩余污泥通过池体底部排泥管排放。
[0029]1、COD的沉淀去除效果
[0030]由附图2可以看出本辐流式沉淀池对COD有较好的沉淀去除效果。进入辐流式沉淀池的污水COD浓度变化较大,而且总体上进水COD浓度比较低。出水COD浓度也比较低,说明有机污染物已经被充分利用。平均好氧池出水COD浓度在44.58mg/L左右,而平均辐流式沉淀池出水COD —般在32.39mg/L左右。COD去除率最高可达71.58%,平均去除率为
26.6%ο
[0031]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排泥管、斜板、进水管、出水管、出水堰、污泥回流管和集泥斗,所述池体中心部位设有进水管,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池体的中心部位,进水管的进水端位于出水端上方,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有喇叭口,喇叭口正下方悬挂有水平放置的反射板,池体内下方两侧各装有斜板,斜板与池体底部之间有夹角,紧邻其中一侧的斜板内壁处设有污水回流管,进水管的进水端与设置在池体外部的污水处理池的出水端连接,出水堰位于池体上部且与设置于池体内壁上的出水管连接;池体底部的两块所述斜板围成集泥斗,污泥回流管进泥端插入集泥斗内部,插入集泥斗内部的污泥回流管上开设有均匀间隔的若干孔,污泥回流管的出泥端与池体外部的污水处理池的进泥端连接;池体底部设有排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的出水端与池体侧壁的距离为1.3米,与沉淀池底部的距离为1.5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进水管出水端的喇叭口正下方用铁丝水平固定所述反射板,反射板与喇叭口的距离为30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与池体底部夹角为5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为长方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和进水管均为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泥斗为倒圆台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包括池体、排泥管、斜板、进水管、出水管、出水堰、污泥回流管和集泥斗,进水管的出水端位于池体的中心部位,进水管的进水端位于出水端上方,进水管的出水端连接有喇叭口,喇叭口正下方悬挂有水平放置的反射板,池体内下方两侧各装有斜板,紧邻其中一侧的斜板内壁处设有所述污水回流管,进水管的进水端与设置在池体外部的污水处理池的出水端连接;池体底部的两块所述斜板围成集泥斗,污泥回流管进泥端插入集泥斗内部;池体底部设有排泥口。本实用新型结构建造简单,投资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沉淀效果好,尤其可有效地截留并分离污水中不易沉淀的悬浮物,广泛适用于出水水质要求高的各类废水处理系统中。
【IPC分类】B01D21-24, B01D21-02
【公开号】CN204293914
【申请号】CN201420210691
【发明人】周少奇, 周晓, 黎强, 周娟
【申请人】华南理工大学, 贵州科学院
【公开日】2015年4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4月2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